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段宝宝的思维特点

2~3岁之间:想的和做的联系不起来

这个年龄的孩子,虽然能记住他看到的和听到的事,但是还不能够把这些和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从外面玩回来,你连说带比划地告诉他,你把他的娃娃(或小卡车)放在小桶里了。回到家后,问他娃娃(或小卡车)放在什么地方了,他会到小桶里去找。但是,如果再追问一句:“你怎么知道娃娃在小桶里?”他就会回答道:“我不知道。”

3岁:开始象征性思维

经过玩玩具电话、玩具餐具的阶段后,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完全不用那些具体的“道具”做游戏,而用象征性的动作或东西来代替。比如和他玩买东西的游戏,他会在你手上拍打几下,表示给你付了多少钱,而不是非要拿一些东西当钱。这种“假装”已经超越了“具体形象”的东西。

同样地,如果他看见一个小伙伴把香蕉的一头放在嘴边,另一头放在耳边,他不会笑话小伙伴,而是笑着对小伙伴说“喂”,好像跟他打电话。他对事物和事件的观察让他学会预料自己的行动和周围人的行动。这又跨越了一个重要的阶段!

成年的猴子VS婴儿

拿猴子和我们的宝贝做比较,是不是有点儿怪怪的,有点儿不舒服:“我们的孩子可不是猴子!”不过,有些试验也许会让你感兴趣。比如,美国的两名科学家1978年做的关于思维的试验就很有趣。

当着一只长尾猴的面,他们让一位男士站在一串香蕉下.伸长胳膊跳起来.做出想去够香蕉的样子。男士出去后.长尾猴走到刚才男士站着的地方.抬头看了看香蕉。同时当它发现旁边有一把椅子后,它居然会爬上去够香蕉!

猴子的表现说明它能够进行思维活动:这个人不是因为高兴而跳跃,是为了够香蕉.而且他没够着!这给科学家带来极大的疑问:如果猴子不需要学习语言就能够懂得人类的意图.那我们的小婴儿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让1岁半以前的宝宝照镜子,他开始会以为镜子里的人是另外一个孩子。等他看到自己周围的东西和镜子里的一模一样,又发现里边的人衣服也和自己一样时,通过推理,他就能意识到,镜子里的这个孩子就是他自己!

4岁左右:已经具有推理的能力

4岁的孩子,已经能把他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信息联系起来,有了简单的推理能力,当然,他还需要再花些时间,才能做到正确的推理。我们来看看用木偶萨丽和安娜来作的一个试验。

萨丽有一个篮子,安娜有一个盒子。萨丽当着安娜的面把一个漂亮的台球放在自己的篮子里,然后放下篮子离开舞台。安娜趁机拿走了台球,放在自己的盒子里。

这时萨丽回来了,操纵木偶的人问孩子:“萨丽应该到哪里找自己的台球?”不满4岁的孩子会马上叫喊:“在盒子里!”这是事实,因为他们亲眼看见安娜把台球放在了盒子里!

4岁以后的孩子就会进行推理:萨丽没有看见安娜拿走她的台球,她以为台球还在篮子里,所以她会到篮子里找。这时他们已经明白,判断萨丽的行为,要以萨丽的体验去考虑问题。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所以我们要承认,4~5岁的孩子,他的思维已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等级,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思维方式。

各年龄段宝宝的感统发展特点

0-1岁感觉统合发展特色嗅觉:婴儿出生后,开始用鼻子呼吸,随着每一次的呼吸,时时嗅到环境中的气味。正由于婴儿的视力不好,更需要仰赖嗅觉知道母亲的存在,嗅着母亲的体味,在熟悉、安适中,香甜地进入梦乡。随着婴儿的逐渐成长,母亲不再时时刻刻待在身旁,婴儿在召唤母亲与等待母亲的同时,发现盖在身上的毛毯,它的气味及触感让自己得到舒畅,从此这件毛毯成了小宝宝的依恋物。

味觉:人生品尝的第一种食物,是母亲的乳汁。在吸奶的同时,体认到母亲身体的温暖与柔软,感觉到无比的安全与温馨。4个月大之后,母亲喂宝宝吃精心调制的副食品,开始尝到不同食物的味道与质感。饥肠辘辘使身体难过、心理焦躁,而食物能解除痛苦,又蕴含着提供食物者的关爱,使婴儿身心获得满足。

触觉:婴儿0~1岁阶段的发展特色是透过触觉细胞密布的嘴唇,寻找乳头,以得到食物营养。婴儿也喜欢吸吮奶嘴或手指,来放松情绪,获取心理安全感。同时,透过口腔内丰富的触觉细胞,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外在环境。

前庭觉:婴儿出生前半年,脑发展到皮质下层(脊髓、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出现原始反射动作。6个月大以后,发展到终脑部位,原始反射动作渐次统合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强壮的肌肉张力,以及保护自己的平衡反应。透过这些发展,维持头部在正中位置、保持身体平衡,以及预防跌倒时碰撞头部,能做最快的反应。这些姿势反应,终生护卫着我们。

