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儿童保险4误区

儿童保险是爸爸妈妈给宝宝的保障,在挑选和购买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误区?儿童保险购买误区误区之一:先给孩子买保险,大人不急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柔弱,需要更多的保护,于是在保险方面也优先为孩子投保,却忽略了大人,这是最严重的误区。大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也是孩子最好的“保护伞”。如果只给孩子买保险,大人自己却不买,那么大人发生意外时,保险公司不会赔一分钱,这个家庭很可能会因此陷入困境,孩子将来的教育也得不到保障。所以我们认为,为孩子投保之前,大人应首先为自己投保。误区之二:只重教育不重保障很多父母花大量资金为孩子购买教育金保险,却不购买或疏于购买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将保险的功能本末倒置。由于孩子年纪尚小,遭受意外伤害和生病住院的概率要比成人高很多。而父母通常又愿意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医疗条件,这样一来,医疗费用的支出就会相当可观。因此,保险专家建议为孩子购买保险时的顺序应当是:意外险、医疗险、少儿重大疾病保险。在这些保险都齐全的基础之上,再考虑购买教育金保险。误区之三:保险期限太长自顾不暇为孩子买保险时,保险期限应以到其大学毕业的年龄为宜,之后就应当由他自食其力了。误区之四:累计保额过多保障过剩如果为孩子投保以死亡为赔偿条件的保险(如定期寿险、意外险),那么累计保额不要超过10万元,因为超过的部分即便付了保费也无效。这是中国保监会为防范道德风险所作的硬性规定。爸爸妈妈购买时需要注意哦,儿童保险购买要谨慎且符合需求。(兼职编辑:杨柳燕)

