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字者到语言学家

摘要:从认字者到语言学家,虽然你的孩子自从出生那天起就一直在听别人说话,听到的或许是词语,或许是句子,但是只有当他长到2—3岁大的时候,他才能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也许他早就是一个颇为老练的识字能手,很可能知道而且也能说出许..

虽然你的孩子自从出生那天起就一直在听别人说话,听到的或许是词语,或许是句子,但是只有当他长到2—3岁大的时候,他才能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也许他早就是一个颇为老练的识字能手,很可能知道而且也能说出许多东西的名称,还能表达简单的需要。然而从2岁到3岁这一年里,他会不断努力,真正成为掌握人类语言这项惊人而又强有力技能的大师,他要学习如何说长句,如何一次表达几个意思。以前,他只是询问物体的名称;而现在,他会问你在干什么,你要去哪里,以及为什么,这可是一个惊人的飞跃。当你悲哀,伤心和生气地时候,,他甚至还会问你“怎么了”。总而言之,从幼儿咿呀学语开始,他逐渐发展到像成人一样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开始识字到学会使用语言,这个转变过程是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旅程。这段旅程说明,作为一个个体,一个孩子在所处的环境中能取得成功的能力日益增强。同时,这也为你继续教育孩子提供了一个机会:你可以教他如何在思考之后作答,与他进行长时间的谈话,以及问他一些探索性的问题。

双语家庭有助宝宝学习语言

这项发表在8月17日的《语音学期刊》的研究成果,是第一次对婴儿时期的大脑活动进行测量,并将之与语言接触和口语能力联系起来。

为了方便研究,单语(英语或西班牙语)和双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家庭环境中的宝宝佩戴了有电极的帽子和能记录大脑能量流动的装置,以便测量大脑活动时的脑电图。

对被置于单种语言环境里,继而会偶然地听到与之差异很大的其他语言的宝宝的观察发现,8个月到10个月的单语宝宝区别母语语音能力逐渐提升,但对外语的辨别能力会下降。但10个月到12个月的单语宝宝只能对英语中区别较大的语音做出反应。

但双语宝宝对语言的灵敏度会保留更长的时间。6个月到9个月的双语宝宝不会有响应失配的反应,但10个月到12个月的双语宝宝能对两种语音做出反应。这些现象表明,生活在双语家庭环境中,特别是在家能听到大量语言交流的婴儿,对不同语言的灵敏度周期更长。

“双语宝宝与单语宝宝比起来,投入语言学习时可能有一个不同的神经系统时刻表。”华盛顿大学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的阿德里安·加西亚·谢拉说。

为了探明10个月到12个月宝宝的大脑机制是否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关,研究人员跟随了一些家长,了解15个月宝宝知道的西班牙和英语儿童词汇量。他们发现,宝宝接触到的各种具有相关性的语言(如英语、西班牙语)的总量会影响他们初学阶段的词汇量,而且早期接触语言的大脑机制能预估宝宝的词汇学习能力。

研究人员还表示,在家中能从父母、亲戚和家人的朋友处接触到更多英语的双语宝宝,随后会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这在西班牙语的学习中也有同样表现。社会交往和日常接触是宝宝学习第二语言的最好方式。

孩子学英语先营造家庭语言环境

英语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许多父母都十分重视孩子的英语教育。营造一个英语环境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家庭英语环境的营造,一个是听力辨音能力的训练,一个是情境对应,而比这更重要的,是英语兴趣的培养。那么,我们的英语环境主要缺什么?

母子间的语言互动交流

第一,大量的英语语音信号

其实这里主要说的是听。目前,英文原版的视听资料越来越多,很多孩子从小也是在原版动画片的熏陶下长大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只要家长有心,三岁以前孩子听上几百个小时的英文儿歌、英文故事以及看些原版动画片之类的东西,是没什么困难的。

第二,语言的互动交流

这应该说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有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发音不够好,所以不敢和孩子对话,但心里总是很纠结。我个人认为,能交流自然好。但是对于孩子来讲,成人是他们语言的样板,对的错的都来自于成人。这里的对错,口音问题还不算大,因为大量的原版听力资料的介入可以弥补这一点。就好比家长讲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孩子通过听收音机、电视里的普通话,可以自行矫正过来。

在孩子有了足够输入之后,再为孩子创造一个英语的互动环境,或者是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一起交流,或者是和以英语为母语的老师交流。总之,当孩子能够有比较强的辨音能力对应一定的情境模式之后,输出会是很快的一个过程。

适当设置语言情境

第三,语言的情境对应

实际上,这个过程和语言互动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在目前我们互动交流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情境对应就显得更为重要。很多人说,给孩子看动画片,都不知道他看明白了没有。明白没明白,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整个故事、情节是否明白;二是对句子、词是否明白。很多家长看到每个句子中都有孩子不认识的词,甚至不止一个,就认为孩子一定是没看明白,要是读书那就是读天书。

而事实上,是否明白取决于表达与语境是否能对应,看懂了语境,并且能够在这个语境下联想起某个表达,那就是理解得非常好!对于段落、句子,故事情节和场景就是语境;对于单词,那整个句子就是语境。这种对应关系积累到一定量后,孩子再开始输出,一开口就是地道的表达方式和用词。看动画片是这样,读绘本也是这样。换句话说,读大量原汁原味的书,就是弥补中国孩子缺乏对语言的情境对应的有效途径。

就像听力一样,孩子对阅读也有自我矫正的能力。很多孩子从小听原版的东西,妈妈或者中国老师读英语的时候,孩子会很快反应出对方的错误,并且不会跟着大人的错误跑。当你读了千八百本原版读物之后,你想说什么的时候,脑子里一定能找到它在某本书中的英语语境。这个时候,因为英语语境的存在,你对这个词的用法几乎可以脱口而出,那还用回头找中文意思来帮忙吗?

英语材料的适当运用

身边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通过大量听、看、读原汁原味的东西,就可以弥补。听到的故事前后文,看到的画面和书中的场景,就是需要的语境。输入达到一定程度,再学习输出,相信定会事半功倍。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说明我们为孩子提供的环境是正确的,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所获得的不是一些孤立的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而是一种英语思维的能力。

如果说以上三方面说的都是具体的技术问题,那么家庭英语环境中最重要的问题则是兴趣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英语兴趣?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让他们按照学中文的方式来学英语。

想 想我们的孩子在会说话之前的输入阶段,有谁整天盯着孩子,看他对大人的话到底明白了多少?又有谁在孩子刚听了几天之后,就要求他跟读?当亲子阅读刚开始的时候,又有谁在意孩子能读多少字?凡是那些中文阅读习惯培养得好的孩子,几乎都是家长给了大量的书,每天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讲去读的。

英文思维没有捷径,只有大量地听、大量地读。这里所说的大量,绝不是每天几个小时的大量,而是细水长流、积少成多的量的积累。如果不顾孩子的客观发展规律人为地填鸭,不仅会让孩子逆反,甚至还可能造成像今天很多大孩子那样惧怕英语、逃避英语。

每天半个小时也好,一个小时也罢,让孩子觉得英语和中文一样,就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每天吃饭一样,从英文中可以获得和中文一样甚至从中文里得不到的有趣的故事。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去接受它。

小编总结:语言学习不是一两朝可以完成的,需要孩子的长期反复地学习、练习,所谓熟能生巧。处于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中,孩子学起英语来就事半功倍了。

本文Hash:81135884e1e6de6f2f5449be65aa4359dbdfa540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