运动觉:在宝宝生命的头6个月,肢体受到原始神经反射的控制,动作的本质也大多属于不自主的。之后,原始神经反射渐次被统合,宝宝的动作控制从头颈部(会抬头)开始,到躯干(会翻身),然后是骨盘(会坐)、膝部(会爬),脚踝(会站),届1岁时到脚板(会走)的境界。婴儿终究获得肢体的自主性、身体的主控权。

听知觉:婴儿在刚出生时,听神经尚未髓鞘化,声音在传送过程中虽扩散形成回音,但仍可分辨出熟悉人(如:父母)声音的特质。婴儿听到声音后,将头转向声源,藉视觉影像,帮助了解所听到声音或词汇所代表的意义。跟婴儿说话,要用缓慢、清晰、简单的儿语方式,如:用动词时加上明确的动作示范、说名词时将物品清楚地展示给他看、用迭音(如:抱抱、奶奶、车车)等。说话时腔调高一点、强度有变化,比较能吸引婴儿的注意

视知觉:对新生儿而言,离开阴暗的子宫,来到光明的世界,「光」是相当大的冲击。尚未满月的新生儿,房间不要过亮,满月后就可以放在一般亮度的地方。在各种图片中,婴儿偏好看人的脸、喜欢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动画又优于静态的图。6个月大后,宝宝开始有深度视知觉。10个月大起,对环境讯息的接收,80%来自视觉。0~1岁婴儿环视周遭,对视力及后脑的发展十分重要。

各年龄段宝宝的感统发展特点

0-1岁感觉统合发展特色嗅觉:婴儿出生后,开始用鼻子呼吸,随着每一次的呼吸,时时嗅到环境中的气味。正由于婴儿的视力不好,更需要仰赖嗅觉知道母亲的存在,嗅着母亲的体味,在熟悉、安适中,香甜地进入梦乡。随着婴儿的逐渐成长,母亲不再时时刻刻待在身旁,婴儿在召唤母亲与等待母亲的同时,发现盖在身上的毛毯,它的气味及触感让自己得到舒畅,从此这件毛毯成了小宝宝的依恋物。

味觉:人生品尝的第一种食物,是母亲的乳汁。在吸奶的同时,体认到母亲身体的温暖与柔软,感觉到无比的安全与温馨。4个月大之后,母亲喂宝宝吃精心调制的副食品,开始尝到不同食物的味道与质感。饥肠辘辘使身体难过、心理焦躁,而食物能解除痛苦,又蕴含着提供食物者的关爱,使婴儿身心获得满足。

触觉:婴儿0~1岁阶段的发展特色是透过触觉细胞密布的嘴唇,寻找乳头,以得到食物营养。婴儿也喜欢吸吮奶嘴或手指,来放松情绪,获取心理安全感。同时,透过口腔内丰富的触觉细胞,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外在环境。

前庭觉:婴儿出生前半年,脑发展到皮质下层(脊髓、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出现原始反射动作。6个月大以后,发展到终脑部位,原始反射动作渐次统合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强壮的肌肉张力,以及保护自己的平衡反应。透过这些发展,维持头部在正中位置、保持身体平衡,以及预防跌倒时碰撞头部,能做最快的反应。这些姿势反应,终生护卫着我们。

运动觉:在宝宝生命的头6个月,肢体受到原始神经反射的控制,动作的本质也大多属于不自主的。之后,原始神经反射渐次被统合,宝宝的动作控制从头颈部(会抬头)开始,到躯干(会翻身),然后是骨盘(会坐)、膝部(会爬),脚踝(会站),届1岁时到脚板(会走)的境界。婴儿终究获得肢体的自主性、身体的主控权。

听知觉:婴儿在刚出生时,听神经尚未髓鞘化,声音在传送过程中虽扩散形成回音,但仍可分辨出熟悉人(如:父母)声音的特质。婴儿听到声音后,将头转向声源,藉视觉影像,帮助了解所听到声音或词汇所代表的意义。跟婴儿说话,要用缓慢、清晰、简单的儿语方式,如:用动词时加上明确的动作示范、说名词时将物品清楚地展示给他看、用迭音(如:抱抱、奶奶、车车)等。说话时腔调高一点、强度有变化,比较能吸引婴儿的注意

视知觉:对新生儿而言,离开阴暗的子宫,来到光明的世界,「光」是相当大的冲击。尚未满月的新生儿,房间不要过亮,满月后就可以放在一般亮度的地方。在各种图片中,婴儿偏好看人的脸、喜欢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动画又优于静态的图。6个月大后,宝宝开始有深度视知觉。10个月大起,对环境讯息的接收,80%来自视觉。0~1岁婴儿环视周遭,对视力及后脑的发展十分重要。

本文Hash:12e83a1358314208491869ef09b93d6a423d93b4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