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听力异常应及时干预8种情况及时就医

核心提示:有的宝宝语言发育比别的小朋友慢很多,或者对大人的指令没有任何反应……这些都可能是宝宝的听力有问题。专家表示,当宝宝出现以下几种状况时应就是就医,如果是宝宝听力有异常,应及时干预。

豆豆1岁多了,长得虎头虎脑挺可爱的,但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他跟其他小朋友有些不一样:别的孩子这会都已经在咿呀学语了,可豆豆还只是会用“啊-啊-啊”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还经常对爸爸妈妈的呼唤不理不睬的。直到近期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才发现:原来豆豆是因为听力出现了问题,所以才继而导致了语言发育迟缓。

据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存在有听力障碍的人约2000多万,仅儿童就占了1/10左右,其中7岁以下的孩子约有8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2万-4万的速度递增。

引起儿童听力障碍的常见原因主要有:1.先天染色体/基因异常,宫内病毒感染;2.母孕期或婴幼儿曾使用耳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水杨酸类、抗肿瘤类、酒精类。常见的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奎宁、阿斯匹林等。3.新生儿期核黄疸;4.感冒、擤鼻涕方法不当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病毒性腮腺炎;5.长时间处在高噪音的环境当中;6.耳外伤:家长不正确地给孩子淘耳耵聍(耳屎),掌掴耳部、鞭炮在耳边爆炸引起的气冲伤,跳水时耳部先接触水面等。

聋儿在最初的两三年内如果被剥夺了接受语言刺激的机会,在今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将难以获得语言功能的良好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出现以后的社会交往、精神发育和学习困难等问题。但又由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在咿呀学语时还不能表达他们的听力问题,因此,使得儿童听力缺失显得非常隐蔽。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家中听力异常的宝宝呢?

家长在平常的生活中应多观察孩子行为,当出现下列情况,则需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

1)1-3个月: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毫无反应,如婴儿在睡眠中,可以制造突然的声音,若有反应,多表现为惊跳或者觉醒等反应;

2)3-6个月:不会寻找望向声源;

3)6-9个月:不会望向指令中提及的人或物品;

4)9-12个月:不能执行简单指令,比如把小球拿给我;

5)12-15个月:不能说出第一个单字,如:爸、妈、灯、车等;

6)15-18个月:对在邻房的呼唤无动于衷;

7)18-24个月:不能运用两个字的短句;

8)儿童时期:交流时,常常需要别人重复,有时能听见别人讲话,有时听不见;上课常常不专心,学习新事物比其他小孩慢;常专注地望着讲话者的脸,以试图获得更多信息,帮助理解说话内容等。

当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的情况时,家长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旦确定是存在听力问题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的干预治疗。一般来说,对于轻、中度的耳聋患儿,通过早期的康复治疗后听力多数可以恢复正常;对于重度、极重度的耳聋患儿必要时需要佩戴助听器或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来改善听力。在经过相应治疗后,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治疗后患儿虽然可以听到声音了,但却不知道是什么声音以及这种声音的意义,更不知道如何分辨声音,所以,听力恢复后的语言训练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听力恢复后的语言训练主要包括有:

1)发音训练每天坚持安排聋儿进行听音、发音、教话、学话进而写话的训练。

2)开发视觉和触觉聋儿的听觉器官受到损伤后,他们的视觉以及触觉会相应的较普通儿童发达,。故在临床上对患儿进行训练时要充分利用这点,通过 其特有的感觉途径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训练全聋和重度聋儿患儿利用眼睛去看话的方法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补偿性训练。在进行训练时要想方设法将患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嘴唇上,当患儿还不知道语言为何物时,一般不会注意到别人嘴唇的活动。此时如果有意识地对患儿讲个不停,使之不断受到语言的刺激,逐渐引起患儿的注意以及注视。在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时要合理安排重复语言的次数,并将语言、口型、动作与实物联系起来,对患儿进行反复训练。

3)交往训练要鼓励患儿多与他人交往,养成不认生的习惯,训练聋儿应用微笑、动作或者注视和别人打招呼,打下较为良好的交往基础。

4)粗大运动训练动作发展的规律要由上至下,按照次序先后进行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动作训练。动作的发展与患儿的智力发展以及个性的形成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临床上要重视患儿动作的发展。

5)认知能力训练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要训练其先从触摸、抓握、敲打、搂抱玩具逐渐到控取、放下的动作。教会患儿使用双手玩玩具,认识玩具和图片等;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可以通过如插片、堆积木、涂画、画图、点数等动手游戏使患儿脑中形成长短以及方位等的概念。

6)个人行为以及社会行为要帮助患儿养成较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较小的患儿要教会其自行饮食;训练患儿识别人们笑、淡漠、生气等面部表情;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要教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其自主性以及独立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患儿和听力正常儿童共同生活,为其提供学习语言的环境。

