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挑食关键在辅食期(1)

导读:添加辅食的婴幼儿阶段是孩子一生口味形成的阶段。如果能从这个时期开始尝试各种食物,均衡饮食,他将来对味道的适应性就强,更不容易偏食挑食。

最让父母头痛的莫过于是孩子对零食的兴趣大于对正餐的兴趣,不吃东西孩子怎么能“快高长大”呢!其实,这种偏食源自于他的婴儿期父母对辅食的选择。此外,家长还得重视零食的安全性问题。

新闻链接

世卫组织关注零食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1月24日发表公报,敦促各国落实“关于向儿童推销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的一系列建议。

有证据显示,电视广告已经对儿童的食品偏好、购买要求和消费模式产生了影响。但富含饱和脂肪、游离糖(提纯的糖)或盐等不健康食品是导致非传染性疾病,如体重超重和肥胖症的一个风险因素。而体重超重和肥胖症现在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死亡风险因素。

医师看法

清淡饮食要从婴儿期开始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医师林黎黎家长注意,小孩子的肾代谢功能没有成年人成熟,他们在代谢方面有禁忌,有些物质代谢不了,反造成身体负担。直到6~10岁才开始跟成年人接近,14~18岁才接近成年人。所以,6岁之下的孩子特别注意不适宜多吃零食,不适宜高盐高糖高油脂的饮食,应该以清淡、天然的食物为主。

一些五颜六色的小零食对孩子特别有诱惑力。但这类零食常含有食物添加剂,身体脏器在代谢这些成分所花费的时间比自然食物久,会给身体脏器带来负担。

汽水、可乐也是孩子特别喜欢食品,但可乐不但含有食物添加剂,还是高糖食品。过多的糖会使牙齿脱钙、软化、容易发生龋齿,引起反酸,高渗性腹泻,同时也会伤及脾胃消化功能,影响食欲。

过节日,家长少不得喝上几杯,有时贪好玩,也让孩子喝酒。还有少数家长认为,从小喝酒才能锻炼酒量。可是,酒精对内脏,特别是肝、胃的伤害更甚。儿童喝酒,要让娇嫩的肝脏去解除酒中的酒精毒,转达氨酶就要大大升高,使肝细胞受伤。此外,儿童喝酒还会伤脑,使他们记忆力下降。

一些快餐油炸食品高脂肪、高盐、高糖,也会增加孩子胃肠、肝肾的负担。有些家长想让孩子食欲更好,想会用猪油去烹饪菜肴,炒饭,这样弄出来的食物特别香,确实勾人食欲。但是,动物油所含的为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很消化,不适合儿童食用。

林黎黎说,让孩子有食欲很重要,但保护孩子的脏器功能也很重要。婴幼儿的饮食一定要清淡,要吃天然新鲜的食物,少用调味料,不妨从食物本身的味道、颜色、烹饪技巧方面勾起孩子的食欲。

辅食期不偏食

一辈子难挑食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挑食,这不吃那不吃,就爱吃肉,就爱炸鸡,就爱吃零食。林黎黎说,添加辅食的婴幼儿阶段是孩子一生口味形成的阶段。如果能从这个时期开始尝试各种食物,均衡饮食,他将来对味道的适应性就强,更不容易偏食挑食。那么,在这个添加辅食的时期,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口味,饮食习惯呢?

林黎黎说,添加辅食的年龄是4~6个月,如果是母乳喂养,生长发育情况良好的孩子4个月就要添加辅食了,而生育慢点的孩子则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婴儿辅食添加顺序应为谷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

林黎黎解释道,家长应该在孩子4~6个月添加谷类辅食,谷类食物属于铁强化物,这类食物很容易在孩子的胃肠道被消化吸收,家长可以选择米粉、泥糊状食品等等;然后添加蔬菜,最早为根茎类蔬菜、瓜类,再慢慢增加到其他蔬菜,然后到水果;到孩子7~8个月,就可以添加鱼 类和肉类了;到9~11个月再添加蛋类。

不少家长认为首先添加的辅食是蛋黄,这是过去的旧观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过早吃蛋黄可能是导致孩子将来过敏的原因之一。所以,现代医学观点建议把添加蛋黄的时间推迟到9~11个月。

在添加辅食时,添加食物的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比如,采取一次添加一种辅食的方式。头天给孩子添少量,第二天还是添加同一种,但量增多一点。2~3天后,孩子如果没有不适,就再加一种新食物。家长得更换不同类的蔬菜、水果、肉类、海味类,这样,孩子的味蕾能尝试到各种各样的口味,将来偏食的几率就降低了。

此外林黎黎还提醒,有时孩子偏食挑食是由家长培养的。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偏好哪种食物,就多给他吃某种食物。家长对食物的挑选,造就了孩子挑食。

喂好辅食孩子长在不挑食

不少父母抱怨孩子挑食,这不吃那不吃,就爱吃炸鸡,就爱吃零食。其实,孩子的这种偏食源自于他婴儿期父母对辅食的选择。添加辅食的阶段是孩子一生口味形成的阶段。如果能从这个时期开始让孩子尝试各种食物、均衡饮食,将来对味道的适应性就比较强,不容易偏食、挑食。

辅食期如何培养孩子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呢?

