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育儿经:如何让孩子长高

让孩子长的高我的一点育儿经

作为一位母亲,我希望自己小孩长得高一点,所以平常对她的长高比较注意。

现在女儿已经虚岁10岁了,读三年级,在班里最高,并且读书也还不错,基本不出前5位。对于孩子的身高这么几年下来我有一点观点,当然,可能不准确。

我爱人身高只有1.67米,在男人中身高算矮的。我的身高也一般,1.66米,在女人中算中等。从小到现在,女儿能在班中最高我们也很出意料。

我觉得小孩能长的高主要有以下3点:

1、基因原因,这是天生的,我没有把握好,找了一个偏矮的作为伴侣(当然,他人很好,虽然他很讨厌我当面说他矮,但这是悄悄话,他不知道的)。

2、要注意小孩的饮食,这不是给她吃的很好,而是给她准时吃,要她主动吃。

对于我家这个这事可有个故事:

记得小孩2岁时,有一天叫她吃饭,不知什么原因已经记不得了,她反正不开心,座在一起吃饭她不吃,只是坐着生气,小孩就是这样,我们越叫她吃她越是牛气冲天的不肯吃。好,我们两个只管自己吃,不理她,还警告她:我吃完一碗后如果还没有开始吃就会把你的那碗也吃掉,并且到明天早饭前是不会给你吃零食的。她不理。好,我很快吃完一碗,她还是没有动静,我连警告也没有,直接拿走她的那碗饭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她只能哭,我们不理她,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我们都没给她吃东西。好了,从那以后,吃饭她就不敢再摆架子了。

更让人心酸的是记得有一天,她感冒,看她好像实在没胃口,可是吃饭时间不吃后面就没东西吃了,可能担心等一下饿,或者心理习惯的原因,她吃的实在费劲,可是还是把半碗饭硬生生的咽下去了。我现在想起来都酸酸的,觉得是不是太过了,连她的心里都不健康了??!!

3、每天给小孩做做增高运动。

我以前是在医药公司财务工作,我的一个同事闲聊时说,她的侄儿长得特快,很可能一个原因是他的爷爷奶奶长期给他做一个游戏,一个拉他的手臂,一个抬他的脚,给他做荡秋千运动。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自从我家宝宝出生后,我时常拉她的小手把她悬在空中荡秋千逗她玩,她也很高兴这个游戏,从她懂后就一直要我拉她玩。前几年已经40多斤了还要来这个运动,我实在拉不动了这几年才停下来。看目前情况可能这也是一个长得高的重要原因。

这是我的一点育儿经,希望个各位准妈妈们一个参考,对不对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如何让孩子自我控制—《法国妈妈育儿经》

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在斯坦福大学的米舍尔因设计“棉花糖实验”而闻名。在这项试验中,一名工作人员将四五岁的孩子带入一个房间,桌子上放着一个棉花糖。

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在斯坦福大学的米舍尔因设计“棉花糖实验”而闻名。在这项试验中,一名工作人员将四五岁的孩子带入一个房间,桌子上放着一个棉花糖。工作人员告诉孩子他将离开房间一会儿。如果孩子在他离开期间不吃棉花糖;他将奖励他两块棉花糖。如果他等不及就吃掉了,则没有奖励。

这是一项艰难的实验。这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参加实验的653名孩子,只有1/3能在工作人员离开的15分钟内坚持不吃棉花糖;另外一部分孩子,有的在工作人员一离开就忍不住吃掉了糖,大部分孩子都只能等30秒钟。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米舍尔再次追踪当年参加实验的孩子,以观察他们成为青少年后是否有差别。他和他的同事发现了一个显著的关联:孩子在4岁时坚持等待的时间越久,其长大后,在米舍尔和同事设计的评估表现中得分就越高。在其他能力中,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的关注力和推理能力更好。米舍尔和同事在1988年发表论文表示,他们“不容易在压力面前崩溃”。

让孩子延迟满足——像法国中产父母做的那样——最终能让他们变得更平静、适应能力更强吗?而不是像美国中产家庭的孩子,习惯百呼百应,遇到压力就崩溃吗?是不是法国的父母再一次根据传统和本能,采取了像米舍尔这样的科学家建议的做法呢?