总之,0-3岁是聋儿进行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最为关键的阶段,给予聋儿早期语言康复的临床干预能够使患儿听力、语言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宝爸宝妈注意新生儿3种异常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相比于婴儿、幼儿,新生儿需要宝爸宝妈更加精心的照顾。专家提醒宝爸宝妈一定要多多的关注新生儿宝宝的状态,如果宝宝有异常的表现,不要大意,要及时的就医,以免给宝宝造成严重的伤害。
 


呼吸
宝宝呼吸正常时,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胸廓和腹部有节奏地上下起伏,而且面色是红润的,但如果宝宝突然出现胸廓和腹部一动不动的,继而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则要警惕宝宝是否出现了呼吸暂停;如果宝宝呼吸急促,出现鼻翼煽动,甚至还可以见到“三凹征”(即胸骨、锁骨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等呼吸困难的表现,则应警惕上呼吸道梗阻或严重肺病等造成的呼吸窘迫。总之,当宝宝出现异常呼吸状态时均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以排查病因。
哭声
当小宝宝饿了、大小便了或者是求安慰时,总是会以哇哇大哭来吸引家长的注意,这时的哭声是非常的响亮,并有节奏感的。
如果宝宝突然剧烈的哭闹,怎么哄也哄不住,哭闹时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呈屈腿卧位,过一会儿又可以安静下来,但隔一段时间又再次剧烈哭闹,那么,宝宝可能是患上肠套叠了,家长应尽快带宝宝就医。
此外,宝宝夜间惊哭、突发性尖叫啼哭、啼哭时声音嘶哑、呻吟低哭、哭的时候某一侧肢体不动等异常啼哭时,同样也需提高警惕,及时带宝宝去医院。
腹部

正常小宝宝的小腹通常是软的,即便有些看起来是隆起的,但摸下去仍然还是软软的。但如果宝宝腹胀,甚至鼓鼓的,则需带宝宝去医院找医生处理一下。此外,对于还未掉脐的小婴儿来说,家长还需要关注宝宝的脐带情况,留心观察宝宝脐部有无血性或黄色分泌物渗出,有无肉芽或粘膜样物,脐轮周围皮肤是否会发红或肿胀等。
另外,小婴儿的脐带一般于5-15天会自动脱落,如果小宝宝的脐带超过3周仍未脱落,或者是脐部出现上述的一些异常情况时,最好能将宝宝抱回医院,请专业的医生帮忙检查,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上面小编向大家介绍了3种常见的新生儿异常表现,宝爸宝妈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新生儿宝宝出现了这些情况,别大意,要及时的就医。好了,今天就向大家介绍到这里,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多多的关注久久健康网。

如何及时发现宝宝听力异常?

导语:宝宝在很小的时候,耳朵这个敏感部位的发育总会被大人耽搁,有是宝宝的反常行为也被大人的粗心而忽略了,那么怎么及时发现宝宝的听力异常呢?

告诉你:

宝宝听觉能力有否异常,家长一定要重视,应及早进行测试。家长自己测试的方法有两种。

(1)唤醒测听:在宝宝睡着时进行。将发声器(如小鼓、铃铛等)放在宝宝耳旁10~15厘米,观察宝宝会不会惊醒。如果没有任何反应,则要怀疑宝宝听力是否存在问题。

(2)条件反向性测听:在宝宝面前两侧放置声音发生源和光源,同时开启两者。如果宝宝对声音有反应,会四处张望,发现并注视光源若没有任何反应,说明可能存在听力问题。

妈妈知道吗?

爸爸妈妈双方如果有以下情况,最好能去医院给宝宝做个听力检查,以排除可能的听力隐患:

(1)父母或家族中有遗传性听力障碍者

(2)妈妈在妊娠期间有病毒感染史,如风疹等

(3)妈妈在妊娠期间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4)宝宝的颅面结构有畸形者

(5)有新生儿黄疸者

(6)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者

(7)出生时有严重窒息者

(8)患过细菌性脑膜炎者

(9)持续性中耳炎超过3个月者。

爸爸妈妈要注意!

宝宝虽然现在只有一丁点大,听也听不懂,看也看不明白,但爸爸妈妈在他面前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宝宝的小脑袋瓜存储起来。宝宝的小脑袋瓜就像一台摄像机,会自动摄下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等宝宝再长大点,记忆会一点一滴的浮现在脑海里,那个时候,他可能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都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性格和情绪。

这样做,宝宝更健康

在为宝宝喂奶、换尿布的时候,妈妈都可以和宝宝一边说话,一边做事。动作要轻柔、语言要温柔,不要表现出厌烦或是郁闷,否则可能会让宝宝误解为自己不讨妈妈的喜欢,那宝宝自己也不会开心。这种不开心累积在宝宝心里,日子长了,就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及自尊心产生一定的影响。

推荐阅读:

中耳炎,宝宝听力隐形杀手

本文Hash:d6c33897fa33e8d0c090a5fd1f53436dee261408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