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溺爱孩子等于在断送孩子的未来

  溺爱使孩子自理能力得不到训练

  前些日子,有人曾宣传史上年纪最小的清华神童,十四岁的小孩子就陡然进入预科班。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个孩子就退学了,因为从小被妈妈照顾的很好的这个孩子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甚至不会系鞋带。多么让人惋惜呀。孩子们总会有一天要脱离爸爸妈妈们的怀抱,独立生活。早教机构专家指出溺爱孩子,独揽孩子的所有事情,间接的扼杀孩子独立的能力。

  溺爱剥夺孩子吸取经验教训的机会

  炉灶上的火焰会烫伤、家用电器会漏电、儿童玩具会扎伤、游乐场会摔伤、游泳池会溺水。。。在事事小心翼翼的爸爸妈妈们眼中,日常生活中总是危机四伏。这个孩子们的心总是拴在孩子的身上,害怕孩子有一丁点的闪失。可是这样做其实大可不必。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早晚会挣脱我们的怀抱,与同龄人在一起,与同学们在一起,不可能总在爸爸妈妈们的视线范围内。爸爸妈妈们有必要提前训练孩子规避风险、保证自身安全的能力。而体验不同的游戏和经历,无疑是最好的实习机会。比如游泳,如果爸爸妈妈们一味的恐吓孩子水有多深、多可怕,孩子有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游泳。溺爱扼杀了孩子的自制力。

  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中国的奇特现象:两代六位大人监管一个小宝贝。为了表达满溢的爱,孩子们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管是否合理;这个孩子们容忍孩子的一切行为,不管是不是任性刁难。孩子成为凌驾于所有监护人之上的“王中王”。由于孩子所有欲望都能实现,自制力显得不重要了。可是走出家庭呢?这样霸道、不讲道理的孩子真的受欢迎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tip:我们国家从以前开始就讲究教子要严格,虽然小编不建议棒打孝子,然而“骄子就像杀子”这句老话依然有它的含金量。溺爱孩子,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能得到锻炼、自我保护的意识没有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没有加强,孩子的未来生活就堪忧了。

  爸爸妈妈们有必要提前训练孩子规避风险、保证自身安全的能力。而体验不同的游戏和经历,无疑是最好的实习机会。

  提醒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在溺爱孩子了!

  (编辑:珊珊)

赏识孩子不等于溺爱孩子需要合理的管教

导读: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维尼夫雷特,尽管她很爱自己的女儿,但除了给孩子应得的表扬与爱之外,她从不溺爱孩子。

经典范例

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维尼夫雷特,尽管她很爱自己的女儿,但除了给孩子应得的表扬与爱之外,她从不溺爱孩子。

如果女儿脱下衣服,自己不收拾时,斯特娜夫人就让它一直放到第二天,绝不替她收拾,并且绝不拿出新衣服给她穿;如果女儿晚上把发带折叠好,她就时常给女儿换新的;如果不好好收拾,女儿就只得戴旧发带;如果女儿把玩具丢在床上不收拾好,斯特娜夫人就把它藏起来,使她几天之内不能用这一玩具做游戏。

有一天,维尼夫雷特把一个珍贵的娃娃丢在了草坪上,被小狗咬破了。因此,她哭着把它拿到妈妈那里。斯特娜夫人抱起女儿,说道:“娃娃真可怜!”

“妈妈,再给我买个新的吧!”维尼夫雷特央求道。

但斯特娜夫人没有答应女儿的要求,而是教训女儿说:“娃娃破了是因为你把它扔在草坪上,如果我把你放到野外,被老虎和狮子吃掉的话,我能向谁再要一个维尼夫雷特?”

斯特娜夫人认为,人生在世,自己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报答,这也是她为何对女儿进行适当管教的原因。而维尼夫雷特则从母亲这番苦心的教导中受益无穷。

完美诠释

赏识孩子不等于溺爱孩子,也不等于放任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因此,在赏识孩子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合理的管教。

威廉·达蒙在《期待:克服家庭和学校的纵容观念》一书中写道:“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接受纪律约束,这既是积极性的,也是限制性的。如果孩子在学习技能,那么他需要这种约束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天赋。而在试探社会规定的极限时,每个孩子都不断地在这么做着,他们也需要这种坚定而又前后一贯的纪律约束。”然而做父母的总是处于两难选择之中,难以在奖励和管束之间把握平衡。

