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小心!妈妈给宝宝喂药的九大误区

宝宝生病了,爸爸妈妈可着急了,急着带宝宝就诊,打针吃药。可是呀,有时心急反而不能有效地治疗,给宝宝喂药时可是有种种的错误!我们要知道,药是治病的,但也能导致疾病,特别是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错误的用药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给宝宝喂药的十大误区是怎么回事吧!

给宝宝喂药的九大误区

误区一: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喂药

造成后果:宝宝容易将药物呛入呼吸道而窒息。

挽救措施: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当立即双手环抱宝宝腹部,使之背紧贴你的腹部,用力挤压患儿腹部,同时使之弯腰,反复几次,以期排除气道内异物。如果无效,立即送医院。

误区二:给宝宝干吞药片

造成后果:干吞药片容易使药片停留在消化道而损害消化道黏膜。

挽救措施:喂药时一旦发生呛咳,应立即使宝宝的头略低并偏向一侧,同时用空心掌叩打背部,防止误区三:没有依照指示在吃药前摇匀糖浆药剂或者任意用饮料服药

造成后果:一些糖浆类的药物是把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放一段时间药物会沉淀,不摇均会导致药水的上2/3浓度低,而下1/3浓度高,服药达不到有效作用。这一点对于混悬液制剂(如吗叮林混悬液)尤为重要。此外,有的家长会错误的让宝宝用饮料服药。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或使糖衣提前溶化,不利于胃肠吸收,某些碱性药物更不能与果汁同时服用,因为酸碱中和会使药性大减;用牛奶给宝宝服药,牛奶中含蛋白质、脂肪酸多,可在药片周围形成薄膜将药物包裹起来,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同时,牛奶及其制品中含有较多的钙、磷酸盐等,这些物质可与某些药物生成难溶性盐类,影响疗效。

正确的做法:糖浆类的药物在应用前一定要摇均,后倒入量杯里,按照具体的毫升数让宝宝服下。干糖浆和冲剂服药尽量用温开水送服。

误区三:喂药时不要欺骗宝宝说药物味道就像糖果一样

造成后果:宝宝会误以为药和糖是一个概念,误以为药是糖而乱吃。

正确做法:你应该教育宝宝要遵守服药的规定,就像教育宝宝不得玩火一样。让宝宝记住“只有在父母的许可的情况下才能吃药。”如果对宝宝说一种药的口味“不错”并非不可,但是要提醒宝宝只能服用大人给他的药品,同时将所有的药品放在孩子无法拿到的地方。

误区四:父母根据自己的经验盲目用药及滥用抗菌素

造成后果:90%以上的婴幼儿常见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由细菌引起的感冒只有10%左右。很多时候一些小毛病,如喉咙不舒服、流鼻涕、轻微咳嗽之类仅是普通的感冒,只需要多休息、多喝水及口服维生素C就会很快痊愈。很多抗感冒药只是治标不治本,并且是药都会有副作用的,父母切不可胡乱给宝宝吃药。尤其是抗菌素,有些父母单纯地认为抗菌素就是消炎药,也有些家长惟恐孩子生病,只要稍有不适便给其服药,名曰“预防”,殊不知过多地应用抗菌素非但起不到作用,有可能还发生损害。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宝宝的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奎诺酮类药物会影响软骨的发育;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

正确做法: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菌素吸入肺内。

误区五:任意加大或减小药量

造成后果:家长是宝宝用药的执行者,有些家长求愈心切,认为加大用药剂量能使病症早日获愈,便盲目给宝宝加 服药剂量,也有些家长给宝宝重复用药或同时用多种药物。其实,服用药物的剂量越大,其毒副作用也越大,甚至会导致宝宝发生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有些家长则过于谨慎,害怕宝宝服药后出现副作用,便随意减少服药剂量,殊不知,药物剂量过小,在人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就不可能发挥最佳疗效;还有些家长给宝宝服药随意性很大,想起就服,忘了也无所谓,结果不但治病效果欠佳,而且还容易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还有些家长在给宝宝治病时耐不住性子,一种药物才用几天,甚至几次,因见不到明显效果,便认为该药效果不好,于是频繁更换药物,其实,频繁更换药物不仅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使治疗更趋复杂化。

正确做法:一定要按照医嘱服药。

误区六:滥用成人药物

造成后果:大多数的成人用药都不能用于小儿的。有的父母认为:宝宝就是比成人的体重小,成人吃的药只要减量就行了,这是不对的。凡药三分毒,婴幼儿的肝脏解毒功能弱,肾脏的排毒功能也差。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对于肝肾功能尚不成熟的婴幼儿来说可能就是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可引起小儿耳聋,肾脏功能损伤;喹诺酮类可引起小儿软骨发育障碍;磺胺类可引起小婴儿黄疸,肾脏功能损害;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症,粒细胞减少症。

