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父母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觉到窒息

导读: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觉到窒息,其实父母只想到自己可以给孩子什么,没有想过孩子想要什么。其实孩子跟大人一样的没那么脆弱,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穿很多的衣服让孩子热得烦躁不安。孩子更需要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睡眠。

在深圳生活的几年里,我每天早上要去菜场买菜。一天清晨,天空下了一点稀稀拉拉的毛毛雨,雨点时有时无。我没有带雨伞,反正雨点也不会打湿衣服。我走到菜场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买完菜走出菜市场,雨也基本停止了,空气非常潮湿,感觉很闷。

这个时候,我看到两个年轻女人推着一个童车走了过来。她们没有打雨伞,边走边聊天,很悠闲。我推测一个是童车里孩子的妈妈,一个是照顾孩子的保姆,看样子她们是去菜场附近的早餐店吃早餐。童车里有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可能是因为担心雨点打湿孩子衣服的原因,照顾孩子的女人把童车的白色透明塑料雨篷放了下来。这个雨篷将孩子严密地保护起来了,没有透气的窗口,空气完全不流通。

此时,我发现孩子在童车里很烦躁,不停地转头看自己的妈妈,表情很痛苦的样子。孩子举起双手想去抓塑料雨篷,但又抓不住,于是在被雨篷束缚的空间里乱舞。一会儿,孩子便哭了起来。我站在他们旁边,看看孩子,又看着两个女人。她们发现了孩子在哭,弯腰看着孩子,隔着塑料雨篷,安慰孩子“不哭不哭,乖啊!”孩子的眼神在乞求,期望她们把自己抱出这个密闭的空间,能够有新鲜的空气呼吸。但两个女人没有看懂孩子的眼神,也没有听懂孩子的哭声。

我感觉到这个孩子因为空气不足,在密闭的童车里闷热而难受。于是,我对这两个女人说:“孩子闷在里边,没有空气很难受,把这个雨篷收起来,这样他就不会哭了。”两个女人看着我,眼神里流露出“多管闲事”的意思。但她们还是对我解释:“下雨了啊,孩子冻着怎么办?衣服会弄湿的!”我说:“你们也没有打雨伞嘛,雨都停了,这么闷热的天气,孩子不会冻病的。”两个女人白了我一眼,推着童车走了。我转身看着她们,她们没有理睬孩子在童车里的挣扎,孩子依然被闷在塑料雨篷里。至今,孩子挣扎着想拉开雨篷的情景一直都还留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这两个女人,她们在雨已经停止的时候,假设孩子会被雨滴弄湿并由此得病,她们就有了充足的理由来让孩子密闭在一个塑料空间里,不得呼吸自由新鲜的空气,而这样的行为被人们用伟大的“爱”来包装着。这种被“爱”包装的禁锢,给孩子带来的是无法挣脱的窒息感!

很多时候,父母爱孩子就像这两个女人的思维,我们不屑也不愿意去体会孩子当下的感受,不去体会孩子内心的世界有没有新鲜的空气让他们自由地呼吸。我们每天的念叨、对孩子未来的描述、对孩子的好,统统都变成了一个假设:“如果现在不努力,将来就考不上好大学,然后就没有好工作,就没有高收入,最终也就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这辈子就完蛋了!”这样的假设就像童车上的那个白色塑料雨篷,让孩子的心灵窒息,让生命的灵气枯萎!

父母这样的假设也让自己心灵的眼睛被蒙蔽,感受孩子的能力被禁锢,从此,我们看不到孩子眼神里渐渐褪去的光芒,看不到孩子脸上渐渐消失的笑容,看不到孩子对自己生命的希望,看不到孩子内心的宁静和幸福感,我们更加无法感受到孩子内心对未来的挣扎。即使我们偶尔发现了,也会用一个念头来麻痹自己“以后等他出人头地 好了,现在熬着吧。”我们所有对孩子进行的伤害都有了一个道貌岸然的词语“爱”!于是,我们每次伤害孩子后都会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将来有好的前途啊!”这就像童车里的孩子被爱窒息着,妈妈还说是为了他好一样。

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深沉的爱

没有爱的世界是冷酷的,没有爱的世界是悲惨的,没有爱的世界是恼人的。作为父母,应当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深沉的爱。

父母深沉的爱,恰似大江大河的源泉,当孩子生命面临干涸时,给孩子希望;父母深沉的爱,恰似不灭的灯塔,当黑暗袭来时,给孩子光明;父母深沉的爱,恰似激昂的旋律,当孩子意志消沉时,给孩子鼓舞;父母深沉的爱,恰似激越的号角,当孩子烦恼袭来时,给孩子力量。

知心姐姐卢勤曾说过:“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的确,如果让孩子时时刻刻成长在爱心中,那么孩子就会生活在快乐与满足中,就会用一种深深的爱意去感悟生命,迎接挑战,健康地成长。

李嘉诚的父亲就是这样对待李嘉诚的――爱要表达出来。

李嘉诚的家族治学风气很浓,知书识礼,李嘉诚的父亲知识涵养俱佳,德高望重。致力于教育。可是,1943年冬天。对于14岁的李嘉诚来说是沉痛的,他那慈祥温和的父亲,永远离他而去了。李嘉诚没有退却,而是鼓足勇气面对现实,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担负起家庭的重任,接人生的挑战。

李嘉回忆说:“难忘的是父亲的拥抱。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稳健而富有涵养的父亲,与我亲密接触时,常常会忍不住紧紧拥抱我。并把我举得很高;父亲还时常时我说,‘你是父亲的娇傲,有你这样一个儿于我是多么自录’。父亲把他满腔的爱心都倾注在我身上,并培养我成为一个自信的、有主见的人。”

