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的行为界定

摘要:孩子性格的行为界定,任何父母都会告诉你,他们的宝宝具有自己的个性。一些宝宝性格安静平和,而另一些则性情急躁,专家称之为性格。尽管性格发展的最终结果难以确定,但人们相信,它会受到遗传禀性和早期生活经历的双重影响。作为父..

任何父母都会告诉你,他们的宝宝具有自己的个性。一些宝宝性格安静平和,而另一些则性情急躁,专家称之为性格。尽管性格发展的最终结果难以确定,但人们相信,它会受到遗传禀性和早期生活经历的双重影响。作为父母,我们常常用“听话”或者“倔强”来形容孩子的性格,而从事婴儿早期发育研究的专家,则更倾向于用所观察到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行为来界定孩子的性格:

·你的宝宝对外界情感反应的敏锐程度如何:他对陌生人在场感到焦虑吗?听到较大的声响,他是泰然处之呢,还是受到惊吓?

·他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如何?

·他通常对生活持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态度?

·他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多长?

·他活跃吗?

·他合群吗?

当充分考虑到影响性格形成的各个方面因素时,我们就很容易认识到性格类型的潜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也就是说认识到每一个婴儿都有他自己的独特个性,这些不同性格的发育都有各自不同的相关需要。通过理解这些不同需要及其满足方法,父母就可以创造一种环境,使自己的孩子能够满怀信心地学习,勇敢地开创自己的新天地。

有力证据

大脑活动与性格

威斯康辛大学神经系统科学家理查德·J·戴维森及其合作者,研究了按照性格不同而划分的大脑活动模式。他们把386名孩子分成抑郁、普通和开朗三个类型,其分类是建立在儿童在新鲜事物面前退缩倾向的基础之上。戴维森挑选了84名儿童进行了长达7个月的追踪调查,其间他记下了孩子们无论是休息还是活动时的脑电波。使他产生极大兴趣的是人们所熟知的脑的不对称现象,即脑的左右两个半球额叶活动的平衡问题。早期的研究表明,至少在成年人当中,脑的右额叶活动频繁常常与性格抑郁相关。戴维森发现,那些被划归为抑郁型的孩子们当中,脑的右额叶活动频繁的孩子百分率较高。虽然这种活动模式的长期效果尚不清楚(因为我们知道生活经历会改变短期的分类),但令人尤其感兴趣的是,这能够使我们认识到情感发育与脑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性格:可以从脑活动中发现在拘谨性格与开朗性格之间孩子的不同的脑活动模式

父亲对孩子的行为性格的影响

孩子小时候总是喜欢粘着妈妈多一点,对爸爸总是会产生畏惧的心里。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随着孩子长大,爸爸逐渐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性格。

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一股脑儿全推给母亲,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我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

许多调查材料表明:缺乏父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育要差。父亲长期不在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

父亲对孩子的行为性格的影响

二、有利于孩子人格健全。

母性教育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全面的。母亲的细腻、温柔、善良,有利于孩子“柔”的性格成长。但父亲的勇敢、坚强、果断,有利于孩子“刚”的性格形成。刚柔相济才是健全的人格。有人认为男孩子由父亲带,女孩则应该由母亲带,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如果只实行母性教育,那么男孩子就很难以父亲为楷模去开始他男性生活之路;女孩子就很难了解男性的生活状态

三、有利于孩子对生活的全面体验。

如果一个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儿国,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一个人形成畸形性格,与他儿童时期对世界的片面观察有密切联系。母亲更容易溺爱、迁就孩子。父爱则相反,是一种深沉、严肃的爱,父亲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未来。失去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意志薄弱;长大以后,碰到一点问题都会不知所措。

至于父亲怎样教育孩子,我认为主要做到:以身作则,创造环境,沟通交流,期望鼓励。

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造环境则没有引起很多人足够的重视。孟母三迁,讲的就是环境的重要。很难想像,一个在麻将桌旁长大的孩子,以后不爱打麻将。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培养孩子的交际、表达能力和民主的习惯。成功的人都是鼓励出来的,也是父母期望出来的。

小编总结:适当的年龄就应该让孩子做适当的事情。孩子在一定的年龄对孩子的影响是尤为深刻的。爸爸要注意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行为!

