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必须警惕小宝宝也会得腱鞘炎

如果你发现半岁以内的宝宝大拇指内收,不能伸直,而且拇指关节经常会发出“咔嚓”的声响,就要注意了,宝宝可能是得了腱鞘炎。

腱鞘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多数是在孩子1岁左右发病,有的是一侧发病,也有的是双侧都发病,主要特点是早期拇指伸屈时有弹响,逐渐发展成拇指不能伸屈自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医学界公认的致病原因,有可能与有的孩子出生后大拇指长时间被其他四指紧握有关。

为预防宝宝患腱鞘炎,可在宝宝的手心内塞一个小的棉花团,把拇指撑开,使大拇指减少被握的时间。等到孩子大些,拇指能自然伸开,不被其他四指紧握时,就可以不再塞棉团了。

如果宝宝已经患了腱鞘炎,可以先进行按摩、牵拉、热敷等保守治疗,如果不见效,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切开增厚的腱鞘。这种手术没什么风险,术后效果也很好。

宝宝会落枕妈妈需警惕

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落枕过的大人都知道,这种滋味并不好受,但是爸爸妈妈们你们知道吗,这种情况偶尔也会出现在小宝宝身上,如果宝宝出现哭闹不止,一转头就哭,妈妈就要警惕,宝宝是不是落枕了哦。

一、宝宝为什么会落枕?

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偶尔也会出现在小宝宝身上,以冬春季多见。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这说明病起于睡眠之后,与睡枕及睡眠姿势有密切关系。

宝宝落枕的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具体来讲引起宝宝落枕的原因有:

1、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

2、枕头垫得过高、软硬不当或高低不平。

3、颈部外伤。

4、颈部受风着凉。

5、如为颈椎病引起,可反复“落枕”。

二:宝宝落枕了怎么办?

家人可帮助落枕者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落枕的治疗方法如下:

1、按摩: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耳针:耳针埋穴于颈、枕区,以食指尖按压上述耳穴5~10分钟,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4、针刺: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仑穴;不能左右回顾者,取肩外俞、后溪、风池穴。一般可取悬钟穴,位于足外洞上三寸,针4~5分,灸3~7壮,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钟。

5、选用正红花油、甘村山风湿油、云香精等,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6、伤湿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

7、口服去痛片1片,有临时止痛之效。

8、改变睡眠姿势,调整枕头高低,自己扭动脖子。

9、如为颈椎病引起,在体疗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庭自我颈椎牵引疗法。

10、落枕严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显。

预防宝宝落枕的五大注意事项

1.要选择有益于健康的枕头,用枕不当是落枕发生的原因之一。

2.要注意避免不良的睡眠姿势,如俯卧把头颈弯向一侧;在极度疲劳时还没有卧正位置就熟睡过去;头颈部位置不正,过度屈曲或伸展等。

3.要注意避免受凉、吹风和淋雨,晚上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被子,尤其是两边肩颈部被子要塞紧,或是用毛衣围好两边,以免熟睡时受凉使风寒邪气侵袭颈肩部引起气血瘀滞、脉络受损而发病。

4.要注意饮食平衡,荤素合理搭配,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钙的食品,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奶制品及豆制品等。

5.要经常适量运动,尤其是颈椎的活动操,如做“米”字操,这是一种操作简便的 颈部保健操。

宝宝囟门异常妈妈须警惕

导读,有一块没有骨头覆盖,看上去还一跳一跳的地方,这就是囟门。小小囟门是反映宝宝头部发育和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对周岁之内的宝宝,妈妈尤其要细心观察这个小窗口,及早发现有无异常现象,并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

  宝宝的头顶上,有一块没有骨头覆盖,看上去还一跳一跳的地方,这就是囟门。小小囟门是反映宝宝头部发育和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对周岁之内的宝宝,妈妈尤其要细心观察这个小窗口,及早发现有无异常现象,并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

  宝宝囟门异常妈妈须警惕

  囟门鼓起――正常的前囟门是平的,如果突然鼓起来或逐渐变得鼓起饱满,则可能是疾病发出的信号。

  颅内感染 多见于各种脑膜炎、脑炎等疾病,因颅内压力增高所致。囟门鼓起,尤其在哭闹时明显,用手摸上去有紧绷的感觉,同时伴有发烧、呕吐、颈项强直、抽搐等症状,家长应尽快带孩子上医院看急诊。

  颅内疾患 如颅内长了肿瘤,或是硬膜下有积液、积脓、积血等,也可使宝宝的前囟门逐渐变得饱满,应及早确诊治疗。

  药物因素 如长时间给宝宝服用大剂量的鱼肝油、维生素A或四环素等药,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现象。有的是由于某种原因给宝宝使用肾上腺素,如果突然停药,也会使宝宝的前囟门鼓起。

  囟门凹陷――是指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囟门向下凹陷。

  急性脱水 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高热、出汗过多等,宝宝体内因脱水而使前囟门凹陷下去,需立即为宝宝补充液体。

  营养不良 如果宝宝长期营养不良、过度消瘦,前囟门也会出现凹陷。

  宝宝聪不聪明一出生就知道 宝宝营养状况的肉眼判断 认识宝宝身上的“斑点”

  导读,有一块没有骨头覆盖,看上去还一跳一跳的地方,这就是囟门。小小囟门是反映宝宝头部发育和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对周岁之内的宝宝,妈妈尤其要细心观察这个小窗口,及早发现有无异常现象,并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

  宝宝囟门异常妈妈须警惕

  囟门早闭――是指囟门在五六个月前过早闭合。

  脑发育不良 妈妈发现宝宝囟门早闭时,必须请医生为宝宝测量其头围大小。如果头围大小低于正常值,又有其他智力发育方面的异常,可能是脑发育不良。

  补钙过多 也可使婴儿囟门过早闭合,有可能限制宝宝脑发育。

  囟门迟闭――是指宝宝已经过了18个月,前囟门还未关闭。

  佝偻病 宝宝的额顶部出现对称性颅骨圆突,俗称“方颅”。一般因妈妈孕期缺乏一些微量元素所致。宝宝出生后生长停滞,发育落后,囟门延迟闭合,表现为智力低下、聋哑、身体矮小等。

  囟门过大――是指宝宝出生后不久前囟逐渐增大,可达4~5厘米。

  脑积水 最常见的是阻塞性脑积水,患儿的头形扩大,头围比正常儿增加,前囟难闭,发育欠佳,智力迟滞。做头部CT,可见其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大等,需及时请神经外科医生做手术治疗。

  先天性佝偻病 宝宝出生后,不但前囟大,而且后囟也大,正中的一条骨缝(矢状缝)也较宽,将前后两个囟门连通。

  囟门过小――是指宝宝的前囟仅有手指尖大,或小的摸不到囟门。

  小头畸形 多为颅骨早闭,尤其是矢状缝早闭,可使宝宝的头颅变长变窄,形成枕部突出、前额宽、前囟小或摸不到的“舟状畸形的头颅”。

  宝宝聪不聪明一出生就知道 宝宝营养状况的肉眼判断 认识宝宝 上的“斑点”

(编辑:赵春婷)

本文Hash:d68091e83aeba71b0dd1e75e69f5f6b3c6eaf513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