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驱虫药不可常服用

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绕虫病、绦虫病、钩虫病、姜片虫病等。此类寄生虫病患每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无明显证候,只在查验大便时才被发现。

在儿童中,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等),几乎有95%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感染。因此,对儿童来说,定时化验大便,弄清体内有无寄生虫,有哪种寄生虫,很有必要。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面黄肌瘦、食欲不振,未经检查便认为有虫,盲目服驱虫药后不见虫体排出,又再服,以致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驱虫药有很多种,有的对多种寄生虫有效,有的仅对寄生虫有效。

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绕虫病、绦虫病、钩虫病、姜片虫病等。此类寄生虫病患每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无明显证候,只在查验大便时才被发现。凡此,均当服用驱虫药物,以求根治。对机体其它部位的寄生虫,如血吸虫、阴道滴虫等,某些驱虫药物亦有驱杀作用。

常用的驱虫药有哌嗪(驱蛔灵)、噻嘧啶(抗虫灵)、左旋咪唑、甲苯咪唑、苦楝皮、乌梅、使君子等,些药都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如驱蛔灵虽然毒性低,但常服或过量都可引起头晕、头痛、呕吐及肝功损害,苦楝皮苦寒败胃,过量还可引起中毒死亡。

因此,任何一种驱虫药,都不宜经常服,肝肾功能不好、脾胃虚致发生吸奶时被呛得“哇哇”大哭的情况。年轻的父母常为此而惊慌失措,忙点上几滴治鼻阻塞的药――萘甲唑啉(鼻眼净),殊不知,这样处理会引起婴儿中毒。

萘甲唑啉,分浓(0.1%)淡(0.05%)两种,为肾上腺素药物。它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收缩而通气舒适,常用于急、慢性鼻炎。由于婴儿对药物的耐受力低,加上鼻腔粘膜吸收药物迅速而完全,因此,婴儿滴用萘甲唑啉容易中毒,表现为:面色苍白、嗜睡、呕吐,甚至昏迷等。婴儿鼻塞,如无其他全身症状,应首先用棉签清除鼻内的异物,如仍不通,再滴少许薄荷油,也可用0.5%的麻黄碱滴鼻液少许,还可以用热毛巾敷鼻部及前额,切莫用萘甲唑啉。

儿童在几岁可以服用驱虫药

概述

我们所说的驱虫药主要是可以对肚子里的蛔虫进行一个驱除,使肠道里的蛔虫排出体外,也就是说主要用于肠内寄生虫所引起的疾患,病人常见腹痛、腹胀、厌食或善饥多食、面黄、消瘦等。一般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不建议吃药来进行驱虫的,一般需要从注意小孩子的日常习惯,避免小孩子吃不卫生的东西,是药就有三分毒。所以对于两岁以下的小孩子来说,是不能吃驱虫药的。

儿童在几岁可以服用驱虫药

首先,对于小于两岁的小孩子来说,是不建议给小孩子吃驱虫药的,我们只能尽量避免小孩子吃不卫生的东西,比如在给小孩子吃瓜果蔬菜时,就提前放在苏打水中浸泡一个小时以上,不给小孩子吃熟食等。

其次,一般的驱虫药的说明书上一般会写两岁以上的儿童和成年人的剂量是一样的,是因为几乎不被人体吸收,只有少数在体内完成杀灭组织内的幼虫、肠道内的成虫和虫卵的任务,并在小时内随尿液排出体外。

还有,两岁以下的儿童是因为肝脏发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会造成肝功能损害,所以不能服用驱虫药的,不过对于两岁以上孩子来说,在服用驱虫药后,可以吃一些梅子等酸性的食物,有利于蛔虫排出。

注意事项

要注意的是,两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吃驱虫药,还有就是驱虫药一般在夏天服用,效果会是最好的,因为夏天会吃比较多的瓜果蔬菜,而瓜果中的植物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使蛔虫更易排出。

小儿不可乱用止泻药

  每位父母都可能碰到孩子患腹泻病。孩子发病时大便次数突然增多,有时发热,排脓血大便、粘液便,大便异常臭;也可能排水泻样大便,病重了孩子会脱水、酸中毒危及生命。

  孩子腹泻病的重点是大便次数突然增多,有人设想只要能止泻这病不就好了吗?于是部分年轻父母抱孩子到医院看病时要求儿科医生:“请给孩子开点止泻药,腹泻止住就行了。”这显然是错误的要求。不过还真有自行服止泻药治疗小儿腹泻而引起小儿死亡的事件,听说中药罂粟壳(内含鸦片)能止泻,便自作主张到中药店买了这种药用水煎后给孩子服下,腹泻是止住了,但是孩子开始高热、抽搐、休克,细菌性痢疾由普通型转成了中毒型,抢救不及孩子不幸死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惨事件呢?是因为不懂小儿腹泻病理乱用止泻药的恶果。

