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接种疫苗的那些事

说到给孩子接种疫苗,许多家长表示心里没底,担心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防病不成反致病,尤其是近年来接连被曝光多起“问题疫苗”,更让疫苗遭遇了信任危机。专家指出,虽然疫苗接种有风险,但在正规防疫部门接种疫苗引起副反应的情况概率很低,家长们不要产生联想心理,应该客观、理性、科学看待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每种疫苗都可能有,但发生的概率很低。

疫苗对人体而言是一种异体或大分子物质,在注射进人体后,通过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免疫力的同时,也可能会发生一些除正常免疫反应以外的其他不利于机体的反应,称之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实际上,每种疫苗都有一个副反应率,即使按规范接种,接种部位准确,人的免疫力和体质都没问题,也会有少数人出现副反应。

专家介绍说,从目前的生物技术水平来讲,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我们为了在人群中建立相应的针对这个疾病的免疫屏障可能要付出的一个代价。一方面疫苗使人体产生针对性的、特异性的、保护性的效果;另一方面因为个体差异的原因,它可能会使极少数受种者发生异常反应。但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产生严重异常反应的情况就更为少见。总体而言,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措施。

疫苗选择:既不能漏打、少打,也不可重打、滥打

据了解,目前我国主要将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有义务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接种的疫苗,也称为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如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的疫苗,接种原则是“知情、自愿、有偿”。

专家指出,疫苗接种,既不能漏打、少打,也不可重打、滥打。由于计划内免疫所涉及的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极强,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特点,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按要求进行接种各种一类疫苗,当前国家要求入学、入托时对学生接种证进行查验,须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以备查验。至于二类疫苗,家长则要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家庭的经济情况、孩子的生活环境等综合考虑,理智选择。

专家强调,任何疫苗的防护都不是百分百的,疫苗并不是接种的越多就越好,指望打了疫苗就可以不生病,那显然是不现实的。有时候,生病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是孩子建立自身免疫系统必需经历的过程。

网友都在看查看更多精彩推荐产科相关搜索水中分娩现场实拍孕妇难产全过程图解!不为人知剖腹产细节过程

一个顺利、安全、美观、后遗症少的剖宫产手术并不是单纯由医生的技术来决定的,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准妈妈在手术前、手术时和手术后的密切配合...[详细]

[分娩]16957关注震撼!人工流产全过程(图)[胎儿]15127关注揭密!胎儿性别形成的过程(图)[孕早]13571关注孕期四个阶段的性生活计划[分娩]12273关注产房里的“私密事”大公开[孕中]11987关注准爸准妈做爱什么姿势更适宜[生男生女]10354关注神奇:生男生女胎梦寓意解析[新生儿]10178关注匪夷所思!新生儿奇怪现象母婴,更多的精彩等着你!

注意事项:孩子身体有恙别接种,接种后多喝水少运动

减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家长应提高安全意识,进行疫苗接种时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预防接种门诊,要充分了解接种的疫苗及孩子的身体状况,在孩子身体状况处于最佳时期时进行适当选择。

若孩子 身体有特殊情况,应在接种前主动向医生说明,确认是否可以接种。如在接种的部位有严重皮炎、湿疹,或是正在发烧、体温超过37.5度的儿童,应待这些疾病治愈后接种。有疫苗接种过敏史及哮喘儿童须慎重接种;孩子腹泻时不要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等反应。

接种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接种后在接种地点观察30分钟。

2.接种部位24小时内要保持干燥和清洁,不要用手抓,尽量不要沐浴,以防感冒或发生感染。

3.打针后二至三天内要好好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多喝开水。尽量别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辣椒等。

4.孩子在接受预防接种后,多数没有或有很轻反应。少部分孩子可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其中有些属于正常的反应,如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发热、食欲减退等,一般都不需要治疗,24小时之后会自然消失。但在此过程中,家长要让孩子多喝水,少活动,适当休息。

5.如出现持续发烧等现象,可就近求医就诊,并向接种单位报告。如果确系异常反应,根据我国制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可以得到相应补偿。

母婴每周Top102012-04-016257警惕!分娩时容易出现的五大险情590815类营养让你只补胎儿不长胖5883易生男孩的七种状态5881提升孩子免疫力的六种方法572611类妙招快速洗净宝贝脏衣服5633为宝贝选购合适的坐便器5418必知!产后恶露不绝要当心5332孕期水肿怎么吃?5166带宝宝上医院家长别尽帮倒忙4980给宝宝转奶要注意什么?

哪些孩子不能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不是对所有儿童都能进行的,有些儿童终身或暂时不能进行预防接种,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异常反应,甚至可产生严重的后果。那么到底哪些情况的儿童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呢?

