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细心守护孩子的秘密

摘要:应该细心守护孩子的秘密,秘密是说与不说的游戏;孩子发现自己有了秘密,意味着他诞生了内心世界。秘密的意义康德的这句话,可能就是在他做了爸爸之后体悟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秘密是人们掩..

秘密是说与不说的游戏;

孩子发现自己有了秘密,

意味着他诞生了内心世界。

秘密的意义

康德的这句话,可能就是在他做了爸爸之后体悟到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秘密是人们掩藏在内心的、隐蔽的、看不见的、神秘的空间或想法。人们保护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被别人知道,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和别人隔离开来。对于成人而言,秘密更多意味着责任和负担;对于宝宝来说,秘密则意味着自我意识的成长。

当孩子拥有自己的秘密时表明了——

他已经将自己同其他人、同物质世界区分开了;

当他考虑要不要把秘密说出去的时候,就表明他已经具有追求独立的愿望;

当他意识到要为他人保守秘密的时候,就表明他已经具备初步的责任感。

关键词:

秘密可以让孩子明白和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他们形成自我感和责任感。

孩子什么时候拥有自己的秘密

一般来说,孩子在3岁左右开始明确意识到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分离,他知道,自己不同于爸爸妈妈,是一个独立的“人”。从这个时期开始,他不再跟随爸爸妈妈称呼自己“宝宝”或者“妞妞”,逐渐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

与此同时,孩子开始认识到自己有些事情其他人未必知道,这就是秘密的萌芽。当然,孩子对于要保守秘密或是公开秘密毫无意识。

关键词:3岁的孩子已经明确地知道,自己不同于其他人。

秘密的阶梯

第1步:

从3岁左右,孩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分离,不同于爸爸妈妈,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其他人未必知道,这就是秘密的萌芽。当然,孩子对于要保守秘密或是公开秘密毫无意识,但是他明确知道,自己不同于其他人。

第2步:

4—5岁的时候,孩子开始隐约感觉到秘密的含义,但依然无法了解它真正的内涵和本质,所以,他根本没有办法保密。你问一个5岁的孩子什么叫做秘密,他可能回答,“我已经告诉别人好多秘密了。”

这个时期,只能说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仅此而已。

第3步:

大部分6岁的孩子会为该不该把秘密说出去而发愁。一方面他希望追求独立,通过保留自己的秘密而获得独立自主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会为自己保留了秘密而内疚。他感觉到保留了秘密,似乎和父母疏远了。

秘密是一种成长。

秘密可以让孩子体验到:

独立与依赖、疏离与亲近、反抗与顺从。

独立与依赖

我小时候很挑食,对于饼干更是万分厌恶。可是,托儿所的点心永远是饼干,如果我不把这两块干乎乎的东西吃完的话,老师和妈妈都会骂我。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每次趁老师不注意,我都把饼干塞进袖套和衣服中间,然后在回家的路上扔掉。每次干完这件事情,我都为自己的聪明自豪不已!但是,也有对妈妈的歉疚,我知道自己不听话,不是一个好孩子。

小小的“我”为自己扔掉饼干这个巧妙的“创意”和胆大的“举动”十分自豪,因为这个举动使他体验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对于上托儿所的幼儿来说,他们几乎没有“隐私”可言,他们的一切活动都在成人的监督和控制之下。但是,“扔掉饼干”这件事情成为孩子独有的 由和秘密,使他拥有自己一份独立的空间。另一方面,他也深深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所以,他为自己和妈妈的关系感到不安和紧张。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秘密使这个年幼的“我”对人际关系的亲疏有了明确的意识——只对有妈妈歉疚的心理,而对老师并没有这种感觉。

疏离与亲近

林林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每次心里有什么不高兴,也不会对人说,总是抱着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娃娃,躲到家里的大壁橱里。等到他对着娃娃倾诉完,就自己抱着娃娃出来了。直到有一天,爸爸发现了这个秘密。

