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坎孩子成长必须迈过

成长总要付出代价,成长中有快乐也有痛苦,但这并非坏事。因为当孩子学会面对挫折以后,获得的就是进步。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更乐观地面对日后的一切挑战。

1.骨折

活蹦乱跳的孩子,身上没点伤

几乎不可能。如果不慎骨折,首先家长要镇定,尽量不要移动孩子的受伤部位,尽快送往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减轻孩子疼痛的最好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如给他讲最喜欢的故事等。

骨折可能在孩子脑海里留下深刻的烙印,为了让孩子正确对待,可以简单说成是受伤,也可以说一些简单的相关医学名词,用正面鼓励的方式让孩子理解自己在医院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2.抽血

宝宝的健康检查中总少不了抽血这一项,可绷带和针头往往令孩子一见即哭。所以家长要试着提前将抽血以有趣的方式告诉孩子,如"把一点血液送给小针管"等,但尽量不要让孩子看到抽血的过程。

另外,在抽血前,也可以告诉他将要做什么,如"一会儿护士阿姨会在胳膊上系一个带子,可能会有点紧"。不要说"一点也不疼"的话,更不要吓唬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可以用玩具模拟一下抽血过程,让孩子对其有个接受过程,以更平常的心态对待这种经历。

3.补牙洞

由于孩子经常喝果汁或吃甜食,所以有蛀牙的几率非常高。看牙的过程也很难让人愉快,甚至成年人也不愿面对各种"恐怖"的器具。建议当孩子接受治疗时,给他听听愉快的音乐,转移注意力。作为父母既不要远离,也不要总是询问疼不疼,应该待在孩子身边,若无其事地看看报纸或杂志,以减轻他的紧张心理。

4.缝合伤口

如果孩子不慎受伤,且伤口较大,就需要进行缝合。在头部的伤通常比较吓人,有时还会流血较多,家长尽量用深色或红色的干净衣物覆盖伤口,以缓和孩子对血液的恐惧,并镇定地告诉他接下来如何治疗。要让孩子正视这样的问题:不要害怕,很快就会好的。

5.在医院检查

孩子去医院的频率通常比大人高,让孩子摆脱对医院的反感十分重要。接受治疗时,建议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比如"是打左胳膊还是右胳膊?""是坐在妈妈怀里还是躺着?"这些会让孩子感到更多的主动性。另外,如何对孩子说有关治疗的话也很重要,如将打麻药说成让孩子睡觉,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6.牙齿矫正

如果孩子牙齿不够整齐,可以考虑戴牙套。尽管戴牙套的过程不像拔牙那么疼,但在打磨牙齿时也会不舒服,此时父母应该安慰孩子,"深呼吸,用鼻吸气",使其尽量放松。回家后,给孩子做些汤或苹果酱。如果孩子对戴牙套有顾虑,可以告诉他,很多孩子都会戴,因为这样就可以拥有漂亮健康的牙齿了。

7.吃药片

孩子很小的时候,吃的药都是粉末状且放在水或麦片粥里的,但总有一天,他们要尝试吃药片或糖衣药丸。如果可以选择,尽量选择胶囊类,而不是药片,因为胶囊较轻,容易吞咽。很多家长都教孩子在吞咽时头向后仰,但这是不安全的,容易堵塞食道。应该先让孩子喝口水,然后将药放在口腔内侧,略将下巴向胸前靠,然后再喝水,直到完全咽下。也可以先将苹果切成药片状,让孩子练一下,这样就能更快学会吞药片了。

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必须避免这些禁语!

禁语1“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说话分析:很多父母以为这样说,就可以解决孩子之间的纷争。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象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以为做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满,也只能逆来顺受。

其实解决孩子纷争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年纪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

深远影响:若父母长期以这种口吻教育孩子,只会让大的一方对弟妹怀恨在心,渐渐成为手足间的芥蒂;而弟妹则会仗着自己年纪小,认为别人让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日后会不断犯错。

禁语2“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

说话分析:有时父母为避免孩子们争夺玩具,实行同一款玩具买两件,孩子就不会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产生嫉妒心理。如果孩子间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纷争,父母便对她们说:“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其实这种教导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借着互相分享玩具的时机,懂得体谅别人的需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而可以获得与别人分享的喜悦。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经常让孩子意识到某些东西是自己的,某些是别人的,很容易让孩子建立起“楚河汉界”的观念,不懂得互相分享的重要,令孩子之间的关系疏远。

禁语3“哪个乖就爱哪个。”

说话分析:家长不要以为对孩子这样说,就能把孩子驯服得服服帖帖。“谁乖就爱睡”反而会向孩子灌输“爱是有条件”的错误观念。父母让孩子觉得,只要表现好些、行为乖些,父母才会爱你一些。长辈这样的心态,会在不知不觉间加剧孩子们的竞争,为了争取长辈的爱,遮掩自己的真性情,以各种方法来取悦长辈。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会认为长辈的爱不可靠,愈加自卑。

