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看看妈妈们的办法

孩子任性看看妈妈们的办法作者:zonghe  发布时间:2009-05-2610:21:37  浏览次数:286

孩子任性,国外妈妈有方法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孩子的任性使家长万分头痛。面对着任性的孩子,家长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顿打骂,简单处理这令人尴尬的局面。但是过了几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那么,孩子任性该怎么办呢?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有如下一些方法可供参考。

一、强制休息片刻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二、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三、一个轻柔的暗示

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四、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家长应该如何处理任性的宝宝 

当孩子任性时,你是不是觉得很头疼?可是,这往往并非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父母的现身说法,也许您会有所收获。  

任性的时候不予理睬

记得我的孩子两岁的时候,常常任性胡闹,我呵斥他时,他的反应就跟我夸奖他一样,我越是呵斥他越是来劲。说来也怪,那天,孩子又任性胡闹了,恰好我手上正忙着一件事情,根本没顾上孩子的任性胡闹。几分钟后,等我忙过了,孩子已经在旁边安静地玩起来了。这偶然的发现,让我找到了应对办法:有时候孩子发脾气胡闹,我全当没看见,一会儿就风平浪静了。

点评:孩子都有引起成人关注的强烈愿望。有时候孩子胡闹,与其说是任性,不如说是为了吸引成人的注意。而这时一旦对孩子的胡闹给予批评呵斥.恰好满足了孩子被关注的愿望。按照条件反射原理,任何需要的满足都会使有关行为得到强化,于是孩子学会了用任性来引起成人的关注。因此,不予理睬是可取的对策,等孩子终止任性行为,表现良好的时候再给予关注。这样,就使孩子在引起成人关注的需要和良好的行为表现之间建立了暂时的神经联系,从而也就抑制了任性的行为。

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非常任性地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情.大人非要阻拦不可,但说也不听,打也不成,相持不下, 局面尴尬。这时正好推门走进一个陌生的人或发生了一件新奇的事,孩子立刻被吸引过去,刚才的任性行为不禁而止。原来,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到其他方面去。

您也许说:“转移注意谈何容易?他要任起性来,你什么花招都不管用。”未必如此。比如,孩子任性哭闹,您突然拿出个新奇的东西自言自语:“唉呀!这东西真奇怪。”或者讲个故事、笑话,或者镇静地说:“这可怎么办?谁能帮助我呢?”或者略带惊讶地说:“瞧!街上那大汽车装的是什么?”或者带他到外面走走……时过境迁,孩子也会忘记了刚才的事。

点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态不是由存在决定的,而是由注意决定的。注意转移了,心态也就变化了。因此,转移注意是矫正孩子任性毛病的可行办法。注意没法转移的孩子是没有的,多数是家长耐心不够,不会想办法。想方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用不着哄劝,不知不觉就会淡化孩子的拧劲,消除任性的毛病。

让孩子体验任性的苦果

那阵子,我的孩子每天面对一桌饭菜就是不肯好好吃,又犯起了拧劲。怎么办?哄劝?打骂?这都不是上策,也真的不管用。这时候,我想起了一本书上说的办法,从中受到启发。我想,孩子不是不好好吃饭吗?好,我且不管他,吃完饭立即收拾饭桌。没过多久,孩子跟我说:“妈妈,我肚子饿,想吃东西。”我知道这时不能给他吃,饿一顿是饿不坏的。于是我狠狠心说:“唉!肚子饿还真是不好受,妈妈知道。可是怎么办?要等到12点才吃午饭呢!”就这样,孩子任性不吃饭的毛病慢慢就改掉了。

  点评:按照条件反射原理,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作用,结果令人满意是正强化,孩子就会继续这一行为;结果令人痛苦则是负强化,孩子就自发地改变这一行为。利用这一规律,有时也可矫正孩子的任性行为。这位母亲的做法所以管用,就是合乎这个原理。饿肚子的体验就是孩子不好好吃饭的结果,这一负强化作用有时比唠唠叨叨的教训、哄劝和打骂都管用。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大人要沉得住气,别半途而废,让孩子失掉了“学习”的机会。父母有时“狠狠心”,是对孩子的更深沉的爱。当然,有些行为的结果相当危险,就不能等结果来“强化”了。

