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

很多小孩子都喜欢吃甜甜的食物,比如糖果、雪糕等都是小孩子的最爱,这些饮食习惯会导致孩子有蛀牙等牙齿问题。可是却很少家长会知道儿童蛀牙除了对牙齿、口腔产生影响外,还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科主任姚军博士怎么说!

蛀牙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

蛀牙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对营养需求较高,而营养的摄入离不开良好的咀嚼功能。”姚军说,由于乳牙严重龋坏或早失,导致咀嚼功能降低或丧失,进而影响对食物的切割和磨细,对于需要充分咀嚼的食物,孩子要么不吃,要么咀嚼不充分,影响胃肠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临床上发现,满口蛀牙的小朋友比同龄儿童瘦小。经常有家长说,龋病治好后,孩子吃饭香了,更健康更结实了。”姚军说。

儿童蛀牙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据姚军介绍,由龋病引起的根尖周炎可成为身体其他疾病的感染病灶,称之为“病灶牙”。他说,牙齿的代谢产物或细菌毒素可被血液或淋巴液带到其他器官,在机体过度疲劳、感冒、抵抗力降低时,可诱发慢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和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

另外,婴幼儿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乳牙龋齿,尤其是前牙的严重龋坏或早失,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孩子讲话时会出现“漏风”现象,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面面俱到”的刷牙方法

如何预防儿童蛀牙和其引发的疾病?姚军认为,最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他对刷牙方法做了细致研究,推出“面面俱到”的刷牙方法,这一刷牙方法的核心原则有三个:

一、牙齿分六个区十六个面。分区是为了在刷牙时明白刷牙的部位,具体是单颌前牙为一区有唇舌侧两个面,两侧后牙各为一区有唇舌颌三个面,这样单颌三个区,总共为八个面,而上下颌加起来就有六个区十六个面了,这也就是“面面俱到”的“面面”。

二、刷牙用力适当。刷牙如果太用力,刷毛的尖端就会刺痛牙龈,这样在刷牙时就让开了牙龈与牙齿的连接部分,造成食物残渣容易积存的地方没有刷干净的现象。

三、用颤动的方法刷牙。使用颤动的运动方式可以让刷毛尖部与牙面良好结合,刷洗时毛尖在牙面小范围旋转清洁牙面,避免长距离运动对牙齿表面不均匀的磨损。颤动时,刷毛尖端可以轻轻进入牙龈与牙齿的连接部分,在按摩牙龈的同时将最不容易刷干净的地方清理干净。

小编总结:蛀牙不仅仅是牙齿、口腔的问题,蛀牙还会引发孩子的多种疾病以及会影响到孩子的能力培养!因此爸爸妈妈不仅要在饮食上控制孩子的饮食习惯,还应该教导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牙齿!

豆腐吃太多竟会引发5种疾病

豆腐是最大众化的烹饪原料之一。很多人都爱吃豆腐,可豆腐虽好,多吃也有弊,过量也会危害健康。

豆腐是以黄豆、青豆、黑豆为原料,经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加细、凝固和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最广、最大众化的烹饪原料之一。豆腐及豆腐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比大豆高,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效价较高。

豆腐还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中医理论认为,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以治疗赤眼、消渴,解硫磺、烧酒毒等。可豆腐虽好,多吃也有弊,过量也会危害健康。

问题1:促使肾功能衰退

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问题2: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问题3: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美国医学专家指出,豆制品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易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问题4:导致碘缺乏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不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问题5:促使痛风发作

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导致痛风发作,特别是痛风病患者要少食。

可见,豆腐虽好,也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也不要过量。老年人和肾病、缺铁性贫血、痛风病、动脉硬化患者更要控制食用量。中医认为,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以及常出现遗精的肾亏者也不宜多食。

儿童锌补过头会引发多种疾病?

  不少家长都在为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两个“素”伤脑筋。甚至不少家长都跟风为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专家提醒,这两“素”就仿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心急“补”过头,反而揠苗助长。

  Part1:0.05%的含量也有大作用

  人体由多种元素构成,其中微量元素虽然只占总重量的0.05%,但作为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同样不可小觑。最为家长熟知的微量元素多为铁、锌、铜。由于夏季气温偏高,孩子运动后的排汗量也增加,一天的汗量可以达到3升—10升。这些汗液中流失的除了水分之外还有钠、钾、钙、镁等微量元素。比如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锌导致免疫力低下等。

  Part2:素食妈咪宝贝维生素会缺乏

  婴儿在出生6个月后母乳或是配方奶这些单一的食物,已经无法满足孩子在营养上的需求,而此时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孩子食物中的维生素究竟能吸收多少很难掌握,比如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较低,对于素食妈妈所分泌的乳汁中所含的维生素B12则会更加低,若维生素B12长期严重缺乏,会造成贫血及神经退化。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代谢和健康所必需的营养要素,一般不能在人体内合成,主要是从膳食中获取。家长可以根据“膳食宝塔”,注意日常生活的饮食营养均衡,纠正偏食、每日保证足够量的蔬菜、水果、肉、蛋等营养物质,这样全面均衡饮食可以不必额外补充维生素。

  B面:“两素”补太多也会埋“隐患”

  Part1:锌补过头诱发贫血

  医学专家表示在没有诊断锌缺乏病之前,不需要预防性补充锌剂。最重要的是注重合理膳食结构,及时给宝宝添加辅助食物,食补永远是最佳的选择,蛋黄、瘦肉、鱼、动物内脏、豆类和坚果类含锌较丰富,从辅食中婴儿也能摄取锌。很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出现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问题纷纷给孩子补锌。但是如果补锌过多,可能就会影响铁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缺铁性贫血。

  Part2:钙补过头会变“小鬼脸”

  孩子变成小“鬼脸”,原来是补钙惹的祸。有些孩子由于长期严重补钙过量,患上了“鬼脸综合征”:长着一张大嘴,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两眼距离甚远。这类孩子还往往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脏杂音等疾病。现在通常情况下,幼儿可从食物中摄取钙,体内并不缺钙,也无需额外补钙。

  Part3:锌补过头“弱不禁风”

  要补血先补锌,不少家长对于孩子补锌格外重视。但研究表明,如果缺钙的宝宝补锌过多,可能因为抵抗力的降低而感染其他疾病。健康宝宝对锌的需求量其实很小,1岁以下每天3毫克-5毫克就够了,如果过量会产生体内微量元素比例失调,严重过量的同样会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发热、吐泻等情况,而且成年后也易发展成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

  小贴士:

  含维生素A的食品有牛奶、鸡蛋、胡萝卜、蔬菜叶、鱼油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品有植物油、牛奶、鸡蛋和肉类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品有新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鱼油等;维生素B1最丰富的来源是所有谷类,如小麦胚芽、黄豆、糙米等,肉类以猪肉含量最丰富。富含维生素B5的食品有动物肝脏、酵母、谷类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品有动物肝脏、肉类、鸡蛋、牛奶等。

(实习编辑:张蔚蔚)

本文Hash:1edcd6f657f60ee96a0a32cc661ba71857496fd9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