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演奏乐器

乐乐一开始在“演奏”三角铁、腰鼓、锣(一个不锈钢的盘子)、电子琴的时候,总是一通乱敲。我根据上述启蒙时期的特殊方法,用录音笔把他“演奏”的“曲子”录下来,放给他听。他听后立刻意识到难听,这时我告诉他:“三角铁、鼓、锣只能发出一种声音,但是注意敲的快慢和用力的大小,声音也会有所变化。”乐乐尝试了几次后,就即兴“演奏”了一个自己命名的“小鸡起床”的曲子,节奏有快有慢,力度有大有小,很有一些味道。

“演奏”电子琴的时候,我告诉他,不要乱敲,1个手指按1个键,可以自己用左手伴奏。乐乐表情凝重地按动着琴键,仔细聆听着所发出的音符和旋律。我连续给他录制了5首,最后一首感觉最好,他说是“海啸”。此时此刻,我和孩子都高兴得不得了。我们获得了首次“演奏”成功。事后,我把其中一首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他幼儿园的音乐老师,请老师感受一下。老师听后说:“整个过程,能够感受到孩子在使用乐器时的探索过程、体验过程。”是呀,我们正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孩子探索世界的。

半个月后,乐乐又一次玩电子琴,我立刻悄声地把录音笔打开放在旁边。他只看了一眼就继续弹,我在旁边吃着晚饭。忽然我听见了《樱花》曲子的第一节的旋律,我欢呼起来:“乐乐会弹《樱花》的曲子了!”

“我只会弹这一点,后面的就不会了。”

我鼓励他说:“没关系,以后一定会弹出来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当乐乐第三次“演奏”电子琴的时候,他又摸索弹出了第二节。这首《樱花》的曲子是电子琴里面的。琴里面录有很多曲子,我只对这首比较熟悉,能够叫出名字。以前乐乐玩电子琴的时候都是放里面的曲子听,已经非常熟悉了,乐曲的旋律已经深刻地留在了孩子的脑海里。现在他要用一种乐器通过音符把它再现出来,对于我这个不懂乐器(只会用口琴吹一支《东方红》的曲子)的妈妈来说,是多么高兴呀!

这是孩子探索乐器的一个可行的方法:用录音笔录下孩子随机创作的音符,然后放给孩子听,让他听曲子是否好听。对于那些经常听美妙音乐的孩子来说,他自己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于是他会再去尝试。反复多次之后,把好的曲子剪辑制成一个一个简短的曲子,再放给孩子听,从而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

孩子因此会哼一些曲调,但是他还不知道如何用一个乐器表现出来。大人可以先把它录下来,这时请一个音乐老师,教孩子用乐器弹出他哼出的曲调。对孩子的手形要求不要太高,可以讲讲,如果孩子做不到也没有关系,不要因为苛求手形,而打击了孩子的热情和兴趣。这个时候,只让老师教孩子自己随机创作的曲子。一旦孩子兴趣浓了,再教他音乐基础知识也不迟。

电子琴、钢琴、小提琴都属于演奏技巧较高的成人乐器,而奥尔夫乐器是最适合孩子们使用和演奏的,即使两岁多的孩子也能参与进来,感受演奏的乐趣。乐乐通过幼儿园的奥尔夫音乐课,享受了极大的音乐乐趣。因为音乐的乐理知识要求较高,我无法在这方面引导他,全靠老师的引导。但自从我阅读了《在音乐中成长》,就为我和孩子一起探索音乐世界开辟了一条新路。

根据书上的提示,我和孩子一起观察周围的有声现象和无声现象;一起听光盘中的狼嚎、鸟鸣和鲸鱼的叫声;一起动手制作乐器,并跟着光盘的指引吹奏。我还根据书上的启发,收集葡萄酒瓶子。我和孩子在瓶子口吹气,辨别所发出的声音(这还能锻炼孩子的肺活量);通过吹和敲,体验声音的不同。这些有趣的音乐活动,一次 个,不要贪多,以保护孩子的兴趣和创作热情为重点,逐渐将孩子引入通过声音、旋律表现生活的境地。

