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六个误区

摘要:教育孩子的六个误区,一个美国父亲指出父母把自己的婚姻关系应摆在家庭中心地位。这有助于去除孩子的自私。家庭并无绝对民主,做出决定的最好是长者。孩子想要的一切,满足25%就可以了。不要使他们毫无挫折感地有求必应。干家..

一个美国父亲指出父母把自己的婚姻关系应摆在家庭中心地位。这有助于去除孩子的自私。家庭并无绝对民主,做出决定的最好是长者。

孩子想要的一切,满足25%就可以了。不要使他们毫无挫折感地有求必应。干家务会使他们具有成就感。父母不要担心邻居孩子有新式玩具自己孩子没有,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孩子在具备学习和阅读能力的三年级前,少让他们看电视。

人们结婚就会生子。怎样抚育孩子才算得法?这方面我可算是个专家了。我当了近20年的父亲,不断摸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我愿忠告天下父母在抚养孩子过程中不要走入下面六个误区。

误区1孩子事事优先。除非是出生的头两年,孩子不需要不断地注意和关照。过多的关照会使他在摆脱婴儿期形成的自我中心感时很困难,实际是在危害孩子。犹如给孩子吃不加限制的食物。孩子需要吃,但你给他买得太多,他会零食成癖。

误区2父母把自己的婚姻关系应摆在家庭的中心地位。这有助于活只是父母的事。第一次我走进车间调查,问道:"你们中有多少人可以期望孩子做些有报偿的家务劳动?"咨询的500人中,不到50人举了手。

我又问:"当年你们父母对你们中多少人有些期望?"这一下几乎都是举起的手臂人们笑了,但这不是什么好笑的事情。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已把一条培养孩子的重要原则忽视了,即:孩子也应成为家庭有贡献的成员。抚养孩子们最终目的是帮助他们走出我们的生活圈,自己走向成功。干家务会具他们具有成就感,增强他们丰富的能力。

误区3小家伙3岁时,已有了参与家庭的愿望,可让他收拾自己的小床,4-5岁可以整理他的起居室。3岁时可以操作吸器打扫房间。4岁时每天花45分钟时间做家务,星期六这个时间还可延续2小时。到了18岁,孩子就懂得了怎样处理家务,洗衣熨贴,炒菜做饭,打扫浴室,清理草坪。这些训练不仅对孩子走向成年有帮助,也可使孩子们对父母为维持家庭生计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由衷地感激。

误区4挫折和拒绝对孩子有害。由于相信挫折会引起孩子们的紧张感而降低他们的自信,于是父母们竭力"保护"孩子免受种种挫折。和挫折斗争可使孩子们化逆境挑战,面对困难坚韧不拔。

请定期给孩子服一剂维生素--"NO"。

我们已让孩子习惯于不劳而获。他们丰富的礼品并不是通过艰苦劳动或作出某种牺牲得到的,而是吵闹,或作出孩子式小动作,或父母完全无条件地赐予得到的。这实际是在教育他们不经挫折,放弃努力,以天子骄子自居,傲视一切。但走向社会后迎接他们的尽是鲜花和礼品吗?

所以,还是常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维生素"NO"吧!他们所想要的一切,能满足25%就可以了。不要使他们毫无挫折感地有求必应,都是在害他们。

误区5孩子玩具越多越好。事实并非如此。孩子们常常为过多玩具抱怨"烦死了!"应该有选地为孩子买一些能激发他们想象和创造力的玩具就可以了,如玩水泥、彩色铅笔等,而时下一些昂贵的电子游戏机却常常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些父母担心邻居孩子有了新玩具自己孩子没有,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应当明白,自尊并不是凭玩具多少来决定,而是靠富有创造,成就感的玩具游戏培养的。不利于孩子创造力的玩具宁可坚 决不要。

误区6孩子没有多看电视。据我不完全统计,多数父母对自己孩子看电视时间至少低

估了50%。2-5岁的儿童,每周要看28个小时,或者说1456小时/年。沉溺于电视会抑制孩子主动性、能动性、好奇心、想象力、理性思考和注意力。

大量证据表明作为"电视一代"的孩子们已失去很多发现和发展天性的机会,比其父辈缺乏竞争力。看看我们的孩子在校测验时糟糕的成绩和低劣的文字水平就可见一斑。

我认为,至少在孩子们具备学习和阅读能力的三年级前,少让他看电视。在此之后,可收视一些体育运动或教育方面的节目,但一周收视时间以不超过5小时为宜。

教育女孩子的七个误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家庭教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要及时纠正,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家庭教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要及时纠正,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喔。

