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真的任性吗?

任性,父母最轻易给孩子贴的一个标签。只要孩子的行为违背于家长的意愿,我们就可以使用“任性”来表示对孩子的“气愤”和“无奈”,来显示我们家长自己的“理智”与“正确”。但是孩子是真的任性吗?孩子为什么会表现出任性呢?

镜头一

韬韬,18个月,一个聪明而淘气的小男孩,父母反映他在家很“任性”。比如说,家里有一个药箱,父母不让他玩,他就在地上打滚“示威”。幼儿园开办了双休日亲子班,他第一天去就表现得不同寻常,对新环境丝毫没有陌生感。老师示范的时候,他能听一会儿,而当亲子共同搭房子、认图形和颜色的时候,他就不听大人的指示了,总是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玩,把自己的积木推倒,还破坏其他小朋友玩积木。父母一再抱怨,不晓得自己的孩子怎么会那样的任性。

其实,所有的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表现出否定或对立的言行,否则,他们不可能发育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和自主精神的个体,只是每个孩子出现对立的时间以及强度不同而已。18个月的韬韬变得固执、不听劝,属于身心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合乎年龄特点的倔强。

能够蹒跚学步对于一个小家伙来说,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发现自己很有能耐,第一次拥有足够的行动或语言能力来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而大人为安全起见,总是在危险尚未来临的时候就早早地把孩子抱开了。因此,他发现,要想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倔强是惟一的办法,况且一般情况下,当他们第一次悄悄尝试倔强策略时就成功了,时间长了,他用这种技术也就越来越娴熟了。

理解孩子的成长心理特点,就会明智地处理孩子的这类假任性。比如韬韬玩药箱,只是对那里面各种质地、各种透明或不透明的小瓶子感兴趣,或者对小药丸这样的颗粒状物品好奇。父母可以采取的对策是:

A:收集一些卫生、安全的瓶子让他玩,这样他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药箱就失去了坏脾气导火线的意义。

B:父母与孩子一起玩,并通过游戏的引导,使孩子对瓶子形状与作用等产生兴趣,并开始有兴趣地学习相应的知识。

总之,当孩子任性时,策略就是:

处理导致他发脾气的原因,但不要理睬他的怒气本身。

但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被孩子的表面行为搞糊涂了,就很容易给孩子草率地扣上任性的帽子。那么,孩子有哪些心理现象是“假任性”呢?

1.当孩子处于第一反抗期的时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任性现象”在两个时期特别明显,这就是第一、第二反抗期。第一反抗期(2~5岁)的孩子主要表现出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历来温顺听话的孩子这时也会变得急躁、不听话。勺子拿不好却要泼泼洒洒地自己吃饭,不让他做,就会哭闹。尽管这种反抗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表现程度不同,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面对孩子的反抗,父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A:不问情由地采取粗暴态度,常会导致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形成逆反、退缩、孤僻等不良性格的基础。

B: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尽量避免与孩子硬碰硬的发生冲突,然后抓住机会,通过说服、引导使其顺利渡过反抗期,则是一种有效有益的做法。

2.孩子用任性表达某种心理需求

孩子任性是他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的表现。孩子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认识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周密的分析,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或有害的。

镜头二

妈妈抱4岁的浩浩出去玩,看见有个孩 玩一辆电动小警车,车上的警灯在夜里一闪一闪的很好看。一会儿,这个孩子离开了,浩浩便开始向妈妈耍脾气,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妈妈怎么可能出去给他买呢。于是,浩浩哭闹了一整夜。

看起来是浩浩任性,无理取闹。可是妈妈并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儿子为什么非得立即要那玩具呢?

其实,孩子仅仅是觉得那个闪亮的灯很好玩,对那灯为什么会闪亮感到很好奇而已。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孩子又不会与父母交流,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想干什么,于是就与母亲作对,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目的就绝不罢休。

如果妈妈能了解儿子的心理与需要,就会积极化解儿子的任性。

A:表扬浩浩是个爱动脑筋和非常聪明的孩子,再摆出今晚不可能买到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可能孩子的情绪就会好得多。

B:妈妈也可以找一个替代品,拿一只手电筒,一开一关,也可以造成闪灯的效果,浩浩哭闹也就不至于会持续那么长时间。

可见,洞察孩子的心理需求,与孩子一起探讨实现这种需求的正确途径,是避免孩子任性的教育良策。

3.有时任性是家长逼的

一位母亲曾谈起自己的育子经历,真实而令人深思。

镜头三

儿子刚三岁,我让儿子像很多同龄孩子那样在一个蜈蚣形状的长铁圈里钻来钻去。儿子先蹲下来,两手紧紧抓着铁圈,两脚慢慢在铁圈里挪动,刚钻了四五个圈,可能是整个身体蜷在里面比较累,也可能是他看着地面有点恐高,他试图站起来又不能,尝试着往后退却更难,他开始叫:“妈妈,鹏鹏不钻了!”我说:“不行!不钻也得钻!你太胆小,得锻炼锻炼。”儿子听了,嚎啕大哭。我不但心没有软下来,反而更加坚定:“你再蹲在那里不钻过来,妈妈就走了,不管你了!”儿子别无选择,蹲在铁圈里哭得满脸通红,不停地咳嗽,一步一挪、艰难地往前移动。过了很久,儿子终于钻出来了。我成功了!但是儿子却歇斯底里地撕抓我的裙子说:“不要!不要!你是坏妈妈!”我蹲下来使劲松开他的手,他就抓我的脸,这孩子既胆小又任性,真是丢尽了我的脸,我一个胳膊夹起他,把他带回家去。

后来我发现,一向胆小、乖巧、温顺的儿子变得任性、蛮横,你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

孩子渐渐长大了,他开始有自己的需求、人格和尊严,当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超过他的能力和忍受阈限时,他为了保护自己,必然要反抗,父母这时却说孩子“任性”,其实,是孩子“任性”,还是自己“任性”呢?如果遇事多与孩子商量,双方相互理解和妥协,孩子和父母就都不会犟下去了。许多情况下,孩子“任性”、“倔强”,其实都是大人逼的,这个“帽子”当然也是大人强加的,但是大人很少把它戴在自己的头上。

可见,父母自身的行为是影响孩子任性的无形力量,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也应该在反思中不断成熟。

总之,不要给孩子轻易贴上“任性”的标签,而应通过孩子的“任性表现”识别他的心理需要和特点来进行教育。

宝宝性格真是三岁定终身的说法你认同吗?

