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从自由和尊重中走来

我们知道规则能够保护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给孩子一些混乱的、临时性的规则,尽管并非故意。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需要建立哪些规则?什么样的规则才能帮助孩子建立一生都适用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这一次,孙老师将进一步解答。

先来看看这样一个例子

火车上,一个4岁的孩子在卧铺席上爬上爬下。几次攀爬后,他的妈妈开始制止他:“听话,下来!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这句话并没能阻止孩子,对攀爬的需求使他忽略了母亲要抛弃他的威胁,仍然开心地探索着。就在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乘警。爷爷赶紧说:“看,再不下来,警察叔叔就来抓你了!”孩子立刻紧张地坐在了铺位上,放弃了攀爬。

在我看来,这个年龄的孩子一定会这样攀爬,这是他心智成长的一个需求,活动是他智能运用的一部分。火车有3个高度的铺位,每攀爬一层都是一种心理挑战,同时也会带来一种空间的新感受。一般情况下,只要别人同意,孩子是可以这样活动的。但是,孩子的攀爬行为很可能给父母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很多父母不容许孩子攀爬,并不是因为孩子打扰了别人,而是他不愿意让孩子发生危险。

于是,许多成人不约而同地给孩子定了这些“规则”:

“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

“坐着不动就是好孩子。”

“乖,不要弄脏手。”

“不睡觉,狼就来叼你了。”

“不给别人玩,就是自私的孩子。”

……

这些混乱的、临时性的规则常常限制着孩子,并可能威胁着他的成长。

当一个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时,他会认为一切都处在危险之中。这时事件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无法判定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安全的。这样,危机感就变成了他生活中一个随机性的东西,安全感没有了。

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规则”,有的内化成了孩子人格的一部分,有的随着孩子的长大慢慢废弃掉了。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很多公共场所写着一些对成人的要求:不要随地吐痰;请记住冲厕所;请把手纸扔进纸篓……实际这些最基本的规则在成人的世界里被人们称为最基本的素养和素质,这个没有建立起规则的成人正是由于没有基本的素养,于是又在影响着下一代孩子。

道德的根基

在我们的学校里,一位父亲既无奈又骄傲地告诉我:

有一次他严厉而粗暴地谴责他的孩子,孩子等他发完火,对他说:“爸爸,你能不能注意一下你的坏脾气?你的坏脾气解决问题了吗?”然后孩子继续说:“能不能换一种方式?”

这个孩子,遵守了这样一条规则:粗野的行为不能有。在实行了这个规则的幼儿园生活中,孩子显然经验到了至少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规则使他超脱了对父亲的恐惧,跳到局外来观察父亲。

其二,他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发现了更多、更好的沟通模式,这种模式一定会为他以后的发展打开通道。

