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小偏方敢不敢给孩子用

  

  治病小偏方敢不敢给孩子用

  佳佳咳嗽一个星期了,吃了不少药,始终不见效。奶奶从邻居家要来了一个偏方,说治咳嗽特别管用。可是妈妈却不敢给佳佳用,这种民间流传的偏方靠谱吗?佳佳妈妈对于偏方心存顾忌,那别的妈妈又是什么想法?

  相信   偏方是前辈流传下来的精华

  说是偏方,其实都是经过前辈们试用过,并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才流传下来的精华。它和那些迷信的做法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给孩子从小就用一些民间偏方治病,比如拉稀,可能是消化不良,也可能是腹部受凉。别的孩子到医院又是验大便,又是打点滴。而我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是消化不良,我就用刀切馒头在微波炉里烤焦,捣烂了喂他;如果是因为受凉闹肚子,我就用艾草叶干揉成软软的小条塞到他肛门里,效果都不错。―――晶晶妈

  半信半疑   即使用偏方,也要先上医院检查

  对于治病的民间偏方,我一直以来都是半信半疑的。比如一次女儿持续发高烧,在医院里打了好几天点滴都不见好转。听说鱼腥草效果很好,就去拔了一些,洗净后煎水给女儿喝,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各种各样的民间偏方实在太多了,虽然有些的确是能治病,但大多数都是有一定副作用的。所以,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还是少用为好。而且,在使用偏方的同时,也要上医院去看病,不能一味迷信偏方。―――小鱼妈

  不信   偏方不能代替科学

  我是不会用偏方给孩子治病的,因为我自己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几年前,我得了胆囊结石,经人介绍,一个老人给了我一副偏方,他说虽然不敢说有100%的效果,但解决70%的问题还是有把握的。后来,我连服三贴,非但没有效果,后来去医院检查,还有恶化的倾向。

  我是一个成年人,又是非常信任的人介绍的偏方,还差点出问题,怎么放心让孩子用?所以,病急也不能乱投医,还是要相信科学,否则可能贻误治病时机。  ―――耀耀妈

家长该不该给孩子用偏方?

让人难以取舍的偏方

“医生,我听说癞蛤蟆能治癌症,这是真的吗?”“大夫,我在网上看到桑叶能降血脂减肥,这有道理不?”……北京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李忠教授经常能听到病人这样的提问。他告诉记者,粗略统计,50%的患者在找他看病前,都尝试过一些“偏方”、“祖传秘方”等稀奇古怪的方法,病情不见起色,多数还越吃越糟。

其实,虽有研究说癞蛤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但它毕竟是有毒的,杭州就曾有个54岁的癌症男子,因听信该偏方连吃三天癞蛤蟆,导致中毒身亡。而桑叶泡茶不仅减不了肥,过量食用还有刺激消化道等副作用。

近几年,以“偏方”为主题的书籍也赶上了全民养生保健热,美容、慢性病等内容均有涉及。一本名为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的书在今年5月才出版,但目前已高居当当网保健、心理健康类书籍畅销榜榜首。该书作者是位针灸科的主治医师,却对皮肤科、五官科等疾病开出了方便又“高效”的“偏方”,书中很多内容都是套用了现代医学,与书名并不相符。专家翻看着记者带去的这本书说:“打着‘偏方’的幌子吸引眼球。这种书就不应该让它出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家对偏方的立场大概可分成三类:第一是积极拥护者,身体不适先找偏方;第二是严重抵制者,将“偏方”直接与“不科学”、“忽悠”划等号;第三则是谨慎对待者,他们在“信”与“不信”之间游离,一般不会轻易使用。

到底什么是偏方?

李忠教授认为,中医意义上真正的偏方,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对特定人群有效的方子。偏方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是中医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它并不是中医治病的主流。

实际上,主流医学界对偏方并非一味排斥,甚至有个别偏方经过漫长的时空洗礼,由“偏”转“正”,被药企开发成药品走上了主流。比如,西瓜霜含片就是源自清朝名医顾世澄的一剂偏方;阿司匹林的诞生则与柳树皮能退热的发现有关。李忠认为,偏方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日常生活中总结的。如萝卜平气、艾叶驱蚊等等,这些是解决日常问题的小方法。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要视个人体质、具体情况而定。

古书或民间流传的。此类偏方年代久远,且存在地域差异等问题,有些已被淘汰,但有些仍在发挥作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黄金昶教授就爱用古书上的“蜜煎导法”治疗便秘。而用麸子、乌头等治疗风湿病在南方会有效,到了北方则会“水土不服”。

商业炒作,纯属杜撰的。这几乎是目前广大百姓接触最广的,主要来自网络、书籍等宣传炒作。譬如有本肿瘤方面的偏方书籍,里面均是个案记录,却未见一个病理诊断报告、具体治疗过程,科学性无从谈起。

李忠、黄金昶均指出,有些真正意义上的偏方在临床还是能解决一些问题的,但他们只会在判断无害的前提下谨慎使用,并根据经验去尝试和总结,而不是随意给患者使用。

要科学治疗尽量不要迷信偏方

“中国人对偏方有点太迷信了!”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医师吴海云教授说。其实,偏方在国外也曾流行,不过近几百年来,他们通过对偏方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是无效的,而我国这项工作尚未受到重视。令专家担忧的是,“中医偏方”已成商家牟利的幌子,他们以“一招见效无需上医院”、& ldquo;治愈”绝症等口号,将病人拉离正规治疗的轨道。那么,面对各种渠道而来的“偏方”,你该如何对待呢?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偏方尽量别信。李忠、吴海云等专家表示,多数偏方是没有效果的,即便有效也不会有宣称的那么“神奇”。如果没有中医理论或科学依据证实,就应保持慎重。

