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手足口小策略

 

     4月14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指出,目前中国手足口病已进入了流行期,今后一段时间疫情将进一步上升,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邓海华介绍说,截至4月11日,2010年中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192344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8.26%,其中重症2119例,死亡94例,仅河南省手足口病就报告20143例,死亡9例,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占全国的10%左右。

  而早在3月30日,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就公布了两个中医药预防手足口病参考处方。据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他们就公布了这两个中药方,疗效不错。建议各级中医医院参考处方,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居民生活饮食习惯、手足口病疫情等制定预防处方。两个预防参考处方如下:处方一:白菊花6克,芦根15克,白茅根10克,生甘草6克。处方二:金银花6克,麦冬10克,生苡仁10克,生甘草6克。煎煮方法:加清水浸泡30分钟,煎煮20分钟,留取药汁200毫升。

上一篇

1/2

下一页

预防手足口病中医有妙招

随着宝宝的长大,他要接触小朋友,上幼儿园,过集体生活,这都是要经历的过程。这期间,父母最担心的恐怕就是宝宝的健康问题。其实,只要家长们懂得一些照护宝宝的小妙方,也可以从容应对小毛小病,让宝宝舒服许多!

常见症状:手足口病

近期,华西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小朋友感染手足口病,导致幼儿园停课的报道又牵动了父母们敏感的神经,手足口病的预防又让大家重视起来。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3岁以下的宝宝患病居多,经常会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发生集体流行。之所以称其为“手足口病”,是由于发病后在手、足皮肤及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类似水痘样的疱疹。

症状表现:

宝贝在发病前1~2周,通常有与手足口病患儿的接触史。

*大多表现出突然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伴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发热同时或1~2天后口腔黏膜、唇内出现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很疼痛,以致于患儿流涎不止、烦躁不安、不停哭闹、拒绝进食。

*在患儿的手心、脚心及臀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疱疹。疱疹较硬,大小不一,里面含有浑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疾病,大约一周左右就会恢复,一般没有严重并发症。只要护理得当,疱疹也不会在皮肤上留下色素或疤痕。

中医妙招推荐:

一。中药对抗法

*除了发热时进行退热之外,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中成药,如板蓝根冲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等。

*可把西瓜霜涂于口腔溃疡处,每天2~3次。

*严重影响患儿进食或睡眠时,最好到医院输液治疗。

二。中医推拿

*取小天心穴(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的凹陷处),用手指揉动30~50次,可清热疏风。

*取内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正中)用手指做3分钟环性推动,用力要轻些,仅在皮肤表皮推动并不带动深层组织,具有清热除燥之功效。

三。饮食疗法

*西瓜山药粥

做法:

取西瓜翠100克及山药50克,与200克薏米一起煮成粥给宝宝食用。

中药方预防小儿手足口病

可将金银花、茵陈、生薏仁、大青叶(即板蓝根的叶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开后20分钟倒出,当茶饮用。喝三五天就可以,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还可用灯芯花、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芯花方子里增加麦芽,以开胃。

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起到清热、化湿、凉血作用。

本文Hash:ebd80cdee38fbd9803a7905c9dca9e21cc835137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