那一整天,林林都很紧张,他等着爸爸生气,因为他觉得他骗了爸爸妈妈。第二天,他突然发现大壁橱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林林的房间”。林林顿时浑身一轻松。他感觉到事情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他和爸爸之间的秘密。林林不由自主地决定,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告诉爸爸。

爸爸发现了林林的秘密后,林林就一直在焦虑之中。他感觉到自己和爸爸的心理距离,感觉到自己和亲人的疏离。但是,爸爸没有因此而心存芥蒂,一个善解人意的小举动,猛然拉近了爸爸和林林和关系,他们在心理上变得亲近起来,林林反而加深了对爸爸的依恋。

反抗与顺从

妞妞经常和妈妈一起洗澡,可是,爸爸总是神神秘秘的,要关了门洗澡。妞妞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关门洗澡,难道他在里面偷吃好吃的?可是,每次她想闯进去探个究竟,无论爸爸妈妈都会阻止她。没料想,这反而增长了妞妞的好奇心。终于有一次,她趁大家不注意,溜了浴室。可是,结果令她太失望了,爸爸就是洗澡,并没有偷吃东西。从此之后,妞妞再也没有提出要看爸爸洗澡的要求。

在这个事件中,爸爸洗澡成了妞妞心中的大秘密。而爸爸妈妈的阻止更加深了她的好奇心,“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大人不让看,妞妞偏要看个明白,为此不断抗争,终于获得一个机会。但是,秘密解开之后,妞妞就自动放弃了抗争。

被告知一个秘密,

就是被赠予一份礼物,

请守护好孩子的秘密。

孩子有秘密是正常的,并非不健康、不应该的,它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正常发生的事件和载体,大人应该允许孩子保持自己秘密,尊重孩子的秘密。对于孩子来说,和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秘密不是义务,而是对爸爸妈妈一种额外的信任,一份特别的回报。孩子愿意和你分享他的秘密,爸爸妈妈固然可以欣慰,但是千万不要为了获取孩子的小秘密,而失去孩子对你的信任

爸爸妈妈若能对孩子的一些小秘密能加以正确引导,还能促进宝宝的成长,加深亲子感情——

◆分享秘密:每次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妈妈都会唱歌,这成了妈妈和宝宝两个人的秘密。当宝宝无理取闹的时候,妈妈会使出“最后的秘密武器”——在宝宝的耳边悄悄说,“再不停止,妈妈以后给你洗澡的时候就不唱歌了。”这个办法屡试不爽。

◆保守秘密:多多第一次跟爸爸妈妈去家乡外婆家。陌生的环境让他紧张不安,大哭大闹,还不要别人抱。一不小心,多多尿湿了裤子,被小姨发现了,悄悄帮他换了衣服。小姨和多多拉勾说“不告诉别人”。于是,此后在外婆家的日子里,多多一天到晚就粘着小姨,弄得爸爸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守护秘密:就像林林爸爸一样,压抑住自己的好奇心,尊重孩子的秘密。请牢记:爸爸妈妈是宝宝的监护人,但并不需要了解宝宝所有的秘密。

秘密和谎言

拥有自己的秘密,对自我意识的成长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同时,秘密和谎 言也只有一步之遥。大约7岁左右,孩子才会认识到:

为了保护自己的秘密,有的时候必须撒谎,有目的地撒谎。

想要培养一个诚实的孩子办法有很多,但是,最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父母不要滥用“撒谎”的字眼

既然知道孩子在7岁之前不会有目的的撒谎,爸爸妈妈对孩子就不用高度戒备了。7岁以前宝宝说话和事实不符,可能是因为他追求独立而出现的幻想,并不是他存心撒谎。所以,爸爸妈妈不要动不动就用“撒谎”的字眼扣孩子的头上,这容易让孩子背上心理负担,导致他以后习惯性的撒谎。

◆不要过于介意孩子的秘密

和成人一样,孩子希望被他人承认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有思想的个体,他也需要在自己的内心保留一块空间。拥有秘密未必是不健康的,只要不涉及道德品质等原则问题,对于孩子的秘密父母不必探究。否则,孩子可能会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就可能采取极端手段,有目的的撒谎了。