一方面,过于严厉的管教往往容易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破坏孩子的自尊和人格的形成。有一个不幸的少女,在童年时期经常遭受父母残暴的殴打。有一次,她半夜不小心尿床,父亲就用尿湿的床单包住她的头,并且把她的头塞进马桶。这种强烈、充满敌意、过分且出人意料的处罚,给这个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长大以后她一直无法从父亲对她稚嫩心灵所造成的梦魇中复原。

但是,另一方面,放任孩子也很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够关心自己。当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时,不管是因为他的自私自利或是冒犯了别人,他都会期待父母作出适当的反应,毕竟父母象征着每个孩子所想要的公平、法令和秩序。父母若拒绝接受孩子的挑战,孩子就不会尊重父母,也觉得没有必要听从父母的话。更重要的是,孩子心里会纳闷:如果爸妈很爱他,为什么容许他做这种坏事?

你对孩子的溺爱属于哪个等级

父母们都知道不该溺爱孩子,却往往不知不觉给了孩子过度的关爱。下面8种溺爱形式是我国家庭中最常见、最典型的,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注意。而且溺爱根据严重程度还分等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你对孩子的溺爱属于哪个等级?

你对孩子的溺爱属于哪个等级

1.包办生活琐事。“我疼他还来不及呢,怎么能让他做家务?”不少家长怀着类似心态,包办孩子的一切琐事。更有甚者,四五岁的孩子还要父母喂饭、穿衣,上高中了还要家长收拾书包、衣服。包办家庭走出的孩子,轻则自理能力差,重则没有责任感,缺乏同情心,不求上进。

2.生活懒散却被放任。有的家长放纵孩子混乱的作息,睡懒觉、暴饮暴食或挑食、看电视到深夜、在外疯跑都不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会计划,没有目标,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做事有始无终。

3.过度保护娇惯孩子。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磕着碰着、咳嗽两声,或者要和小伙伴去水边玩,就如临大敌,生怕出事。更有甚者,不让孩子出家门,去哪儿都要抱着,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这种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极度依赖,形成性格缺陷。最终的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未来上大学、工作、成家等分离期,亲子都极为痛苦,甚至一辈子离不开家。

4.长辈无原则地袒护。有时父亲管孩子,妈妈会出来护着:“他还小呢。”还有时父母教孩子,爷爷奶奶会站出来:“你们小时候还不如他呢!”更有甚者,父母在老师“告状”时无端袒护:“我家孩子挺好,我看是你当老师的不行。”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容易缺乏是非观。

5.全家围着孩子转。有的孩子就是家中的“小皇帝”,好吃的、好喝的供他一人享用,一切都要围着他转。这样容易让孩子习惯性地“高人一等”,自认为是“小太阳”,变得自私,长大后缺乏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6.轻易满足任何要求。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管价格,也不管要求是否合理。还有的父母给孩子大量零花钱,孩子想买啥就买啥,甚至在学校“挥霍”,满足虚荣心。这种孩子极易养成不懂得珍惜,追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等坏习惯,也无法养成吃苦精神。

7.祈求央告失去威信。有的家长不是督促孩子吃饭睡觉,而是用哄骗、哀求的方式,比如“求求你了,小祖宗,就吃一口吧”。但孩子往往是越央求,越难缠。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家长丧失权威,容易让孩子将来不辨是非,没有责任心。

8.哄骗迁就却被要挟。许多家长在孩子不顺心时用哄骗、讨价还价的方式解决问题,甚至最终投降,无限度地依从、迁就孩子。这会在孩子的性格中播下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上述8种溺爱方式几乎在我国每个家庭都存在。按照对孩子影响的程度可大致分3个等级。偶尔帮孩子收拾书包、衣柜,对孩子非原则性的错误稍稍“娇惯”一点,一两次睡得晚点,都属于轻度溺爱,只要不是经常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这并非意味着家长可以对此不闻不问,否则久而久之仍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中等溺爱如央求孩子、全家围着孩子转、长辈袒护等,会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意识、人际交往技巧等产生影响,比如在集体生活中颐指气使,被周围人孤立。最严重的要属用哄骗等方式解决问题及无限迁就孩子的任何要求。这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形成,可能对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成家立业产生影响。

母婴专家温馨 提示:知道了你对孩子的溺爱属于哪个等级,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避免溺爱孩子,以上8种溺爱方式最好要避免,如果有的话,要尽量改掉。

本文Hash:980fbb8d5181a08e6d9ea7c9056cb12de12ca4c8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