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自古以来,家庭就担负着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这两种社会职能。家庭虽然不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单位,尤其是城市家庭的物质生产职能已近于消失,但是它仍然是为社会生产劳动后备力量和赡养老人、组织消费生活的重要单位,更是教育孩子的启蒙机构。

在一般的情况下,人都是出生、成长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并受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落地时起就受着家庭环境的各种影响。父母和祖辈的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孩子,从家庭中受到品德的陶冶,得到健康的保障,获得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知识。然后再进入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中去。在这所学校里,父母是第一任老师。

在家庭这所学校里,没有一定的课程,然而,家庭的经济条件、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父母的文化水平及道德修养,都深刻地影响孩子。比如,家庭是“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的民主关系,孩子必然是尊敬长辈,性格开朗,性情温良的好孩子。家庭经济宽裕,能买更多的图书和玩具,孩子必然有更多的见识,智力可能发展得更好一些。

上面这些条件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全靠家长掌握,家长要充分利用家庭的有利条件教育孩子,克服消极的影响,使家庭真正担负起人生第一所学校的责任。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基础

家庭教育在子女教育中始终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其重要性也是不容小视的,在教育的整体观念中,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的关系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话题。近日,由西安市心理学会、西安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主办,四十二中承办的“西安市第二届家庭教育论坛”在西安市第四十二中学隆重举行。西安市心理学会会长尚华,西安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陆玉华、副会长李荟及相关专家,四十二中校领导出席会议。论坛会现场200余名学生家长与专家进行了讨论。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在本次第二届家庭教育论坛会中,家庭教育研究会专家曹永川在发言中讲到,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会起到非一般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概念也在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家长认为,监督、辅导孩子学习,搞好学习成绩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其实这是片面的。家庭教育的概念和范畴远比这些大的多,他还指出,在国家《家庭教育纲要》中,家庭教育的目的和阶段都是有明确阐释的,现在的很多家长根本没有完成各个阶段的教育任务。例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礼貌养成、态度养成等,更多的家庭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的,所以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身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初中阶段的孩子是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家长也要在这一方面多加重视引导,在孩子心中形成基本的是非观念。“家庭”是孩子生活中接触最多也是最有归属感的地方,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的树立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基础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结果。在转型期的现今中国,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家庭教育问题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也在我国做为一种学科进行全面的研究。

在讨论中,家长们就三者关系进行提问,家长们认为,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占据了生活的大半,家庭中的时间是很少的,社会的舆论等影响都要比家庭大得多,使得家长认为孩子回家就是休息的,没有教育的空间。曹永川回答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者的关系,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将对孩子的终身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学校教育是继家庭教育之后的第二个教育场所,其形式是集体教育的形式。在学校,教师执行教授和教育的责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孩子进行德育、素质等多方面的教育,是孩子建立起基本的学习模式,储备各学科知识。那么社会教育就是最为宽泛的范畴,在社会中,孩子会受到多元文化及价值观的影响,这也是教育的第三个阶段,孩子在接触社会到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他们需要在其中去其槽粕、取其精华,这样的模式也就要求孩子们在基本价值体系形成、有是非的分辨能力时进行,这也是许多家长不愿让孩子过早的进入社会的原因所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递进性要求我们在每一个教育的阶段做好该阶段该做的事,这样,孩子才能够按照良好的教育轨迹成 长。

各个学校日益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逐渐的被家长和家庭发现,各学校也在教育过程中将其做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学校开展的教育过程中,征得家长及家庭最大的支持和辅助,其效果也是十分良好的。

西安市四十二中学在家庭教育方面十分重视,承办这一次研讨会,组织家长与专家交流讨论,听取了众多优秀家长的教育心得。讨论会特请到家庭教育的优秀学校单位高新一中的相关负责人做了经验分享,高新一中在家庭教育以及家长培训方面起步非常早,也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例如家长会的开展,现在许多家长会只是见面会或者学生的成绩发布会,没有起到家长会的作用,也没有对家长的教育起到指导性的作用,高新一中在学生家长会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在入学时的家长入学教育,孩子成人时的家长教育方式转换,毕业前的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等等,获得了家长、学生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一直好评。

