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是正常的

   专家认为:通常我们会觉得宝贝任性是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娇纵出来的,而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是:任性其实是儿童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揭秘宝贝任性的本质愿因  1任性是宝贝在解决心中的疑惑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各种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为了解开自己心头的疑问,宝贝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得出结论。  比如,他不明白为什么成人用的擀面杖就能擀出圆圆的皮,而妈妈给自己的小擀面杖就不好用,所以他就非要试试妈妈手里的大擀面杖不可。于是在成人眼中他的任性行为就出现了。  2任性是宝贝在满足心中的好奇  处于独立萌芽期的宝贝,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比如,宝贝吃饭时总爱做的事就是把固体的食物和液体的食物混在一起;把固体的食物揉碎;把液体的食物倒的四处都是……其实他是在急于探究各种事物间的关系和每个事物的特征,但不想却惹出麻烦来。但不通过这种办法,宝贝怎么更快地认识世界呢?  3任性是宝贝在了解环境的规则  这个世界的各种环境中都有人为制定的规则。宝贝刚来到这个世上自然不了解,所以在他的心中是没有规则可言的,他只能为所欲为,当宝贝在不知不觉中触犯了规则的时候,成人就会出来管教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了解和学习环境中的各种规则及自己行为的合适尺度。  4任性是宝贝在试探父母的底线  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独特的做事风格和对事物的观点,宝贝在成长过程中也在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自己做什么样的事。在他经验还不够多的时候,他就会先以表达自己的需求为主,然后得出与父母相处的经验,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更多地得到父母的认同,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3法正确应对宝贝的任性行为   1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宝贝任性行为  更多地去理解和尊重宝贝的任性,多提醒自己,宝贝只是想更多地探知和了解世界。所以在没有原则性问题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宝贝,给宝贝更加宽松的探索环境。  2用理性的思维去对待宝贝的任性行为  父母要根据当时的实际,理解地做出判断,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比如,那些时候是需要放纵宝贝;哪些时候是需要让宝贝了解自己,切不可一味放纵或一味要求。  3用良好的方法去引导宝贝的任性行为  如果总是用强行的方法来要求宝贝,就会对宝贝心理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对待宝贝任性行为的问题上还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  通常的步骤是  A先判断宝贝的任性行为要不要管,如果不是非常危险,不干扰他人,只是探索行为,就尽量多监护,给他更多的探索空间。  B如果需要管,先想想是否有游戏的办法可以引导他的行为达到你的想法。  c游戏的同时也要告诉他道理,为什么希望他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

任性是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

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孩子特别任性,为达到目的甚至会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竭。人们往往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太娇惯,其实这种结论过于简单、武断。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待周围事物,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一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弄个透彻,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情理中表现出来。孩子肯定有他的幼稚性和不成熟性,不可能像成人一样理性。家长有时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行为表现,对其要求不可包办代替或断然拒绝。面对任性哭闹的小儿,对其进行严厉批评毫无意义,父母应该把力气放在分辨孩子的哭闹原因上,再想些帮助他的办法。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这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多因家长初始没有理解和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所致。所以,年轻的家长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从而理解和接受孩子的心理需求。

三岁前孩子任性是正常现象

有孩子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在3岁之前,一般都比较乖巧,很听大人的话。但接近3岁时,孩子的性情开始出现变化,不那么“听话”了,有的孩子甚至脾气怪,犟得很,不让他做的事情偏要做,要不就哭啊、闹啊……

孩子为什么会在这个阶段开始任性了呢?这些问题是3岁前就产生的,还是到了这个年龄才出现的?专家说,孩子的任性很常见,但并非天生,这主要是教育不当引起的。

3岁的孩子任性很正常

孩子在3岁之前,一般都比较顺从,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父母说这些东西不准碰,他就不碰。这样的孩子常会得到父母、亲友的赞扬:“这孩子真听话。”接近3岁时,父母感到孩子开始变了,变得不那么“听话”了。

郑州早慧教育高级育婴师孙文波说,有的孩子被娇惯,吃饭时边吃边玩,当父母收起玩具时,就赖在地上打滚。这种行为就是任性。孙文波表示,家长应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行为界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3岁左右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成人的要求、安排、训斥、惩罚等常常执拗、任性、逆向而行,这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在这一年龄段属于正常表现。但如果伴有其他的行为习惯的问题,就应该查找原因,因为行为习惯往往是长期重复的结果。如:吃饭磨蹭、没有时间观念、作息不规律、怕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

如果是单纯的逆反,孙文波建议家长们最好能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以便能够掌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信任孩子,不要对孩子摆家长“权威”的架子,要平等地对待,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纠正孩子的任性,家长要有耐心

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家长如何进行纠正呢?孙文波说,第一,家长应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行为界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并鼓励他坚持执行。不能总跟孩子说:“就今天这一次啦”、“下不为例啦”。对孩子超越行为界限的事,决不能迁就,否则,只会娇惯孩子,助长孩子的任性毛病,以后难以改正。还须注意的是:父母必须一致。

第二,在孩子出现任性的表现时,父母要善于把孩子的兴趣引开去,以用来转移他的任性。例如,孩子进入超市后,吵着闹着要买糖果,看见气球,又吵着闹着要买气球……此时,父母可以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去观察另外的一个事物,使他忘掉刚才哭喊着要的糖果、气球。一般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引开,所以这一招会很奏效。

第三,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要具有一定的耐心。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可以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让孩子感到,他的哭闹吓唬不了谁,这样就会让他渐渐地安静下来。有的孩子自尊心太强,父母可以适当给他一个“台阶”下,帮他“收场”,让孩子在合适的氛围中主动结束自己的任性。

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要马上纠正

另外,孙文波建议,处理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遇事多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行为?只有查明原因,才能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特别任性,家长不要急躁,不要以任性对任性。同时,家长还可以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利用逆反心理来激发他,如用“你不会穿衣服”、“你不会数数”之类的话来刺激他,其效果往往比正面说服还要好。

如果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坏习惯,那家长就应该找出原因,马上进行纠正。一种新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要经过长期不 断的坚持才能固定下来,所以家长一定要有耐心。

本文Hash:0f051cbe73d16bf6218e650c8548f4fd1a420001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