为什么说性格来决定孩子的运动呢?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孩子们的愿望自然都会被家长们满足。不过家长们是否想过,衣食无忧固然必要,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运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童年乃至整个人生是否快乐?他们能否拥有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或多或少都能从运动中找到答案。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爱运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为什么有的孩子对运动缺乏兴趣呢?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性格安静是好事,有的家长则是强迫孩子去运动,两者都不可取,应该找出问题的根源。

那些认为自己体能不佳或觉得自己与同伴不同的孩子,可能不喜欢参加运动,无论这些差别是真的存在或仅仅是孩子的想象,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身体状况都可能带来影响。害怕失败,或在公共场合感到困窘,还有怕让自己的父母丢脸,也是一些孩子不愿意参加运动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缺乏(或自认为缺乏)在某项运动中取胜的能力,害怕受伤或天生就小心谨慎,也导致他们不喜爱运动。通过循循善诱,家长可以鼓励这些孩子进行一些非竞赛性,且毕生可以进行的运动,如骑车、跑步等,有助于孩子保持良好的体质。

家长要以开放的心态支持

父母应该对孩子所选择的体育项目持开放的心态。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他们选择什么样的活动总会得到你的支持。如果孩子选择起来有困难或固执己见,家长也应该很耐心,也许要经过好几次尝试,孩子才知道什么样的运动适合自己。

记者在新世界溜冰场采访时,曾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在教练的指导下学溜冰。一打听,她是跟着父母从荷兰到上海读书的。据店长介绍,报名学习溜冰的小朋友基本上都是国际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家长比较开明,能放心地让孩子尝试一些具挑战性的运动。在美国,家长会尽力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中国家长中,可能不会有很多人愿意孩子去尝试带点危险性的运动。

除了支持,最好能做孩子的榜样,自己就不爱运动的父母很难激发孩子进行锻炼。尽量使运动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寻找一些适合全家一起进行的活动,比如游泳、打羽毛球,甚至散步等。鼓励孩子对家庭锻炼活动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如果他从活动计划就开始参与,对要进行的活动也会更积极。

用运动帮助完善孩子性格

好的性格源自好的心理。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体育运动一般都需要一定的心理品质作基础,比如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勇敢果断和坚韧刚毅的意志,等等。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培养和健全孩子的性格,有着特殊的作用。父母不妨根据孩子性格中存在的缺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从事适当的运动,使性格趋于完善。

如果孩子不大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可以鼓励他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因为这些项目是群体的运动,需要团队合作,参与这些运动可以帮助孩子改变孤僻的个性,适应和同伴的交往。

如果孩子胆小,做事情怕风险,容易脸红、难为情,父母可以鼓励他参加游泳、溜冰、单杠、双杠、跳马等活动。这些运动的特点是:要求人不断克服害羞、怕摔跌等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逾越障碍,战胜困难。

如果孩子办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父母可以鼓励他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击剑等活动。因为这些活动锻炼人的反应速度,任何犹豫、徘徊都会延误时机、遭到失败,因而可以锻炼孩子果断的个性。

如果孩子遇事急躁、容易冲动,可以 让他学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长距离步行及游泳等运动。这些运动花时较长,是急不来的。可以让孩子懂得,在一定的时间中调节自己,合理安排自己的力量,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如果孩子做事总完不成任务,你可以给他选择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项目,进行锻炼。在锻炼前可以给孩子规定必须完成的数量,这就容易使孩子养成做事有头有尾的习惯。

本文Hash:ea011049ad2e4964106e739b68ac0ed9cdd38387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