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过早学走路会使腿发生变形吗?

(妈妈网配图)

偶尔短时间的练习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建议妈妈最好顺应宝宝自身的生长发育节奏,在宝宝身体做好准备的时候,再让宝宝练习站立和走路。

妈妈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无论是“站立”还是“行走”,宝宝在进入任何一个发育阶段之前都会给妈妈一些提示。比如当坐在婴儿床里的宝宝扒着床栏试图站起来,站在沙发边的宝宝在试探着轻轻挪动自己的小脚丫等等。

当妈妈一旦发现这些“信号”,说明宝宝的身体已经做好了“站立”和“行走”的准备,相应的骨骼和肌肉已经发育完善,现在只是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帮他熟悉“站立”和“行走”的动作了。妈妈此时对宝宝进行诎练,是不会给宝宝的骨骼发育带来影响的。

但是,如果在宝宝身体尚未做好准备的时候,过早地训练宝宝“站立”和“行走”则可能给宝宝骨骼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三四个月的宝宝被妈妈抱着腰站立四五秒钟,或七八个月的宝宝被爸爸架着胳膊进行一两分钟的“太空行走”,由于时间较短,且爸爸妈妈支撑着宝宝身体的重量,没有对宝宝的腿部造成过重的负担,一般不会对腿部的骨骼发育造成影响。

但如果训练时间过长,或父母在支撑宝宝时不够用力,而使宝宝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压在自己的双腿上,则很可能导致宝宝出现O形腿或X形腿等发育异常。

宝宝过早学走路影响腿部发育

人们普遍认为婴儿越早学会走路越好,因而,不少家长超前让婴儿学步,有的小儿在1周岁前就已学会走路。事实上,婴儿在l周岁前是不适宜学走路的。这会增加“X”形腿和“O”形腿的发生率,甚至危及孩子的视力。

婴儿学步不宜提早

因为婴儿出生后视力发育尚不健全,他们都是些“目光短浅”的“近视眼”,过早地学走路,小儿因看不清较远的景物,便会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这样会对小儿娇嫩的眼睛产生一种疲劳损害,多次反复则可损伤视力。

另外,小儿学走路一般是在室外进行,如果阳光中过多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侵入眼内,由于红外线具有较强的加热作用,会使视网膜温度迅速上升,导致视网膜红外线损伤,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当紫外线进入眼体时,会损伤结膜和角膜,抑制结膜或角膜的细胞分裂,可见眼部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等症状。

因此,周岁以内的小婴儿,家长不要急着让他们学步,而应顺其自然,让他们先爬后走。

小编总结: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越早学就越好的,学步也是如此,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式,否则会适得其反,反而会伤害宝宝的正常发育。

宝宝过早学走路易致O型腿吗?

什么是O型腿,其实所谓的O型腿在医学上也称之为“膝内翻”。造成宝宝O型腿的原因很多,如软骨营养障碍等,但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多,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如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发育。

佝偻病患儿长到1岁左右,学站学走路时,腿部难以负荷身体的重量,就会导致下肢朝外侧弯曲而形成O型腿。

但近日在网上却有传言称,宝宝过早学早路也可导致O型腿,这是真的吗?O型腿和学走路早晚有关吗?

沈阳市妇医保健儿科的医生回答称,让孩子过早学走路,确实可增加O型腿的患病。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让孩子越早学走路就越好。孩子学走路,只有等到腿部发育完善,有足够的支撑身体力量的时候才最佳。

O型腿的矫正方法:

手术、正O仪器、夹板、绑腿、锻炼、矫正鞋垫等。

手术适应于有骨性畸形的患者。通过手术截骨+内固定矫形,可以马上恢复正常的肢体力线及外观。

严重的膝内翻畸形,一期新截骨+内固定矫形可能会造成神经、血管紧张及牵拉,易出现相关并发症。故可采用外固定架辅助下截骨矫形,缓慢纠正畸形,避免神经、血管的并发症,手术也较微创。

非手术矫正方法,其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松弛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恢复膝关节内外侧的稳定结构。从而使胫骨外翻,达到矫正目标。非手术矫正方法,好处是费用低、风险小,缺陷则是主动治疗,见效慢,需要长期坚持。没有恒心就达不到矫正目的。

(/)

本文Hash:6b57b2141725842a6852bf00434bd5c6eb6db388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