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对一样东西的恐惧心理――杜亚松回答

  提问:guest   
  回答(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  
 
  Guest,说到青蛙他就会感到很害怕,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克服他的恐惧心理? [14:54:25]  
 
  杜亚松,首先要把动物的一些特性向孩子做些介绍,如青蛙性质是好的,但外观丑陋,如果你不给他讲特点的话,他就会感到恐惧。也就是说对孩子要科学地讲解知识和故事。[14:56:03]  
 
  Guest,他并不害怕,也跟他讲有关青蛙的知识。可是学起青蛙叫,他会怕怕。不只这样看动画片里其他的小动物,他有时也会感到怕怕。 [15:01:34]  
 
  杜亚松,多让他接触,慢慢脱敏。[15:02:12]

如何克服孩子对医院和手术的恐惧心理?

因为突然生病或者意外受伤而住院治疗的孩子,肯定会觉得茫然无助,还会感到非常害怕。如果一位家长或者关系比较亲近的其他亲属能在身边陪着的话,孩子的心理感受可能就会完全不同了。约好了要去医院看病的孩子可能一想到即将发生的事情就会变得忧心忡忡。比如,去做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的外科手术就属于这种情况。这时候,如果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恐惧,而且能够得到安慰的话,就会有很大的帮助。患有慢性疾病,需要特别治疗的孩子可能会频繁地住院,对于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来说,儿童生活专家的作用可能是无法估量的。这些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医院的生活,同时也熟悉治疗的过程。

为什么医院会让人不舒服?

在1~4岁时,孩子最怕的就是和父母分开。每当父母去探望住院的孩子,快要分开的时候,孩子都会觉得自己好像要永远地失去父母了。父母不在的时候,孩子可能表现得又焦急又沮丧。等父母来看他的时候,他就会通过一开始拒绝打招呼来责备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有这种担心和恐惧,父母一定要在孩子住院期间始终陪着他。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找(外)祖父母或者其他值得信赖的成年人来代替。

孩子4岁以后,就容易对别人即将对他做的事情、自己身上受的伤,以及疼痛更加害怕。不要跟孩子保证医院会美妙得好像玫瑰花床。因为那样的话,一旦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孩子就会对父母失去信任感,更何况,让孩子难受的事情是肯定要发生的。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你把可能发生的每一件坏事情都告诉孩子,那么他就会在想象中遭受比实际在医院里更大的折磨。

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尽量表现出那种平静的、自然的信心。不要过多地强调这件事情,那样反而会使这件事听起来像是个错误。除非孩子以前住过院,否则他肯定会去想象医院是什么样的,很可能还会害怕发生最坏的事情。父母最好能给孩子大致描述一下医院的生活,好让孩子放心。别跟孩子争论即将接受的治疗会不会很疼。

父母可以跟孩子说一说医院里有趣的事情。比如,他要带上哪些玩具和图书,医院的床上会悬着电视机,呼叫护士可以使用电子按钮等。着重谈论医院这些愉快的日常生活是很有用的,因为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孩子们也会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玩耍。也不要对医疗项目避而不谈,但是要让孩子看到,那只是医院生活的一小部分。

让孩子说出他们的担心

一定要给孩子提问的机会,同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告诉你。年纪小的孩子看待这些事情的方式是十分独特的,成年人根本就不会那样想问题。首先,他们经常会认为,自己必须做手术或者被送进医院,是因为他们以前的表现很坏,比如没有穿靴子,生病的时候赖在床上,或者跟家里的其他人生气等。孩子可能会想象,切除扁桃腺的时候他的脖子必须被切开,还可能认为只有把他的鼻子切掉才能够得到腺样体。所以,一定要让你的孩子能够随便地提问。你要作好准备,孩子心里的恐惧很可能是非常离奇的。你要尽量让孩子放心。

什么时候跟孩子说?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如果他没能自己发现住院的安排,最好等到离开家的前几天再告诉他。因为让他担心好几个星期并没有什么好处。对于7岁大的孩子来说,提前几个星期告诉他可能更好一些。如果他已经开始猜疑了,就更要早点告诉他。但前提在于,这个孩子要能比较合理地面对现实。当然,不管多大的孩子提问,都不要对他们撒谎,也决不要对他说 院是别的什么地方,从而把孩子骗到医院去。

麻醉

如果孩子要动手术,而你在安排上还能作一些选择,你就可以跟医生商量一下麻醉师和麻醉的事情。孩子对麻醉的态度会很大地影响他的精神状态。有的孩子会因此对手术感到非常不安,有的孩子却可以心情放松地做完手术。在医院里,一般都有一位特别擅于激励孩子信心的麻醉师,他能顺利地给孩子麻醉,而不会吓着他们。如果你可以选择,就应该找一位这样的麻醉师,这是非常值得的。有些时候,将要使用的麻醉药品也是可以选择的,这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说来,使用气体麻醉很少会吓到孩子。当然了,医生才是最了解情况的人,他也必须作出这个决定。但是,当医生认为几种麻醉药品的医学效果相同的时候,你就应当认真考虑一下孩子的心理因素。

给孩子解释麻醉的时候,你不应该说“它会让你睡觉”,因为这样会使孩子在做完手术以后产生睡眠障碍。你可以把麻醉解释成一种会让人进入特殊睡眠的办法。要告诉孩子,一做完手术,麻醉师就会把他从麻醉状态中唤醒。你要在麻醉生效之前陪着孩了。已经有研究表明,进行麻醉的时候有一位家长陪伴,能够减轻孩子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还能减少镇静剂的使用。

