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庭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

良好的、有利于幼儿智力发育的家庭,应当是:整个家庭成员齐心协力,互相之间平等相待,互敬互爱,家庭中充满和睦的气氛。

早期的育儿主角虽然由母亲扮演,但孩子的父亲及其他家庭成员,也要积极配合协助。即便是目前大多数的核心型(两代人)家庭,也要尽力与已经分居的孩子的祖父、祖母搞好关系,哪怕与祖父母没有居住在一起,也应当随时把他们看做是自己家庭的主要成员,并经常来往,同时还要注意与亲戚、朋友,兄弟姐妹的家庭保持联系,经常互通有无,进行必要的语言感情交流,经常互相看望等。这些,表面上看来是与育儿开发智力无关的,但实际上对增强孩子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扩大知识,增进思维和协调性,克服自私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孩子一出生,作父母的就应当把他们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来看待,在孩子不会讲话的时候,只要有时间或者是外出归来,都要看望孩子,并用良好的感情、关心的语言来对待他们,以提供良好的信息,增强母子(女)、父子(女)之间的感情。

从孩子1岁开始,父母就要不失时机地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和孩子讲话,并经常给孩子讲通俗易懂的故事,利用各种机会扩大词汇,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接触面和活动的范围应当扩大,不能总是把孩子关在自己家庭的小天地里。

孩子2-3岁以后,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参加文艺活动,到野外或公园、动物园去玩。经常向孩子提问题,让孩子思索、回答,鼓励他多问、多想,激发其好奇心,欢迎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尽量给予满意的解答。同时,也要鼓励孩子不断探索。一般来讲,1岁前尽量喂养母乳,4岁以前尽量在父母身边。

家庭中要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玩具,种类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早期,以有鲜明色调、伴有音响的玩具为主,以后以动态形象为主。对3岁以后的孩子要提供画册、铅笔、蜡笔和纸,逐渐培养其看书、写字的兴趣。

在培养孩子的目标上,父母及所有的家庭成员要有一致的意见。首先父母要商定,避免在育儿过程中发生意见分歧。对孩子,要以鼓励为主,恰当地表扬其点滴进步,包括精神的、体力的和技能方面的。有时尽管所表现出来的成绩并不十分突出,表现出来的动作又是那样的幼稚可笑,但是,只要是孩子经过努力做到的,或在原来基础上前进的,都应当表扬。可以在表扬的同时,巧妙地指出其不足,但不能简单否定,以免损害其自尊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接触到的生活面越来越广,父母要允许孩子办错事,并有责任及时地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在平时的谈话中,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机会,孩子有不同的意见,要允许争辩,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以明辨是非。许多家庭只有父母的管束,而没有孩子讲话的自由,这是不对的。

孩子自己已经能干的事情,父母要及时地告诉他方法,放手让他们独立实践,不要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一味地包办代替。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孩子做了,如果做的不理想或者失败了,也要鼓励其再干,并教给如何做好的方法,不要使孩子失去成功的信心。

节假日最好和家人一起带孩子到户外接触大自然,观察各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参观各种博物馆,工厂,农村,并不断地回答孩子所提出的问题。父母要时刻牢记,培养孩子诚实有礼貌,不自私,有进取精神。并要以身作则,生活中身教比言教更有效。

在平时或节假日,要让孩子参与亲戚朋友间的交往,这有利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但要注意,不要 着客人及孩子们的面,轻易夸奖孩子的优点,对来客要以礼相待,为孩子做好榜样。

以上这些,都是育儿所需要的家庭环境,这些工作如果做好了,可以收到比专心教育更好的效果。

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智力发育

一个有利于小儿精神和智力发育的家庭环境,大致应符合下面这些条件:

孩子在家中应得到父母或其他成员的关心和疼爱,但不是溺爱。

对孩子要多鼓励,不论是道德品质还是身体运动,只要有点滴的进步就要表扬。有时虽然没有出色的成绩,但只要是努力去做了,就要表扬这种努力的精神。

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欢迎他提出各种问题。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

要放手让孩子独立来实践,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要给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在孩子失败时,要给予帮助。因为,反复的失败会使孩子失去信心。

应提供给孩子合适的玩具,通过玩玩具,锻炼他的手和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去接触大自然,观察自然景象,参观博物馆、工厂等可以开阔眼界。

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和孩子说话,从1岁开始就给孩子读故事书,利用各种机会扩大词汇。

