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宝宝开放心灵的学习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进入宝宝的大脑里,看看他在想什么,他的小心眼里藏着谁?当然,我是沮丧的:因为梦永远是一个梦!

相信大多数妈妈都有过这样的梦想,看着宝宝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纯洁无邪的神态,还有那丰富生动的表情,恨不得变成孙悟空,可以摇身一变,化身为细小的小昆虫,钻进那宝藏之中,尽情探索宝宝的心灵世界。

因为我们是那么地想知道宝宝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宝宝学习成长的奥秘。

不过,聪明的妈妈还是有办法的,跟着我一起去探索宝宝开放心灵的学习吧。

宝宝的学习是很快乐的。你看——

0-6个月宝宝的学习

对于半岁以内的宝宝,只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抚养方式,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可以和宝宝很好地相处,因为他们需要得很少——吃饱喝足睡好,基本要求满足之后,他们的心情总是不错,于是他们要开始“学习”啦:希望妈妈经常陪在他们身边,注意他们的微笑,听他们打嗝放屁时妈妈的笑声,他们会用专注的眼光和严肃的表情看着妈妈,一般他们会先注视妈妈的嘴,然后是眼睛,最后他们会越来越显出学习的主动性,用慢慢绽开的笑容和突然一笑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以情动人”,这是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宝宝天生就会!

6-12个月宝宝的学习

1岁前的宝宝能够学会身为人所具备的各种基本能力,当然学习的过程充满艰辛,但是更为快乐。那是怎样的一段时光呢?发声、翻滚、大笑、咀嚼食物、走路、说话、搭积木等活动无一不在表明他们学习的成效,如果这时妈妈能够耐心细心地与他们打交道,鼓励他们在这个阶段不断尝试,不断跌倒后站起来重新走路;鼓励他们的重复动作;鼓励他们自发地探索而不是加以各种限制;鼓励他们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来考验爸爸妈妈们的智慧,从而让他们自小就懂得满足和规则;鼓励他们表达各种各样的情绪并学会喜欢与父母一起休息以得到安慰;鼓励他们主动地把玩玩具以协助他们的动作协调,并丰富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速度来适应环境和某个人、物,这些都是可以充分帮助宝宝快乐学习的法宝,你会发现宝宝的心灵是那么的放松、宽广,他就像一块海绵畅快地吸收水分,畅快地成长。

1-2岁宝宝的学习

2岁以内的宝宝似乎开始变得不那么快乐了,谁的过失呢?没有责任人。因为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意识,也为了独自体验探索与闯荡的快乐,他们会以一些看似不快乐的方式行动:他们会轻易拒绝妈妈的帮助而固执地把衣服穿得乱七八糟,他们会自以为是地走到危险的楼梯间而不顾别人的满心焦虑,他们并不理睬妈妈的呼唤照样把书和玩具扔到远远的地方,他们会在突然之间以一种沉默来反抗爸爸妈妈的要求,他们会开始体验到像大人一样的孤独和寂寞,他们会嫉妒、焦虑、抵制,他们越来越表现出“快乐必须是我说了算”。妈妈们不要期望宝宝只要人为地给他们一些快乐就可以了,不是的。宝宝真正的快乐仍然蕴藏在他们的学习中间:自由自在的活动,能够引发他钻研的事物,由兴趣而带来的操作成功,与人交往交流的乐趣,组织宝宝们的共同游戏,理解宝宝的能力起点不是一味地强制要求,新鲜的人、事、物带给宝宝的兴奋是这个阶段的父母关注的焦点。

2-3岁宝宝的学习

我是那么地反对父母们把3岁之前的宝宝托付给幼儿园或某个机构,或许爸爸妈妈们用心良苦,理由不一:工作太忙、担心自己教育不好、希望宝宝能够从小有独立性、害怕老人溺爱孙子、索性让宝 体验正常生活……想法太多了,我不一一列举,但是我认为3岁前的宝宝正是情感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在一个心理上感觉安全的环境中体验成长,学习与外部世界互相适应与调整的状态,这种身体与人格上的成长都离不开良好的精神世界,再好的机构都不能给予宝宝无时无刻的亲情体验,再好的老师都无法给予宝宝如妈妈一样的胸怀和抚摸,快乐不仅属于宝宝的学习,更属于妈妈教育宝宝成长的过程。尤其,3岁前的宝宝已经可以接受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须的行为规范教育,如清洁、卫生、礼貌、谦让、帮助他人,这个阶段宝宝其实是在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不断地在体验学习,由于社会性的发展,宝宝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自我意识也在萌芽,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外界对他们的肯定与否定的评价。此时,开放宝宝的视野,帮助他们拓宽自己所接触的世界,是满足宝宝内心需求的很好的手段,比如带宝宝过一过家庭以外的生活,和宝宝一起完成某项工作,设置一些对宝宝稍微有一点难度但是宝宝又能达到的问题情境,鼓励宝宝启动自己的想像和智慧,找出问题解决的小窍门,使宝宝在自然的家庭环境中,不仅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又给与宝宝温暖安全的情感庇护,在快乐中高质量地开发,不是很好吗?

