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补铁事半功倍的“幕后推手”——维生素AD

说起宝宝缺钙,想必各位妈妈都会非常重视,0-3岁的婴幼儿正是身体长得最快的时候,骨骼和牙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因而合理补充钙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胎儿在妈妈体内能获取到充足的铁,所以出生后直到半岁,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半岁以后的宝宝随着体内储存铁逐渐耗尽,辅食添加过程中若没有注意到铁的营养补充,则较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钙和缺铁性贫血属于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在婴幼儿人群中普遍存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做的不仅是给宝宝计划性地服用钙、铁补充剂,还要通过多方面的辅助营养来增加钙铁的吸收和利用。其中,维生素AD对于促进钙吸收的作用各位家长都不陌生,但是其在预防缺铁性贫血方面的作用却“鲜为人知”。今天,我们就来仔细的看看这补钙、补铁事半功倍的“幕后推手”--维生素AD!

补钙,钙都补到了哪里?钙是人体内重要的矿物质之一,婴儿身体中的矿物质约占体重的5%。身体中的钙大多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约占总量的99%,其余1%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长高峰期:0-3岁(儿童缺钙将导致发育迟缓,发育不良,例如出牙晚、学步晚,甚至不可逆的骨骼变形)和12-14岁(缺钙可导致身材矮小、生长痛)。很多妈妈只是单纯给宝宝补充钙制剂,却很难知晓其效果往往事倍功半。首先,人体本身对钙的吸收率并不高,如果钙质不能被宝宝的身体吸收,补充再多的钙,也都无济于事,只不过是钙在肠子里转了一圈又排泄出来。其次,如果钙制剂补充过量,还容易引发便秘,而人体吸收程度较低的话,补钙也就成了“虚补”一场。补铁,补了就能不贫血?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参与血红蛋白合成的主要物质,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当外源或内源铁不足时,早期可引起铁减少,形成隐性贫血,最后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缺铁性贫血是危害婴幼儿健康的世界性营养疾病,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以及运动、免疫功能的形成。维生素A具有改善机体铁的吸收、运转和分布,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可作为一种辅助因子的激活剂,参与运铁蛋白糖基的合成,以改善体内铁的营养状况。医学学者对于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贫血患病风险分析中发现,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更易发生贫血,维生素A缺乏是导致贫血的一个独立因素,缺铁性贫血与维生素AD有相互伴存的关系。单纯补铁治疗,有时候治疗贫血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维生素AD,补钙、补铁的最佳伴侣专家提醒,在为宝宝补钙、铁的同时,一定要同期补充促进钙质吸收的维生素AD。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使钙质更容易、更快速地被吸收进入血液并到达骨骼和牙齿,以增加强度。临床研究证明,没有维生素D,食物中的钙质被吸收的比例不足10%。此外,维生素A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细胞的分化,AD同补,1+1>2,补钙效果更加显著。维生素A在转铁蛋白合成、亚铁血红素合成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研究表明,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儿童相对于不缺乏儿童发生贫血的风险明显增高,其血红蛋白水平及转铁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维生素A水平正常的儿童,可见维生素A缺乏会令儿童更易患上贫血,在铁剂治疗基础上,同时补充维生素A,对贫血的纠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从宝宝出生15天起,常规补充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并坚持到3岁,能有效预防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同时还可全面提升宝宝的身体抵抗 ,为宝宝的健康树立一道坚实的壁垒。

补铁小贴士:1、由于婴幼期生长发育较快,而人乳、牛乳、谷物中的铁含量均低,婴儿出生时肝脏储备的铁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基本耗尽。根据宝宝的消化能力,4-6个月后可逐步添加强化铁米粉、菜泥、蛋黄等辅食。2、尽可能做到母乳喂养,母乳中铁吸收率为49%,大大高于牛乳中铁的4%。因此,妈妈也必须合理饮食。

宝宝补钙及补维生素D的那些事儿

  父母问0~3岁孩子是否需要补钙是有道理的,因为婴儿时期体格生长发育速度很快。一个月时身长在50厘米左右,1岁时平均长25厘米,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长10厘米和8厘米。这样快速增长,他们的骨骼就需要很多的钙和磷,才能使骨骼变硬。

  

如何补钙呢?

  婴儿对钙的需求量,1岁以内每天200~250mg,1~3岁600mg。钙的来源主要是奶制品,奶是天然的补钙剂。如果每天能吃600毫升奶,无论是配方奶还是母乳,奶中的钙量就够了。1~2岁的孩子如果每天奶量不能达到600ml时,可以适当补充钙剂。

  缺钙通过补充钙就能解决吗?实际上单纯补充钙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要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自小肠吸收,使钙从血中沉着到生长快速的骨骼内,使骨质变硬。

  奶是天然的补钙剂。但是,如果缺乏维生素D,奶中的钙不易被吸收和利用。如果奶量足够,首先应该补充维生素D,只有当奶量不足或婴儿生长过速时,应同时补充钙剂。

  有一位两个月的婴儿,母奶充足孩子长得很胖,但是发现颅骨软化,摸着有乒乓球的感觉,我们给他加大维生素D的用量,每天900单位,没有用钙剂,一个月后颅骨软化消失了,说明宝宝吸入的母乳中钙量是够的,但是缺乏维生素D,所以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造成颅骨软化。

  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骨骼的快速生长需要更多钙沉着在骨质内,这个过程很复杂,但总的和体内钙磷代谢关系密切。维生素D在钙磷代谢调节中起极重要作用。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在肠道的吸收,减少尿中钙磷的排出,使新形成的骨样组织周围的钙磷浓度升高,促进钙沉着在骨组织内。

  

婴儿的维生素D从哪里来?

