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难的妙招


带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难的妙招

  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的准则

  选医院:当宝宝生病后,很多家长都是习惯性地带宝宝去儿童医院或是大医院求医,导致了儿童医院、大医院总是挤满了人。其实宝宝的病基本都是常见病,如感冒、发烧、腹泻等,这些病症一般医院甚至社区医院都能治疗,没必要去挤大医院。医院里的病人越多,室内空气往往就越差,宝宝看一次病,基本都要在医院待上几个小时,再加上此时宝宝的身体抵抗力比较差,所以往往是“旧病未除,新病又添”,特别是流行病高发的季节,更容易在医院被传染到其他疾病。

  选择近一点的医院,首先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其次也便于宝宝复诊,三也容易与固定医生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如果附近刚好是

  儿童医院之类的大型医院,那么可以采取家长先去排队挂号、排队候诊,等差不多再回家抱宝宝或通知家人把宝宝送过来的方式,最大可能地降低宝宝待在医院的时间。

  省时间:周末、尤其是寒暑假期间,小病人急剧增加,所以带宝宝去看病尽量避开节假日这些时间段。现在很多医院都推出了预约服务,比如预约电话或是网上挂号,家长带宝宝去医院之前,可以先预约,最大程度地缩短在医院等待的时间。带宝宝看

  医生时,最好有两个以上的大人,有利于分工合作,减少求医时间。

  带物品:带宝宝去看病,要准备的东西相当多,切勿因为赶时间而随便将就,因为很可能需要在医院待上大半天,如果发现缺东西的话,宝宝会更加烦躁不安,不肯配合治疗。

  求医类物品:病历、医保卡、就诊卡等,口罩、消毒湿巾(在医院里可以用来给宝宝擦手,宝宝能抓到的地方最好也先擦擦)、干爽的贴身衣服(在宝宝流汗时可替换)。

  安抚类物品:平时宝宝出外的常用物品,如奶粉、奶瓶、水壶(装上温开水)、

  纸尿裤、小玩具、小零食等。

  安抚宝宝:安抚宝宝,家长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很多宝宝特别是小宝宝都是通过父母的表情来判断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如果父母的表情是微笑的、镇定的,宝宝也不容易感觉慌乱;如果父母的表情是焦虑的、不安的,那么宝宝就容易抗拒周围的环境。

  其次是鼓励宝宝,在带宝宝去医院之前,要先跟宝宝说明情况(不管他是否能听懂),告诉宝宝会去到一个不如家里舒服但是能够帮助身体恢复健康的地方;在宝宝打针或输液之前,不要对宝宝撒谎说不疼,而是要告诉实情并鼓励说“会有一点疼,但宝宝能够坚持的”;宝宝做检查的时候,尽可能在旁边予以鼓励。

  与医生交流:儿科与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儿科病人无法自行描述症状,需要家长替代宝宝描述,这就要求家长在观察宝宝病情时要特别仔细。回答

  医生问题时切忌着急而滔滔不绝,只要把几个关键点跟医生说明就好,此时可以将宝宝之前的求诊病历让医生参考。不同年龄孩子的用药量有所不同,在医生开药时,要主动告诉医生孩子的实际年龄,也可以告诉医生孩子的体重,以便医生更精确计算出用药量。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带孩子去看病的妙招呢?

  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的妙招

  大病大医、小病小瞧:目前,我国医院按照其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的不同分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一般来说,三级医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医院)设备精良,运行成本高,所以其门诊挂号费、检查费、手术费、住院费等等均高于一、二级医院。爸爸妈妈带宝宝看病应该遵循“大病大医、小病小瞧”的原则,如果只是一般的常见病,可选择到离家较近的“小”医院或者正规社区医院里的儿科医治,这样看病的花销自然节省多了。

  带齐病历资料:医生给宝宝看病时,都要了解宝宝过去曾有过哪些疾病史、打过哪些预防针、对哪些药物过敏、有无家族遗传病史、曾经做过的什么检查、诊前服过什么药等相关信息。如果看病时忘记携带以上资料,医生为了安全起见,只好重新开化验单排查病因,结果既浪费了金钱也浪费了时间。

  初诊可挂普通号:有的父母带宝宝看病时不管宝宝的病是轻是重,总是习惯挂专家号,其实,如果宝宝病情不是很复杂,应尽量选择普通门诊来就诊。更何况在宝宝初次就诊时,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医生,都要对宝宝的病因、病史、病情做详细的了解,从而根据病情做相应的血液、尿液等物理、生化等常规检查,待相关的结果出来以后才能确诊治疗。对于以上的那些初诊工作,普通医生是绝对能够胜任的。