通过这些有趣的音乐活动,乐乐的音乐表现欲望逐渐被激发起来。比如,他经常嘴里哼着歌或者曲调,双手做成摆弄各种乐器的样子,告诉我他在演奏“琵琶”、他在拉“小提琴”、他在吹“笛子”;或者自己找出家里的口琴,吹他创编的曲子,告诉我哪一段是河流的声音,哪一段是公鸡的叫声。看到孩子的这些表现,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心想:等孩子再大一些,就可以让孩子去音乐老师那

爸爸应如何引导孩子学音乐?

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也可以让人更具品质。当孩子小的时候,让宝宝学学音乐,能对宝宝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而在对宝宝音乐才能的培养中,爸爸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心理学家费尔巴赫曾用“生活中偏理性”来描述男性。在音乐这样一个感性的王国里,也许父亲的理性能带给孩子对音乐更自然、更宽容的理解。而且,父亲应该对音乐的“品质”把关,让孩子从小听到的是真正的音乐,而不是噪音。

我们的父爱主张:听音乐而不是放噪音音乐本该是用来欣赏和享受的,但是稍有不慎,音乐就可能变成伤害孩子的噪音和孩子的心理负担。妈妈们总是很热衷地送宝宝去学琴或者参加各种音乐兴趣班。而这时,理性的老爸如果能让宝宝发自内心地爱上音乐和学会欣赏音乐,那可就需要点儿自己的修炼了。“音乐大师”训练营让宝宝爱上音乐、了解音乐,并不能只带着他在歌声和游戏里“潜泳”,你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带着他游向音乐深邃的海洋。关于品质我们建议老爸要比妈妈更加关注音乐的“品质”。因为,音乐启蒙不应该是仅仅让宝宝听到音乐,而应该是让宝宝听到最好的音乐。1.家庭音响给家里置办一套比较好的音响设备。不用太专业和昂贵,但是要有精准的选择。不少网站和论坛里都有关于怎样用最有限的钱买到最好的音响设备的介绍。比如一些器材的品牌不大,但却是做专业音响设备出身的,选择这些品牌的音响产品应该是明智之举;音箱不一定买“发烧”级的,但摆放得有技巧就能做出“环绕”的效果,这样给宝宝听的音乐会更有立体感。2.车内音响给自己的车里安装音效较好的播放器也很必要,无论是送宝宝上学,还是全家自驾游,美妙的音乐都能陪伴你们全程。而且,车内的空间狭小,宝宝会对播放的音乐相对专注,所以他在车里听音乐的时间虽然短暂,印象倒可能更加深刻。3.播放品要注意CD或磁带等播放品的品质。不要只注意曲目,而忘记了演唱、演奏者及录制的水准。比如,听世界名曲,就要选择世界知名的交响乐团录制的版本。4.音乐玩具、教具给宝宝选择的音乐玩具一定要挑剔一些,音色优美、音调准确是起码的标准,最好是专业的音乐教具。如果是选琴,一定要选择专业水准的产品。不要认为随便给宝宝买个劣质的电子琴随意弹奏能培养宝宝的乐感,这样往往会伤害孩子的音乐敏感及欣赏力。5.音乐启蒙班如果要把宝宝送到一些音乐启蒙班,一定要挑选那些正规、严格、高水准的机构。学就要正规地学,不管孩子多小。关于启蒙关于音乐启蒙,大多数妈妈都已经做得很好。她们能每天给宝宝播放音乐,和宝宝做音乐游戏,或者带宝宝去学习乐器。但是,老爸的音乐直觉却能给孩子一个更纯粹的音乐世界。0~3岁最佳DJ(音乐播放师)妈妈买回来的音乐CD不少,但是要听什么、怎么听,老爸有时却是最有灵性的DJ。1.给宝宝放音乐的时候,一定要和宝宝在一起。可以把他抱在怀里拍打旋律,也可以抱着他一起跳“国标”。总之,不要给宝宝打开音乐后就去干别的,这样宝宝会把音乐和分离焦虑联系在一起。2.不要只把音乐当成背景或隔绝外部世界的屏障。有研究表明,一些孩子整天沉浸在音乐中,会使他们变成“聋子”。要多和孩子交流,比如可以把他听的音乐和他做的事、玩的玩具联系起来。3.不要只给宝宝听一种音乐,也不要认为只有儿歌才适合孩子,任何旋律优美的音乐孩子都会喜欢。多样式的音乐以及那些节奏 元、曲式均衡、主旋律突出的曲目还有助于宝宝的智力发育。4.支持“原创”。这里指的是你要自己多给孩子唱歌、多和他一起唱歌。对于8个月以内的孩子,“人声”更优美。5.大自然里的音乐更应该是你选取的曲目。你可以经常提醒宝宝注意倾听小鸟的鸣叫、呼呼的大风、雨点的嘀嗒……温馨提示1.不要把音响放在婴儿的床头。距离太近会使音乐变成噪音,磁场过大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2.在家里播放音乐时,最适宜的音量范围是40~60分贝。而且不要同时打开电视。3.给1岁以内的宝宝听音响设备里播放出的音乐时间不宜过长,每天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4.超过90分贝的声音就可能对孩子造成听力永久性损伤。小喇叭约90~110分贝,挤压玩具约110分贝,那些闪着灯、会唱歌和跑动的电动玩具约130分贝,所以这些都不是孩子的音乐启蒙品,而是孩子的听觉“杀手”。

