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癫痫病因有2大类发作症状要当心

小儿癫痫的病因十分复杂,但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部分病因已被人们明确认识,但是,在对小儿癫痫的病因进行查找的时候,仍是需要家长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而去进行的,那么,小儿癫痫的病因有哪些呢?

从病因学上,可将小儿癫痫的病因分作两大类:

一、原发性的癫痫

这一类癫痫占癫痫患者总数20%,没有找到致病原因,大多与遗传有关,因此也称作隐源性癫痫或遗传性癫痫。

二、继发性的癫痫或症状性的癫痫

1、先天脑发育畸形如无脑回畸形、巨脑回畸形、多小脑回畸形、灰质异位症、脑穿通畸形、先天性脑积水、肼胝体发育不全、蛛网膜囊肿、头小畸形、巨脑症等。癫痫发作在一岁以内,形式多样,早期以婴儿痉挛为主。

2、神经皮肤综合征最常见的有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瘤病和脑三叉血管瘤病等。

3、遗传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高氨血症、脑脂质沉积症、维生素B6依赖症等。

4、围产期脑损伤主要是产伤、窒息、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其中以缺氧缺血性脑病而致癫痫者最常见。

5、颅内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脑脓肿、霉菌性脑膜炎、脑寄生虫病、接种后脑炎等。

小儿癫痫的病因已经知晓,下面看看小儿癫痫的症状:

1、精神运动型癫痫

单侧面肌、口咽肌、口唇的短暂强直或阵挛性抽动。小儿出现看到或听到周围人看不到或听不到的物体和声音。有的小儿可嗅到特殊气味。

2、部分性癫痫发作

躯体局部肌肉或肢体的抽搐现象。这种癫痫的持续时间可能比较长,一般没有意识丧失,严重发作以后抽搐部位的肌肉可有暂时性麻痹。植物神经性癫痫这种类型的癫痫疾病发作时有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发作后有可能会出现嗜睡的症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甚至1-2天,发作的频率不定。

3、全身性发作

意识突然丧失、呼吸暂停、口吐白沫、瞳孔散大、两眼上翻以及四肢强直,握拳开始抽搐。一般来说癫痫的发作持续1-5分钟,发作后意识不清或嗜睡,经过数小时之后清醒。

治疗小儿癫痫的方法:

1、病因治疗

继发于脑肿瘤、脑炎、脑血管病和部分代谢性疾病等,治疗癫痫同时也要去除病因。

2、免疫治疗

部分患儿免疫力低可给免疫增强剂。

3、对症治疗

癫痫发作合并精神障碍者可用氟派定醇或泰必利。

4、手术治疗

1、外科治疗的适应证:癫痫发作无法控制;有定位明确的可切除单侧局部病灶或皮质异常区。

2、常用手术方法:脑皮质病灶切除术;前颞叶切除术;大脑半球皮质切除术;癫痫的立体定位手术治疗。

小儿癫痫病症状有哪些

如果您家里有孩子突然昏厥或者抽搐现象,您是否担心孩子患了小儿癫痫病呢?如果您不了解小儿癫痫病的症状,那么就有可能会耽误孩子的治疗,延误了病情。小儿癫痫病更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且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作为家长必须了解小儿癫痫病的症状,如果一旦发现有类似的症状便能及早的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不会因此耽误治病的良机。

专家给我们罗列了小儿癫痫病的症状:

一、全身性发作

1、大发作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呼吸暂停、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抽搐开始为四肢的强直、握拳、两眼上翻或偏斜一方,然后面部及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抽动。

2、在某些小儿还可表现为肌阵挛,即躯体某部位肌肉或肢体突然抽动,或屈或伸,没有意识丧失,这种肌阵挛可发展为全身性大发作。婴儿癫痫的症状一些小儿突然发生一过性肌张力丧失,不能维持姿势,发作持续时间短,次数多。

3、在婴儿时期有一种特有的严重的肌阵挛发作,被称之为婴儿痉挛症。发作时出现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然后屈曲内收,下肢屈曲,偶或伸直,抽搐发作为全身性。有时抽搐后哭叫一声,发作时瞳孔散大,眼球震颤,出汗,苍白或青紫。

二、部分性癫痫部分性癫痫为躯体局部肌肉或肢体的抽搐发作。持续时间可能比较长,一般没有意识丧失,严重发作以后抽搐部位的肌肉可有暂时性麻痹。

三、精神运动型癫痫精神运动型癫痫发作有如下方式:

