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身体是否有病,一看尿液便知

  (指导专家:丁洁。教授, 中华医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 )

  一、尿液判断孩子肾脏健康状况

  尿液是宝宝新陈代谢的产物,能够直观地反应宝宝的肾脏健康状况,当宝宝的尿液出现以下异常,家长就需要警惕了:

  1、尿液异常

  正常宝宝的尿液颜色无色或稍黄,外观基本清亮透明,放置片刻后底层会稍有沉淀。如果尿色变深,呈洗肉水样、可乐色、浓茶色等,或尿里泡沫特别多,家长就需要警惕;

  2、尿量减少

  健康的孩子如果喝水过少或出汗过多也会导致尿量减少,但如果不存在喝水少、出汗多的情况,孩子排尿依然很少的话就绝对不正常;

  3、尿路刺激症状

  包括尿频、尿急和尿痛,是泌尿系感染的常见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个例儿童可能会缺乏这些典型症状,仅表现为发热、排尿时哭闹或尿有异味等。

  除此以外,当孩子出现以下两点症状,也需特别警惕肾脏疾病:

  1、浮肿

  对孩子而言,最容易出现浮肿的部位是眼睑和双下肢,只要家长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

  2、头疼

  肾脏病会导致高血压,因此孩子可能就会出现头疼。

  二、儿童肾脏病的危害

  肾脏疾病不止是成人的专利,它也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之一。儿童肾脏病是肾脏受累以后发生的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有时不易被察觉。儿童肾脏病对孩子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主要有:

  1、肾脏病急性期时,孩子的尿液变少,排不出尿来;

  2、肾脏有调节血压的功能,急性期时,孩子可能会出现高血压;

  3、会引发贫血、生长障碍、甚至骨质疏松等一系列疾病。

  专家提醒,家长一定要对儿童肾脏的健康引起足够重视,学会识别儿童肾脏病,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三、定期尿检可及早发现儿童肾脏病

  要想保证大多数肾脏病患儿在早期就被确诊并给予治疗,目前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定期的尿液检查。大多数情况下,尿液检查的结果能够如实地反映肾脏的“健康”状况,可以敏感地捕捉到肾脏病的“蛛丝马迹”。如果家里有人得过肾脏病,则需每年留尿给孩子做一个尿液检查。

  给孩子留尿样的正确方法:

  1、留取晨尿

  所谓“晨尿”即起床后第一次排出的尿液,最能反映异常结果。留取晨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头天晚上睡觉前要把尿液排干净,晚上不要喝过多的水;

  2)睡前要清洗孩子的外阴,如果是个小男孩,要把他的包皮翻起来用水冲洗,以免造成误差;

  3)第二天早上吃饭前把尿液排出;

  4)要取中段尿。

  2、使用干净容器留取尿样

  可拿矿泉水瓶子、小杯子等容器,用自来水多冲几遍,空干留取尿液。

  3、留尿以后要尽快送检

  要尽快把尿液送到医院做检查,不要在暖气旁边或太阳很晒的地方等半天,以免滋生细菌,出现假象。

  四、如何预防儿童肾脏病的发生?

  丁洁指出,预防肾脏病的发生,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要教会孩子多喝白开水,以使肾脏有足够的血液流过产生尿液;

  2.有了尿千万别憋尿,俗话说,“流水不腐”,多喝水不憋尿,产生的尿液及时排出,就能减少细菌在潴留的尿液理滋生、减少造成泌尿道感染的机会;

  3.教会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很重要,以减少泌尿道感染的机会。(比如女孩子每天清洗外阴、换内裤;男孩子如果有包皮长,清洗时一定别忘记把包皮拉起来冲洗,以减少在包皮下面结成尿垢,引起血尿或泌尿道感染。还有,孩子大便后擦拭肛门一定“从前往后”,千万别“从后往前”擦拭);

  4.有些治疗疾病的药物,例如常见的治疗“感冒”的某些抗生素、某些中草药或中成药等,会有肾毒性。家长要注意尽量少给孩子服用,如果需要应用也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应用;

  5.身体的其他器官系统的有些疾病也会伤肾,要特别注意。例如,扁桃体发炎化脓后,可能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皮肤出过敏性紫癜后可能发生紫癜性肾炎。所以要听从医嘱、及时治疗,以免伤及肾脏。

宝宝身高是否达标一测就知道

身高是衡量宝宝体格发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妈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那么,家长怎样才能准确判断宝宝的身高是否达标了呢?宝宝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体重标准测量公式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得到答案后,发现宝宝的身高不达标,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宝宝的身高呢?6要素影响宝宝身高1、营养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孩子个子矮小。2.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孩子,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并应随着月龄的增长,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孩子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孩子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孩子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3.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孩子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孩子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4.遗传和性别报道相当一部分孩子的身长受遗传影响。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5.疾病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孩子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孩子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6.环境环境包括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等因素。据调查,我国北方的孩子比南方的孩子要高些。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孩子也长得较高。

一听四看可知母乳宝宝是否吃饱没!