这些,他是受用终生的。

从自由和尊重中走出规则

我们知道规则能够保护孩子的成长,可以帮助孩子有着很多良好的行为,同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给孩子一些混乱的、临时性的规则,尽管并非故意。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需要建立哪些规则?什么样的规则才能帮助孩子建立一生都适用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这一次,孙老师将进一步解答。先来看看这样一个例子火车上,一个4岁的孩子在卧铺席上爬上爬下。几次攀爬后,他的妈妈开始制止他:“听话,下来!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这句话并没能阻止孩子,对攀爬的需求使他忽略了母亲要抛弃他的威胁,仍然开心地探索着。就在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乘警。爷爷赶紧说:“看,再不下来,警察叔叔就来抓你了!”孩子立刻紧张地坐在了铺位上,放弃了攀爬。在我看来,这个年龄的孩子一定会这样攀爬,这是他心智成长的一个需求,活动是他智能运用的一部分。火车有3个高度的铺位,每攀爬一层都是一种心理挑战,同时也会带来一种空间的新感受。一般情况下,只要别人同意,孩子是可以这样活动的。但是,孩子的攀爬行为很可能给父母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很多父母不容许孩子攀爬,并不是因为孩子打扰了别人,而是他不愿意让孩子发生危险。于是,许多成人不约而同地给孩子定了这些“规则”:“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坐着不动就是好孩子。”“乖,不要弄脏手。”“不睡觉,狼就来叼你了。”“不给别人玩,就是自私的孩子。”……这些混乱的、临时性的规则常常限制着孩子,并可能威胁着他的成长。当一个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时,他会认为一切都处在危险之中。这时事件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无法判定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安全的。这样,危机感就变成了他生活中一个随机性的东西,安全感没有了。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规则”,有的内化成了孩子人格的一部分,有的随着孩子的长大慢慢废弃掉了。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很多公共场所写着一些对成人的要求:不要随地吐痰;请记住冲厕所;请把手纸扔进纸篓……实际这些最基本的规则在成人的世界里被人们称为最基本的素养和素质,这个没有建立起规则的成人正是由于没有基本的素养,于是又在影响着下一代孩子。道德的根基在我们的学校里,一位父亲既无奈又骄傲地告诉我:有一次他严厉而粗暴地谴责他的孩子,孩子等他发完火,对他说:“爸爸,你能不能注意一下你的坏脾气?你的坏脾气解决问题了吗?”然后孩子继续说:“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这个孩子,遵守了这样一条规则:粗野的行为不能有。在实行了这个规则的幼儿园生活中,孩子显然经验到了至少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规则使他超脱了对父亲的恐惧,跳到局外来观察父亲。其二,他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发现了更多、更好的沟通模式,这种模式一定会为他以后的发展打开通道。这些,他是受用终生的。所以,孩子身上很多良好的行为表现都是从父母给的自由和尊重里走出来好规则。(兼职编辑:詹丽莎)

荷兰育儿黄金法则:自由和尊重

报告覆盖21个国家,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一些欧洲国家。调查显示,荷兰、瑞典、丹麦和芬兰等北欧国家占据了综合排名的前几位。

荷兰的孩子被评为是欧洲最幸福的,因为在荷兰,“让他们自由发展吧”是培养孩子的黄金法则。从孩子们幼年起,他们的观点都是宝贵的,他们的心愿都被尊重,直到学前教育的最后一年,他们才开始要做家庭作业。

很少荷兰孩子需要做家务,但是当他们年满12周岁后,就会被要求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荷兰一项权利法案规定,让孩子清扫自己的房间算是“合法”的劳动。

荷兰社会往往鼓励婴幼儿去探究和体验那些能让他们满足的事情,为他们提供最多的自由,让他们承担最小的责任。有人也许认为那是溺爱下一代,会对孩子教养不够。也有人认为开放的、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够让孩子更加快乐、更好地成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就是这么认为的。

在别国看来有点溺爱

17世纪初,游客们就对荷兰人过分溺爱下一代感到惊奇和不安。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心理学博士格利特·伯雷斯马说:“看看扬·斯坦(荷兰画派重要的风俗画家)描述1600年时荷兰家庭景象的巨作吧——虽然其他地方的家庭是从20世纪前后才开始以孩子为中心,但在荷兰却早已出现了。”

伯雷斯马博士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调查结果,即荷兰儿童生活状况排在所有发达国家的首位一点也不奇怪。

他说:“差不多可以说,我们荷兰是首创‘孩子中心制’的国家。由于荷兰的家庭关系比以往更加自由、宽容与和谐,孩子就永远在家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荷兰,孩子们基本上是百无禁忌的。”

惟一缺点责任教育少

纽约出生的荷裔南非人珀莉斯,是在荷兰培养自己女儿的,她对伯雷斯马博士的观点深表赞同:“我觉得女儿艾莉在荷兰是绝对安全的。对孩子好到难以想象的地步——所有事情都围绕着孩子考虑。他们的很多活动,从空手道到游泳,可能用美国标准来衡量简直是不文一钱。直到孩子们成为少年之前,无论他们的什么行为都是没有压力的。”

但是,荷兰儿童总体上缺乏纪律性,或者说如何“拯救”荷兰问题儿童,是荷兰面临的一个问题。珀莉斯说:“看上去荷兰人陷进去了,自由主义走得太远。就我的经验来看,孩子们在早期需要接受一些责任意识的教育,但在荷兰这一环明显缺失。”

本文Hash:2765d9ac51ab2df957825ce0fa7d8b0a7ede16f8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