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泉水对婴儿的健康有何威胁?

  矿泉水其实不适合儿童饮用

  当妈才知育儿累,自从宝宝降临之后,张女士是深有体会。这不,要给宝宝添加辅食了,但是该用什么水,却颇费了一番心思,总是担心自来水不够干净,而且煮起来不方便。在一个育儿论坛里谈起了这个疑惑,有位妈妈给了一个秘诀--用矿泉水,不但方便、安全、清洁,而且还能帮助孩子补充矿物质,增强食欲呢。

  爱儿心切的张女士如获至宝,特意去超市买回一箱矿泉水,不管是冲奶粉还是米粉,都只需用电热开水壶加热一下,便可冲饮。方便是方便了,但是张女士却又隐隐担心:给宝宝喝矿泉水,合适吗?

  硬水,也会伤宝宝

  我们经常用“水灵灵”来形容宝宝,这是有原因的。在婴儿体内,水分占其体重高达70%一80%,远甚于成人的60%,对于婴儿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传统认为,矿泉水采自地底深处,富含矿物盐和微量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孩子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正需要补充这些微量元素,那么从饮水中直接获取,既方便又利于吸收,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像张女士这样选择给宝宝饮用矿泉水的现象并不少见,而且成为一种时尚之举。

  最近,针对这一现象,保加利亚的医学专家却提出了警示:矿物质含量高的矿泉水会威胁婴儿的健康!

  这要从水的吸收原理说起。在初中物理课上,我们学过,水可以通过渗透的原理,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迁徙。在饮水的时候,体液的浓度高于饮用水,形成一个势能差,水分即可通过细胞膜,自然被细胞所吸收。

  但是当水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水的浓度较高,这种势能差减小甚至逆转,就给水的吸收带来了麻烦。正如一支鲜花插入一杯浓盐水中,花儿不但无法汲取水分,而且还会造成脱水变得干枯--这是因为体内水分的浓度不如外界,势能平衡被打破而造成体液向外渗出。

  这时,你可能会急了:如果这样,那么我们不是无法喝较浓的饮料、汤汁了吗?这倒无需担心,因为人体的吸收除了渗透原理外,还可以通过细胞内一些蛋白的转运,如同摆渡的小舟,主动将所需要的物质从外界运输到细胞内,这一生理过程可以不受浓度差异的影响。

  顺水推舟易,逆水行舟难,渗透是个被动的、自然的过程,几乎无需消耗能量,而主动转运的过程则需要消耗相对多的能量。婴儿的生理结构与成年人具有较大差异,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滤过功能差,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过高,对婴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当宝宝用矿泉水冲泡食物或者直接饮用时,容易造成食物渗透压增高,增加肾脏负担。

  另外,矿泉水中的元素含量基本是针对成年人标准来设计的,其含量和比例并不适合婴儿摄人,尤其是某些元素还对婴儿有害。比如德国在2006年11月22日发布了通报,修订天然矿泉水、泉水及餐饮水法令。这次修订正是考虑到在婴儿的半成品食品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天然矿泉水,参考了一份关于天然矿泉水中铀的含量以及对健康构成风险的调查评估后进行的。法令限制了铀的含量,以及必须在婴儿半成品食品标签或广告内加以说明。

  宝宝饮水,软硬不吃

  矿泉水的硬度是以其矿物质含量来衡量的。一般,把每升含矿物质50毫克以下的矿泉水称作“特低矿物质含量”;50-500毫克的为“低矿物质含量”,这种矿泉水口感较柔和,有一定的甘甜味;大多数的饮用矿泉水矿物质含量在500至1500毫克之间;每升含1500毫克以上的则被称作“高矿物质含量”矿泉水,多用于运动、桑拿等人体损失矿物质较多的情况下。

  保加利亚儿科专家玛斯拉尔斯卡指出,对于婴幼儿来说,每升水中的矿物质含量不宜超过100毫克,其中钠要低于20毫克,氟要低于1.5毫克。超过这个阈值,就可能对新生儿的肾脏造成威胁。显然,大多数矿泉水对孩子来说,都显得太“硬”了。

  有些父母会问,那我给宝宝喝纯净水,是不是更好?答案依然是“NO”!经过二次加工的纯净水同样不适合新生儿的消化系统。正如前面所说,细胞内外的浓度差是形成水分通过渗透吸收的动力,纯净水的矿物质含量过低,造成两者落差较大,也会造成吸收障碍。此外,长期饮用纯净水,还会使得孩子缺乏某种矿物质,而且纯净水在净化过程中使用的一些工业原料,可能对婴幼儿肝功能有不良影响。