QQ群之家网址,点击打开或注册——


23顶一下返回首页
上一篇:家长合格听听专家建议35条        下一篇:幼儿识字方式方法
请填写详细信息发表评论评论名字: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验证字码:

一起看看有心的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

这是―位妈妈用心哺育孩子的经验。请选择适合你的,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吧。

1.孩子不需要太聪明,太锋芒毕露,关键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2.家庭环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孩子的楷模。

3.不要轻易养成一个坏习惯,否则你会发现,纠正一个坏习惯的时间会是2倍、3倍于养成习惯的时间。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妥协,随便就给孩子引入新的不良习惯,比如因为孩子不吃饭,就开电视让孩子看,来达到多喂几口饭的目的。

4.尊重孩子,习惯换位思考。

5,说真话,当你发现有些真话说出来可能会效果不好时,那就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宁可说一半,说得外交辞令些,也不要说假话。

6.说孩子听得懂的话。习惯于讲道理的妈妈要说得简洁明了。

7.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渐进,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步步来。

8.有预见性,明明知道这么做可能会引起孩子强烈抗争并且自己还可能妥协,那么就不要去干预孩子,否则最后结果只会更坏。

9.吃,注意比较均衡的配比即可,无需太精细。一岁以前孩子保证奶量;一岁以后注意三餐即可;一天中的饮食如做不到各类搭配均衡,那么一周中的饮食搭配一下,都兼顾一下,也是可以的。

10.孩子不会饿死自己。

11.吃饭一定要在餐椅上吃,不吃请离开。

12.外出游玩不可能像在家中吃得那么放心,但也没必要太担心,当然要选一家干净的饭店。

13补钙什么的做到心中有数,不缺不补,多晒太阳。

14.穿着不讲究,不刻意。

15.衣量穿得和妈妈差不多。

16.给孩子穿衣服,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孩子运动量大,玩出汗风一吹更容易感冒,还不容易好。

17.孩子流鼻涕了,加一件衣服。

18.判断冷热,摸孩子后脖子。

19.不给孩子经常吃药。天冷季节,不定期给孩子吃点维生素C,或者每天吃点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20.感冒症状轻的时候,比如只有流鼻涕,不需要刚开始就吃药,可以多喝热水。感冒大多数是病毒性的,病毒没有特效药,吃药14天好,不吃药2个礼拜好,很多时候吃药都是大人的一种自我安慰。

21.因感冒发烧去医院时,尽量要求验血。

22.一个人可能不生病吗?不可能。所以孩子感冒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对这种不可避免的事情,没必要太在意。

23.玩不怕脏。

24.不影响到自己安危,不影响到他人利益,就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干涉太多。

25.放手让孩子玩,摸爬滚打,不头破血流就可以。

26.不是所有危险的东西都禁止孩子走近,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教孩子危险在哪里,怎么避免。

27.尽量多给孩子自己体会的机会,让他去摸索,去磕碰,去体验失败和成功。

28.教孩子学会等待。

29.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0.教孩子懂得付出和回报是双向的,学会感恩。

31.尽量陪孩子入睡。

32.注意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33.寒冷训练。

34.对很多“早教”的方法,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

35.孩子是社会的孩子,不要把自己太当作孩子的救世主。

36.不要过多纠缠在育儿细节上,不要事事都找到理论依据。

37.每天尽量保证父母中的一方能够陪伴孩子玩耍一定时间。

38.想办法让宝宝每天大笑若干次。

39.生活游戏化,游戏生活化。

40.最重要的一句,我只需要一个70分的孩子,所以我也只要当一个70分的妈妈。不对自己严格要求,马马虎虎过得去就可以,我毕竟也是第一次当妈啊!

让我们来看看孩子眼中的妈妈吧!

