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的育儿经:坚决不做追着喂饭的妈妈

有着“台湾第一好媳妇”之称的小S,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虽然已经生育了三个女儿,但她的身材和皮肤却没有因为生了孩子而发生半点变化。而她的坐月子饮食食谱以及产后减肥方法,也都成了众辣妈们的学习对象。

除此之外,小S在育儿路上也是颇有招数。关注过小S微博的粉丝们一定知道,小S在早前微博放出“狠话”,称自己坚决不会做一个跟着孩子屁股后面去喂饭的妈妈。还晒出小女儿的照片,照片中可爱的许老三自己乖乖坐在椅子上吃饭,看得出是小S严厉教育的成果。

孩子不吃饭、讨厌吃饭、边吃边玩是他们的天性。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吃饭,不在吃饭的时间东奔西跑,能像大人一样乖乖的坐着吃完再走呢?

妈妈追着孩子喂食,这确实是许多妈妈心里隐隐的痛;宝宝一口饭含上几十分钟、或是没吃几口就不愿吃了、吃饭不专心、边吃边玩,这些问题都让家长们头疼。尽管爸妈们用尽了所有的方法,家中的宝宝还是不肯乖乖地吃饭。那么宝宝究竟为何不爱吃饭呢?妈妈们又该怎么办呢?

宝宝边吃边玩的原因

宝宝一边吃一边玩是一种不好的进食习惯,既不科学又不卫生。虽说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如果每顿饭都要这样吃,你就要用心查找原因了。

虽说爱玩是宝宝的天性,但是不好好吃饭,往往主要是爸妈溺爱和缺乏正确的教养经验所致。宝宝边吃边玩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不妨来自查一次。

1.没及时添加辅食

在婴儿辅食添加的关键时期,没有给宝宝适宜的锻炼,使他的咀嚼能力、味觉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导致宝宝觉得吃饭很累很无趣,对饭菜没有兴趣。

2.零食过多

两餐间零食过多,特别是乳饮料、火腿肠、糖果这些零食有的含有较高热量,摄入过多,正餐自然就吃不下了。

3.你的错误教养方法

看到宝宝不爱吃饭,就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等边吃边玩的方式,希望宝宝能吃好吃饱。结果适得其反,不但进一步分散了宝宝进餐的注意力,还容易发生呛食等意外。

4.食物品种过于单调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消化吸收不好,总给他吃一些常吃的“安全”食品,反而使宝宝产生了厌食情绪。

5.曾经有过不愉快的饮食经验

如果以前吃了某种食物后肚子疼、很不舒服,或者是在不愉快的环境下被迫进食,宝宝都会对这种食物产生抗拒心理,排斥吃饭。

6.你太过在意

宝宝知道你很在意他是否吃饱饭,因此就利用这些来跟你谈条件,如你一会儿带我出去玩,我就吃饭。

边吃边玩3大危害

影响消化吸收

正常情况下,人体在进餐期间血液会聚集到胃部,以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宝宝边吃边玩就会使得一部分血液被分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从而减少了胃部的血流量,妨碍对食物的充分消化,使得消化机能减弱,导致宝宝食欲不振。

导致厌食

宝宝吃几口饭就玩一阵子,必然延长了进餐的时间,饭菜变凉,容易被污染,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加重厌食情绪。如果饮食营养长期跟不上,将导致宝宝身材矮小孱弱。

养成做事不专心的毛病

边吃边玩会使宝宝从小养成做什么事都不专心、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拉等坏习惯,对成长不利。

自己吃饭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

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过程来看,孩子在一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动,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独立愿望,如爱说“我”,“我来”等字眼。他们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学会走路 同时,他们开始想学着吃饭,而且要自己拿着汤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帮助。

和走路、玩玩具一样,自己吃饭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正是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扩展了孩子的认知范围,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到自己具备影响环境的力量,并初步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说来,发育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在两岁左右学会吃饭,这是他们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

孩子自己吃饭,是一种很复杂的活动,它要求孩子的手、眼、嘴的高度协调,同时还伴随着上半身多组肌肉的配合,这些协调与配合受大脑的指挥,所以说:自己吃饭是一种早期教育。当然,孩子自己吃饭还有利于培养孩子不挑食、不便食的习惯形成,与家庭及孩子有利无弊。

孩子学习吃饭的过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过程。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吃饱了,他会由此产生成就感,会帮助他长大后更自信。即使孩子暂时没有把饭吃下去,他有了失败的体验,也是好事,这样可以增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此外,孩子自己吃饭可以减轻妈妈喂饭的负担,孩子吃饭较熟练时,妈妈可以在这一时间中做一点别的事情。

怎样才能让小朋友安份坐好吃饭?