  不要迷信高档检查:就诊过程中有部分爱子心切的父母总是主动要求接受各种“高档”医疗检查,殊不知几十块钱心脏结构的超声波检查比上千元检查费的CT、核磁共振效果更好,况且这些费用昂贵的诊疗项目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特别是对于7岁以下的幼儿,有些检查还会有副作用,严重的甚至会留下后遗症。

  首选普通药:有些家长总以为“药贵则灵”,这样的观念可不正确。假如宝宝患的是普通的常见病,动辄要求吃高价进口药、用高级抗生素,如此滥用药物不仅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容易令宝宝稚嫩的身体引起不良的药物反应,增加了危险性。

  巧选手术时间:各大医院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星期天不做手术,但大部分医院的手术时间大都安排在周一至周六的上午,周末休息一般不做手术,除非是急诊。所以如果宝宝患的不是急诊手术,父母可以让宝宝在周一、周二住院,做完手术前的各项检查后,宝宝在周四或周五就可以排上手术。如果宝宝在周三、周四住进医院,做完术前检查刚好赶在周末,就只能在医院等待到下周再做手术,父母也不得不多花两天的住院费用了。

  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想要轻松节省时间就别忘了以上的小妙招哦。

模拟看病带宝宝去医院不再是难事儿

【妈妈网特稿】很多宝宝生病到医院看病时都是千万个不愿意,大哭大闹的不在少数,看到他们通红的小脸挂着两行泪痕,可怜兮兮的,爸妈真的心疼不已。但是生病不看医生又不行,那爸妈应该如何帮助宝宝怕医生这个心理障碍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在医院,我们常常能听到小孩子“我不要看医生”、“我不要打针”等的哭闹声,看着他们早已满是泪痕的、因用力挣扎呼喊而涨红了的脸,做为父母的心疼又无奈。如果可以,我们宁愿受苦受累、需要看医生的是自己,而不是宝宝。到底是什么让孩子如此害怕看医生?有没有办法让孩子不那么抗拒看医生呢?

其实,怕看医生往往是因为孩子以往的经历或听大人讲过吃药打针、化验的痛苦所致。一些大人在平时为了告诫孩子不要做某事,然后就吓唬他们“你再吵再闹,我就带你去看医生,医生的针打人很痛的!”等之类的话,无形中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了一种固有形象,医生都是可怕的,打针都很疼。如果减轻或消除了这方面的恐惧,孩子就不会那么抗拒看医生了。下面搜集了几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家长不妨试试。

给宝宝买一套医疗用品的玩具,让孩子不再害怕去医院

一、模拟看病,角色扮演

爸爸妈妈平常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各种小车、卡通人物、娃娃等,但有没有想过买一套医疗用品类的玩具呢?

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医生看病的玩具医药箱,有注射器、听诊器、盘子等。平时在家时,亲子之间或小伙伴之间可以玩一下角色扮演,一些人扮演医生,一些人则扮护士、病人,玩一些医生看病的游戏。在扮演角色、玩游戏的过程中,爸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于看医生的问题,如果孩子不懂得回答也不要紧,爸妈可以用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把答案说出来,无形中已经在给孩子科普一些医疗常识了。当然,这些问题也不用太过深奥。

跟孩子一起模拟看病,角色扮演,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孩子觉得看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还让孩子懂得更多医疗知识。通过角色扮演、玩游戏,可以让孩子了解并熟悉看病过程,了解了原理,见多了这样的场面,孩子自然就不怕了。

二、实话实说好商量

有些父母为了哄宝宝去看医生,就跟他说带他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或者带他去吃好吃的。这样做,当孩子去到医院发现父母在欺骗他的时候,他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对于去看医生,他会更不接受、更抗拒。

其实,在看医生前,父母最好对孩子实话实说,不要采用欺骗法哄他到医院。应该告诉他他自己的身体状况,列举一些他自己也知道的症状,如“看,你的头是不是很痛?”、“你咳嗽已经很严重了!”、“你在流鼻涕了,是不是很不舒服?”等等。

要告诉他看医生能使他快点好起来,并简单解释看病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回答他的所有问题,对于各种检查,疼就是疼,不疼就是不疼。对孩子讲真话,让他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表现自然会好一些。

带孩子去医院,与其哄骗孩子不如真诚地实话实说

三、给孩子立榜样

在看医生前或过程中可以在身边找一些勇敢的正面形象,如“你看那哥哥多勇敢,没有哭哦!”“人家看病,没有人哭的,哭的不是好孩子”等等,在孩子心中立榜样。

另外,父母还可以请看过医生且表现勇敢的孩子现身说法,或让成人有声有色地讲述一些令人敬佩的人物的故事,前者可以让他多了解看病的过程、看病的经过,后者可以让孩子在心底里有模仿英雄的冲动,勇敢起来。