绘画对于幼儿来说,既是娱乐游戏,又能表情达意。绘画有形有色、直观形象,内容可随心所欲,自由变化,特别能感染和激发幼儿的情感。幼儿天生就喜欢涂涂画画,尤其在他们语言发展还不太成熟的时候,绘画就成了他们心灵表达的一种方式。

健康美好的情感不是天赐的。母亲的爱抚、家庭的湿馨、教师的关杯与教导,会在儿童的心中深深的印记。在绘画中,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我们便可以让儿童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同时也使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和真切。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母子之间的情感,表达对母亲的爱意,我曾组织孩子们以"我爱妈妈"为主题画过一次画。

在画画之前,我先问了孩子们一些问题:“你爱你的妈妈吗?"“你妈妈爱你吗?"“你最喜欢你妈妈什么?"“你妈妈长得什么样子?“(她的睑型什么样?发型什么样?五官什么样?穿着什么样?……〕随着回答这些问题,在孩子的头脑中,母亲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渐渐清晰了起来。这时候我又提出,“在母亲节到来的时侯,你能画张画送给你妈妈吗?”并拿出纸、笔让他们幵始画。孩子们下笔流畅,用色大胆,不一会儿就画出了平曰里他们对妈妈的印象,对妈妈的情感,也画出了孩子天真的想象。

吴飒是个3岁半的男孩,他笔下的妈妈长头发、高鼻梁,亲切的笑意跃然纸上。他眼中的妈妈是那么美,眼神里含有笑意,微歪着的头透出了亲切与爱抚。4岁半的女孩,她用表现的手法把现实与非现实联想在一起,把妈妈画得那么美,甚至理想化了。她给妈妈的头上画了许多颜色漂亮的花。4岁半的男孩,他在绘画中用了再现的手法,把妈妈的脸型、发型、习惯的笑容,甚至睑上什么地方长了雀斑都画了出来。

画完之后,我把孩子们的画都挂了出来,让孩子们看着自己的画进一步抒发情感。我问他们:“将来你妈妈老了,你准备怎么孝敬她?如果她生病了,你怎么照顾她呢?”有的孩子说:“将来长大了,我准备买一辆三轮车蹬着妈妈去商场买东西。"我又启发说:“你们能不能想得更现代化一点、更美一点?”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七嘴八舌地说:“我将来要给妈妈买一辆卡迪拉克,有三个窗户门的汽车。”“我要买一架第一号战斗机,带妈妈到世界各地旅游,让妈妈过幸福的晩年。”……孩子们异想天开、天真稚趣,对未来充满了憧憬。通过亲笔画妈妈,孩子们更加积极地思考和体会了妈妈的言行举止、聪明才智及其对自己的浓浓爱意,开始有了回报母亲的意识,母子之间的感情得到深化和加强。

但同时,我也看到个别幼儿不愿意画“我爱妈妈”。为什么呢?有个孩子说:“因为妈妈不爱我。我画我的爸爸行不行?""后来在我的劝说下,他终于画了一张“我的妈妈"。他画的妈妈眼睛瞪着,头发立着,龇牙咧嘴,脸上的五官没有一处不加以变形,反映出孩子内心的极大痛苦,甚至是愤恨,画画过程是一次极大的情感宣泄的过程。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对妈妈的评价。这张画给所有的观赏者以极大的情感震撼。当其他的孩子画完画都在深情地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感觉到无比幸福的时侯,我看到他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我没有批评他,没有从表层的画得好不好、像不像、技艺水平如何来进行评价,而是抱着极大的同情,与他亲切地谈心,鼓励他率直地表达出来,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和心灵的舒展。我了解到,是妈妈的冷漠、争吵,使父母离异,使他小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使他精神恍惚,终曰闷闷不乐。这种痛苦是一般人所体验不到的。孩子在哭诉,在 画笔告诉妈妈,做为一位母亲,对孩子要有爱心与责任感,对家庭要有奉献精神。母亲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不知不觉地刻印在孩子天真的脑海里,勾勒于孩字稚嫩的笔下。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画妈妈。若单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当难的。但我们的目的是情感的培养,因此,对于幼儿所有的启发与引导,都更着意于激发幼儿对母亲情感的想象。只有当这带有丰富情感的形象在孩子的头脑中亲切、清晰而生动起来时,孩子们才会愿意画,才会笔下有神。

妈妈网提醒,从孩子们一幅幅不带任何雕饰的图画中,我们又一次直面孩子那无邪的目光和无偏的评价,再一次体会了母亲的伟大和无可替代的责任。

本文Hash:e2a1ce30cf0703ad2d7e96cc5d63f9230807d301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