如何引导孩子摸生殖器的行为?

相信有许多家长对孩子摸生殖器的行为并不陌生,有无数的家长,为之困惑甚至愤怒。其实,只要排除了孩子的躯体性疾病之外,其他的大可不必焦虑,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孩子在3到6岁之间,处于性器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性别意识开始萌发,对自己的身体特别的感兴趣,通过抚摸、观看等行为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对于异性的好感开始出现,恋父、恋母情结也是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如何引导孩子摸生殖器的行为?1、避免呵斥、武力镇压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必经阶段,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好奇与探索,是增加自己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而不是不堪的、有伤风化的事情,就像夏娃与亚当并未吃过禁果的状态。如果,我们按照成人的想法,对孩子大加指责、严厉喝止,就会让孩子感到害怕,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要么孩子压抑自己的探索欲望;要么孩子会变本加厉的、反抗性的进行抚摸,进而发展成恶习,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的。2、女孩多和妈妈玩,男孩多和爸爸玩这个时期,是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时期,他会看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寻找自己的性别榜样。如果,你有一个儿子,想让孩子更具有男子汉气质,那就引导孩子多和爸爸、同性玩耍,并且,妈妈对于孩子的肌肤接触要逐步减少,表达你的关爱可以转为用语言、用游戏等方式,减少过度的亲密行为。3、对孩子的问题,请正面回答很多人认为,面对性教育,自己很无力,当孩子问自己很多的问题时,我们经常会说:小屁孩问那么多干什么、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同时,还在不停的要求孩子不可以做。有了一定认知能力的孩子,会特别纳闷为什么不可以,不知道自己是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还是履行父母的要求。所以,请正面的回答孩子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女孩,可以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4、请不要嘲笑他很多人看到孩子这个行为,会感觉很好玩,进而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嘲笑、逗弄,这些看似能逗笑大家的笑话,实际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不礼貌。安全感差的孩子,会退缩,会自卑,重则影响到成年后的性生活,而对于有讨好行为的孩子,会用这种“玩法”来确定自己的存在感,确定自己在大人眼里的位置,养成错误的行为方式与观念。所以,请坚决拒绝嘲笑行为。

本文Hash:a431c49e81817884ea88da5700a3ea1e89fe22ac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