一听四看可知母乳宝宝是否吃饱没!看着宝宝吃奶的样子好可爱呀,可是我的宝宝吃饱了没?我好担心哟,不知道小家伙吃够了没?怎么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呀!好了,这些问题下文告诉你!听:通过听吃奶声音便可判断宝宝是否吃饱首先,妈妈要用耳朵细心听听宝宝吃奶的声音。在吃母乳时,宝宝会发出有节律的吸吮声,并伴有听得见的吞咽声音正常来说,宝宝在吃奶时平均每吸吮2~3次就可以听到一次吞咽声,如果连续下去十五分钟以后就应该吃饱了,这当然是对于奶水非常充足的宝妈而言。如果宝宝吃着吃着,吞咽奶水或吮吸的频率明显有所变化,甚至停下来歇一歇,这就表明宝宝吃够了。如果宝宝咽得少或者不咽,宝妈就要适当增加喂奶时间,让宝宝吸空乳房,配合合理膳食来增加奶量,切记不要总是来回换边喂宝宝。建议可以喂奶前喝一杯温开水。通过看乳房,看自睡眠,看大便状态和次数,看定体重都可知宝宝是否吃饱哟!看:乳房情况如果宝妈乳房胀满,一按很容易挤出乳汁,那就说明宝妈奶量非常充足,宝宝吃饱一定不是问题。但问题是,很多宝妈就认为乳房不胀就是没奶或者少奶,这样的看法也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宝宝吸吮要吃力一些,但也不全是坏事,也是对宝宝的一种锻炼,慢慢地,宝妈就会和宝宝形成默契的,要相信自己是可以喂养好宝宝的!乳汁的产生跟体内泌乳素的分泌有关,一部分奶水是在宝宝休息时积攒下来的,一部分是在宝宝吸吮过程中生成的,所以不要轻易怀疑自己奶水不足。这里提醒下,在宝宝出生24小时后,最好每隔2~3小时进行母乳喂养一次。否则,妈妈的乳房得不到足够的刺激,会影响乳汁的分泌。看:宝宝睡眠时间如果吃奶时很费劲儿,吮吸不久便睡着了,睡不到1~2小时又醒来哭闹,或有时猛吸奶,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看:宝宝大便形状和次数全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尿八九次,大便四五次,也有宝宝几天便一次,如果是习惯那就不用特别关注,正常颜色是金黄色,略稠。如果大便长期呈绿色,粪质比较少,并含有大量黏液,有可能宝宝没有吃饱。看:宝宝体重变化用婴儿体重增加的情况和日常行为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是比较可靠的。如果宝宝清醒时精神好、情绪愉快,体重逐日增加,说明宝宝吃饱了;如果宝宝体重长时间增长缓慢,并且排除了患有某种疾病的可能,则说明通常认为宝宝吃饱的时候他并没有吃饱。一般一个月以内的婴儿,平均每月增加体重一千到一千五百克,六个月以内的健康婴儿每月增加体重六百克左右。建议家长每两个月给宝宝称下体重,如果长期体重增加不足则说明宝宝营养摄入不足,但也有可能有其他健康问题。宝宝没吃饱的9个信号简单归纳,宝宝没吃饱会出现以下这些信号:1、出生3天后,每24小时排尿少于6次。2、出生3天后,仍然排黑色、绿色或棕色大便。3、出生后4天~4周,每天排便次数少于3~4次。4、母乳喂养次数在24小时内少于8次。或者虽然喂养次数不少,但宝宝总是哭闹和不安。5、宝宝表现得异常"乖",极少哭闹,连续睡眠超过4~6小时。6、虽然妈妈的乳房能分泌母乳,但宝宝在吸吮时听不到吞咽的声音。7、宝宝出生5天后,乳房仍不能很轻松地挤出乳汁。8、大多数时候,宝宝在吃奶时,妈妈都会感觉到乳头疼痛,而且乳头充血明显(喂养前乳头较硬,喂养后也不变软)。9、出生5天后,宝宝每天体重增长少于15~30克,生后10天,宝宝的体重还不能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本文Hash:294dfc989477151d9b8911b2d4af7383a19c8509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