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陆玉华女士在会议最后的总结发言中说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因此家庭教育的研究工作也不是一时的,这是一个长久的命题,也是我们始终应该开展和推广的,也希望更多优秀的学校积极广泛的开展,更多的孩子在好家长、好家庭的环境中受益。

为什么说母亲是孩子与学校的桥梁

从小到大,在别人的眼里,我们的儿子都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我们从来不疏于和学校的联系,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从班主任到各任课老师,我们经常保持与他们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采用的方法有:(1)积极参加家长会,会后争取机会多和老师单独接触。(2)抓住每次去学校的机会找老师了解情况,如下雨给孩子送雨伞,天变冷给孩子送衣服等。(3)经常主动打电话找各任课老师聊天。通过以上途径,我们就能比较清楚地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现,也能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孩子不足6岁就上小学,而他所在的班是集中识字试点班,该班要求学生年龄必须满7岁,后来成为校长的陈老师是当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第一次面试,她就喜欢上了我们的孩子,她夸孩子聪明、可爱,虽然年龄不符合招生条件,但还是接受了他。随后的3年在该校就读的时间里,孩子的母亲经常去学校与老师沟通,老师们对孩子都很关照。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孩子就读的学校是农业大学的附属中学(含小学部),也是他母亲任教的学校,他母亲更有机会找各科老师交流了。四、五年级时的班主任刘老师是个责任心非常强的老师,由于新到一个地方,我们怕孩子不适应,孩子的母亲多次找刘老师交流,把孩子的各方面情况跟她介绍了。刘老师知道情况后,对孩子非常关心,除学习上严格要求外,生活上也常嘘寒问暖。在老师和父母的关心下,孩子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学校环境,还当上了中队干部。

孩子上初中时,他母亲与教孩子英语的周老师一个办公室,她经常主动与周老师交谈,询问孩子的情况。周老师书教得好,而且非常关心爱护我们的儿子,在初中的三年英语竞赛中,孩子多次获奖。初中班主任陈老师是学校政教主任,教孩子数学。孩子母亲也是班主任,每次向陈老师汇报工作后都要了解儿子的各方面情况,当了解到孩子做数学题常因粗心犯错误时,我们就及时做孩子的工作,教孩子一些集中精神、克服马虎的方法。

此外,上初中时孩子的母亲就开始给他零用钱,每个月2元,高中增加为5元,逢年过节另外给点,这些钱他从来不会去买零食,除了有一次给他母亲买一块生日蛋糕,其他全部用来买书。儿子最喜欢逛书店,在书店里你只要去生物学或者文史书柜前准能够找到他。他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二三十本长篇小说,大多数都是有关历史的和武打小说,而他的同龄人中有一部分此时可能正在游戏机前废寝忘食。上大学后,他母亲在他书桌抽屉的一个信封里发现有15元钱,那是他结余的零用钱。

为了使孩子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还经常向其他学科老师了解情况,初中时孩子的母亲从体育老师那儿得知孩子的体育成绩不如别人,特别是“引体向上”过不了关,就给他购买了一对三公斤重的小哑铃。孩子每天学习之余练习哑铃和俯卧撑。平时我还给儿子作“引体向上”动作示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臂力的增强了,胸肌发达了,肩也宽了。更重要的是,他从此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孩子的小姑夫羡慕地说:“你们的儿子从豆芽形到一个肩宽背厚的大男子汉,硬是他坚持锻炼的结果。”

反思:在中小学教师女性化的趋势下,孩子的母亲在家、校联系上更有其性别优势。由于学校教师承受了较大的应试压力,加上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一些变化,家、校联系现在也发生了角色的转变,即由改革开放前的教师家访转变为家长校访。一个教师要面对百名以上的学生,而父母两个人才面对一个孩子 父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了解远远大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因此,做父母的不应该将孩子推给学校,而应该主动反映情况,争取教师帮助。我非常感谢孩子的母亲不厌其烦地与孩子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沟通,争取他们的帮助。

本文Hash:8ae8118790ba8e2323c049b22bc3e8d7e92483fb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