  腹泻病是不是应该止泻?请先搞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小儿为什么会腹泻

  腹泻是人体一个保护性反应,通过腹泻排出肠道内有毒的、难以消化和吸收的东西,排出使人感染的病原菌和寄生虫等,对人体是一个有利的生理反应。例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吃得太多难以消化会腹泻;患了肠炎、细菌性痢疾也表现腹泻。所以这些对人体有利的腹泻应该让他泻一泻。但是过多的腹泻会从肠道丢失过多的水分造成脱水,失去过多的盐类会出现低血钾、低血钠等电介质紊乱;还有肠道内是碱性的,腹泻多了丢失过多的碱性物质会酸中毒,甚至导致死亡。这样说来腹泻过多对人体是有害的,应该止泻。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是孩子腹泻时到底应该不应该止泻?这要根据病情决定。

  腹泻病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大类:

  非感染性腹泻有饮食性腹泻,例如吃得太多、乳儿突然改变食物成分引起的腹泻,患了肠道以外的病引起的症状性腹泻,食物过敏的腹泻,生后就有的生理腹泻,受凉后肠功能失调的腹泻等等。

  感染性腹泻是因为肠道微生物感染,例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腹泻。

  在感染性腹泻中根据病理变化又可分为侵袭性腹泻、肠毒素性等腹泻……分类虽然太复杂但是对治疗——尤其是否选用止泻药有指导意义。

  1、侵袭性腹泻,大便为脓血便或粘液血便,排大便时腹痛,每日大便次数10次以上,每次大便量很少,如果化验大便可见大便中很多白细胞,这便是侵袭性腹泻。是细菌损害了肠粘膜,肠壁表面形成溃疡;这种腹泻的大便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和毒素,例如菌痢。

  2、肠毒素性腹泻,排大便就像打开自来水龙头一样喷射而出,大便量很多但是每天拉的次数少,孩子排大便时也无腹痛表现,大便化验无白细胞或只有少数白细胞,例如霍乱、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等。

  二、乱用止泻药的坏处

  既然腹泻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应该说大部分腹泻宜不止泻而让他泻,甚至用生理盐水灌肠,口服导泻药(例如经口中毒时)让肠道尽量排出对人有毒的东西,而重点治疗病原。但是有些年轻父母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或爱子心切急于求成,希望一次用药把腹泻止住病也就好了,如果碰到的是不该用止泻药的情况,如侵袭性腹泻就会酿成灾难性的后果。因为侵袭性腹泻病儿,大便频繁排出,排出这些含病原菌和毒素的大便,肠道不吸收毒物和病菌而保护了人体,一旦应用止泻药大便不排了,肠吸收毒物和病菌机会多了,人便会因过多的吸收毒素和病菌而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服罂粟壳使普通型菌痢转变成中毒型 菌痢而死亡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如何应用止泻药

  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止泻药呢?这要看小儿腹泻病的治疗原则决定了。

  腹泻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

  ①调整饮食;

  ②感染性腹泻的抗感染治疗或给益生菌扶植正常肠道细菌;

  ③脱水时的补液治疗;

  ④适当止泻治疗,这止泻仅是治疗中的一个小小辅助治疗。

  止泻药是通过抑制肠运动,让肠道的水和一些物质停留时间长一些,让肠道有较多的时间吸收,大便就会变稠、腹泻也就止住了。

  小儿常用止泻药有“止泻宁”片,“易蒙停”片,“复方樟脑酊”(含有吗啡)等。这些止泻药可在治疗病原的基础上用于少数的症状性腹泻、受凉后的腹泻、生理性腹泻、没有腹胀的饮食性腹泻等。强调一下,这些止泻药只能作辅助治疗,不可寄于太大希望。对于侵袭性腹泻千万不能应用!

相关文章:婴幼儿腹泻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春季花粉易使孩子腹泻秋季腹泻小儿秋季腹泻粥疗法小儿腹泻食疗饮品

本文Hash:c8e8e0611af76cf1e71426e37bcb94573832b25a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