宝宝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好好吃饭势必会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发育,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谁不想自己的宝宝长得壮壮的,聪明又可爱呢!于是宝宝不吃饭,就快成妈妈的心病了,该怎么办呢?

其实,让孩子养成自食其饭的习惯并不困难,只要能以爱心和耐心对待,再加上一些小技巧,相信你一定也会有个爱吃饭的宝宝!

1、餐前避免宝宝过分兴奋

如果宝宝在进餐时高度兴奋,就会难以专心地吃饭。所以在进餐以前不要让宝宝做运动量大的活动,可以进行一些安静活动,看看书、说说儿歌,进行一些餐前教育谈论一些与食品有关的有趣的话题,先告诉宝宝有什么好吃的,引起宝宝的食欲。

还可以让宝宝分发碗筷、布置吃饭用的桌椅,营造吃饭氛围,让宝宝体会吃饭的乐趣和作为家庭小主人的感觉,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宝宝专心吃饭。

2、有固定的开饭时刻

为宝宝准备特定的宝宝就餐椅,以免他吃饭时跑来跑去,帮助宝宝养成安安静静坐下来吃饭的好习惯。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这样,宝宝就会在吃饭的时候比较专心。

宝宝吃饭时,父母不要追着喂,以免宝宝将父母喂饭当成一种有趣的亲子游戏,并规定宝宝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宝宝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饿了,也不要再给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宝宝便会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

3、提高吃饭的兴趣,让吃饭时间成为安静快乐的时刻

父母要调整就餐气氛,无论吃什么都表现出吃得很香很满足的样子。父母的这种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宝宝对食物的态度,让宝宝逐渐学习好好吃饭。要养成吃饭的好习惯,还需要恰当巧妙地引导,并且和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达成一致,让育儿方法有连贯性。

4、轻柔的音乐伴奏

在吃饭时放一些柔和的音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调节进餐时的气氛,还能促进食欲。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超过了就把碗收掉,这个时候爸妈可不要心软哦。

5、鼓励与榜样相结合

宝宝吃得好的时候,对他要多加注意,适当表扬;也可以和同龄的宝宝一起吃饭,不妨比比谁第一;看别的小朋友在大口吃饭也会促进宝宝进餐的兴趣。宝宝年龄小,很容易受到成人诱导。

宝宝不喜欢吃 东西比如鸡蛋,如果问:“你吃不吃鸡蛋?”宝宝们大都回答“不吃”。如果这样问:“鸡蛋很有营养,小宝宝吃了才会长得高,你吃一个还是吃两个?”宝宝马上就会说:“吃一个。”等吃完以后,可以表扬他,鼓励他下次吃得更多一些。

(/)

不同年代妈妈的育儿经

导读:60周年,孩子,永远是家里的中心话题。但到底应该怎么带孩子,每个家长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这些年来,“育儿经”一直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变迁。

  孩子,永远是家里的中心话题。但到底应该怎么带孩子,每个家长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这些年来,“育儿经”一直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变迁。

  上世纪70年代

  王义容(63岁),家里的孩子也多,几个儿女当年都是“粗放式”带大的,根本没现在这么多讲究,但是孩子个个都是活蹦乱跳、没病没灾的!当时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只图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就知足了!过去给孩子喂饭没有现在这么讲究,就是把高粱米煮熟了,然后用嘴嚼碎,给孩子喂喂。

  孩子小,家里人又都忙,就将孩子圈在炕上,一放几个月,我们家四闺女放得时间最长,正好一周岁,放到地上就会走了。那个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尿不湿”。尿布都是些旧衣服、裤子改的。从大女儿到小儿子,我都一直在用那几块尿布。

  点评

  王女士的育儿经,早已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现在的育儿经中再不是只有“吃好”、“喝好”、“长得胖”、“别磕了碰了”这么简单,而是有了更多新的内涵在里面。但值得发扬的是,过去的孩子都是满院子跑,不像现在活动空间大多局限在家里,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缪晓榕(46岁)1986年。我和丈夫在单位都很忙,老人也都有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只能轮流管孩子。

