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宝宝的耐心“指数”

现在的孩子没有耐性是众所周知的,动不动就耍脾气,同小朋友们打架,缺乏耐性时,遇到很小的困难就会放弃。

测试一下你宝宝的耐性指数

1、做事不能有始有终。

2、任性。

3、经常容易哭。

4、情绪易激动,很难预测他们会干什么。

5、吃饭时爱动。

6、看电视时一会坐着,一会站着。

7、不能坚持玩一个玩具,而是拿拿这个,碰碰那个。

8、自私,只关心自己。

9、咬手指甲。

10、神经敏感、神经质或经常感到不安。

11、情绪不稳定,变化无常。

12、所做的事与年龄不相称。

13、经常争吵。

14、坐立不安,多动。

15、经常打碎朋友或家里的物品。

16、不能同朋友和谐相处。

17、经常打架。

18、冲动,做事前不思考。

19、饮食调节不好。

20、发火时骂人或说一些伤人的话。

21、不能如自己的愿望时就打滚耍赖。

22、经常哭哭啼啼地闹。

如果你的宝宝有半数以上“符合”上述条件,有可能是缺乏耐性宝宝。

缺乏耐性宝宝的特征

缺乏耐性的孩子会出现3种倾向:过度的暴力性、依赖性及散慢性。

暴力性这是缺乏耐性儿童的最大特征。不管是谁让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就失控地尖叫、骂人或打小朋友等。刚开始自己还会自责,不过一旦形成习惯,自责感就会消失,连父母的劝导都听不进去,反而会使性子、发火。

依赖性碰到稍陌生或困难的问题,便丧失了独自解决问题的意志,转而向别人求助,这种依赖性会使宝宝渐渐变得意志薄弱。

散漫性注意力低下没有耐性的宝宝做事肯定没有持久性,因而会显得注意力低下、散漫。玩玩具时,看看这个拿拿那个;参加钢琴、美术、书法等学习班,没有一个能坚持下去。

读懂宝宝的情感 发育规律了解宝宝的心理

  0~4个月:婴儿用哭声来表达情感。他们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哭法,看护者应该学会分辨。

  发生频率最高的哭声是基本哭声,最为常见的是由饥饿引起的哭闹,另外两种则表示生气和疼痛。父母或看护者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里对孩子的哭声如能做出迅即反应,会使宝宝产生强烈的信任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会表现出难过、厌恶等情绪。除却生气、惊恐、难过,孩子还开始有微笑的表情。

  4~8个月:此时的婴儿已能表达多种情感。他们通过“咯咯”声、喃语、嚎啕,还有哭泣来表达愉悦,开心,害怕,失望等情绪。有时,他们会以某种举动来表示情感,例如踢腿,挥手,摇动,微笑。

  8~12个月: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渐渐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能在镜中认出自己,开始想要摆脱父母和看护者的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感情丰富,也许在一分钟之前他们还在高兴地玩着,一分钟之后却倒在地上哭了。父母应该有耐心,认识到这种行为表现对于自我意识逐步增长的孩子来说是正常的。

  交际发展

  (1)依恋:在刚出生的两年里,孩子对照顾自己的人会特别依恋。通常,孩子主要的看护者是母亲,如果父亲十分尽心地照顾孩子,孩子亦会同样地依恋父亲。依恋是指系于婴儿与看护者之间的牢固纽带,所谓看护者并不一定就是孩子的亲生父母。对于父母来说,培养孩子依恋情感的最佳方法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哭是婴儿主要的表达方式,当一个孩子哭泣时,父母或看护者能及时做出回应,能满足她的需求,宝宝便会发现世界是美好的,会建立起对看护者的信任感。强烈的信任感是人生的基础,倘若这种信任感没有建立起来,那么孩子很难在成长过程中信赖别人。

  (2)交流:婴儿对身边的人反应是很敏感的。他们能认出许多人的声音,比如父母,还有那些母亲怀孕期间经常接触到的音乐及人。他们还能够以母亲特殊的气味来认出她的乳房。孩子在六周大时开始会微笑。也许在这之前你就发现他微笑过,然而一般来说,这样的脸部浅笑只是身体机能的一种自然反应,是一种先天性反射的结果。3个月大的孩子开始社会性微笑,并在引逗下能发出笑声。3~5个月的宝宝特别喜欢和人咿呀对话,父母的及时应答对话和充满情感的爱语,会明显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和心理发育。

  (3)怕生:通常5~8个月大的婴儿会对陌生人产生“害怕”或“害羞”的情绪,这是一种极为自然的现象。这个年龄段的婴儿有时会躲在父亲或母亲身边,不愿让陌生人抱碰他。怕生现象会一直延续到蹒跚学步的年龄,通常在两岁后消失。帮助孩子摆脱这种情绪的最佳办法是让他在新环境中放松,不要勉强宝宝接近他尚未熟悉的人。这段时期,父母和看护者一定要有耐心。怕生是很普遍的现象,这恰恰说明了孩子对其主要看护者的深深依恋。

  久久健康网母婴频道的小编温馨提示:婴儿大脑皮层的情感中心要到6~8个月时才开始发挥功能,你的宝宝多半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你,他什么时候不满意,有些宝宝会哭,有些宝宝会粘人。当你逐渐了解了宝宝的性情后,你就会更善于捕捉他发出的信号,弄清在他的世界里到底是什么不对劲了。

  (编辑:荀满满)

看宝宝的眼神,了解孩子的心理

如果想知道孩子的心理世界,就去看他的眼神。

◆孩子双目凝视,紧紧盯着一样东西或人,这时孩子在聚精会神地追根究底,父母不宜轻易打扰。

最好顺着孩子的视线,找到他所注视的事物也探个究竟,以备孩子发问,并可引导孩子,使他获得更多知识。

◆孩子眼睛发亮,出现兴奋的光芒,说明孩子明白了道理,找到了答案。

这时,不管孩子的答案正确与否,父母应夸奖他,然后给予讲解。

◆孩子目光迟钝,左顾右盼,是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父母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就事情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做出做还是不做的决定。

◆孩子低着头,眼睛躲闪着,不敢和父母目光相对,那一定是孩子觉得自己犯了错误,怕受批评。

父母可以先等一等,看孩子能不能自己承认错误;如果孩子不说,父母可追逐着孩子的目光,用微笑和探询的表情鼓励孩子说出真相。孩子承认错误后,父母要肯定他的勇气,相信他能改正,并告诉他仍然爱他。

◆孩子怒目而视,说明孩子认为父母处理某事不公平,他很不满意。

此时,父母不可压制孩子,应该反思究竟,给孩子申辩的机会,以理服人。

◆孩子目光轻松,眉飞色舞,说明孩子高兴。

本文Hash:9fa8fa9351080aa324dc0b61505c7769e99ea27c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