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顺利改掉孩子尿床毛病

"孩子很大了,但是晚上竟然还尿床"听见一个妈妈这么抱怨道。孩子尿床的确是一件非常烦恼的事情。记得叫孩子起床排尿还好,不记得那只能第二天换被褥了。那是多么烦人的一件事。但是家长是否了解尿床的原因呢?

婴幼儿还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功能是正常现象,那是因为他们的排尿控制中枢发育尚未完善。

遗尿,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尿床,是指5岁以上的儿童在白天或晚上发生排尿失控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加,遗尿的发病率逐渐降低,原发性遗尿到20岁时可完全消失,不过这个过程太长了。

遗尿的原因

遗尿的病因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遗尿及继发性遗尿。小儿的遗尿以原发性为主。

原发性遗尿

指小儿从小到大一直有遗尿。男孩比女孩更多见。遗尿可以发生在白天,如在幼儿园午睡时,但更多的是发生在晚上睡眠中,多数尿床一次,发生在晚上11点至12点左右,也有一晚发生两次或多次遗尿者。

小儿容易在睡眠中发生遗尿,主要是因为小儿睡眠过深,当膀胱充盈时,不能从睡眠中觉醒排尿。即使父母把他唤醒,起床排尿,也是迷迷糊糊的,男孩常常排在便器之外。小儿常常伴有夜惊、梦游。

在患有原发性遗尿的孩子中有80%膀胱容量小,即膀胱内容纳不了过多的尿量,所以一旦有了一定的尿量就想排尿,所以小儿平时也有尿频的现象。

继发性遗尿

继发性遗尿指原先没有遗尿现象,而后发生遗尿或者由于疾病因素引起的遗尿。

环境及心理因素

如旅游在外或探亲过夜,周围的环境改变了,当晚易出现遗尿现象。又或小儿白天玩得特别兴奋,晚上熟睡不易唤醒而发生遗尿。当情绪不愉快时也会出现遗尿。

疾病因素

身体不适或患有疾病也是发生遗尿的原因之一。

疾病后身体虚弱

原先没有遗尿,但患病如肺炎、严重腹泻、脑膜炎或者脑炎后,因身体虚弱而发生遗尿。经过改善体质,疾病康复后,遗尿现象就会消失。

尿路感染

包括尿道口炎,膀胱炎及肾盂肾炎,有尿频、尿急,尿道口炎时还感尿痛。晚上也可因尿频、尿急以致难以控制而发生遗尿。做尿常规及外阴或尿道口检查可明确诊断。诊断明确后用抗生素治疗,病愈后尿床消失。

蛲虫病

雌性蛲虫多在夜晚爬出肛门口排卵,有时也会爬至尿道口,刺激尿道口后引起不自主排尿,尤其是女孩。家长可在晚上12小时左右检查小儿肛门周围是否有蛲虫爬出。明确诊断后可服驱虫药治疗。家里其他成员也应检查,如也有蛲虫,应同时治疗。

癫痫

癫痫病人发作时,常伴有不自主排尿的现象。癫痫除白天发作外,晚上也可发作。家长如不在意发生在夜晚的抽痉现象,而只在意尿床,或被认为是遗尿。

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功能衰竭

这三种疾病均可引起尿频。尿频不仅发生在白天,晚上也会有。尿频时常伴有遗尿。进行相应的检查,对这三种疾病加以确诊,然后对因治疗。

脊柱裂、脊髓膜膨出

因为腰骶部脊神经受损而致尿失禁,发生在晚上,常误认为遗尿。X线摄片可以确诊。根据病情可进行手术治疗。

原发性遗尿的治疗

原发性遗尿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措施:

训练膀胱功能

前已谈及,原发性遗尿的患儿膀胱的容量小,所以通过训练增加膀胱容量。

平时要训练小儿多憋尿,到非不得已时才排尿,这样可使膀胱容量逐渐扩大。当一次最大排尿量达到体重(千克)×10毫升时才认为训练满意。例如,一个体重 为18公斤6岁男孩,一次排尿量达到18×10=180毫升时,认为训练满意。

另外,患有遗尿的小儿膀胱括约肌功能也较差,所以在每次排尿时,可训练孩子排尿中途停止再排尿,以训练膀胱括约肌的功能。

饮食治疗

晚餐宜干,吃饭,不要吃粥,辅食略咸味些,略有口干也不要喝水,不喝饮料或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

遗尿报警器

在床上垫一装置,当尿湿时,少量尿液因接触到装置上的电极,使电路接通而发出报警声,唤醒孩子起床。反复应用后可形成条件反射,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孩子便会自己醒过来而起床排尿。

心理减压

家长要正确对待小儿遗尿症,这是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睡眠障碍,不是孩子"故意捣蛋".更不应该因此而惩罚、羞辱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也不利于疾病的痊愈。要在行为治疗的基础上树立信心。

药物治疗

盐酸丙咪嗪或盐酸氯米帕明,于睡前服用。也有部分病儿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夜尿增多,可服用抗利尿激素药物。中医针灸及中药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当孩子很大了还在尿床,千万要注意,多用心。如果是病症,就应该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身体和心里压力。

推荐阅读:

必知!大孩子尿床的六大危害

孩子尿床试试饮食疗法

男生爱尿床是包茎惹的祸?