  我女儿小蔷薇断奶很早,2个月的时候就给她喂奶粉了。那时候也没有育儿经验,每次喂前,家里人都是把奶瓶放在嘴里试试温度,就怕烫着她。3个月时,我开始给她吃蛋黄,4个月喂面条,那时候家里的条件不是那么困难了。

  就一个孩子,我们都是特别重视蔷薇的学习,每天监督她做作业,否则不能下楼和小朋友玩。虽然孩子的奶奶看着心疼,还说,邻居的孩子,小时候都没怎么管,现在也都挺有出息的。可我觉得孩子还是要加以管教才行,所以我们从小就给孩子做了规划,上什么小学,考什么高中,学什么乐器,准备多少钱留着出国上学用等等。

  点评

  家长给孩子制定成长计划,值得肯定,同时,这位家长的做法也有值得商讨的地方,比如母乳喂养的时间不够,当然,这跟家长当时工作情况也有关系。孩子在6个月以后才能给他们吃果泥等糊状食物。

  当代妈妈

  王芳(25岁),一家人都非常高兴,老公还特意制定了专门的计划书,家里所有的家务活都不用我干,老公变得异常勤奋,每天的饭菜也都由家里人精心烹制。娘家妈妈和婆婆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做补汤,全家人都围着我转。

  因为不愿意听妈妈和婆婆的育儿经,所以就买了很多书“恶补”,还充分利用网络,上网搜索育儿经验,常常一整天都泡在网络育儿论坛里,和年轻妈妈交流心得。

  从书上看到,给孩子喂奶要严格按照每两三个小时一次的频率,所以孩子睡着了我也要把他弄醒喂奶,虽然这种做饭遭到了婆婆的反对,但是自己还是要坚持这么做。有人说孩子在四五个月前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睡觉时经常会惊醒,需要大人在一边陪伴,于是我就抱着宝宝睡。

  平时经常给宝宝听音乐、去游泳、跑步健身等。宝宝摔倒了,我们也不像老辈人马上去扶起来,只要不是摔得很重,我们就任其自己爬起来,也不去扶,宝宝开始也哭,后来就习 了,自己爬起来。

  点评

  当代的新妈妈普遍拥有较高学历,她们往往借助网络的力量来拓宽育儿知识。媒体、专业书籍、长辈传授经验,成为当代育儿的“三大法宝”。所以,育儿知识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口口相传,变得更加多元化。只是“80后”的父母们大多只在理论上达到了一定高度,在父母眼里,他们还是“眼高手低”。

  尽管社会观念在进步,但过去的育儿方法仍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妈妈育儿心经之搞定不听话的孩子

家有不听话的孩子,妈妈就犯了难。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听妈妈的话呢?也许只要妈妈平时稍稍转变一下,孩子就会有大改观了。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爱玩手机,从来不愿意看书?”