1、只夸她漂亮

的确,她是个可爱的娃娃,卷卷的马尾辫那么迷人让你忍不住惊呼。但是她同时非常擅长阅读诗词,在堆叠复杂的枕头堡垒方面还是个建筑奇才,并能边唱歌边摹仿弹奏吉他。

我们生活在一个“外貌协会”的社会,她总有一天会明白外表很重要。但是如果家长可以开始对她不基于外表的成绩进行鼓励、认可,这样就传递了一个信息,也就是她的价值不因为外表而产生,也不会因为外表而终结。

2、让她相信“公主梦”

公主文化鼓励女孩让自己陷于混乱的生活,而等待着白马王子从天而降,拯救她并给她的人生带来意义和价值。

女孩会误以为只要吸引王子就万事俱备了。这会让女孩觉得她们自己无足轻重,没有价值,而只有依附男性才完整。

3、教导她有礼貌且沉默寡言

举止得体和沉默寡言之间有天壤之别,但是女孩子似乎都被推进了后者的范围。我们经常用“女孩是蜜糖是香料是一切美好的事物”来教导她成为一个“可人儿”。我们用各种方式教导女孩要友善、避免一切冲突、不要麻烦别人、要安于现状,这样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

但是,这样会让女孩长大后不敢在课堂上及工作会议中发言,以免被视为不淑女。她们也不敢在职场上争取更高的薪水,因为不愿意得罪潜在雇主。

4、给她买性别色彩鲜明的玩具

在她人生的头三年只给她买粉红色的玩具,这样你的女儿可能会决定粉红色是她最喜欢的颜色,因为“那是女孩应该喜欢的”。研究表明,这并不是天生的基因倾向,而是父母及社会因素所造成的。

在2009年的一份研究中发现,31%的“女孩”玩具都强调仪容外表,其中包括塑料化妆品和洋娃娃的裙子,而针对男孩的玩具则更多鼓励创造性、探索性、竞争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都是优秀员工和领导者所需要具备的。

5、只让她和其他女孩玩

研究显示,划清界限各玩各的会导致男女形成两套不同的社会技巧、处世风格和对人生的期望和偏好。2011年秋天一份报告显示,女子学校的毕业生不但没有更有造诣,反而更会拘泥于性别的呆板印象。

所以,如果你女儿在学校里都和女孩玩,试着鼓励她和男孩建立友谊,或邀请男孩来参加女儿的生日派对。她将明白,男孩能做到的一切她也能做到,甚至比男孩做得更好。

6、家里的体力活都给爸爸做

虽然让男人修理水龙头可能更容易,但是父母应该有意识去挑战非典型性别分工的家务活,否则会让人觉得女性比男性柔弱,女性永远是“被照看者”而不是“养家糊口的人”。要向女孩展示妈妈也可以进行重要理财操作或修水龙头。

7、批评自己及其他女性的身材

当你在女儿面前讨论节食,如何再减掉几公斤体重,或者因为其他女性的身材而批评她们的穿衣风格,那么你女儿就会认为女人一定要保持某种特定的体型才能够被认为是可爱或成功的。

你应该展示通过平衡膳食来获得健康,而不是只购买低脂食物或不吃任何一餐来减肥,这样会断送你的健康。

“宠儿如杀儿”,父母不能过分溺爱孩子,也要注意采取正确的育儿方法。

教育女孩子的七个误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家庭教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要及时纠正,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家庭教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要及时纠正,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喔。

1、只夸她漂亮

的确,她是个可爱的娃娃,卷卷的马尾辫那么迷人让你忍不住惊呼。但是她同时非常擅长阅读诗词,在堆叠复杂的枕头堡垒方面还是个建筑奇才,并能边唱歌边摹仿弹奏吉他。

我们生活在一个“外貌协会”的社会,她总有一天会明白外表很重要。但是如果家长可以开始对她不基于外表的成绩进行鼓励、认可,这样就传递了一个信息,也就是她的价值不因为外表而产生,也不会因为外表而终结。

2、让她相信“公主梦”

公主文化鼓励女孩让自己陷于混乱的生活,而等待着白马王子从天而降,拯救她并给她的人生带来意义和价值。

女孩会误以为只要吸引王子就万事俱备了。这会让女孩觉得她们自己无足轻重,没有价值,而只有依附男性才完整。

3、教导她有礼貌且沉默寡言

举止得体和沉默寡言之间有天壤之别,但是女孩子似乎都被推进了后者的范围。我们经常用“女孩是蜜糖是香料是一切美好的事物”来教导她成为一个“可人儿”。我们用各种方式教导女孩要友善、避免一切冲突、不要麻烦别人、要安于现状,这样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