快乐,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是天真的宝宝伪装不出来的,细心的妈妈在关心宝宝学习成长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宝宝的心灵,因为只有开放心灵的学习才是宝宝未来成长的原动力!

文/林薇

宝宝的智力开发缘于对世界的探索

  都说让宝宝自由探索是好事,探索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说探索开发宝宝的智力,我怎么才能知道他智力哪方面得到了开发呢?

  小宝宝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从他们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了。在生命开初的几个月,婴儿探索最多的,是自己的身体,因为对于一个新生儿来说,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和反应都是前所未有、新鲜未知的。从呼吸、吸吮、吞咽、咳嗽、打喷嚏,到饥饿、困倦,乃至大小便,许许多多我们成年人习以为常、难以觉察的感觉,对小婴儿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经历。

  这种对身体的探索,会贯穿整个身体发育阶段,而有意识的探索则集中发生在头两三年。你会看到小宝宝津津有味地吃手指头、不屈不挠地扳着脚丫子伸进嘴里、饶有兴致地玩弄自己的手,甚至在纸尿裤里排泄的时候他们会停止手头的工作,聚精会神而又露出不解的神情。

  为什么说人是儿童探索活动中最重要的对象呢?因为探索活动首先开发的,是小宝宝的情绪,在开发情绪的基础之上,探索活动开发他们的智力。儿童的智力活动与他们的情绪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可以这样说,情绪将宝宝构建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将宝宝形成一个社会性的人。身体反应、情绪感受在先,认知能力和智力活动的开发随之而来。身体接受的信号激发感觉和情绪,这些感觉和情绪继而激活认知功能,让宝宝觉察和认识到自己的感受,并试图诠释、归类和掌控自己的情绪,总结出前因后果,还有把握和左右引发这种情绪的环境。因此,探索—感受—情绪—认知—尝试(再探索),形成一个延绵不断的循环,在这种循环中,宝宝逐渐长大。

  在最初始的几个月,宝宝逐渐将身体的感受、父母的回应,与情绪挂上钩:欢乐意味着温暖、乳汁、拥抱和轻柔的哼唱声;与之相反,难过意味着饥饿、寒冷、困倦、过强的刺激,还有自己的呼唤得不到及时的响应。父母跟宝宝的交流,让宝宝积累起情绪感受的数据库,并简单地分类成好和坏两种。

  接下来,宝宝进行的重要探索活动,就是识别他人的情绪,并根据这些识别来调整自己进一步的探索行为。比如,他把一个东西使劲儿扔到地上,妈妈惊叫一声,批评宝宝,捡起来告诉宝宝不许再扔。宝宝听不懂妈妈说了些什么,但是妈妈的激烈反应却让他感到十分有趣,于是他再次把东西扔到地上,并且饶有兴致地看着妈妈的脸,甚至咯咯地笑,因为在他看来,这个游戏真好玩儿!如果妈妈继续给宝宝负面的反应:皱眉、生气、训斥,宝宝知道这样的举动会改变妈妈的情绪,自此他掌握了控制妈妈的一件秘密武器。如果妈妈给宝宝正面的反应:平静地微笑、带着宝宝一起将东西捡起来,宝宝则获得鼓励,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安全,并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扔—落这个现象上,对物品与空间和地心引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索,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也乐于探索新事物,因为探索带给他欢快的情绪,他也会继续根据父母的情绪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充实情绪和认知数据库。

  探索行为得到父母及时和正面响应越多,宝宝对自身和环境的认知越积极,他越会是一个平静而快乐的宝宝。相反,探索行为得到父母负面响应越多,宝宝对自身和环境的认知则趋向负面,并对此感到不解和困惑,继而引发宝宝难以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我们说,自由少的孩子脾气大。

  在婴儿期和学步儿期,宝宝需要父母关注的信号,就是他对人生和世界探索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及时和积极的响应,会让宝宝对自己形成良好的评价,树立最初的自信心。

