眼保健应从儿童时期开始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水平”。

眼病治疗:6岁前是关键

说起儿童眼保健,作为一名有着20年眼病防治经验的主任医师,蒋红霞自然有很多忠告,她深有感触地谈起了几天前的一次门诊。那天她接诊了两位症状一模一样的患者,小姑娘12岁,小男孩5岁,都因中度远视导致单眼视力下降,两眼视力分别为0.2和1.2,但预后却大不一样。小姑娘因错过了6岁前治疗的最佳时机,已没有治愈的希望,将终身没有立体视。而5岁的小男孩则幸运得多,正处于治疗的最佳时期,完全可以治愈。可以说缺乏常识害了这位小姑娘。

目前,患有眼病的儿童已不是少数。据我们去年普查长沙及湘潭地区的2500名儿童,发现视力低常者高达30%。如果不是普查,不知有多少小孩会象那位小姑娘一样,留下终身遗憾。

人的视功能是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的,刚出生的婴儿只有光感,1岁时视力只有0.2,4岁时才达到0.8,5―6岁即可达到1.0以上。所谓“视力低常”,是指不能达到同龄儿童正常视力或学龄期儿童(6岁后)视力低于1.0者。引起儿童视力低常的原因有很多,如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散光)、斜视、弱视、先天性眼病等。由于6岁以前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眼病不但会导致视力低下,更重要的是会妨碍儿童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造成眼睛的终生残疾。

6岁以前是眼病的多发期,但由于此时眼睛的可塑性非常强,因此也是治疗的关键时期,而且治疗越早,疗效越好。例如,弱视一定要在6岁之前治疗,3―5岁为最佳时期,6岁后效果就差了,12岁后基本无效。中高度远视易引起弱视,尤其是单眼患者,因此应在6岁之前戴镜矫正。一般远视度数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只要坚持戴镜并定期去医院更换眼镜,同时配合训练,远视患者痊愈一般是没问题的。除远视外,高度近视、斜视、散光等均可以导致弱视,因此,及早治疗相当重要。斜视常常合并弱视,对视功能影响更大,治疗原则是先治弱视,一旦弱视治愈应尽早手术,一些特殊先天性斜视的手术年龄可在1―2岁之内,如果成年后再做手术,手术后双眼外表看起来正常,却永远也无法再获得正常的双眼视觉,即立体视觉缺乏。

视力低常:弱视莫被近视误

孩子视力低常,家长一般想到的是近视,于是,想尽办法吃药、用各种仪器治疗,然而一年下来,花去了不少精力和财力,视力却并未提高,到医院一查,结果是弱视,一番苦心反误了治病时机。犯这种错误的家长,门诊经常可以碰到。

弱视和近视虽都表现为视力低常,却有本质的区别,近视是指一种看远模糊、看近清楚的近视屈光的状态,一般视力多可矫正至正常。

弱视是指眼的矫正视力不能达到0.9,而又找不到具体的器质性病变原因者,即眼的功能较差。弱视的危害要远远大于近视,它不但引起单眼或双眼视力低常,而且可严重妨碍双眼视功能发育,形成立体盲,成年后不能从事精细的工作。据统计,弱视的发病率为2%―4%,我国13亿人口中弱视患者数量可能达4千万。湖南省2000万青少年儿童中估计有40万弱视患者。

儿童眼保健:家长责任大

由于儿童年幼,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部分眼病又无特殊症状,因此,家长要细心观察,最好带孩子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更加重要。

孩子看东西时如果出现一眼眯缝、挨得很近、怕光,或者歪头、偏脸等异常现象,家长就有必要带孩子就诊,以便及早发现弱视、斜视、屈光不 等眼病。如有眼病家族史,1周岁前就要接受眼科医生检查。对3―6岁的孩子,无论孩子视力好坏,均有必要到医院眼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有条件者,应定期检查视力,每3―6个月一次。

8―16岁时是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的高峰期。因此,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不能在光线过强过暗或运动状态下看书,坚持眼保健操等。近视发生年龄越早,预后越差,矫正的最好办法是配戴眼镜,家长切不可轻信某些仪器和药物。有些家长认为“近视最好不戴镜,越戴就越深”,这是不科学的,戴镜与不戴镜孩子的近视度数均会上升,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度数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是近视本身的发展规律,与戴镜无关。

验光配镜要到正规医院。街头常有宣称“科学配镜,立等可取”的配镜店,大都忽略了散瞳验光这个步骤,而这恰恰是儿童青少年配镜前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因为孩子年龄越小,晶体的弹性越强,调节力就越大,对于屈光不正的孩子,如果不散瞳验光,会隐藏一部分调节,从而影响验光的准确性。