临产前“尿床”千万不能忽视

如何改掉孩子身上的小毛病

    口吃的人肯定不愿意听见身前身后的人都在讨论怎么治好口吃,口吃的原因,口吃的特点……等等的话题。而且,口吃的人往往越着急越说不出来话,越遭到奚落,症状就越严重。可见,口吃跟人的情绪有关。

    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呢?其实很多孩子的口吃并不严重,更不是无法治愈的。可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茶余饭后,天天讨论怎么医治孩子的口吃,简直就等于是揪着耳朵冲孩子吼“你是口吃!”反复地强化,使孩子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气氛之中,往往适得其反,越是想把话说清楚,想好起来,却越做不到了。进入了这个恶性循环里,口吃只会更加顽固。

    所以,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忘记“口吃”这两个字。好像从来不知道口吃是什么意思一样,不在孩子面前提起。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多谈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谈开心事,淡化口吃的阴影。如果能坚持下来,不出一年,孩子的口吃就会不治而愈了。

    缺乏耐心也是孩子身上常见的小毛病了。对付善变的孩子,最好还是运用契约或者说规矩的效力。

    比如,孩子要去动物园,这个时候不要立即答应他,要跟他说你是真去还是假去,这样他会说——我要一直玩到最后再回来。

    家长就要刨根问底了。不要说“一直”,要说你到底要待多久,待半个小时还是一个小时,因为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你要问清楚到底是多少。事先我们都把契约都定好了,相互之间都遵守这个契约。

    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因材施教就是最重要的原则,对于有些孩子我们是要让他少待,但是这个孩子我们是要让他多待。

    孩子看起来是没耐心,其实是缺少约定的观念,爱随便反悔,于是就培养他的契约观念,告诉他说话得算数。

    再说说多动症。由于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将来的前途,所以家长们都比较关注它,其实,90%的“多动症”根本不是多动症。孩子当中的多动症发展成为一种疾病的情况还是很少的。

    那什么是多动症呢?有一个简单的定义。多动症主要就是注意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像陀螺,他会到处旋转,根本就不会固定下来。有一个方法可以鉴别多动症:只要你的孩子他有一样活动不多动,就说明他不是多动症。比如说,让孩子去看动画片,看《猫和小老鼠》、看《奥特曼》,他坐在这能看一段时间,就压根儿不是多动症。

    因此,家里有多动症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弄一些他喜欢的动画片,每天让他看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他的注意力就得到了强化,他的很多“多动”的行为在这个时候就会得到限制。

    其实,孩子不听话、多动的本质原因,并不出在孩子本身,而是来源于父母。

【学龄前】更多最新文章

近视眼与饮食习惯有何关系?

男孩性早熟比女孩危害大?

戴了眼镜视力是否还会下降?

沟通,让你和宝宝的心拉得更近

夏日儿童怎样预防病毒性脑炎?

  (编辑:赵春婷)

如何让孩子改掉任性的毛病

当前,任性的孩子越来越多。稍不如意,他就大哭大叫,或者在地上打滚,或者丢东西、打父母,直到满足了他的要求才罢休。

孩子任性,有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三岁的孩子,大脑和语言逐渐发育,行动独立,于是开始出现最初的个性倾向。若此时的孩子受到溺爱,便容易出现任性等不良行为。这种孩子神经类型的特点是不安静,易激动而不受拘束。

要让孩子改掉任性的毛病,迁就或打骂都无济于事,最好的办法是从小就引导孩子的个性向健康方向发展,不要溺爱孩子,以去掉任性的土壤和条件。

其次,要多关注,多教育孩子。尽量扩大他的交往范围,丰富他的社会联系,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陶冶孩子健康的性格。如活泼、热情、开朗、乐于助人、懂礼貌、守纪律等。孩子发生任性行为时,父母不要一个唱花脸,一个唱红脸,对无理的要求要拒绝,使他不能抱任何幻想。当然对孩子合理的要求,要尽可能早点满足,免得造成他任性。也可利用转移目标的办法分散他的注意力,使任性自止。孩子稍懂事后,就要讲英雄人物故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道理,使他明白任性的害处,从个性和行为心理上改掉任性的毛病。

本文Hash:2f70d3fadcd61df49b2b1f200c17343fda64abbb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