婴幼儿添加辅食的年龄是4~6个月,如果是母乳喂养,生长发育情况良好的孩子4个月大就要添加辅食了,而生长发育慢点的孩子则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婴儿辅食添加顺序应为谷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

父母应该在孩子4~6个月时添加谷类辅食,谷类食物属于铁强化物,这类食物很容易在孩子的胃肠道被消化吸收,父母可以选择米粉等泥糊状食品等;然后添加蔬菜,最早为根茎类蔬菜、瓜类,再慢慢增加到其他蔬菜,然后到水果;到孩子7~8个月,就可以添加鱼类和肉类了;到9~11个月再添加蛋类。

不少父母认为首先添加的辅食是蛋黄,这是过去的旧观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过早吃蛋黄可能是导致孩子将来过敏的原因之一。所以,现代医学观点建议把添加蛋黄的年龄推迟到9~11个月。

添加辅食时,添加食物的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比如,采取一次添加一种辅食的方式,头天给孩子添少量,第二天还是添加同一种,但量增多一点。2~3天后,孩子如果没有不适,就再加一种新食物。父母得更换不同类的蔬菜、水果、肉类、海味类,这样孩子的味蕾能尝试到各种各样的口味,将来偏食的几率就降低了。

提醒父母,有时候孩子偏食、挑食的毛病是父母培养的,比如有些父母发现孩子偏好哪种食物,就多给他吃某种食物,结果造成了孩子的挑食。

喂饭的孩子长不大 3个进食关键期

  长期喂饭

  危害孩子身心发展

  1岁多的宝宝已有了自主进食的渴望,家长应从主导转变成辅助,鼓励和协助帮宝宝进食,让宝宝感到进食的快乐,和大人一起享受食物的美味。如果这时家长仍然给宝宝喂饭,势必给宝宝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生理影响

  导致咀嚼功能不足,影响消化吸收

  孩子进食过快,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不仅会增加宝宝的胃肠道负担,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脸部的肌肉锻炼,甚至对孩子未来的面容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影响动作平衡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建立

  自主进食需要手、嘴、眼的相互协调配合,家长喂饭将使孩子失去动作平衡和手眼协调能力训练的好机会。

  影响对食欲的控制,孩子更易超重

  喂饭过量可能将孩子的胃撑大,造成小儿肥胖。

  心理影响

  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吃饭的乐趣

  喂饭时孩子容易不专心,会东张西望、离开吃饭位置跑来跑去、玩玩具、看电视等,而家长催促和逼迫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使得孩子感到吃饭是一种负担,一种强迫性的任务,易诱发厌食或挑食。

  使孩子缺乏自我服务能力和独立性

  孩子认为吃饭并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会让家长开心的事情,不吃饭是可以拿来要挟家长的事件,这种不正常行为将导致孩子认知上的错误,也容易养成依赖、懒惰、生活能力低下、无责任心、害怕困难等坏习惯。

  延续到生活学习上,遏制孩子的自主发展

  习惯于“喂饭”的孩子,将来也会事事依赖家长,例如让爸妈帮忙做错题集、做作业、整理书本课桌、做各种补习规划等,家长们满足了自己的呵护需求,却扼杀了孩子原有的天生学习探究才能。长此以往,孩子本身的应有功能逐步退化。

  自主进食

  怎么吃由孩子决定

  婴儿时期的喂养对于一个人食欲和饮食习惯形成起重要作用。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妈妈应从小培养宝宝独立吃饭。

  萌芽期:10个月左右

  宝宝对餐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摆弄餐具,喂饭时喜欢抢夺大人手中的餐具,这是训练宝宝自己进餐的好时机。

  宝宝独立小贴士

  1.准备两把勺子,一把给宝宝,让他练习使用或比划比划,另一把大人拿着给宝宝喂饭。此时宝宝一般不会用勺子来挖碗里的食物,而是高兴地敲敲打打,对吃饭也更加有了兴趣。

  2.做一些能够用手拿着吃的食物或一些切成条和片的蔬菜,教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拿着自己吃。

  黄金期:12—18个月

  周岁后,宝宝手、眼协调能力迅速发展,妈妈可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吃饭。宝宝喜欢手抓饭,可能会把饭菜洒得一身一地,妈妈千万不可制止宝宝的行为,以免扼杀了宝宝自主学吃饭的兴趣。

  宝宝独立小贴士

  1.把小手洗干净,让宝宝用手抓食物来吃,甚至可以让他“玩”食物,如米糊、蔬菜、土豆等,有利于宝宝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2.将食物切成适合孩子盛的块状,每次给予的食物量不要太多,让宝宝自己试着用匙进餐。

  3.给宝宝准备些打不烂的碟子、茶杯和杯子,围上围兜,并在餐桌上加餐垫,在孩子座位周遭的地板上铺设旧报纸,便于收拾

  巩固期:2—3岁

  2岁宝宝已经能自己进餐了,但吃饭时更会折腾,有时会不肯自己吃饭。家长不要嫌烦或过分迁就他,告诉他吃饭是他吃饭是自己的事,让他树立自立光荣的意识和观念。这样到宝宝上幼儿园后,就不用担心宝宝自己吃饭的问题了。

  宝宝独立小贴士

  1.培养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和好感,尽量引起他旺盛的食欲。

  2.固定好宝宝的就餐座位,让他坐在安静不受干扰的地方,以免吃饭时分散注意力。

  3.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对食物的喜好,以免造成宝宝对食物的偏见。

  4.就餐气氛要轻松愉悦,切忌责骂宝宝,唠叨不停,以免引起宝宝反感而不肯吃饭。

  5.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安静不说话,不大笑,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内等。

  6.宝宝进餐时间不宜过长,吃完饭后才可以离开饭桌,他才会明白吃和玩是两回事,要分开来做。

  生活习惯能够反射一个家庭的教育模式,微小的细节折射的是行为导向。要摆脱对孩子的“喂饭”,家长们要切实了解孩子的需求,相信孩子的潜能和天性,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让他们变得更健康、更聪明。

本文Hash:279736d178724f8761f391d1a4276781b1fe27d1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