正确做法:一定要给宝宝服用儿童专用药物。

误区七:盲目应用退热药

造成后果:婴幼儿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所以退热药的应用时机是很重要的。婴儿退热药中的有效药物浓度比孩童配方来得高,有些药物婴儿服用的量超过孩童配方的3倍之多。这样做的原因是婴儿对药物的吸收力相对较小,并且更容易将药吐出来。

正确做法:仔细阅读药瓶、药盒上所有的标贴指示,特别注意是“婴儿配方”还是“儿童配方”。

温情提醒:新生儿慎用退烧药。新生儿及婴儿比较容易发热,这是因为新生儿和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保暖、出汗、散热功能都较差。当生病、环境温度改变或喂水不足时,都会引起发烧,如果此时随便服用退烧药,往往会招来大祸。有的新生儿在误服退烧药后,会出现体温突然下降,脱水,皮肤青紫,严重者还可出现便血、吐血、脐部出血、颅内出血等,甚至会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因此,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小儿退热片、APC等)是新生儿的禁用药。

正确的做法:处理新生儿发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退烧,如打开包被暴露肢体、用浓度不超过30%的酒精擦洗颈部及手脚掌心、枕冷水袋等。应注意的是,体温一旦下降应立即停止降温,否则将导致体温不升。此外,婴幼儿的发热,如果不超过39℃,即往又无惊厥史的,可多喝水或者物理降温。超过39℃或者防止惊厥时才能吃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扑热喜痛或者布洛芬。

误区八:过长时间吃药

造成后果:有可能延误有效的治疗期或者使疾病恶化。

正确做法:吃某些药已两三天还未见好转,便应该不要再吃了,很可能宝宝的病症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须尽快带他去看医生。

误区九:擅自分享处方药

误因分析:如果你家宝宝上个月用剩了一些眼药水,现在邻家的小弟弟也得了同样的眼病,为什么不可以用那瓶剩下的眼药水呢?首先在上次使用时,药水的滴管可能已受到了污染;其次药物有可能过期了。另外,看上去症状相同的病情却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

正确做法:既使同一个宝宝得了和先前完全相同的病,在给宝宝使用相同的处方药之前,也要请医 生检查,告诉医生你手头现有的药品,让他来作判断。

给宝宝喂药的双原则

1、选好药剂:3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好不要用片剂,应首先选择液体制剂、泡腾片、干糖浆剂、冲剂或果味型咀嚼片,对于婴儿尤适宜滴剂,剂量容易掌握而且服用方便。年轻的父母喜欢用普通汤匙或茶匙量药水喂宝宝。但是普通汤匙不易掌握药量,给的药物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疗效。

2、掌握正确方法

(1)新生儿最好的喂药方法是:在喂奶前1小时左右给药为妥,把药水倒入奶瓶,让宝宝像吸奶一样服药,必要时用滴管慢慢滴入,待吞咽后再滴第二滴。

(2)婴幼儿服药时可先将患儿抱起,半卧于喂药者身上,头部抬高,颈部垫以纱布或手帕,然后再喂药。也可以把丸、片剂研成粉状,用糖水调成稀糊状,把宝宝抱在怀里,呈半仰卧状,左手扶持宝宝头部,右手持食匙取药慢慢喂下,待宝宝将药吞咽后,再继续喂。必须注意不要强行喂服,以免口腔黏膜或齿龈受损出血。服药后应将患儿抱起轻轻拍击背部,使胃内空气排出。

(3)给新生儿喂药前,也可先喂几口奶,再喂点药,反复这样做,直至将药喂完,然后将宝宝竖起轻拍背部,以防反胃呕吐。但应注意,喂药之前不应喂饱奶,以免宝宝拒绝服药。也不可将药和乳汁混在一起喂,因为两者混合后可能出现凝结现象或者降低药物疗效。

(4)由于一些药物实在太苦(如中药汤剂)宝宝拒绝服药时,可暂时通过一个软管把药注入颊与臼齿间,避免药液与舌面上的味蕾接触,也可冷却药液使药味减轻。

(5)有些宝宝已能识别物品,当认出是药物拒绝服用时,家长应给孩子讲明药物的作用是治疗疾病,不吃药会耽搁疾病导致严重的后果。这对3岁左右的幼儿尤为重要。这样做能使他们理解药物与疾病的关系,并积极参与药物治疗。

给宝宝喂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否则爸爸妈妈也不会有这么多错误的形式。其实,给宝宝喂药也不复杂,关键就在于选好药剂,掌握正确的方法!