当宝宝开始他的探索之旅

人的一生都在确立自我。宝宝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便是探索之旅的开始。爸妈们某些“要保护宝宝”良好的意愿常常是阻碍宝宝能力发展的原因。宝宝在探索过程中不仅仅能收获到快乐,更收获到经验、自信……我家宝宝喜欢把什么东西都放在嘴里咬,真怕他吃进什么脏东西,别家宝宝也这样吗?我家宝宝会爬了,可是他东爬爬西爬爬的,就怕他撞到头,扎到手,真担心啊!爸爸妈妈,请你们不要太紧张我了!探索是区分自我和外界的基础宝宝是从区分自我和外界开始认知自我的。刚出生的宝宝的视觉只有光感,外界对他来说只是混沌一片,2个月才能注视比较大的物体,一般来说要到6岁,宝宝的视力才算接近发育完全。对刚出生的宝宝来说,他的小手还攥不了拳头时,只有吮吸奶汁的小嘴比较有力,所以感觉能力最强的嘴巴就是宝宝探索世界“第一武器”。宝宝咬自己的手指、他会感觉到痛;咬自己身上的衣服,虽然有自己的体温,但并不能感觉到痛。这时他就知道了,会感到“痛”的,是“我”,是宝宝自己;不会感到痛的,是“外界”。宝宝喜欢咬东西、咬自己,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来确认“自己”。当宝宝吃饱睡足后,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应付周围的环境,就会通过自发式地探索,逐渐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宝宝接触各种事物,感受到不同的刺激,并在不断地重复、强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条件反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主动地发现现实的这样一种教育,显然要比要求成人按照既定的意志行事,按照现成的真理去认知的那种教育高明得多。”宝宝自动自发地探索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无意义的玩耍,而是在学习。爸爸妈妈请多多鼓励和协助,而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宝宝身上。不要阻止宝宝探索本能国外家长对待宝宝探索世界的态度是怎样的,较经典的例子就是那个“吃生饺子”的故事。当什么都不懂的宝宝,抓起桌上刚包好的生饺子就要往嘴里送时,在一旁的大人丝毫没有要阻止他的意思,“眼睁睁”地看着宝宝把没法吃的生饺子送进了嘴里,然后又看着宝宝把饺子吐了出来。“吃过一次,他就知道不好吃了。”国外的家长就是这样想的。1、让宝宝获得珍贵的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和亲身体验得到的直接经验是很宝贵的,相比机械记忆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更能被宝宝掌握,并内化成个人能力的一部分。你当然可以一边阻止宝宝吃生饺子,一边很亲切地告诉宝宝生饺子不能吃的原因,但这远远比不上让宝宝亲自尝试一下来得印象深刻。宝宝一生要走的路还那么长,你不可能每次都在他要“吃生饺子”时都恰巧在他身旁。宝宝“亲身尝试”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因为能力的培养是依靠经验的累积,体验越早、经验越多、能力也越强。这样的宝宝以后长大了,你也可以放心地让他去闯天下。2、别扼杀了好奇心对于刚出生的宝宝而言,这世界是多么神奇啊,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他们观察、他们尝试、他们比较,在探索中自得其乐。他们东摸摸、西摸摸、什么都往嘴里塞,到稍微大一点了,就开始弄坏玩具,撕坏东西,会说话了就开始不停地问“为什么”。这都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是要培养一个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宝宝呢,还是要一个呆呆的、懒惰的宝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引导,是否能够提供一个让宝宝探索认识世界的环境。爸妈们不要太过保护,也不要缺乏耐心。3、宝宝缺乏探索的后果每一次“亲身尝试”,都会有获得,宝宝每次去探索的东西,都是他们眼下最感兴趣的东西,从实践中 认知感兴趣的东西,对宝宝来说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即便遇到些困难,他们也不会在意,会自己想办法去克服,在这种过程中自信心和能力得到加强,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自娱自乐”。如果当宝宝一遇到困难,家长就上前干涉,替宝宝克服,久而久之,宝宝就变得越来越依赖家长,面对挫折条件反射地要找妈妈;宝宝也不会“自娱自乐”,无法自己给自己强化、自己给自己称赞,即便做成了什么事情,一定要别人称赞才能得到快乐。加上因为家长的太过保护,缺乏探索的宝宝无法获得成就感,自信心也无从建立。当这些缺乏自信的宝宝要上幼儿园时,状况就出现了。离开家长保护的他们,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无所适从,无法适应,一切困难重重。缺乏必要的探索实践能力和自信的宝宝可能会处处碰壁,大量的不良体验带给他们的会是痛苦。也许,这时候爸妈觉得应该狠下心来,坚持把宝宝送到幼儿园,但这个适应过程对这些宝宝来说是非常艰难的,在以后人生的发展中,也容易将新环境与痛苦画上等号,而不认为新环境是一个可以获得更多经验和自信的新奇有趣的地方。在婴儿时期,宝宝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是很强的,他对外界探索关系到他以后的人生发展。宝宝在每一次探索中,学习经验、强化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十分的快乐,爸妈与其事事为宝宝代劳、加以限制、过分保护,不如创造一个安全的居家环境,适当看护、引导,积极鼓励宝宝每一次的探索活动,让他们自己获得经验,积累能力。※触觉方面:蜡烛包包住宝宝的发展刚出生的宝宝是用嘴、手和脚去探索外界的,蜡烛包把宝宝的手脚包得紧紧的,宝宝根本动弹不得,这样会阻碍宝宝的触觉发展。婴儿触觉的发展和长大后手脚是否灵活有很大关系哦!视觉方面:月子里的孩子要见光在白天请不要拉上窗帘遮住光线,晚上也请在固定的时间关灯,让婴儿及早感知到白天和夜晚的区别,这样有助于宝宝视觉的发展,建立白天玩耍、晚上睡觉的条件反射。听觉方面:太安静的环境也不好爸妈为了怕妨碍宝宝的休息,怕太响的声音刺激到宝宝,常常把家里弄得非常安静,这样其实会阻碍宝宝听力的发展。适当地、有意识地在一天内安排宝宝听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才对宝宝更有帮助。文/俞岚专家/倪婕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员本文由聪明宝宝》杂志社提供

本文Hash:8f4aef5cd954b19a6140d333283d4511a901033f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