  既然软硬不吃,那么什么样的水才最适合孩子呢?据研究,自来水烧开后再冷却至室温,最有利于健康。经过烧开后的水,其中所含的气体减少了一半,水分子之间的凝聚力增加,则与人体细胞内水的特性最为接近,因此容易透过细胞膜而为人体吸收。值得注意的是,不宜用铝壶煮开水,否则铝离子摄入过多,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和神经发育;饮水机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也不宜使用。

(编辑:张蔚蔚)

人工喂养对婴儿的健康有何影响

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用母乳哺喂婴儿,而用各种动物乳如牛奶、羊奶、配方奶粉或其他代乳品哺喂婴儿,称谓人工喂养。

在日常生活中常碰到一些年轻父母甚至儿科医生提这样的问题:我们承认母乳喂养好,但是看一些用牛奶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生长发育也不错?然而大量观察资料显示,人工喂养无论从奶的成分上还是从喂养方式上都可能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以牛奶为例,牛奶由于缺乏维生素和铁,所喂养的婴儿见报发生维生素缺乏症、缺铁性贫血;牛奶的盐分过多,增加了婴儿肾脏负担;牛奶中钙、磷含量过多且比例不合适,影响钙的吸收,可引起婴儿痉挛、手足抽搐和佝偻病;牛奶的脂肪、蛋白质比例不适当,既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又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发育的需要;用牛奶喂养的婴儿有时还会因对牛奶过敏而出现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代乳品厂家利用先进工艺,争相改进牛奶万分的不足,生产出各种各样的配方奶粉,甚至强化了五花八门的营养物质地,如多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锌、铁、钙等,其万分确实比过去的牛奶有很大的改进,但价格较贵。而且直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代乳品含有母乳中所独具能增强婴儿抗病能力的免疫因子。因此即使食配方奶粉的婴儿也易患呼吸道感染及腹泻。如果不幸买了劣质奶粉,较长时间后婴儿会发生营养不良,并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

另据报道,人工喂养儿除易患呼吸道感染和腹泻外,城市中人工喂养儿因哺喂超量,易发生肥胖,农村中因用不清洁的水冲调配方奶,或奶瓶,奶嘴等未做到煮沸消毒而引起各种细菌、病毒感染。

人工喂养不仅对婴儿的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由于人工喂养本身缺乏母婴间的身体接触及肌肤亲近,而不利于婴儿的心理发育及疾病的早期发现。因为母乳喂养儿如略有发热,母亲会及时察觉婴儿口含乳头时湿度的改变,而人工喂养儿常会拖延1~2天被发现。

家长须警惕脑膜炎对婴幼儿健康的威胁

  真实案例

  案例1:某男童病例扫描:3岁,因“反复发热2月余,再发热伴呕吐”入院,体温39℃,在当地医院治疗1月后出院。之后患儿开始出现后颈部疼痛,呕吐伴发热。 再次入院诊断化脓性脑膜炎,头颅CT显示脑积水。血培养、脑脊液培养肺炎球菌均为阳性,确诊为肺炎球菌性脑膜炎。入院第5天出现频繁抽搐,呼吸急促,病情逐渐恶化,于入院第12天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2:广州某医院收治罹患肺炎球菌脑膜炎的刘姓幼儿,其初期症状是发烧;其后反复发热2月余,并伴呕吐、被送至某儿科医院后转入ICU病房,病情不断恶化,入院12天后生理反射消失,脑功能衰竭,最终家长要求放弃治疗后死亡……

  案例3:如北京某医院收治的14月龄大的李姓宝宝罹患肺炎链球脓毒症,肺炎球菌脑膜炎住院45天后出院,但是智力和运动方面均留下严重后遗症,目前仍在康复治疗……

  脑膜炎:婴幼儿和儿童患病机率更大

  2011年4月24日是第三个世界脑膜炎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积极行动,以提高公众对这种广泛传播并易造成灾难的疾病的认识,帮助预防脑膜炎并改善对那些患有脑膜炎后遗症的人们的援助。

  脑膜炎是指脑膜和脊髓膜出现的可能致命的炎症,这种疾病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它可以威胁生命,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后遗症。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得脑膜炎,但是婴幼儿和儿童患病机率更大 。