但是,这样会让女孩长大后不敢在课堂上及工作会议中发言,以免被视为不淑女。她们也不敢在职场上争取更高的薪水,因为不愿意得罪潜在雇主。

4、给她买性别色彩鲜明的玩具

在她人生的头三年只给她买粉红色的玩具,这样你的女儿可能会决定粉红色是她最喜欢的颜色,因为“那是女孩应该喜欢的”。研究表明,这并不是天生的基因倾向,而是父母及社会因素所造成的。

在2009年的一份研究中发现,31%的“女孩”玩具都强调仪容外表,其中包括塑料化妆品和洋娃娃的裙子,而针对男孩的玩具则更多鼓励创造性、探索性、竞争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都是优秀员工和领导者所需要具备的。

5、只让她和其他女孩玩

研究显示,划清界限各玩各的会导致男女形成两套不同的社会技巧、处世风格和对人生的期望和偏好。2011年秋天一份报告显示,女子学校的毕业生不但没有更有造诣,反而更会拘泥于性别的呆板印象。

所以,如果你女儿在学校里都和女孩玩,试着鼓励她和男孩建立友谊,或邀请男孩来参加女儿的生日派对。她将明白,男孩能做到的一切她也能做到,甚至比男孩做得更好。

6、家里的体力活都给爸爸做

虽然让男人修理水龙头可能更容易,但是父母应该有意识去挑战非典型性别分工的家务活,否则会让人觉得女性比男性柔弱,女性永远是“被照看者”而不是“养家糊口的人”。要向女孩展示妈妈也可以进行重要理财操作或修水龙头。

7、批评自己及其他女性的身材

当你在女儿面前讨论节食,如何再减掉几公斤体重,或者因为其他女性的身材而批评她们的穿衣风格,那么你女儿就会认为女人一定要保持某种特定的体型才能够被认为是可爱或成功的。

你应该展示通过平衡膳食来获得健康,而不是只购买低脂食物或不吃任何一餐来减肥,这样会断送你的健康。

“宠儿如杀儿”,父母不能过分溺爱孩子,也要注意采取正确的育儿方法。

父母教育孩子的“六大误区”

教育宝宝,有很多你“想当然”的做法事实上是错误的,并且错得很离谱,正是这些想当然的行为扼杀了孩子最深的纯真。以下6个场景,就折射出了6大教育“硬伤”。

家长的权威不是靠“吓”的

妈妈下班了,打开家门,就看到:多多正边吃晚饭边看电视,手里还把玩着不少的玩具。奶奶则端着饭碗跟在多多身后。

放下背包,妈妈说开了:“多多呀,刚才妈妈在楼下看到警察叔叔了。他告诉妈妈,正在找不认真吃饭的小宝宝,要把不乖的宝宝抓到警察局里去。你怕不怕警察叔叔?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警察局关起来!”

晚饭后,妈妈看到多多玩得太兴奋了,在小区里跑来跑去的,出了不少汗。妈妈又说道:“多多,医生阿姨要来抓你了!快过来,穿衣服。不然,让你到医院,打针!”

点评:生活中,有的家长会借用“警察”、“医生”、“小偷”等这些特殊职业人物的权威,“威胁”孩子吃饭、睡觉。也许一时有效,可长久之后,孩子不仅会对这些职业产生恐惧,而且会产生不安全感。

孩子不听话时,家长总是忍不住摆出大人的权威,强制、命令、恐吓,这些都不是良好的沟通方式。家长何不编个可爱些的小故事呢,或顺着孩子的性情喜好,去摸索一些更睿智的方法。多些耐心和童趣跟孩子交流,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不要替孩子“长脸”

乐乐和妈妈一起堆沙子。一会儿提水,一会儿堆土,亲子氛围其乐融融。这时,有小同伴过来了,想借一把铲子。还没等乐乐作出反应,妈妈就说开了:“乐乐,借给哥哥,好吗?乐乐乖,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妈妈告诉过你,要大方的……”长篇大论后,妈妈把铲子给了同伴。可乐乐呢?转身走开了。

