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善用一个“问”字

摘要:让孩子善用一个“问”字,“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爱因斯坦孩子们在学习中能不能及时提出?1998年10月对3737名10-18岁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了这样结果: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爱因斯坦

孩子们在学习中能不能及时提出?1998年10月对3737名10-18岁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了这样结果:

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举手提问题的学生

小学:13.8%初中:5.7%高中:2.9%

以上这个结果引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孩子年龄越大,越不敢或不愿提问题呢?

一、孩子生来爱提问

孩子出生后时时都在探索着五彩缤纷的世界。不会说话的婴儿就会用眼、用手去寻找新的刺激,寻找一种新的感觉;活动能力稍强一点儿后,他可以用小手指着各种物体,嘴里发出“唔、唔”的单音,让成人拿给他或带他过去看;到1岁半、2岁开始能说话时,便更是追着大人问这问那。

父母如何保护孩子的这份天赋呢?一要学会欣赏孩子的问题。当孩子给你提出一个问题时,应该加以赞扬,说一声“宝宝真会动脑筋”、“宝宝真能干,你提出的问题妈妈都没想到过”。二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问题?当孩子向你提出问题时,父母绝对不能漫不经心,甚至讽刺挖苦:“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不懂!”“你有完没完,累不累?”真诚面对孩子的问题,才能保护孩子的求知欲。三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头脑没有框框,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会发问,让人很难回答。这时家长一定不能不懂装懂,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如果你对他说“嘿,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咱们一起查查大百科怎么样”或“这个问题你将来学了化学课也许能弄明白”,孩子一定会向往着在知识的海洋中冲浪。

二、没有问题本身就是问题

我们在前面提出,原本爱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不敢提问,不愿提问了。为什么呢?

我认为,这首先是教育者的观念的错位。我们的家长往往更注意学习的表面结果:“作业做完没有?”“考了多分?”……其次,目前有些孩子在家同父母、在校和教师的交往不但缺乏安全感,更没有一定的自由度(没有选择性)。便如,一位孩子对老师所画的太阳公公的画提出:“不应该给太阳公公画胡子和眉毛,因为太阳晨的温度太高。”这位教师竟建议孩子的父母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认为孩子提出这样的“怪”问题是心理不正常。这类便子提醒我们注意,当今的孩子缺乏敢于提出问题的大环境,缺乏善于提出问题的技能,缺乏愿意和乐于提出问题的情感。而不能思考中学习是无从提出任何问题的。

父母要指导孩子善用一个“问子。具体建议是:

1.欣赏“傻”问题

傻问题中往往闪烁着孩子的智慧火花。大家都熟悉爱迪生小时候曾用自己身体去孵小鸡的故事。正是这种探索的热情和行为促使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2.培育敢问的勇气

让孩子在成功的实践中产生一种想提问题的愿望,从被动一主动地提问,从而逐步使孩子能把提问题当做一种自我需要。

3.增长会问和善问的本领

提问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如缩小问题空间的搜索式提问技能,使孩子从“会问”到“乐问”。

4.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孩子的独立思考是促使其思维得以发展的保证。爱因斯坦曾提出:父母首先要使孩子自小养 勤于动脑的习惯,如自小学会自我评价,培养自我收集、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养成多角度或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等。

让孩子享用一生的3个好习惯

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作为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大功夫。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三)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幼儿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务,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

()编辑

让孩子享用一生的6个好习惯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大功夫。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生活习惯生活是人生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二)文明礼貌习惯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三)道德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幼儿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务,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四)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幼儿的成材直接相关。它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专心认真,经常进行广泛的阅读,知道珍惜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等。(五)思维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孩子能力的锻炼,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如:感觉接触了解新鲜事物,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和解决。特别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六)劳动习惯培养孩子爱惜劳动成果,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床叠被等,另外帮父母干些家务活,如: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实习编辑:朱清银)

本文Hash:29574157816c305c0c6fe904908a6542ce515252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