对于有求必应的小豆豆,有时候脸上前一秒还阳光明媚,下一秒就电闪雷鸣了。每次我回到美国,总能看到大喊大叫的闹人孩子,哭着要求从儿童推车里出来,或者坐在人行道上大哭。

而我在巴黎就很少见到。很奇怪,法国婴儿和幼童更有耐心,在需求不能立刻得到满足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平静。当我去法国朋友家做客,和他们孩子相处时,这些孩子明显比较少哭闹和抱怨。或者至少比起我家来,每个家庭成员都很平静,并投入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中。

在法国,我常会看到以下奇迹般的情景:虽然有小孩在家,大人们却能不受打搅地喝完咖啡、聊完天。而“等待”甚至也成为育儿语言的一部分。孩子吵闹的时候,法国父母通常都会短短地说“attend”,意思是“等等”,而不是说“安静”或者喊“停”。

米舍尔还没有在法国孩子身上做过棉花糖实验。(他也许需要将棉花糖换成一个法国巧克力可颂面包。)但是作为一个对法国有长期观察的人,他说已经对法国和美国孩子的差别感到惊讶了。

在美国,他说:“让小孩自控已经越来越困难。”有时在他自己的外孙们身上也能看到。“我不喜欢当我给我女儿打电话,她说她现在无法讲电话,因为一个孩子正在推她,她无法说‘等等,我正在和外公通电话’。”

有一个耐心的孩子,可以让家庭生活更愉快。法国孩子“似乎被管教得更好,更像我小时候受的教育那样。”米舍尔说,“当法国朋友带着小孩子到访,你依然可以享受一顿法式大餐……你知道法国孩子在场,他们会表现得安静又得体,并且也能够享受晚餐。”

“享受”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词汇。法国父母多半不希望他们的孩子沉默、无兴致并且抱怨。他们认为,如果宝宝不能控制自己,就不能玩得尽兴。

如何让孩子自我控制—《法国妈妈育儿经》

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在斯坦福大学的米舍尔因设计“棉花糖实验”而闻名。在这项试验中,一名工作人员将四五岁的孩子带入一个房间,桌子上放着一个棉花糖。

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在斯坦福大学的米舍尔因设计“棉花糖实验”而闻名。在这项试验中,一名工作人员将四五岁的孩子带入一个房间,桌子上放着一个棉花糖。工作人员告诉孩子他将离开房间一会儿。如果孩子在他离开期间不吃棉花糖;他将奖励他两块棉花糖。如果他等不及就吃掉了,则没有奖励。

这是一项艰难的实验。这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参加实验的653名孩子,只有1/3能在工作人员离开的15分钟内坚持不吃棉花糖;另外一部分孩子,有的在工作人员一离开就忍不住吃掉了糖,大部分孩子都只能等30秒钟。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米舍尔再次追踪当年参加实验的孩子,以观察他们成为青少年后是否有差别。他和他的同事发现了一个显著的关联:孩子在4岁时坚持等待的时间越久,其长大后,在米舍尔和同事设计的评估表现中得分就越高。在其他能力中,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的关注力和推理能力更好。米舍尔和同事在1988年发表论文表示,他们“不容易在压力面前崩溃”。

让孩子延迟满足——像法国中产父母做的那样——最终能让他们变得更平静、适应能力更强吗?而不是像美国中产家庭的孩子,习惯百呼百应,遇到压力就崩溃吗?是不是法国的父母再一次根据传统和本能,采取了像米舍尔这样的科学家建议的做法呢?

对于有求必应的小豆豆,有时候脸上前一秒还阳光明媚,下一秒就电闪雷鸣了。每次我回到美国,总能看到大喊大叫的闹人孩子,哭着要求从儿童推车里出来,或者坐在人行道上大哭。

而我在巴黎就很少见到。很奇怪,法国婴儿和幼童更有耐心,在需求不能立刻得到满足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平静。当我去法国朋友家做客,和他们孩子相处时,这些孩子明显比较少哭闹和抱怨。或者至少比起我家来,每个家庭成员都很平静,并投入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中。

在法国,我常会看到以下奇迹般的情景:虽然有小孩在家,大人们却能不受打搅地喝完咖啡、聊完天。而“等待”甚至也成为育儿语言的一部分。孩子吵闹的时候,法国父母通常都会短短地说“attend”,意思是“等等”,而不是说“安静”或者喊“停”。

米舍尔还没有在法国孩子身上做过棉花糖实验。(他也许需要将棉花糖换成一个法国巧克力可颂面包。)但是作为一个对法国有长期观察的人,他说已经对法国和美国孩子的差别感到惊讶了。

在美国,他说:“让小孩自控已经越来越困难。”有时在他自己的外孙们身上也能看到。“我不喜欢当我给我女儿打电话,她说她现在无法讲电话,因为一个孩子正在推她,她无法说‘等等,我正在和外公通电话’。”

有一个耐心的孩子,可以让家庭生活更愉快。法国孩子“似乎被管教得更好,更像我小时候受的教育那样。”米舍尔说,“当法国朋友带着小孩子到访,你依然可以享受一顿法式大餐……你知道法国孩子在场,他们会表现得安静又得体,并且也能够享受晚餐。”

“享受”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词汇。法国父母多半不希望他们的孩子沉默、无兴致并且抱怨。他们认为,如果宝宝不能控制自己,就不能玩得尽兴。

本文Hash:baa58b398aa5d559efa0a4f60ef122c14ba36ad1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