确诊后要到正规医院治疗。现代医学对很多疾病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以高血压来说,已有不少降压效果不错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有些患者轻信偏方,反而耽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满足两原则可尝试。吴海云认为,对于治疗无望的重症患者来说,若为求心理安慰,满足两个原则可去尝试偏方:一是不用花大钱购买;二是没有毒副作用。有很多偏方号称“以毒攻毒”,食用含剧毒物质,很容易出生命危险。

使用前要咨询医生。医生在多数情况下能告诉你,“偏方”中的药物或其他方法有无毒副作用。

家长该不该给孩子用偏方?

让人难以取舍的偏方

“医生,我听说癞蛤蟆能治癌症,这是真的吗?”“大夫,我在网上看到桑叶能降血脂减肥,这有道理不?”……北京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李忠教授经常能听到病人这样的提问。他告诉记者,粗略统计,50%的患者在找他看病前,都尝试过一些“偏方”、“祖传秘方”等稀奇古怪的方法,病情不见起色,多数还越吃越糟。

其实,虽有研究说癞蛤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但它毕竟是有毒的,杭州就曾有个54岁的癌症男子,因听信该偏方连吃三天癞蛤蟆,导致中毒身亡。而桑叶泡茶不仅减不了肥,过量食用还有刺激消化道等副作用。

近几年,以“偏方”为主题的书籍也赶上了全民养生保健热,美容、慢性病等内容均有涉及。一本名为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的书在今年5月才出版,但目前已高居当当网保健、心理健康类书籍畅销榜榜首。该书作者是位针灸科的主治医师,却对皮肤科、五官科等疾病开出了方便又“高效”的“偏方”,书中很多内容都是套用了现代医学,与书名并不相符。专家翻看着记者带去的这本书说:“打着‘偏方’的幌子吸引眼球。这种书就不应该让它出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家对偏方的立场大概可分成三类:第一是积极拥护者,身体不适先找偏方;第二是严重抵制者,将“偏方”直接与“不科学”、“忽悠”划等号;第三则是谨慎对待者,他们在“信”与“不信”之间游离,一般不会轻易使用。

到底什么是偏方?

李忠教授认为,中医意义上真正的偏方,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对特定人群有效的方子。偏方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是中医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它并不是中医治病的主流。

实际上,主流医学界对偏方并非一味排斥,甚至有个别偏方经过漫长的时空洗礼,由“偏”转“正”,被药企开发成药品走上了主流。比如,西瓜霜含片就是源自清朝名医顾世澄的一剂偏方;阿司匹林的诞生则与柳树皮能退热的发现有关。李忠认为,偏方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日常生活中总结的。如萝卜平气、艾叶驱蚊等等,这些是解决日常问题的小方法。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要视个人体质、具体情况而定。

古书或民间流传的。此类偏方年代久远,且存在地域差异等问题,有些已被淘汰,但有些仍在发挥作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黄金昶教授就爱用古书上的“蜜煎导法”治疗便秘。而用麸子、乌头等治疗风湿病在南方会有效,到了北方则会“水土不服”。

商业炒作,纯属杜撰的。这几乎是目前广大百姓接触最广的,主要来自网络、书籍等宣传炒作。譬如有本肿瘤方面的偏方书籍,里面均是个案记录,却未见一个病理诊断报告、具体治疗过程,科学性无从谈起。

李忠、黄金昶均指出,有些真正意义上的偏方在临床还是能解决一些问题的,但他们只会在判断无害的前提下谨慎使用,并根据经验去尝试和总结,而不是随意给患者使用。

要科学治疗尽量不要迷信偏方

“中国人对偏方有点太迷信了!”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医师吴海云教授说。其实,偏方在国外也曾流行,不过近几百年来,他们通过对偏方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是无效的,而我国这项工作尚未受到重视。令专家担忧的是,“中医偏方”已成商家牟利的幌子,他们以“一招见效无需上医院”、& ldquo;治愈”绝症等口号,将病人拉离正规治疗的轨道。那么,面对各种渠道而来的“偏方”,你该如何对待呢?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偏方尽量别信。李忠、吴海云等专家表示,多数偏方是没有效果的,即便有效也不会有宣称的那么“神奇”。如果没有中医理论或科学依据证实,就应保持慎重。

确诊后要到正规医院治疗。现代医学对很多疾病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以高血压来说,已有不少降压效果不错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有些患者轻信偏方,反而耽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满足两原则可尝试。吴海云认为,对于治疗无望的重症患者来说,若为求心理安慰,满足两个原则可去尝试偏方:一是不用花大钱购买;二是没有毒副作用。有很多偏方号称“以毒攻毒”,食用含剧毒物质,很容易出生命危险。

使用前要咨询医生。医生在多数情况下能告诉你,“偏方”中的药物或其他方法有无毒副作用。

本文Hash:1c6d554e1139f766f34dbb63e469de0ece228924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