1、活动突然停止,两眼凝视,精神不正常,面无表情,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主要表现口咽部动作或内脏症状。如无意识咀嚼、流口水、吞咽东西动作,吸吮动作、恶心等!发作时的主要症状为自动症。即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无目的地动作或无意义的不合时宜的语言或行为,如胡乱摸索、行走、奔跑、踢打、胡言乱语、微笑或狂笑等。发作后精神错乱或入睡。发作时以精神感觉症状为主。如小儿出现看到或听到周围人看不到或听不到的物体和声音;有的小儿可嗅到特殊气味。有些小儿可有眩晕症状或恐怖感觉。

这些特点还要看是否有神经功能的问题,如果本身脑子里面就有问题,就要考虑是否是癫痫,如果脑功能挺好的,发作时脑电图显示有广泛棘慢波,多为双侧同步。发作间歇期正常,适当治疗容易控制发作,但可有一定程度智能发育迟缓及轻度人格障碍,至成年时可能发生强直阵挛发作,所以应及早治疗。

小儿佝偻症胎儿期就需预防当心其发病症状

介于佝偻病所形成的骨骼变形,一旦形成就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所以,佝偻病重在预防,一定要有先知先觉,避免患者发生骨骼变形,所以,家长在应对小儿佝偻症的时候,是需要从其预防的措施上入手的,那么,小儿佝偻症该如何预防呢?

预防佝偻病要从胎儿期就开始,1岁以内的婴儿是预防的重点对象,具体的常规预防如下:

一、胎儿期

1、孕妇要多晒太阳和多户外活动。

2、孕妇要多喝牛奶。

3、孕妇在孕期的5个月以后,开始每天补充适量的钙(500毫克左右,相当于金箍棒成人钙片6粒左右)。

4、于妊娠中、晚期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800IU(相当于贝特令或伊可新一粒)。但是很多妇产科医生认为维生素D对胎儿的安全性还不是很确定,所以很少给孕妇开维生素D。

二、婴儿期

1、宝宝要多晒太阳和户外活动,这一点作为第一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也最经济、最有效。

2、从满月开始,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建议每天400~800IU。鱼肝油要每天吃,一直坚持到1岁半左右。

3、提倡母乳喂养,哺乳期间妈妈要补充适量的钙剂、鱼肝油和多晒太阳,每天喝奶粉。

4、6个月以后要每天补充适量的钙剂。

5、多喝奶。

小儿佝偻病,对于小孩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所以要知晓其表现特征,小儿佝偻症的常见症状:

1、初期

多数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此期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出汗后头皮痒而在枕头上摇头磨擦,出现枕部秃发。

2、激期

除初期症状外患儿以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为主,用手指按在3~6个月患儿的枕骨及顶骨部位,感觉颅骨内陷,随手放松而弹回,称乒乓球征。8~9个月以上的患儿头颅常呈方形,前囟大及闭合延迟,严重者18个月时前囟尚未闭合。两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子,称肋串珠。胸骨中部向前突出形似“鸡胸”,或下陷成“漏斗胸”,胸廓下缘向外翻起为“肋缘外翻”;脊柱后突、侧突;会站走的小儿两腿会形成向内或向外弯曲畸形,即“O”型或“X”型腿。

患儿的肌肉韧带松弛无力,因腹部肌肉软弱而使腹部膨大,平卧时呈“蛙状腹”,因四肢肌肉无力学会坐站走的年龄都较晚,因两腿无力容易跌跤。出牙较迟,牙齿不整齐,容易发生龋齿。大脑皮质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易并发感染、贫血。

3、恢复期

经过一定的治疗后,各种临床表现均消失,肌张力恢复,血液生化改变和X线表现也恢复正常。

活动期佝偻病应依据临床表现给予积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和防止畸形,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活动期轻度:维生素D20万IU~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1次~2次,同时给钙剂,每次0.5克~1克,每天2次~3次,连服1个月到2个月。

2、活动期中、重度:维生素D20万IU~30万IU,1次口服或肌注,间隔1个月,可再给2次~3次,同时给予钙剂,每次0.5克~1克,每日2次~3次,连续2~3个月。

3、恢复期:一般可不用维生素D,多晒太阳,改善营养即可。但在冬春季节为防止复发可投给维生素D20万IU~30万IU,一次口服或肌注。

给上述维生素D治疗量,可维持作用2个月到3个月,因此不必再给维持剂量口服,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多晒太阳即可。

本文Hash:8bfad66b0cdcea8e165a6175ba8672cad911a3b6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