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诚实、有礼貌、不要自私,父母要以身作则。

随着年龄增长,要逐渐让孩子懂得一些性方面的知识。

重复练习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

意志力来源于选择有智力目的的活动,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即经历专注、兴趣、意志、顺从四个环节。儿童的意志力并非成人所理解的那样,可以通过后天强化训练出来。实际上,儿童的意志力形成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天赋的本能,它是儿童自然成长的法则。

蒙台梭利观察到,在意志力形成的第三个环节,即意志的发展,总要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其中最常见也是首要的阶段便是“重复练习”。

“反复操作是儿童的智力体操。”蒙台梭利用这个比较恰当的比喻说明了重复和智力的关系。儿童在玩耍一样东西时总是重复进行,在读一本书时总是重复听,在操作一样教具时总是重复几十次,这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成人认为这是由于儿童的幼稚而导致的,但是这样的重复却使儿童感受到力量和独立,并使儿童达到极度的满足。实际上,如果儿童能达到重复一种活动的时候,那是因为儿童已经能够相当程度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控制到一点上。这种状态我们才把他称为注意力集中。这种集中的注意力在重复中,儿童的内心就获得了一种力量。我们把这种力量解释为控制的力量,儿童既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又能控制自身之外的物质世界。

许多父母都不难发现儿童重复练习的现象,要么是在学校,要么是在家里。但是,他们多数会表现出茫然的表情,并不知道这就是孩子意志力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正是基于“重复练习”的起点,儿童才慢慢形成了自制和自觉的能力,为进入第二个阶段打下了基础,即自由地选择自我训练的生活方式。

人们已经意识到手和语言是人类智力的两种外部表现,所以重复地听、说、读、画,以及所有重复性的劳动都是促进心智发展的运动。儿童喜欢用双手去重复做事正是他工作本能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对一些“基本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可以自主阅读之前,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重复听故事的阶段。重复听故事,能使儿童逐渐地掌握故事中的词句,使一些好词好句在记忆中得到反复强化,并积累一定的语言经验,从而使孩子在自编故事时,把那些储存在脑海中的语词语句,迁移运用到新的故事情景中。所以,让孩子重复听故事,不但令孩子获得了有关知识信息,学习了一些语词语句,懂得了相关的道理,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为孩子提供了创造性言语表达的素材,开发了孩子的语言潜能。

让儿童为之着迷的“基本工作”还有很多,比如把瓶盖拧下来再盖上;把玩具反复地拆开、重装;打开房门再关上等。类似的重复行为都是儿童的基本行为,不具备任何目的性,它们对儿童来说都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也是儿童进行的不够成熟的努力。“重复练习”的行为能够满足儿童特定时期的需求,也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独立感。另外,驾轻就熟的工作内容更容易让儿童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点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

然而,这些看似枯燥、简单、浪费时间的重复练习,却容易使成人与儿童之间发生冲突。成年人的思想中,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障碍,即“最大效益法则”。当他们看到孩子付出巨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或者一直在从事浪费时间却毫无收获的劳动时,就会忍不住想去干涉或帮助他们。

在成人看来,类似于反复把彩色玻璃球放进瓶子里的游戏是一种琐碎而毫无用处的工作,他们不能理解儿童为何对此那么热衷而痴迷。实际上,成人不理解儿童“重 ”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行动的节奏。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去医院探望患病的父亲,老人中风了。当她看到父亲倔强地用颤抖的双手异常缓慢地把水杯举到唇边的时候,那种抖动的动作与父亲昔日行动自如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位母亲因为看到了这种反差,所以十分痛苦。于是,她产生了一种冲动,即帮助父亲喝水。实际上,她想设法用自己的行动节奏去代替老人的节奏,以此缓解心中的不适。但是,当她3岁的儿子充当这个角色的时候,就变得十分耐心,刚好符合老人需要的节奏。但是,一旁的母亲又产生了上面的那种冲动,因为她早已习惯了那种敏感而迅速的节奏。

当儿童在做一些重复的事情时,成人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这件事,会产生一种干预儿童的欲望。然而,这么做对儿童的心理需求不但毫无帮助,还破坏了他们喜欢做的事情,阻挠了他们自由地行动。自由选择与纪律三自由选择与纪律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方法中有一种建立在儿童自由之上的教育法——观察教学法。“儿童之家”的所有老师都必须知道如何观察儿童,避免违反了他们的自然成长法则。这一点不但是教师的职责,更应该成为家长的习惯和本能。

本文Hash:75d454bf5d26cbe1a12d57008fe1a9f18398a71d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