探视

对于1~5岁的孩子来说,只要有可能,父母就应该陪孩子待在医院里,尤其是白天的时候。至少每天都要有一位家长去看望孩子。大多数医院现在都有方便的住宿条件,父母之一或者孩子熟悉的大人晚上可以在孩子的房间里过夜。

如果父母只能间断地去探望孩子,这种看望就会给年纪小的孩子带来暂时的困难。父母的出现会让孩子想起他有多想他们。父母离开的时候,孩子会哭得特别伤心,甚至在整个探视过程中他都哭个不停。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在医院的时候一定总是很伤心。实际上,只要父母一走,孩子就会调整好状态,对医院生活表现出惊人的适应,哪怕他正觉得难受,或者正在接受不舒服的治疗。

但是,这决不是说父母就应该远离孩子。如果孩子能够意识到,父母离开以后总是会回来的,他就会获得一种安全感。但是如果你必须得走,那就应该尽量表现得高兴一些,让孩子看不出你的担心。因为父母苦恼的表情会使孩子更加焦虑不安。

出院后的反应

在接受住院治疗的时候,年幼的孩子看上去可能已经完全恢复了健康,然而一旦回到家里,他们就会立刻做出讨人厌的行为。有的孩子会变得特别黏人,老是担惊受怕的;有的孩子则会在行为上显露出侵略性。这些现象虽然可能让人不高兴,但却都是正常的反应。要耐心地安慰孩了,冷静而又坚定地告诉孩子,他很快就会舒服多了。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忘掉住院的经历,继续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打针的心理恐惧?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打预防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打针越来越恐惧。那要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打针的心理恐惧呢?

有效的方法是:(1)事前跟他说要打针,有点痛(不过孩子对打针以前没什么印象,可能小时候神经不敏感吧),他反应平平,我想即使这样说,他也不明白要面对什么(这点我做错了)。(2)打针前转移注意力,我讲些别的事,可医生打的时候他一下哭出来,可能是他没心理准备,痛哭!我感觉是不是转移注意力不好呀?他专注地看着我,好像有种被骗的感觉。(3)他哭我就安抚再安抚,哭的时间挺长的。我这次做错了,真怕给他造成心理恐惧、阴影。

下个月又要打预防针了,真不知怎么应付,这次会不会留下心理恐惧呀?担心中。

我想下次打针前跟他详细说明过程(而不是我这次简单地解说),观看别人打针过程,共情。可如果即使这样,下次他还是强烈抗拒不打,我怎么办呢?愁。而且我怀疑即使孩子明白要面对什么,仍然还是恐惧的。我该怎么办?

答所有的孩子都会害怕打针和去医院,但是孩子得了病必须去看。其实孩子由于害怕而哭泣时,家长不要太心疼孩子哭,这样孩子的恐惧就会减轻一点。由于家长太害怕孩子哭,太心疼孩子,那种心疼的感觉就成为不舒服的感觉,这会使孩子理解为家长对医院的恐惧,于是更加重孩子的恐惧情绪。还有,在孩子去医院之前,不要反复地劝孩子和给孩子讲述去医院将要做的事情,也不要讲有关打针的感受,因为无论你讲的是什么样子的,孩子都会把你讲的内容进行夸张。例如家长说打针有一点点疼,孩子就会想象着是像蚊子咬的那样一点点疼,结果打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比蚊子咬的要疼得多,于是造成夸张疼的感受。如果你说打针非常疼,他就会把这个非常疼夸大到没有边际,于是还没有去医院就已经吓得魂飞魄散了,孩子可能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去感受疼痛,所以感觉就会特别强烈。这样在孩子两岁之前还不如告诉孩子得了病就要去医院,治病可能要吃药,也可能要打针,打完针病就好了。在打针之前,家长做的工作越多,孩子越会感觉到恐惧,所以分散孩子注意力是比较好的办法,到打针的时候,眼明手快,很快打完,略微安抚一会儿,就找其他事物将孩子拉出那种不愉快的情绪氛围。这样,孩子虽然下次还会害怕,但不会沉浸在害怕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温馨提醒

如果孩子到医院非常挣扎,就叫一个人去办手续,一个人领着孩子,到别处分散孩子注意力,快轮到孩子时,再进入诊室。成人的力量无论如何是比孩子大的,可以坐在问诊的凳子上,将孩子的两条腿夹在成人的腿中间,将孩子一只胳膊靠在身体上,一手抓住孩子的胳膊,另外一只手按住孩子的大腿根,尽快配合医生诊断,这样比在那里不停地说话,劝孩子要好得多,因为在听诊的过程中,孩子虽然哭得很厉害,但发现并不疼,就不会使孩子不断地想象恐惧的过程,所以要尽量缩短劝说过程。

以前医院都是给孩子打肌肉针,尽量不输液,现在大多数孩子去医院就是先验血,严重一点就是输液,这确实让孩子感到特别恐怖。没有什么好办法,真生病了,就要配合医生,快速完成治疗过程。

无论是家长还是医生,都尽量不要恐吓孩子。如果孩子本来就害怕打针,就更不能用打针来恐吓孩子。这样当时看上去孩子乖了一些,实际会造成长久对打针的恐惧。这种临时性的疼痛伤害只要没有家长持续的强化,不会给孩子带来长久固定的心理问题。所以家长不必因为孩子看病和治疗的痛苦 而过于担心。

本文Hash:b539b28412f2845246ddb0d7aed0072b0e7a56b0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