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子女不可采取标准模式

我们常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无论身体还是思想,两性都有着神秘且巨大的差别。因此,养育子女采取"标准模式"是行不通的,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根据孩子的性别有所区分。

3岁以后,男孩体内开始大量分泌睾丸素,更加"精力旺盛",喜欢动手,而女孩则更善于观察。性别激素还会影响大脑发育,使大脑活动优势区域出现差别,具体表现为女孩的语言能力更强,而男孩的空间识别能力更胜一筹等。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做到"男女有别".

育婴方式。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神经学家安雅·赫尔波特等人表示,婴儿并没有性别意识,照料襁褓中的孩子时就要区分性别。女孩最好花更多的时间用于情感交流,而男孩则要注重身体上的示范。比如换尿布,帮女孩换时最好一边逗她笑,一边解释"该换尿布了"等,而男孩则可以帮他伸腿、翻身等,用动作配合家长完成。

穿着打扮。孩子发现有些小朋友的衣服和自己差不多,有些不一样,经过思考,就会逐渐产生正确的性别归属感。生活中男孩可以多穿蓝色、绿色等,配上直挺的裤子,养成坚毅的性格;而女孩则要多穿粉色、红色等,配上裙子,从小感受温柔和包容。

接触对象。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陶然强调,如果男孩从小接触的都是女性,阳刚气会越来越少。爸爸一定要多抽时间陪伴儿子,带他接触成年男性,学习男子汉的责任和坦率;而对于女孩,妈妈可以带着她和阿姨们一起做家务等,培养温婉贤惠的性格。

生活环境。与女孩相比,男孩更需要自己的独立空间,在家可以给他开辟一块"私人领地",给他探索和思考的机会。而女孩子则可以多陪伴在大人的身边,从观察大人的生活细节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沟通技巧。男人需要认可,女人需要呵护。男孩如果做得好,父母可以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你长大了",让孩子得到肯定和鼓励;而女孩则最好抱抱她或送上一个吻,让她感受到你的保护和关爱。

活动选择。首都儿科研究所儿保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提醒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活动。男孩可以多玩机器人、汽车等机械类玩具,开发创造力,而女孩则要多玩布娃娃、过家家等,激发善良体贴的母性本能。男孩可以多进行爬山、溜冰等户外运动,让心胸更开阔;而女孩可以学学体操、游泳等,培养优雅的气质。

推荐阅读:

指甲“月白”判断男女生育能力

房事五技巧控制男女不是梦

男女房事控制生男生女的技巧

新婚男女必备孕育知识问答

10种养育态度是溺爱培养孩子不可取!

溺爱孩子要不得,偏偏有许多父母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其实是在溺爱孩子。下面小编要告诉各位家长,10种溺爱孩子的方式要不得啊!

10种溺爱孩子的方式要不得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包办代替要不得

5.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害怕哭闹要不得

8.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 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小编总结:“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以上溺爱孩子的方式并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会有,但一般家庭里都会占几个或者是有轻度表现。家长要注意恰如其分地爱孩子!

注意对孩子填鸭式的教育不可取

    据上海家庭报报道,三岁背唐诗、四岁练钢琴、五岁解数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宝宝将来更有出息;自己也能活得更踏实。当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奔忙于宝宝的“兴趣爱好”时,同时也发现问题多多,有关医学专家也在提醒广大父母——对宝宝的超前教育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而拔苗助长。

  心理学医生的话

  许多年轻的父母把早期教育当作教育宝宝,提高宝宝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此投入了许多精力和财力。许多父母从宝宝上幼儿园开始,就为宝宝选择了学神算、学绘画,于是2岁会写字,3岁懂算数,4岁讲英语的宝宝屡见不鲜。曾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段时期“神童”“天才”辈出,许多高等院校专门为此开办“少年班”。期望这些少年神童能成为爱因斯坦级的人物,但事实似乎并没有想象得这样圆满。因此,超前的教育未必都能获得超高的回报。甚至,过大过早的心理压力会给宝宝造成了一种逆反心理,导致宝宝讨厌学习。在这些宝宝心里,学习的过程已经让他们感到没意思了,天天都有许多不喜欢的任务等着自己去完成简直是太可怕了。

  神经科专家提醒

  父母们挖空心思为宝宝选择各种各样的兴趣辅导班,一心想让自己的宝宝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无味的学习往往适得其反,加之一些学习班并非正规班,出现了一些与正规教育不合拍的东西,造成了宝宝的思维紊乱。诸如有的宝宝坐姿不正确,有的宝宝写字就像画画一样,在一个格子里挤着写好几个字,有的学了精算的宝宝一做起算术来,更是错误百出,这都是错误的思维和习惯造成了宝宝的正常思维紊乱。

  “宝宝天性就爱玩,关键是培养宝宝的天性。”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幼儿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并不是让他们能尽早地认几个汉字或做几种运算,最重要的是及早地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比如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可以用更形象化的方式启发和教会他们,如:吃过的西瓜是什么形状,热带鱼是什么形状,让宝宝对几何图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宝宝神经最兴奋的时候,才是宝宝学习的最佳时间。

  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具备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幼教要完成的任务。而在宝宝的脑力和智力都不具备和完善的情况下,费尽心机让宝宝死记硬背的知识,可能到了学习的正常年龄只需花费几个小时就能完全掌握。事倍功半,既赔进了爸爸妈妈的许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又剥夺了宝宝幼年珍贵的欢乐和情趣,还可能影响宝宝以后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只会得不偿失。

本文Hash:26ec2b2673b7cba6d50f876b6cbc066fc4492163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