◆互相信任是分享秘密的基础

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能主动和爸爸妈妈分享他的秘密,这就需要亲子之间建立相互无比信任的情感基础。平时,父母对孩子的宽容和尊重,可以引发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另外,当发现孩子有秘密而心神不宁时,爸爸妈妈可以先讲讲自己最近的秘密,慢慢引导孩子说出他的秘密。

关键字:秘密

尊重孩子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作为父母,我们要对孩子少一点要求,多一点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孩子,孩子有了自尊,才会自立自强;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所有教育都是零。

这里有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

我经常把桐桐的同学请到家里玩儿,在玩儿的时候,我常常爱向他们提一些问题。有一次,桐桐的同学来家里做客,我说:“我提的问题,谁会,就请把手举起来。”

桐桐和小米、筒子等几个小伙伴都开心地说:“好,好。”

我发现,每当我提问题的时候,筒子总是很迟疑地举手,而我让他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却支支吾吾地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问筒子:“既然不会,为什么还要举手?”

筒子小声地告诉我:“桐桐他们都会,如果我不会,多没面子啊!”筒子的话,让我感受到了他强烈的自尊意识。

这也难怪,筒子家的家庭条件比较差,这使筒子常常觉得比班上的孩子矮一头,所以,他努力想证明自己跟别人一样。

虽然这种方式我不赞同,但可以理解。

我悄悄告诉筒子:“我再提问,你如果会的话,就冲我挤一下眼。”

以后再玩儿这种提问游戏,只要我看见筒子挤一下眼,我都会让他来回答问题。

从此,筒子整个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开朗多了,他喜欢和我在一起。并经常问桐桐:“你爸爸什么时候让我们再去你家啊?”

我知道,筒子在我这里得到了尊重,他的自尊心得到了小小的维护。他的进步,之于我,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满足。

孩子有被尊重的需要。你尊重孩子,孩子会以自己的进步来回馈你的尊重。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情感,不是父母的“木偶”。你在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

这让我想起桐桐的事情:

一次,桐桐正一个人在屋子里玩得高兴。这时候一个邻居来串门,进门看到她,就过去抱起她,亲她,逗她玩儿。

可是桐桐的反应却很剧烈,她一把将那人推开,还说着:“走开!走开!”

这让我和邻居都很尴尬。我向邻居道歉。等邻居走了,我开始责问桐桐:“王叔叔是喜欢你才和你玩儿的,你怎么能这么不懂礼貌啊?”

桐桐撅着小嘴对我说:“爸爸,他都没问过我,我是不是喜欢和他玩儿。我不喜欢他的胡子,他总是用他的胡子扎我,很疼。”

听完女儿的话,我心里很愧疚。从来没想过,几岁大的她,竟然对自己的要求有那么清晰的认识。

我告诉桐桐:“基本的礼貌还是要有的,你可以对叔叔说明理由啊,那样才会避免以后叔叔再逗你的尴尬。”

桐桐乖乖地点了点头。

我和妻子去朋友家做客,他家里有个和桐桐差不多大的孩子。我们进门就听见琴声,朋友说是孩子在弹琴。

妻子笑着说:“你家孩子真棒,小小年纪,都能用钢琴弹奏完整的曲子了。”

“这算什么,他的恰恰舞也很棒,老师都说他是个好苗子,过几天他还要代表学校去参加市里的比赛呢!”说话间,朋友神色不无骄傲,他突然扭过头冲屋里喊,“来,儿子,别弹了,给叔叔阿姨跳个舞。”

可是过了一会儿,也没见到孩子出来。

朋友又喊了几声,屋里还是没有应声。他的脸立即耷拉下来,冲进屋里将那个孩子“拖”了出来。

“让你跳个舞,你没听见吗?”朋友声色俱厉地责问孩子。

那孩子紧咬着牙,低着头一声不吭。

这让我和妻子很难为情。

“孩子不想跳就不要让他跳了,你不是说孩子过几天要参加比赛吗!等他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们去看。” 对那位朋友说。