人生的启蒙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孩子的心灵充满了天真、好奇,父亲的拥抱和期待是最好的一招。

调查表明,当今,有近70%的孩子喜欢父毋的拥抱。有近1/3的孩子认为人的一生都需要父母的拥抱。西方心理学研究发现。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肤饥饿感”。在父毋给予孩子的众多接触中,以抱着孩子和楼着孩子的肩膀最为有效。在此时,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十分强烈。

拥抱孩子,通过亲子之间身体的相互接触,是传达爱意和亲情的良好沟通方式。父母就是通过这样的亲昵来表达自己的爱。当然爱的表达方式

正是孩子在这种母爱的浸润中成长,造就了孩子健全的心理,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孩子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孩子一切生活的基础和未来的认识及行为几乎全部归结于早期教育,而早期教育的爱是孩子的人格、心智、道德等各方面以展的最重要的基础。

母亲的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动的诗句,是陪伴孩子一生旅程的花朵。母亲的爱的教育是飘入孩子耳朵的一个清音,是拂过孩子眼睛的一抹新绿,是流过孩子心灵的清澈溪流。

用爱心去关爱孩子,就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在母亲的教育中,应把对孩子的爱放在首位,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以此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充分的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

每个母亲都应该懂得:爱是教养孩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资格谈去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而关爱孩子则是一门艺术。研究表明,把“关爱”强加于孩子,极易扼杀孩子的天性和童真,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教育专家认为,对孩子过度的关爱与对孩子采取棍棒教育如出一辙,只不过后者的伤害是从肉体到心灵,前者的伤害是从心灵到肉体。

为了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每一位母亲都应当像贝多芬的母亲一样,来正确适度的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体验爱的力量,引 孩子走向成功。

教育专家指出,母亲爱孩子一般有五种方式:

1)身体接触

身体接触是最易于使用的爱的语言:常被人握着、拥抱和新闻的婴儿,比那些被人长期甩在一边且无人碰触的孩子容易发展出健全的感情生活。在国外有一家孤儿院,收养一些没人要的小孩,最初的时候,有一些很小的孩子来了之后,总是爱得病,而且有的还活不太长,后来他们规定每天每个婴儿都被饱半个小时,这种情况就改变了。

2)言词肯定

作为孩子,再也没有比听到母亲在口头上肯定的话,更能使他们感受到被爱了。每个母亲都应该每天对孩子说几句夸奖和赞美的话,即使觉得自己掌握不好夸奖的尺度,那最起码也要做到不再挖苦、数落、讽刺孩子。

3)时刻关注

时刻关注就是给予孩子全心的关注。这种关注向孩子传达的信息是:孩子你很重要,我喜欢跟你在一起。这使会使孩子觉得他对母亲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他觉得真正被爱,因为他完全单独拥有母亲。时刻关注孩子最重要的并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和孩子一起行事,也就是时刻同在一起。

4)赠送礼物

赠送礼物是表达爱的有力方式。在赠送礼物的时候,效果常常会延续到好几年以后。最有意义的礼物会变成爱的象征,而那些真正传达爱的礼物,则是爱之语的一部份。赠送孩子的所有礼物,最终都会成为展示母亲的爱东西。

5)行动支持

母亲对孩子的行动支持,不仅是对孩子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还是给孩子以身作则的人生示范。母亲为孩子所做的服务行动,最高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成为成熟的人,并学会借由服务的行动去爱别人。而服务不单包括帮助自已爱的人,也要服事那些根本无法回报或偿还这些慈爱的人。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子女都能感受到的。有的父母害怕娇惯孩子,就采取一种很严格的方法对待孩子。孩子处于负面阴影之下。这样的结果,常常会引起孩子自尊心的缺失。自尊心一种很难培养的德性,而独有爱可以为之。

爱要表达出来,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不用担心孩子自满。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中国父母爱孩子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无时不在操心,总而言之“为孩子把心都操碎了!”然而许多孩子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爱和崇拜的人可以是歌星,是影星或球星,但很少有人能想到自己的父母。面对父母的无奈和疑惑,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副教授胡玉顺表示:父母应补上“效能训练课”,从而使自己在育儿生活中更具智慧。换位思考: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胡玉顺认为,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误区。比如:在爱孩子的问题上,许多父母多是出于本能的爱,却不重视爱的表达方式,不会施爱,因而使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爱。在一次咨询活动中,胡玉顺曾接待过一个伤心妈妈。说到孩子两门功课只得了197分时,这位妈妈难过得直流泪。站在一边的女儿看着妈妈感到十分困惑,她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如此痛苦。此时这位妈妈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妈妈的价值标准是要得双百,孩子没有满足她的需求,她就感到伤心。而换个位置看看孩子,她努力了,得了197分,她感到高兴。而妈妈却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父母的行为与孩子的体验相反,孩子幼小的心里就会产生疑问:妈妈这就是爱我吗?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就会形成一种理念,认为这就是爱。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反映大学生冷漠,不懂得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爱的体验。只有学会施爱,让孩子体会到爱,并学会去爱别人的父母,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的父母,你的投入才能有理想的产出。尊重孩子:把他当成一个大写的人我们的很多父母,在生活中极端宠爱孩子,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力所难及的物质条件,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应有尽有。但在精神上却经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这与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正相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西方人更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而生活上只要吃得有营养,穿得舒服就可以了。这就是教育理念上的差异。(来自:太平洋亲子)

本文Hash:b5ac882582627427cb283270879ae12764f21579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