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家长最关心的8问答

手足口病:家长最关心的8问答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手足口病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其症状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Q:什么是手足口病?

A: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及脑干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学龄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或表现轻微,但能够传播病毒。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最长见,重症病例多为EV71感染。

Q: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A: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乃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接触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院内交叉感染和口腔器喊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Q:妈妈怎样发现手足口病?

A:妈妈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在早期发现患病的宝宝,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感冒症状:部分患者初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起疹子:主要在宝宝的手、足、口、臀四个部位起疹子;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拒食: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重症病例皮疹可以表现不典型,但宝宝出现精神差、嗜睡、四肢抖动等精神系统损害时要尽早就医。

Q:宝宝身上的疹子何时消退?

A: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在同一患者身上手足口皮疹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Q:怎样保护宝宝,避免手足口病的伤害?

A:妈妈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避免宝宝染上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宝宝。

2看护人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更前后均要洗手。

3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后使用。

4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宝宝到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Q:为什么5岁以下的宝宝易感染手足口病?

A: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5岁前的宝宝,尤以≤3岁幼儿组发病率最高,4岁内占总发病数的85%-95%。据国外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 ,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生,使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定数量,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

Q:手足口病有疫苗吗?

A: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相应的疫苗来预防,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是通过15字防控口诀可有效降低被感染的可能,即: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Q:手足口病有流行季节吗?

A: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3-4月开始增多,夏季达高峰,易造成流行。

解答家长最关心的疫苗问题

问: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

答:以儿童偶合发病为例。我国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0-4岁儿童接种后两周患病率为17.4%,因此儿童接种疫苗后,即使接种是安全的,在未来两周内,每100名接种疫苗的儿童中仍会有约17名儿童由于患其他疾病,尽管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无关,但由于时间上与接种有密切关联,非常容易被误解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问:儿童在预防接种前,家长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接种疫苗之前,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有无急性疾病、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患等情形,并在接种人员的指导下接种。例如,在新生儿接种疫苗前,家长需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问诊和一般健康检查,提供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包括出生时是否足月顺产、出生体重多少,新生儿出生评分情况,有无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现患某种疾病等,以便接种人员正确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并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问: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打了疫苗后发湿疹了。湿疹是不是打疫苗引起的?

答:湿疹与打疫苗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也不否认,极少数本来就有湿疹的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湿疹加重的情况。如果孩子有这种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建议有湿疹的孩子在接种疫苗时,要与接种医生事先说明,让医生决定是否要打疫苗。有严重湿疹的孩子,等湿疹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接种疫苗。

问:曾听说有人带孩子到上海去打什么“五合一”疫苗。什么是灭活疫苗、“五合一”疫苗?

答:目前的疫苗分两类,一是灭活疫苗,即没有活力的、但有抗原性物质的;二是减毒疫苗,即毒力极弱,不太会引发疾病,有抗原物质的微生物。

这两类疫苗各有长处。有过敏体质的孩子,是否接种某类疫苗要事先听接种医生的意见。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所谓的“五合一”疫苗。根据发展的趋势,今后,杭州将会提供更多的优质联苗供选择。

问: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有啥不同?

答:最大的不同,生产的工艺略有不同。但这两类疫苗都是有效的、安全性有保证的,并且经过国家药检部门检验合格上市的。

问:哪些情况下儿童不适宜接种疫苗?

答:有急性疾病: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正在发烧,特别是发热在37.6℃以上,或同时伴有其他明显症状的,应暂缓接种疫苗。孩子康复并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后再接种疫苗。此外,如果孩子处于某种急性疾病的发病期或恢复期,或处于某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均应推迟疫苗的接种,待孩子康复以后再接种疫苗。

过敏体质:个别儿童有过敏体质,容易被家长忽视,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疫苗后偶尔可引起过敏反应,造成不良反应。所谓过敏体质,是指儿童反复接触某种物质,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反应,出现相应症状,其中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如果过去接种某种疫苗曾发生过敏反应,则应停止接种。

免疫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患的孩子,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接种疫苗。

问:哪些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答:(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偶合发病;(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 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问:为什么有些人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发病?

答: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保护率,但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少数人接种后不产生保护作用,仍有可能会发病。

另外,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已处在该疫苗所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所以接种疫苗后仍会发病,这就属于偶合发病。

问:能否进行接种前常规筛查?

答:国际上不推荐接种前对所有禁忌进行常规筛查。因为每种疫苗的禁忌不尽相同,并有其特殊禁忌;接种时只能通过询问或简单体检判断一般禁忌,不可能对所有禁忌进行筛查,而且筛查费用高;国际上不推荐接种前对所有禁忌进行常规筛查。

关于儿童手足口病有问必答

记者从省会几家医院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到医院咨询手足口病的家长很多。专家提醒,手足口病是可以预防的,如果孩子在发烧时伴有皮疹、咳嗽、拉肚子、精神状态不好、抽搐时,应及早就医。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本报给家长朋友提供了一些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

问: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问: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答:手足口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疱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问: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期症状,多数病人突然发病。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症状,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多数在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口腔黏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问: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答: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患者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餐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本文Hash:162b518f5ef7941986305b34f19586408d2fc3af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