朋友这才作罢。挥挥手,示意孩子回去。

那个孩子却突然哭了起来,他说:“我就是不想跳,更不想参加什么比赛。要比赛你去比赛!”朋友的脸一下子僵在那里。

事件进行到这里,我和妻子也不好再待在人家家里,只好回家了。

路上,妻子对我说:“看来,我们对桐桐的‘无为而治’还是正确的。至少孩子不会恨我们。她也不会因为得不到尊重,和那个孩子似的,承受那么多本不该有的压力。”

我对妻子的话很赞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作为父母,我们要对孩子少一点要求,多一点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孩子,孩子有了自尊,才会自立自强;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所有教育都是零。

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小秘密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1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在孩子需要取得父母的理解或谅解时就说: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2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一次,六岁的小女孩儿莹莹为了使妈妈吃惊,就兴致勃勃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知道我怎么对付老跟我开玩笑的小男孩儿吗?我一掀起裙子就把他们都吓跑了。”妈妈惊愕地反问了一句:“真的?”莹莹明显觉察到了妈妈愕然、生气的表情,发现说漏了嘴,赶忙闭口不说了。妈妈很后悔,因为她又失去了一次了解孩子真实思想的机会。

这位妈妈的感受恐怕和很多父母一样,我们希望孩子能对我们无所不谈,因为如果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在想什么,我们又怎么能够帮助他们?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过早地对孩子说的事情下结论,可以边听边用“嗯”、“我能理解你的心情”这样表示理解的话,来鼓励他们把事情叙述完。听完他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诱使他们发现问题的答案或者找到解决的办法。随着孩子的不断成熟,我们越来越应该走到幕后,给孩子通过深刻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当然,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能获得父母的帮助。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且孩子会逐渐把父母当成一个可靠又对他有帮助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会更愿意和父母交流。因为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往往更愿意与人交流。

“孩子,让我们来谈谈!”如果你们的谈话是这样开始的,结果往往是说话的只有你一个人。然而,在你们一起打完篮球、开车回家的路上,或周末一起洗衣服时,往往是孩子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时候。要想多了解孩子的生活,就要多创造这些对他们没有压力、和你一起活动的机会。

太多的问题,最后会让孩子怀疑你的真实目的,间接的做法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一位妈妈询问心理医生,她的丈夫死后,孩子很伤心。她总想安慰儿子,很想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然而,每每提起此事,孩子总是闭口不提,对谁也不谈论这个话题。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妈妈不再问孩子的感受,而是有时提起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和孩子一起回忆和丈夫在一起时一家人的快乐时光,并对儿子说:“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儿子反倒一下子开口了,并开始试着分担妈妈的痛苦,自己也不再那么郁闷了。

在和孩子的谈话中,可能会有很多令你不高兴或失望的事情,这时你必须很好地控制情绪。比如,尽管当孩子告诉你他没有被校足球队选中时,你和他一样很失望,但绝不能让这种情绪表现出来。孩子都不喜欢让家长失望,如果你表现出失望,会造成孩子以后只报喜不报忧的后果。这时,做一个深呼吸是一个好方法,至少它给了你思考缓冲的时间,然后,你可能会平静地问:“发生了什么事,你为什么没有被选上?”或者告诉孩子:“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即使对于和孩子的关系相处很好的父母来说,孩子还是有他们自己的秘密。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学着和父母分离,越来越多的依靠朋友。这时的我们也应该降低我们的期望值,不要像要求小孩子一样要求他们把什么都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做的,只是让他们知道,如果孩子需要,我们永远会在他们的身边。在轻松、民主的家庭环境里,他们反倒更能表现出他们的童心,不必装出大人的样子,其实那样做很累的。

本文Hash:59abe29e64debf03dd4539f66f5a4a8ef6eed476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