正确喂小儿用药的方法

1、糖浆:是液状的药水。带有一点甜甜的味道,让婴幼儿比较容易入口;但有独特的苦涩味,所以有些孩子不敢喝,有时候好几种药混在一起的。

喂药的方法:

(1)慢慢地摇晃瓶身,让浓度均匀。

(2)量分量时,视线须与刻度保持水平。

(3)使用喂药器慢慢注入嘴巴里。

2、药粉:每次的药量分开。一般的服用方法是用药粉加水搅拌,如果是颗粒较大的药,可以先放在水中溶解再喝。

喂药的方法:

(1)加数滴水:把药粉放在一个小碟子里面,然后用喂药器滴入二至三滴的水,或用杯子加水。水一次不要加太多,以免太稀、太大杯。

(2)用手指搅拌成泥状:用干净的手指把水和药粉搅拌在一起。搅拌时动作要快,不然会有苦味,如果水不够,再用喂药器加入一、二滴水。

(3)涂抹在婴幼儿的脸颊内侧:将药搅拌成泥状之后,直接涂抹在婴幼儿的脸颊内侧。最好不要碰到婴幼儿的舌头,因为他可能会吐出来,然后再立刻喂他喝白开水,不要让药残留在口中。诀窍是:动作要迅速。

准妈妈要小心!宝宝的喂养误区有哪些?

  宝宝奶粉喂养常见误区:

  一、喂养误区 —— 给婴儿买配方奶粉要买贵的,因为越贵的奶粉越好。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各种奶粉的配方成分表,很容易就会发现,其实从奶粉的配方角度来讲,其中的营养成分无非就是那些,同类产品的价格都不应该相差很多。

  但有些奶粉制造企业会利用妈咪们的消费心态,故意炒作价格,所以妈咪们选择的时候要擦亮眼睛。一般来说,进口奶粉相对要贵一些,但并不说明它们的质量就一定优于同类的国内奶粉。进口奶粉之所以贵,是因为要额外分担销售、运输、异地开启市场等费用和关税,而国产奶粉是据国情、人民生活水平与各类食品的比价,并延续以前国家统一的定价,所以价格相对就较低。

  二、喂养误区 —— 什么东西都是越新鲜的越好,所以给婴儿喝鲜牛奶比喝配方奶粉好。

  婴儿断掉母乳后,有些妈咪直接开始给婴儿喝鲜牛奶,这样其实对婴儿的健康非常不利:

  1.婴幼儿的胃肠道、肾脏等系统发育尚不成熟,给婴儿喝鲜奶会产生很多危害,首先,鲜奶中的钙磷比例不合适,含量较高的磷会影响钙的吸收,而高含量的酪蛋白,遇到胃酸后容易凝结成块,也不容易被胃肠道吸收。

  2.鲜奶中的乳糖主要是α型乳糖,会抑制双歧杆菌,并促进大肠杆菌的生成,易诱发婴儿发生胃肠道疾病。鲜奶中的矿物质也会加重肾脏负担,使婴儿出现慢性脱水、大便干燥、上火等症状。

  3.鲜奶中的脂肪主要是动物性饱和脂肪,会刺激婴儿柔弱的肠道,使肠道发生慢性隐性失血,引起贫血,鲜奶中还缺乏脑发育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提醒一点,如果条件许可配方奶粉可以一直喝,只要注意选择适合婴儿年龄的配方奶粉即可。

  三、喂养误区 —— 买配方奶粉就买能快速溶解的,这往往说明奶粉质量高。

  奶粉速溶度高确实可以省事,但这只是奶粉的一项外在感官指标,并不代表奶粉有更好的营养成分,尤其是配方奶粉。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配方奶粉是奶粉、乳清粉、奶油粉、微量元素等诸多原料混合而成的,而实际上这些原料的质地、多寡、配比,才是决定奶粉质量的关键因素

  (编辑:苗皓)

宝宝辅食喂养五误区妈妈小心犯错!

宝宝4-6个月后就可以逐渐接触辅食了。让宝宝及时接触辅食是其健康成长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新手妈咪常常会进入一些喂养误区。因此,小编汇总了关于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妈妈常出错的问题,希望能给大家提示。

别米粉和牛奶混在一起吃

错误一:辅食是越碎越好

辅食的细碎程度是与宝宝的成长月龄密切关联的。辅食添加初期,妈妈们需要给宝宝吃够碎、够烂的食物。但为了促进宝宝咀嚼能力和颌面的发育,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的辅食不需要一直都过分精细。

1岁以后,软饭、饺子、馄饨、细加工的蔬菜和肉类都可以帮助宝宝巩固咀嚼功能的发育。这个时期,牙齿越来越多,宝宝的咀嚼、吞咽动作更加协调,能用牙齿将较粗硬的食物咬磨细碎。这些动作能锻炼舌头及整个颌面部的肌肉,为宝宝日后语音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错误二:米粉与牛奶混在一起吃