三岁定终身吗?近日,晚报社区网上一个贴子引起网友的热议。一位年轻妈妈发贴求助:民间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几乎人人都知道,那就是“三岁定终身”。作为一位年轻的妈妈,我很困惑!前一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和孩子的父亲不能带孩子在身边,我家宝宝就以为父母不要他了,表现出了胆小、紧张、担心等行为。现在我坚持每天安排孩子跟我们俩一起玩游戏、讲故事,孩子也逐渐变得活泼了,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见了生人也不害怕了。难道一个人的品性真的是从三岁左右就可以看出个大概来吗?如果一个孩子在这个时候没有受到好的教育,以后改正性格的可能性就没有了吗?三岁真的可以定终身吗?

网友热议

多年以前,香港研究人员发现,每天父母和孩子在一起20分钟以上的玩游戏、讲故事、爱抚等,孩子活泼、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合群、适应性也强;但是父母和孩子少接触,或者连见面也没有的孩子,喜欢逗引别人,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甚至喜欢有人追打他们。专家称之为皮肤饥饿综合征。所以建议你有空的时候,多和孩子接触,让他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因为放在其他地方而削弱。

小爱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但有点偏激。所谓的有道理,是说3岁是小孩性格形成的时候,这个形成里面,大部分是天生决定的。也就是说,3岁的孩子你能看出他天生的那部分性格了,肯定对一生都有决定性的。但凡事不绝对,性格中还有少部分后天因素,后天受某个人物或者事物的影响也有可能会有不同的道路。对于我来说,孩子成功的定义就是:懂生活,有信仰,讲道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应当说三岁是小孩子第二次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第一次是二岁左右的执拗期。到了三岁,孩子的自我意识非常成熟了,她能分清对与错,最初的价值观是非观就是三岁建立起来的。但是也不能说以后就不会改变了,后面还有青春期呢,那才是重中之重。天羽三岁时,我对他的要求会比小时候严格多了,原则性的问题是绝不能姑息迁就的,比如说打人、说脏话、浪费粮食等。从三岁开始要定规矩,明是非,对的鼓励,错的一定要纠正,还要让她明白为什么不可以做。

专家揭秘 宝宝的任性是否是天生的

  “爷爷,快!红灯,闯过去!”十字路口。黄灯转成红灯的一刹那,五岁的孙子对正在开车的爷爷说。令人讶异的一幕出现了,爷爷当真冲着红灯把车开了过去。当200元罚单寄到家里的时候,奶奶说:“看看吧!闯红灯,200块钱没了。看你以后还让不让闯红灯了。”小孙子哈哈一笑,到一边玩去了。

  我不知道5岁的孩子能不能记住这用钱买来的教训,只是当女友对我说起孩子爷爷这种“事实”教育法时,那种无奈让人同情。

  爸爸妈妈娇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甚至惯着,孩子于是什么亏也不吃,越来越霸道、任性。

  这个孩子并不是不懂事。女友有一次做一个小手术,孩子自己穿衣、吃饭,也不蹦来跳去了。可等女友出院回到家里以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样。从床上蹦到地上,再从地上跳到饭桌上,和院里的孩子争玩具、欺负班里的小朋友、每天到幼儿园都会大哭,有时有什么愿望满足不了会躺在地上打滚……女友气急,照着孩子的屁股猛打,可一点效果也没有。用女友的话说,这孩子是打不怕的。

  很多父母都相信天性使然:“我的孩子生下来就胆子小。”“他从小就是个急脾气。”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想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但这个空间是有一定的尺度的。在客观承认孩子天性的同时,任由孩子个性发展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比如,生性散漫的孩子越是在人多的时候,越表现得顽皮固执,感到没面子的父母有时会发火,甚至动手打孩子。可这种强迫式的管教或者大发雷霆的方式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没有任何一个宝宝天生就任性,在很多时候,宝宝的任性缘于大人对某些问题的不当处理,也就是过多地满足孩子,可以说,任性是周围的人“教”给宝宝的。

  虽然我们提倡尊重孩子的权利,但是还要懂得这种权利不是无限的,有一定的范围和尺度。有的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要求,常常采取哭闹的方式。专家说,妈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任性,要让孩子懂得,发脾气、大哭大闹是毫无用处的,从而学会掌控情绪的方法。

  如果希望改变宝宝的任性性格,爸爸妈妈首先要分析宝宝的行为,同时注意宝宝周围成人的行为,然后想办法改变养育模式。要改变家庭的养育模式,爸爸妈妈可以先从下面几个自问开始:

  1 。我能够给宝宝关爱与温暖吗?

  2 。我是否给宝宝过多的自由选择和决定权?

  3 。我是否相信宝宝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果以上3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是”,恭喜你!你对宝宝的行为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了解了。

本文Hash:a2b4184594ce6eb0f82bba600009f1de98ce2b23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