点评:孩子大一些,带出去玩,家长当然希望孩子给自己“长脸”。但乐乐妈的行为,实质上干扰了孩子之间的独立交往,让乐乐失去了一个跟同伴交往的锻炼机会。

聪明的家长永远是站在孩子身后。碰到类似问题,家长不妨等一等,先观察下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很乐于把铲子借给对方,马上拥抱孩子,告诉孩子:“你很棒!”如果孩子不肯借,你再适时加入,引导他与同伴正确交往。

别用世俗偏见评价孩子

海洋球池里,一群孩子在玩耍。一个哥哥快速、熟练地从一旁的滑梯上滑下,“嘭”的一声,躺在球池里了。这时,周围聊天的妈妈们循声而来,一边嘟囔着,一边把自己的宝宝从球池里抱出。霎时间,球池里只剩下两三个大孩子。

点评:看着大孩子“粗鲁”地“闯”进了海洋球池,周围聊天的妈妈们赶紧采取“保护”措施,把宝宝抱了出来。家长用自己的预想,保护了孩子的身体,却破坏了孩子们宝贵的学习环境。

家长心里关切着孩子,但表面上要不动声色地走到球池边。你可以引导宝宝为这个大哥哥鼓掌,而大孩子看到家长在也不会太为所欲为。何况孩子之间的交往,多数没有恶意,家长完全可以“暗中保护”,又不破坏现场的愉快气氛。

别替孩子看世界

全家出门去公园游玩,热热闹闹的。妈妈看到花了,笑着说:“宝宝,这是菊花。看她的花是黄色的哦!”远远的,风车在转,爸爸说:“宝宝,你看,那是风车哦。”这时,爷爷一抬头,发现鸽子了,连忙大叫一声:“宝贝,天上有鸽子在飞。”……

还没等孩子自己发现,家长就急不可待地把看到的东西指出来。表面上看,这是向宝宝传授知识,实际上却局限了孩子整体观察的能力,也剥夺了他们自我探索的乐趣。

家长不妨等孩子对某 事物特别关注时,你再开口说话。而且要注意,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而是多用问句的方式,引导孩子一起来观察。比如,当宝宝在看花的时候,你可以这样问:你在看这个吗?上面有什么?花是什么颜色的呢?……

别因孩子可爱就乱了套

妞妞刚起床一会,乐滋滋地在房间看《天线宝宝》!“妞妞乖,把尿包扔到垃圾桶去!”妈妈在外面喊。这时,爷爷进房间了,妞妞马上笑嘻嘻地说:“爷爷扔,爷爷扔!”

爷爷慈爱地摸了下妞妞的头,提了尿包走出来,有些得意地跟妈妈说:“咱家妞妞越来越聪明了,自己不扔叫我扔,这小家伙,呵呵。”

妞妞一周8了,爷爷闲下来,最喜欢逗妞妞玩。“妞,打爷爷,打爷爷!”爷爷笑眯眯地抓起宝宝的小手,轻轻拍打着自己的脸庞,妞妞一边拍,一边“咯咯”地笑了起来。

点评:当孩子们动用“小聪明”、“小伎俩”来对付大人时,很多家长明知道不对,却又忍不住对孩子的机灵津津乐道。家长表情、语气、行动的不一致性,常常让孩子无法正确分辨,导致了错误的模仿。

孩子最初的社会秩序感和规则,往往来自于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妞妞确实很聪明,懂得把事情“转嫁”给爷爷做,但这并不值得赞赏,而是要语气平静地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做。面对孩子的“聪明”,家长要多些理性,并且全家一致。

孩子没你想的那么脆弱

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妈妈看到宝宝正在和一个年龄较大、性格活泼的大哥哥在一起玩。这时,大哥哥轻推了宝宝一把。只是因为宝宝站错位置了,纯无恶意,宝宝很自然地走开了些。可这时,妈妈却飞箭似奔跑过去,喊了声:“小心点,宝宝!我们去那边玩。”

6个小小的生活场景里,都暗藏着不同的教育智慧。希望资深教师翁娟的诚恳建议,能让有不同“涂鸦行为”的家长有所领悟,并努力改进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用心的“雕刻者”。

宝宝被大哥哥推了一把,不少家长心里会不舒服,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其实,孩子们的交往是单纯的,他们表达情绪很直接。也许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推来推去,后一分钟,就拥抱欢呼。

家长带着成人的眼光出手“保护”,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受挫”的机会。

家长不可能永远地守护在孩子身边,让他自己先试着解决,其实孩子很坚强。

本文Hash:48899123c2a40ca0d0260017e1a4d63bcc70498c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