走出儿童喂养误区>>儿童

值此世界卫生日之际,为使读者增加妇女、儿童保健知识,进一步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我们特刊发一组专家撰写的科普文章,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所谓儿童喂养,包括对婴儿摄入食物的制备、喂养人的行为、婴儿接受喂养时的行为和喂养环境等。为了解我国城市的儿童喂养状况及其与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心理发育间的关系,我们在城市中选择了48名婴儿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其中男孩18人,女孩30人,除1人为低出生体重儿、2人为巨大儿外,其余婴儿均为正常出生体重。48个主要喂养人的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21人是孩子的妈妈,15人是奶奶、姥姥,12人是保姆。他们的喂养行为如下:
  喂养耗时多数为12分钟,最短3分钟,最长34分钟。
  食物制备多数家庭是单独给婴儿制备食物,有小儿专用餐具,卫生状况比较好。
  食物种类各月龄之间儿童的进食种类有差异,月龄越大的孩子,每日摄入食品越丰富,能摄入8种左右食品,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换乳期食品添加时由少到多的原则。
  喂食次数每日喂食总次数平均为7.29次,其中换乳期食物添加2.67次。同时,平均每日有4次吃母乳和牛乳,吃1.27次水果。
  喂养位置有面对面喂养、侧抱喂养、躺着喂养,还有喂养人追着孩子喂食。
  喂养环境大体可分为安静喂养环境(喂养过程中只有喂养人和儿童或还有1~2人在场)和喧闹喂养环境(婴儿进餐时,至少有4个以上大人在场,环境比较嘈杂)。也有的家庭在儿童进餐时开着电视,播放孩子喜欢的节目。
  喂食速度我们发现,奶奶的喂食速度最快,其次是保姆,妈妈相对较慢。最快的喂食速度达到每分钟12口,喂养人是孩子的姥姥,吃的是鸡蛋羹和稠米粥,她一手侧抱着孩子,一手以极快的速度给孩子喂饭。姥姥说:“不快点喂,孩子就不吃了。喂快点儿,孩子可以多吃点。”据观察,50%喂养者的喂养频率是适中的,基本上是在前一口饭完全咽下去以后马上喂第二口,较好地保持了孩子进餐的连续性。喂食速度慢的,一般等前一口饭咽下去以后,稍停顿才喂第二口。有些孩子的吞咽速度比较慢,以至整个喂养速度变慢。
  喂养与交流观察发现,多数喂养人在喂养期间能够和孩子进行交流,包括和孩子对视,说话,对孩子微笑,能及时对孩子的一些动作和语言给予反馈等,但比较缺乏交流技巧。(北京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游川院长丁辉)
  走出儿童喂养误区
  误区1:大人怎么方便怎么喂
  这是一种以成人作为主导地位的儿童喂养方式。
  选择合理的喂养位置是建立喂养关系的首要基础,关系到喂养能否成功。面对面的喂养位置是以婴儿为本的喂养方式,已经得到国外学者的推荐:给孩子一个固定的位置,让孩子坐在儿童车或者儿童专用小餐桌里进行喂养。这样做的好处如下:
  ①儿童坐在车里比较安全,不易跌落摔伤。
  ②儿童手脚可以自由活动,不受束缚。
  ③便于喂养。
  4儿童能随时看到喂养者的眼睛,便于喂养者与之交流。
  ⑤有利于孩子观察食物和自己取食,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和良好的进食习惯。
  ⑥有益于集中小儿注意力。
  误区2:喂养环境无关紧要
  有的婴儿是处在一个大家庭中,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聊天,使喂养人不能集中注意力喂孩子,也不能与孩子进行交流,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国外专家认为,儿童喂养环境应该是中性的。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凡是喂养环境比较 安静的,婴儿一般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进食和与喂养人的交流上。
  有的家庭在给儿童喂饭时开着电视,喂养人在孩子集中精力看节目的时候把饭喂到孩子嘴里。其实,这既不利于儿童与喂养人间的交流,长此以往,还可能降低儿童对食物的味觉敏感性和对饥饱的感知力。
  误区3:喂得快孩子长得壮
  研究显示,如果喂养人保持快频率的喂养,则有可能养成儿童吃饭快的习惯,而养成这种习惯可增加超重和肥胖的危险。
  误区4:孩子不用学吃饭
  在24个10个月以上的小儿中,我们只看到4个孩子得到了学吃的机会,其他都是喂养人在孩子抓碗或勺的时候把孩子的手挡住。多数家长说:“要是让孩子自己吃,弄得哪儿都是饭,太脏了,还是大人喂干净点儿。”
  事实上,10个月以上的小儿手指活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逐渐增强,孩子也有了自己进餐的强烈愿望,因此是儿童开始学习自己吃饭的适宜阶段。让儿童学吃有很多好处:第一,可以增强孩子对进食的兴趣。第二,锻炼孩子手指小肌肉的发育和手眼协调能力。第三,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等。
  误区5:给孩子喂饭不用学
  很多喂养人认为给孩子喂饭不用学。他们在给孩子喂饭时,没有为小儿描述食物的特点和进食的情景,不懂得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事物和学习语言,而且很容易做到。人们普遍缺乏喂养知识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因此社区卫生机构应当拓宽宣教途径和增大宣教力度。

上一篇保健:俄3/4学生患肌肉萎缩症下一篇保健:八成婴幼儿饮食不得要领

儿童感冒走出误区

误区一:服用抗生素可以缩短病程。

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或杀灭细菌,而大部分的普通感冒由病毒引起。所以使用抗生素不会缩短病程,滥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误,恶化,体内菌失衡等,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误区二:感冒药物最好含有抗病毒成分。

目前也很少有针对哪一类感冒病毒特别有效的含有抗病毒成分的制剂。滥用抗病毒药物,不仅无助于疾病治疗,相反还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小儿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在感冒药中添加过多的成分会加重孩子的负担。

误区三:感冒药能缓解单一不适症状就行。

儿童感冒药物应具有四种成分:解热镇痛剂、镇咳药物、鼻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物。很多儿童感冒药因缺少某些成分而影响疗效,所以家长给孩子服用感冒药时一定要慎重,应及时到医院得到就医指导。

本文Hash:3467adef7eff4b31ffc7caa58d8259744dac6633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