“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叛逆,你说什么,他的回答永远都是‘不’?”“为什么越是不让他做的事情,而他越要去做?”“为什么一不开心,他就会大喊大叫?”这几位朋友问题中的“孩子”和“他”,都是与优优年龄相仿的小男生。说实话,这些妈妈们的问题,很多也是优优曾出现过的,只是...妈妈一发现问题的苗头,就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且...只是妈妈的一些小小的转变,就可以换来优优大大的改观。【蹲下与孩子交谈】这一点妈妈有两方面的体会,一方面则是,很多时候,优优犯了错误或做了错事,如果妈妈站着批评小朋友,优优是根本意识不到的;但如果妈妈蹲下来,拉着优优的手,与优优的目光平视,只需要说一句简简单单的“优优,这样做是不对的”,优优便会很认真地看着妈妈,说“对不起”。另一方面则是,一些需要立马叫停之事,如果妈妈只是一味地对着优优喊“停下来”、“Stop”,小朋友不但不听,而且还会做得更欢;但如果妈妈走到其跟前,蹲下来,平视地望着优优,说道“这样不可以”,小朋友便真的会立马停下来。【摆事实与讲道理】优优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小朋友,一些事情,如果爸爸或妈妈想用简单的“武力镇压”,那是绝对行不通的,一定是要与其摆事实、讲道理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便是,妈妈每天带着两个小朋友去公园散步,该回家的时候,如果妈妈一再要求优优,“走,我们回家”、“不行,现在必须回家”、“不能玩了”......那肯定是无效的,只会换来倔强优优的大哭大闹或大声叫喊“不”;而妈妈如果和小朋友好商好量地说,“弟弟饿了,要回家吃奶奶”、“天气太热了,我们回家吧”、“妈妈要回家喂弟弟,给优优做饭”......那么优优一定会非常痛快、而且非常开心地拉着妈妈的手朝家的方向走去。【提高嗓门之错误】偶尔遇到心情有不好或耐性耗尽之时,对于优优的胡搅蛮缠或哭哭闹闹,妈妈也会提高嗓门儿,想以自己的声音盖过优优的声音,以此起到压制的效果,但经过几次,妈妈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是大错特错。由此,优优也开始变得凡事大喊大叫,尤其是弟弟哭了的时候,优优也会冲着弟弟一通大喊大叫。优优这样对弟弟是不应该,但这“不应该”的源头还在于妈妈,优优是有样学样,也想以自己的声音压住弟弟的哭声呢!事后妈妈做了很深刻的反省,从此以后妈妈是努力再努力,做到不喊不叫、不断磨练自己的耐心;而优优也由此改变了对弟弟的态度。【耐心去做每件事】对于两个小朋友,妈妈真的是很佩服自己的耐心(“育儿路上妈妈请慢下来等等孩子”),而对于爸爸,就没这么幸运了,很多时候,爸爸一开始磨蹭,或者说话一开始啰嗦,妈妈就开始不耐烦,不愿意再继续与爸爸同做的事情。以此给优优带来的坏影响则是,小朋友做事情也会有半途而废、因为一点不顺而不愿意继续下去的现象,很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妈妈做了小小的改变,要么告诉爸爸事情怎么做更快更好,要么就什么也不说地任爸爸继续下去,再要么就是晚上睡觉时避开小朋友与爸爸在卧室里聊。现在想想,优优是个专注力非常强、而且意志非常坚定的小朋友,可能与此也有关系吧!【放下手机陪优优】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被俘虏,在优优还小的时候 妈妈认为小朋友不懂,于是很多时候趁优优自己玩之时,妈妈看看手机信息,或在电脑上写写博客。当时的感觉就是,本来乖乖自己在玩的优优,一见妈妈玩手机,就再也不乖了,哭哭闹闹不说,而且总缠着妈妈做这做那的。后来妈妈一想,也是啊,手机剥夺了妈妈对优优的关注,小朋友肯定不开心啦!从此以后,妈妈每天都会将手机放在桌子上,QQ、微信和邮件都关成静音,唯有电话是音乐(以确保有急事可以找到妈妈),这样一来,妈妈可以非常专心地陪着优优,或者就是坐在沙发上看书,小朋友也会非常乖巧地自己玩。【严格地遵循作息】想必妈妈们都有相同的经历,由于种种原因而打乱了小朋友的作息时间和规律,优优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出现过几次这样的情况,出去玩晚上回来得晚,认为小朋友在车上睡了就没关系,但孰不知,在车上睡着了的优优,到家后从车里抱出来又醒了,这样睡眠就被打断了,不哭不闹便是幸运;但被打断的睡眠,会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情绪,优优一般第二天就会很不开心。经历了几次如此的波折之后,每次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外出,都是严格遵循小朋友们的作息时间和规律,当然,提前对行程的安排和合理规划还是非常重要的。【减少使用否定词】随着小朋友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也不断增强,于是便出现了很多“这不行”、“那不可以”之事,因此妈妈在生活中也免不了很多诸如“不”、“NO”等的否定词,往往都是妈妈越是说“不能...”,而优优越是要...。后来妈妈通过读一些育儿书发现,这是此年龄段小朋友的共性,一来是他们脑子接收信息的能力还有限,不会理解“不”的含义,妈妈说“不要什么”,他们听到的、进入大脑的,就是这个后面的“什么”,而忽略了前面的“不要”;二来也是一种叛逆的表现,妈妈越说不要怎么样,小朋友越要怎么样,以此来试探妈妈的底线;三来便是小朋友们对于负面的词汇,都是具有抵触心理的。了解了这些,妈妈便改变了说话方式,与其说“不能在沙发上蹦蹦跳跳”,不如说“到地上来蹦蹦跳跳”,效果真的很不错,也算是以此而转变了优优的注意力吧!妈妈最后语:其实,这些“妈妈的小转变”和“优优的大改观”,说白了,也就是育儿路上言传与身教的力量,妈妈是优优的第一任老师,优优都是在日常生活的不经意间学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优优很多问题的根源,其实都在于妈妈,在于那个陪伴他们最多的人。

本文Hash:06ceb78e39b6714b2eb8e2bfe3a0af55a45b2086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