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接受半数中国孩子偏食

  这是个令广大家长难以接受的数字--上周末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改善计划”在上海启动,会上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概有40%~60%的儿童存在挑食偏食等饮食不良问题。

  挑食偏食在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中最为常见,不仅容易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还会致使孩子普遍缺乏B族维生素。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正式启动“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改善计划”.

  专家指导/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葛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专家金星明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调查:不良饮食行为很普遍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介绍,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有40%~60%左右的孩子存在挑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

  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与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合作调查了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小学生的生活习惯,也单独在中国进行过城市小学生饮食习惯调查。“我们的研究和调查发现,中国的儿童在饮食方面存在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尤其以挑食、偏食最为典型。”

  后果:易致B族维生素缺乏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专家金星明教授强调,儿童饮食不良会直接导致能量和微营养素缺乏,其中最常见的是B族维生素缺乏。B族维生素也被称为“能量维生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不足时会引起食欲不佳,从而更加剧儿童的挑偏食,严重者甚至产生厌食行为。

  “事实上,大米、面粉越精越白,所含B族维生素就越少。我们目前的膳食中最容易在烹调和加工过程中丢失的物质就是B族维生素,快餐中的维生素B族更少得可怜。”金星明说,当小孩容易疲乏,懒于活动,相当部分原因就是体内缺乏B族维生素。

  不过,有些孩子尽管缺乏营养素,在症状上却没有体现,家长并不容易察觉。为了给父母们进行儿童健康饮食与营养素的教育,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今年8月21日正式启动“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改善计划”.这项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宁波8所城市,同时进行儿童B族维生素的强化补充。

  建议:家长也应接受“饭桌教育”

  怎么样才能喂养出一个健康宝宝呢?孙宏艳认为,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接受“饭桌教育”:

  首先,家长应树立好榜样。研究发现,孩子受父母饮食偏好的影响较大。如果父母自己挑剔食物,或在孩子面前说这种食物不好吃,孩子会直接受影响;另外,父母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家里往往就很少买这种食物,从而间接造成孩子的偏食。

  其次,很多孩子从幼儿时就喜欢看电视广告,广告里有什么新食品、新饮料,孩子们比大人清楚。因此,父母应学会指导孩子看广告及选择食物。

  把“话事权”交给孩子此外,什么时间吃饭、吃什么饭的决定权在父母,但吃多少的“话事权”应交给孩子。孙宏艳指出,父母喂养孩子时往往喜欢划定一个“任务量”,如果孩子每顿没吃够那个量,父母就觉得孩子没吃饱,有时甚至硬“塞”到孩子嘴里,这是个喂养误区。实际上,有没有吃饱最清楚的是孩子自己,家长不应过于强迫。

  家长怎么判断孩子是吃饱了不想再吃,还是食欲不佳呢?孙宏艳说,家长可以定期评估孩子的生长指标,如果小孩的体重、身高增长都在正常范围,就说明小孩饮食量达到标准。

  喂养小技巧家长不要哄骗、威胁 子吃饭,等孩子饿了再让他吃。吃饭时不要过多关注孩子。

  平时注意不要给孩子太多零食,否则会削减其正常进餐时的食欲,同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可增强食欲。

  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这些不良进餐习惯,都会造成孩子吃饭分心,影响食欲。为此,在准备吃饭前收起孩子所有的玩具,并关掉电视。

  最好将孩子进餐时间控制在25分钟,超时就不允许再吃。

  鼓励孩子和全家一起进餐,享受快乐的氛围。

  如果可以的话大人和孩子一起进厨房,让孩子参与食物烹饪的全过程,最好还给孩子讲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和功能,让孩子对食物和吃饭产生兴趣。

  儿童饮食四大不良表现孙宏艳说,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儿童饮食主要有以下不良表现:

  1.挑食、偏食现象严重。

  不少中小学生觉得家里做的菜不好吃就少吃或不吃,而且偏食、挑食的现象在中学比小学还要严重一些。值得注意的是,有家长认为“小孩子偏食、挑食没关系,长大了自然会改”.

  2.用餐无规律,存在漏餐现象,尤其是不吃早餐较为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每天都吃早餐的有77%,其余23%分别是多数时间吃(15%)、很少吃(7.3%)、从来不吃(0.6%)。在不吃早餐的理由中,最多见的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还有孩子“不饿或早上不想吃东西”,以及“嫌麻烦不愿意吃”,还有孩子觉得“吃不吃无所谓”等。

  3.绝大多数孩子钟情“洋快餐”.