新生儿听力保健从孕期开始

小雨生下来长得白白胖胖,特别招人喜欢。出院前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双耳显示“未通过”,医生建议生后42天回来复查。但是小雨的父母觉得孩子看上去这么健康,家里也没有耳聋的病史,因此也就对医生的话没太在意。小雨10个月时,妈妈发现孩子对声音的反应不太敏感,过年放鞭炮也没什么明显的反应,于是趁着放假,带小雨到医院做了一次全面查体。通过全面的诊断性听力测试,小雨患有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需要配戴大功率助听器甚至做人工耳蜗手术来康复。听到这个结果小雨的妈妈后悔没听医生的话,早来复查。经过对小雨及其父母的基因检测,小雨的听力损失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详细询问病史得知,妈妈以前一直从事理发行业,经常接触染发剂、烫发剂。专家提示:染发剂、烫发剂等具有较强的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孕早期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如农药、抗癌药物、化学药品、放射线等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从而引起流产、早产、胎儿畸形及先天缺陷。因此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出发,准妈妈在孕前就应注意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千万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乐乐的妈妈是剧团的一名乐手。怀孕时正赶上乐团有演出任务需要经常排练。排练时只是感觉胎动比较多,并没有其他不适。乐乐出生后听力筛查显示“未通过”,3个月时诊断为双耳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医生分析乐乐的听力损失可能与胎儿期长期接触噪音有关。无独有偶,天天的妈妈在工厂从事缝纫工作,每天操作缝纫机从事流水作业。由于自己所干的工序比较简单,活也比较轻,天天妈妈就这样一直从怀孕开始干到天天出生。同乐乐一样,天天生后也被诊断为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新生儿听力保健从孕期开始专家提示:我国的学者对怀孕期间接触强烈噪声(95分贝以上)的女工所生子女进行测试,发现其智商水平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噪声经常引起子宫收缩,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了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强烈噪声使婴儿听力下降的可能性增大。噪声对胎儿正在发育的听觉系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在这里,专家要告诉准妈妈的是,胎儿在怀孕的中后期就已具备听力。如果外界环境长期存在噪声刺激,胎儿就会感觉烦躁,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胎动频繁。因此准妈妈怀孕期间工作及生活环境应该尽量远离噪音,尤其是持续时间较长的噪音。胎教时,应选择节奏柔和舒缓的轻音乐,音量保持在舒适的范围之内,不要放在腹壁上,每次胎教时间也不宜过长。作为从事新生儿听力学的临床医生,几乎每天都会碰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不同程度有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孩子。其中一半是由遗传因素引起,另一半与环境因素有关。虽然现在对听力损失的康复手段越来越先进,但是作为家长,最好的消息莫过于听到医生说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很健康。作为医生,同时也是孩子的母亲,我衷心地希望每一个人在准备做父母前都做一个有心人,了解基本的优生常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避免遗憾的事情发生。祝愿天下的父母都能有个健康的宝宝!(兼职编辑:许纯纯)

牙周炎应从儿童期开始预防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中的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这种病的发病率高,是导致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因此牙周病的防治显得十分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牙周病列为在世界范围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发生原因】

牙周病的病因复杂,主要的致病因素是牙齿表面的牙菌斑、软垢和牙结石。

【预防】

预防牙周病主要有如下措施:

一、牙周病在人的一生中缓慢发展,牙龈炎是牙周病的早期阶段,儿童、青少年多数患有牙龈炎,但牙周炎较少见。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病的发病率也就逐渐增加,牙周组织破坏也就越来越严重。因此预防牙周病首先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尤其要预防和治疗牙龈炎。

二、控制牙菌斑需要人们自身以及医务人员共同进行。软垢是附着在牙颈部的浅色柔软物,容易被刷牙漱口清除。牙菌斑则为牢固附着于牙面的柔软膜状物,肉眼很难看清,只有彻底刷牙,使用牙线及牙签才能除去。牙结石是在牙菌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粗糙坚硬的钙化物,容易使牙龈发炎、出血等。由口腔医生用器械除去牙结石是预防牙周炎的有效方法。

三、均衡的营养对维持牙周组织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增强牙周组织的抗感力和修复的能力。同时应少吃甜食,因为蔗糖能促使牙菌斑内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四、经常用手指按摩牙龈,能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增加牙龈组织氧气和营养的供应,有助于牙龈的健康。叩齿也是一种古老的保健方法,对保持牙周健康有一定作用。

【易发年龄】

易发于中老年,但儿童时期应开始进行预防。

本文Hash:b4bbf0c5fc69047b981532b5636d525bb2f0e830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