两者都可以使孩子的思想感情和注意力沉 在故事情节中,并对这些形象产生学习和模仿的愿望,从而将畏惧、抵抗的程度降低。父母也要及时鼓励小孩,从而把孩子最初的模仿行为变为自我表现的行为。

在这些情况下,许多孩子是能够接受医生治疗的,也可以忍受打针吃药的痛苦。

带孩子去打针,可以带上孩子心爱的玩具或书籍分散注意力

四、分散孩子注意力

孩子还小,思想较为单纯单一,利用孩子思想幼稚的特点,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其他方面,这样他们就不会在心中不断强化看医生的可怕了。

家长带小孩去看医生,可以带上一两样孩子常玩的玩具或者喜欢看的书,并告诉他们可以一边看医生,一边看书、玩娃娃等。在看医生或打针的过程中,孩子有了这些自己喜欢的书或玩具上,一方面注意力被分散了,对于吃药打针的畏惧有所减少;另一方面,这些书和玩具也给了孩子的一个精神上的抚慰,让他们更有安全感。

这样一来,看医生无形中成为不成问题的事了。

正确带孩子看病的招数

国内划定,0~14岁的孩子看病应去儿科。但是,常看到家长带患有肾脏病的孩子到肾病科就诊,看不好再跑到小儿科,这就把病情耽误了。成人科医生和小儿科医生看孩子不一样,儿科医生会考虑到孩子的生长发育,而成人科医生往往把孩子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同样的一个病,两者的用药和剂量也不一样。

正确带孩子看病的招数

说清楚年龄

看病时一定要告诉医生孩子的年龄,如几岁几个月,如果孩子不足一个月,要告诉医生孩子生了几天,甚至几小时、几分钟,这对医生判断疾病很有意义。三岁到学龄期的孩子最好要准确到月,年龄用周岁,因为不同年龄得的病不一样。比如两岁以内的孩子呼吸道、肠道疾病多见,那么医生在问诊发烧的孩子就会兼顾问到孩子有没有咳嗽、流鼻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或拉肚子的胃肠道症状。而7岁的孩子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就比较少,更多的是扁桃体炎,那么医生就会问孩子是否有咽痛的症状。另外家长最好能给医生提供孩子的体重,这对医生开药有帮助。

别隐瞒病史

家长还要告诉医生孩子过去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发烧时有没有抽筋。如果半岁到五岁的孩子发烧时抽筋过,医生在开药的时候就会注意用一些预防抽筋的药。另外孩子如果有一些慢性病史,例如支气管哮喘病、先天性心脏病、脑瘫等信息要尽量提供给医生。例如有慢性肾脏病的孩子感冒了,医生开药时会给他们用对肾脏没什么毒性或毒性较小的药。

孩子如果有用药过敏一定要告诉医生,最好有医生做过皮试阳性的证明单子,因为有些医生不放心会让孩子再做一次皮试。

准确讲述病情

要告诉医生孩子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主要症状包括何时发病,发病几小时、多少天,有的疾病则要精确到分钟。例如抽筋,如果孩子抽筋时伴随发烧,最常见的就是颅内感染,颅内压会增高,引起脑疝,就难以抢救,所以抽筋的时间要求很准确。

有些家长在描述孩子发烧情况时不断重复,反而浪费医生时间,对医生诊疗并没有帮助。正确的做法应告诉医生孩子发烧的最高温度,吃了什么退烧药,服用多久后退烧或无法退烧就可以了。

看病时带什么

带孩子二次就诊,家长要将前次就诊的检查单、化验单和处方带上,以便医生查看。如果孩子住过院,就诊时应把疾病诊断书、检查单、化验单、出院小结、病情检验单带上。特别是下级医院到上级医院转诊的孩子,可以帮助医生尽快做出诊断,还可避免重复检查。

家长在每次看病后都要保管好孩子的病历卡,卡里记载着孩子的病史和化验信息。另外卡里留一些够挂号的钱,以免排完长队轮到自己时发现没钱挂号,又得重新挂号排队。

小编总结:家长带宝宝看病时一定要告诉医生孩子的年龄,还要告诉医生孩子过去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发烧时有没有抽筋,和告诉医生孩子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而第二次带孩子就诊,家长要将前次就诊的检查单、化验单和处方带上,以便医生查看。

本文Hash:821b044351b827f157b3ce7445ef25bebf9ca1d4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