  案例中的三个病儿罹患的都是肺炎球菌脑膜炎——最为严重的脑膜炎之一。全球肺炎链球菌专家委员会(PACE)成员、亚洲儿科感染疾病学会委员、中华儿科学会呼吸学组顾问、首都医科大学教授杨永弘教授说:“肺炎球菌是引起小儿细菌性脑膜炎中很严重的一种,很容易导致儿童死亡。在幸存者中常可造成终身残疾的后遗症,如耳聋、瘫痪、智力低下等,其比率也比其它二种细菌引起的脑膜炎高。还有一些后遗症,如癫痫等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和行为发育。”

  据调查,在肺炎球菌脑膜炎幸存的儿童中,有19%存在智力低下,17%-31%存在耳聋,15%会发生癫痫,11%发生瘫痪。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高于其它常见致病菌,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等。

  肺炎球菌疾病对婴幼儿健康的威胁需高度重视

  事实上,除了肺炎球菌脑膜炎以外,肺炎球菌还可引发一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其他感染性疾病,包括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菌血症等;可引发呼吸衰竭、心肌受损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是死亡。

  在所有可预防的疾病之中,肺炎球菌疾病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1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各类肺炎球菌疾病;相当于每分钟有1-2名儿童被肺炎球菌疾病夺去生命;而在亚太地区,每分钟就有约1名儿童死于肺炎球菌肺炎。

  肺炎球菌通常在健康儿童与成人的鼻、咽部发现,调查显示,至少有1/4健康儿童的鼻咽部携带肺炎球菌。肺炎链球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肺炎球菌携带者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从口部或鼻部排出飞沫,而将病菌传染给健康人。2岁以下的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还未完善,抗病力弱,更容易成为肺炎球菌侵袭的目标。老人的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往往引起死亡,它大多由儿童传播。

  “由于病情严重,尤其是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高,肺炎球菌疾病的治疗难度很大,而且很可能会在治疗过程中留下后遗症。”杨永弘教授指出,由于肺炎球菌疾病是细菌性感染疾病,通常采用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但是肺炎球菌有很多种,其中分布最广、引起疾病最多的一些血清型往往有更高的耐药性,有些血清型的对某些抗生素耐药性达到80%以上,甚至100%。从目前很多临床病例来看,肺炎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迅速增加,出现耐药性以后,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的效用就大打折扣了。

  家长认知亟待提高

  目前已有一些疫苗可以预防因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引起的脑膜炎。尽管已经有了有效的疫苗,但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全世界每年还是有数以千计的人因脑膜炎而失去生命或致残,特别是其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 。

  不久前全球最大的独立保健市场研究机构之一GfK Healthcare所进行的一项全球调研表明,在参与调查的13个国家的婴幼儿父母中,尚有很多家长对包括肺炎球菌脑膜炎在内的肺炎球菌疾病缺乏了解。参与本次调查的中国家长中,有84%的家长对孩子所面对的肺炎球菌疾病的风险不甚了解。

  对此,杨永弘教授呼吁:“面对肺炎球菌疾病的严峻威胁,我们呼吁广大婴幼儿家长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全面提升家长们对于肺炎球菌防治的认知已刻不容缓。”

  杨教授介绍,对于肺炎球菌疾病而言,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预防肺炎球菌的方法可分为基础免疫和特异免疫两种。基础免疫与家庭环境、饮食及出行等有关——保证家中的环境清洁、室内空气流通;孩子幼小时少去公共场所,降低感染疾病机率。

  而特异免疫,指的就是疫苗免疫。“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这也是为何我国会规定儿童必须接种各种疫苗的原因。”杨教授说道,“根据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满3月龄的宝宝就可以接种,家长可以按照国内专家意见给孩子接种,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防护。”

  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内外儿科专家均认为,由于小儿肺炎链球菌疾病大多发生在2岁以内,要及早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是对抗儿童肺炎球菌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据了解,儿童肺炎球菌疫苗已被全世界许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并被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强制免疫计划。最近全球肺炎球菌专家委员会(PACE)在京召开了由卫生部、国家疾病控制中心领导和儿科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就我国儿童肺炎球菌疾病尤其是在小儿肺炎与来自美国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专家进行了交流,提醒全社会高度关注肺炎球菌疾病带来的危害以及由此导致的沉重疾病负担。

  (实习编辑:刘琴)

本文Hash:321ec2956d25c53021d80b91e57073e72e797528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