一般来说有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如先天性缺丙种球蛋白血症;

有过敏史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儿童,如风湿热、哮喘等;

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尚未过检疫期的儿童,如麻疹或百日咳接触后来满21天、白喉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触后未满7天的;

患有急性传染病和恢复时期未满1个月的儿童;

目前有发热,腹泻等一般不适的病儿;

有肝,肾、心、肺脏器慢性疾病的儿童;

目前仍长期服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儿童。

上述情况没有解除之前,均不能进行预防接种。此外有活动性结核病、皮肤疾患或接种部位有湿疹者不宜接种卡介苗;有严重变态反应及惊厥历史者不宜接种百日咳菌苗。因此在预防接种前家长应说明孩子有无上述情况,以免发生意外。

孩子需要接种哪些疫苗?

  孩子需要接种哪些疫苗?

宝宝出生后,最先要面对的就是接种疫苗。但是,宝宝究竟需要接种那些疫苗呢?南京市疾控中心、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介绍了计划免疫疫苗相关知识。

  1.卡介苗

  【预防疾病】

  【接种时间】24小时以后,就可以接种卡介苗,最迟应该在1周岁前完成接种。

  【接种禁忌症】、明显的先天畸形儿、出生体重在5斤以下的新生儿,以及正在发热、腹泻及患有严重皮肤病的孩子。

  【温馨提醒】3-4周接种处皮肤会出现黄豆大小、暗红色突起,中间有硬块,随后,硬块中央部分软化、形成小脓包,脓包可自行吸收,也可能破溃,形成溃疡。注意,洗澡时不要让水沾湿溃疡处。一般2-3周后溃疡会结痂。

  2.乙肝疫苗

  【预防疾病】

  【接种时间】24时内,应尽快给予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称为0、1、6方案

  【接种禁忌症】: 宝宝出生时有严重脏器畸形、新生儿窒息、黄疸或患有急性严重疾病、早产体重<2.5kg、以及Apgar评分<7分的宝宝都应该暂缓接种。

  3.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

  【预防疾病】

  【接种时间】2个月、3个月、4个月各口服一次。以后18个月、4周岁时加强一次。

  【温馨提醒】、恶心、呕吐等症状,极个别出现轻度腹泻,多数在2-3天自然痊愈。糖丸压碎后直接用冷开水服用,忌用热水或母乳送服,服用后半小时不喂奶或水。

  4.百白破疫苗

  【预防疾病】(百日咳)、白(白喉)、破(破伤风)三种疾病的简称。

  【接种时间】3月、4月、5月龄时接种,每次接种应间隔4周,共3针,加强免疫应在出生后18-24个月龄时加强1针。

  【接种反应】,少数宝宝有发热反应,一般2-3天内消失。

  【接种禁忌症】、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的宝宝不宜接种,注射第一针后如果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反应的宝宝应不再注射第二针。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的宝宝暂缓注射。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
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5.麻疹疫苗

  【预防疾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出疹子。

  【接种时间】8个月时接种第一针, 18-24个月龄时再复种一针。

  【接种麻疹疫苗禁忌症】、血清等有过敏者(特别是有鸡蛋过敏者)。

  【温馨提醒】:18个月复种可使用麻腮风三联疫苗替代。

  6.甲肝疫苗

  【预防疾病】。

  【接种时间】12-18个月时接种第一针, 6-12个月后接种第二针。

  【接种禁忌症】,应该咨询医生以后再决定是否注射疫苗。

  7.乙脑疫苗

  【预防疾病】。

  【接种时间】: 国家免疫程序规定基础免疫共注射两针,出生后满6月龄的宝宝开始接种第一针,7-10天后接种第二针,1岁半至2岁龄(18月龄至24月龄)及4岁时各加强免疫一针,6岁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国内还使用减毒活疫苗:1岁龄时接种第1针,2岁龄时加强免疫一针,7岁龄时再加强免疫一针。

  【接种禁忌症】、体质虚弱、有过敏体质和急慢性疾病患儿不宜接种。

  【温馨提醒】,所以在乙脑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完成接种。

  8.流脑疫苗

  【预防疾病】,并不是流感!

  【接种时间】:6个月到15岁的孩子,最好在每年10-11月流脑流行之前接种。如果6个月开始接种,则需 隔3个月再接种一次;如果3岁以上接种,以后根据需要每3年复种一次。

  【接种禁忌症】、癔症、抽搐、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不宜接种。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
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本文Hash:a19c16158ff6a3bed2c62f273d082e0c42a0ca75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