  第一, 适当晒太阳。这是最有效、方便和经济的方法。经常让宝宝在户外活动。春秋天,你可直接让宝宝在太阳下,夏天在树阴下使宝宝的皮肤经常接触紫外线。6个月内宝宝不要使阳光直接照射皮肤。阳光中的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照射,可促进皮肤内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经光化学作用转化为维生素D3。太阳光照射,可使皮肤贮存维生素D3备用,不会使维生素D过量。

  第二,口服维生素D。食物中除海鱼的肝脏含一定量维生素D外,乳类(包括人乳和牛奶)、蛋黄和肉类中含量均很少,谷物、蔬菜和水果中几乎没有,婴幼儿每天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他们发育的需要。正常孩子不分年龄,每人每天需要补充维生素D400单位,而早产儿、先天贮存不足者或生长过速婴儿需要量增加。因此,口服维生素D量应适当增加。维生素D服用一般从出生后半个月开始,可以一直服到3岁。

  

维生素D缺乏有什么表现?

  如果缺乏维生素D,即使吃进很多钙剂,也不易被吸收和利用。所以,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不但使骨骼钙化不良而致骨骼病变,表现为颅骨软化,有乒乓球感。形成鸡胸、“O”形腿或“X”腿。早期表现夜间出汗多,枕部秃发形成枕秃,睡眠不安稳和容易发惊等。

  

查微量元素血钙有意义吗?

  人体血液中钙水平是稳定的,因为有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进行调节,如果体内的血钙低于正常,会引起抽风。体内钙的99%在骨骼内,因此,孩子查血微量元素的钙含量正常没有实际意义。

  夜间出汗多,枕部秃发形成枕秃,睡眠不安稳和容易发惊等表现,是维生素D缺乏的表现,不要误认为是缺钙的问题,这些表现是非特异性的,如果孩子天天服用维生素D预防量和经常户外活动,就不必担心是问题,而是正常现象。

  所以,宝宝缺钙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给宝宝补钙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维生素D的补充,另外,宝宝补钙也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多给宝宝喝牛奶、吃豆类食物,海带、虾皮、深绿色有叶蔬菜等。

1岁以后的宝宝仍要坚持补充维生素AD

宝宝出生15天以后,医生都会推荐给宝宝服用维生素AD滴剂,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想必妈妈们都已经知道了服用维生素AD对婴儿期宝宝的重要性。但是,当宝宝逐渐长大,很多妈妈开始心存疑问——幼儿是否还要继续补充维生素AD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来听听育儿专家怎么说。

1-3岁的宝宝相对于1岁以前活动量不断增大,又正处于牙齿生长与学习走路的关键时期,骨骼发育更加旺盛,身体对于维生素AD的需求量比1岁以内更高。虽然这时候宝宝可食用的食物种类增多,但是单靠食物来补充维生素AD是远远达不到每日所需的,并且这一时期宝宝大多已经开始告别母乳,通过母乳摄取的维生素AD量也大大下降。而由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D性质不稳定,遇空气和光照后易氧化失效,所以奶粉中的维生素AD会在反复开盖和冲泡过程中氧化流失,实际摄取量会远远低于标示量。此外,1岁后的宝宝虽然饮食相对丰富,但由于摄入量有限,从饮食中获取的量还是很有限的。

我们都知道,宝宝身体各个器官以及上皮组织的健康,都离不开维生素A,而维生素D又是影响钙质吸收的关键。如果在此时停止服用维生素AD滴剂,那么婴儿时期的补充效果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宝宝缺钙、抵抗力下降,严重者还可能诱发佝偻病和夜盲症等疾病,危害宝宝健康。如果宝宝出现睡眠不安稳、多汗、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患腹泻,那么很有可能是由于维生素AD缺乏引起的。

婴幼儿时期的宝宝每天需要维生素A1500~2000国际单位,每日需要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如果得不到足够量的补充,就会影响到宝宝身体的正常发育。

宝宝进入幼儿期(1~3岁)后,仍然坚持足量的维生素AD供给,“能有效促进宝宝的钙质吸收,保证呼吸道、消化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以提高宝宝防御疾病的能力,促进视力的正常发育”。因此,育儿专家建议:1岁以后的宝宝仍要坚持服用维生素AD滴剂。

细心的妈妈们,只要坚持每天给宝宝服用维生素AD滴剂,就能够满足宝宝日常所需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啦,你们记住了吗?

本文Hash:f32338e1a8aad8c941d79ce45176c5ff78ab93ec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