宝宝喜欢吃米粉,妈妈就把米粉和牛奶搅匀放在奶瓶里,这样既吃了牛奶也吃了米粉。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我们给宝宝加泥糊状食物,一方面给他加营养,另外一方面他要学习咀嚼,让宝宝练习舌头的搅拌能力。

婴儿配方奶粉有其专门的配方,最好用煮沸后的白开水,待其凉到40—50℃时冲调,若加入其他如汤汁、米粉,都会改变其配方,降低营养成分,这等于减少了奶量。牛奶中含有酪蛋白,会降低宝宝对鸡蛋米粉中蛋白质的吸收率。长期把米粉调在奶粉里吸允,也不利于宝宝吞咽功能的训练,对日后进食会形成障碍。

Tips:添加辅食时,要在奶之外单独添加。给宝宝喂米粉,最好采用小勺喂养的方式。虽然给宝宝用勺子喂麻烦了一点,时间也长了一点,但是相信妈妈们为了宝宝的健康发育着想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少吃甜的

错误三:添加辅食从先加蛋黄开始

很多妈妈觉得蛋黄营养好,补充蛋白质,含锌含铁也高,其实这个说法很片面。首先给宝宝添加的辅食应该是纯米粉,因为纯米粉引起婴儿过敏的可能性是最低的,而且相对于蛋黄容易消化吸收。对蛋黄有过敏现象的宝宝需要延迟到6、7个月以后再加。对蛋黄过敏更严重点的最好延迟到1岁以后再添加。

错误四:在辅食中加盐

一般建议1岁以后才让宝宝吃极少量的盐。如果爸妈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过早的添加浓味果汁、尝盐味较重的成人食品等,容易造成宝宝对常规辅食不感兴趣。

Tips:建议妈妈们还是从平常喂养和生活中做起,不要过早给宝宝添加盐等调味品。盐摄入过早、过多都会诱发宝宝今后成人期出现高血压等疾病。给宝宝加盐时,妈妈先自己尝尝,如果适合自己的口味,那盐量就放重了。

错误五:常给宝宝喝豆浆

1岁之内的宝宝,特别是目前已有湿疹的宝宝不应添加牛奶和相关食品;鸡蛋蛋白、带壳的海鲜、大豆/花生等容易引发宝宝过敏的食物。湿疹的宝宝要晚些(至少8个月)开始尝试蛋黄。如果蛋黄不耐受,就要坚决停掉。黄豆浆不能给1岁以内的宝宝喝,这样可能会加重过敏——湿疹。宝宝的辅食不要太快地增加品种,这样有助于湿疹的控制。以下分别介绍易引发过敏及不易过敏的食物:

较不易引发过敏的食材

蔬菜:淮山、土豆、胡罗卜、南瓜、青豆、马铃薯、花椰菜

水果:梨子、桃子、苹果五谷:米糕、米粉、小米

95%引起幼儿过敏的食物

牛奶、蛋、花生、坚果、豆类、小麦、鱼、虾、螃蟹、豆类、坚果、海产品

多喝水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注意事项

所有加糖或加人工甘 味的食物都要避免。“糖”是指再制作、过度加工过的糖类,不含维他命、矿物质或蛋白质,又会导致肥胖,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时,使人的胃口受到影响,因为吃了糖,什么也不想吃了,妨碍到吃健康的食物。玉米糖浆、葡萄糖、蔗糖也属于糖。婴儿未足一岁不要吃蜂蜜,因蜂蜜内含有一种波特淋毒素,而一岁以下婴儿体内的抗体无法控制这种毒素。

避免喝清凉饮料、碳水化合物之类。未稀释过的果汁含有和鲜奶一样多的卡路里,但较没有营养,而且缺少了果肉的果汁,没有水果本身那么有营养。”

在添加辅食的同时,应该保持每天的母乳摄取量,而不是减少,更不是取消。

尊重孩子,让孩子做主。当孩子闭嘴扭头表示拒绝时,接受孩子的意愿,千万不要勉强孩子进食。更不要非让宝宝吃完你设定的量,这样很不利于宝宝以后进食好习惯的建立

汤类尽量少加或者晚加,因为汤类是大量的脂肪,占肚子也不好消化。

添加辅食后需要喂水。但是如果宝宝不太喜欢喝也不要勉强。或者采用鸭嘴杯、吸管杯或直接水杯来提高宝宝喝水的兴趣,最好不要用浓缩的果汁水来代替,宝宝习惯了太甜的味道更难以接受白开水。

6个月的宝宝吃细滑的辅食,如米糊、肉泥;

7个月开始增加粗糙度,辅食可以像小米粒大小,如烂粥;

8-9个月时可以吃肉末了,更粗糙;

10-12个月,可以吃半颗玉米大小的食物了,如肉丁。

本文Hash:22d5f6cbd8a3faf0c43c2f0e9974acd52c8ff801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