  调查显示,喜欢吃“洋快餐”的孩子高达85.2%.43.6%的孩子每月都吃“洋快餐”,其中“每周都吃几次”和“几乎每天都吃”的有6.1%.

  4.零食中“儿童不宜”食品比例偏高,尤其是方便面、羊肉串等烧烤或油炸食品、膨化食品更成为孩子们的主要选择。

  孩子们在选择零食时更多关注“口味”,而考虑“营养”的人少。而且很多小孩边看电视边吃零食,有的孩子由于“吃零食多了,不想吃饭”.

孩子难以接受10种教育方式

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批评得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对孩子来说,他需要父母指导他如何生活、如何学习技能和积累经验,但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育的同时却很在乎他们的态度,这些态度也决定了孩子对父母教育的接收程度,然而,态度却是父母最容易忽视的。

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他们最不能接受的态度有哪些呢?

一、居高临下

这可能是传统遗留下的问题,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专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家长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评有时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们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

二、求全责备

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三、频频夸奖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四、过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12下一页

中国家长最难以接受的三种国外育儿方式

中外太多不同,但是外国的文化涌进中国后,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给家长带来巨大的生育压力,面对形形色色的西方育儿习惯,中国的爸爸妈妈有时会觉得无所适从。有的习惯和咱们的传统行为差别实在太大。

中国的孩子在床上和怀里长大,西方的孩子在地上长大

一、让孩子在地上爬

Ezra(一岁多)的妈妈在很多国家住过,在中国待了4年,她说:“中国的孩子在床上和怀里长大,西方的孩子在地上长大。”

西方基本都是妈妈自己带孩子,没有老人或者阿姨帮忙,所以没办法,不能老抱着孩子,只要家里babysafe,就让孩子在地上爬来爬去,不离开视线就行了。另外国外外面的地大部分比较干净,没有人随地吐痰扔脏东西等等,也是个重要的原因。

我们小区的地面也挺干净,小美常常在地上爬,回家以后再清洗和换衣服。刚开始只有她一个小宝宝在地上爬。渐渐的,别的家长看到这样其实没问题,孩子还玩得很开心,在地上爬的小宝宝越来越多了。

所以,如果地上干净安全,爬一爬也无妨。没有条件就算了,床上垫子上爬家长更心安一些。

二、给孩子喝冰水

美国人家大部分的冰箱都带着制冰机,杯子伸过去一推,冰块哗啦啦掉下来。有人说美国人是“在冰箱里长大的”。老公弟弟的女儿两岁,从来没有喝过热水,要么是水管里接的常温水,大部分是加了冰块的冰水。绝大部分的美国孩子都是这样,几乎很少见因为喝冰水拉肚子的现象。

小美长牙的时候,我们用咬咬袋装了冰块给她咬。婆婆说这在美国很普遍,凉凉硬硬的冰块让她热痒痛的牙床舒服很多,她也没有拉肚子。

我一个美国朋友在四川大金川地区的一个县城里教了三年书,他是唯一的外国人,他的宿舍没有冰箱。后来他喝不惯冰水了,开玩笑说“我变成了中国肠胃。”

所以,喝不喝冰水纯粹是个多年养成的习惯问题,没有孰是孰非。

穿的少不少,要看孩子的情况

三、给孩子穿得少

入秋的时候我们带小美去朝阳公园玩,看到四个外国小孩儿,穿着短裤短袖凉鞋,拿着铲子跑来跑去。当时我穿着厚外套,小美穿着小大衣。我和很多过路人想的一样:“穿这么少?太冷了吧?别把孩子冻着。”

这两天早上我带小美出去散步也常听到这样的话,邻居好心的过来摸摸她的小手,告诉我:“你看,她小手冰凉。”我记得英文育儿书上说:不能用孩子手脚的温度来判断孩子的冷热,而是应该摸脖子和后背。这和咱们的习惯完全不同。于是今天早上我给她穿上棉袄棉裤,外面再罩上棉的连体衣,像个皮球似的出门散步,可是她的手还是凉的,摸摸脖子,倒是很温暖。这下我心里有点底了。

所以,穿的少不少,要看孩子的情况。相信孩子,这些小人,稍微一点不舒服都不会保持沉默的。

本文Hash:c4cde698a215a4bddb563a4dc0b968ba0e14dcde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