深远影响:长此以往,孩子会为了讨好长辈和争取他们的爱而努力,令孩子怯于表现真我。即使孩子生活在应以真诚示人的家庭中,都仿如带着面具,活在无形的压力之下。

禁语4“弟弟一个人呢,快去陪他玩玩。”

说话分析:这种命令式的吩咐,只会令孩子反感。试想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做自己的事,可父母的一句话,孩子就要放下自己的事去陪弟弟玩,孩子当然会感到扫兴。即使孩子陪弟弟一起玩,也未必出自真心。相反,年长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只顾及其他孩子的感受,却不理会自己,这样无形中可能加深兄弟姐妹间的隔膜。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只会令孩子和父母间的关系变差。父母若经常要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会令孩子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禁语5“她是我们家佣人,我们有权骂她。”

说话分析:无论发生了什么事,父母对孩子说:“她只是个保姆。”这样的话是极富阶级观念的,让孩子意识到她是佣人,我们雇她工作,我们就有权骂她!这样会让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不尊重保姆曾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试想这样的情况,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犯了错,父母却怪保姆没照看好,这只会令孩子得不到适当的教导,甚至日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懂得承担责任。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在未了解事情真相前,只凭孩子的一面之词,就责备保姆,这会纵容犯错的孩子重蹈覆辙。

禁语6“居然在阿姨面前向我撒娇?等客人走了再罚你!”

说话分析:亲戚远道而来,孩子在别人面前撒娇,父母一时怒上心头,说出这样的话。 般来说,父母为免客人和自己尴尬,不便马上责骂孩子,准备等客人走了之后再说。可是由于父母和客人谈笑风生,把处罚的孩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不过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却不立即处罚,等得太久,可能连孩子也忘了处罚的事。如果想取得惩罚孩子的效果,让孩子知错能改,就要立即处理,否则效果会大大减少。

深远影响:施行奖惩,都该即时处理,才能获得效用。幼小的孩子大都健忘,等得太久的惩罚,可能已把自己的过错忘得一干二净,另责罚的作用大大减少。

禁语7“那个孩子叫什么名字?我叫老师罚他!”

说话分析:父母接到孩子给人欺负的消息,心痛孩子,自然想保护他,为他出头。

不过,父母要知道,孩子说出自己的情况,往往是希望先得到父母的关心,父母应该以关怀的态度教导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立即找老师代为出头。如果问题不是太严重,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如鼓励孩子把事情告诉老师,由老师来处理。记住:学习如何处理问题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

深远影响:因为小朋友间的争执时而有之,如果孩子每次遇到问题,都找父母出头,有谁还敢和他玩呢?这样只会令孩子变得更孤立。

宝宝必须经历的成长之痛帮助孩子度过每一次挣扎

导读:宝宝必须经历的成长之痛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度过每一次挣扎,而不是采取无视和羞辱的态度。宝宝从幼儿园回来莫名其妙的哭闹和发泄有可能是在幼儿园经历了一些事情,做我i父母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原因而不是去镇压宝宝的发泄。合理的疏导帮助孩子度过这些挣扎,经历过一定的挫折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的强大。

在北京李跃儿芭学园里,蒙蒙4岁,在幼儿园里她有了自己的小团体,这个小团体有4个女孩,蒙蒙是领头,她们经常在一起玩,但真子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团体的平衡。真子5岁,她是插班生,为了进入小朋友的团体,竭力展示着自己交际的能力:带着这4个女孩玩自己编的游戏,照顾每一个团体成员,给孩子们带好吃的零食,送礼物给小朋友……渐渐地孩子们接纳了她,当真子看到自己的地位开始稳固后,便开始了排挤蒙蒙的行为,其他同伴也开始不理睬蒙蒙而追随真子了。

蒙蒙失去了自己的群体,每天孤零零地一个人,她想出各种办法来争取回到自己的群体——给小朋友带礼物,主动帮助小朋友做事,主动和她们聊天,但她没有成功,真子担心她的回归动摇自己的地位,拼命维护着自己在群体里的威信,这让蒙蒙深感痛苦。

蒙蒙的妈妈发现了女儿情绪的变化:曾经喜欢请小朋友到家里来

玩的蒙蒙现在拒绝小朋友来家里;蒙蒙出现了尿床;蒙蒙每天放学回家后无故哭闹;蒙蒙要妈妈抱着自己,像个小婴儿一般……蒙蒙妈妈找到了大李老师。

大李老师关注到了这个群体,但她没有轻易出手相助。她告诉蒙蒙妈妈:蒙蒙的情绪变化是因为失去了群体而引起的,这是蒙蒙向成人倾诉痛苦的方式,因为她还不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这样的痛苦。建议蒙蒙妈妈在蒙蒙每天回家进行情绪发泄的时候做到接纳和共情,帮助蒙蒙整理好当天的情绪,妈妈做到了。

虽然每天到幼儿园都必须要面对真子的挑衅,蒙蒙每天早上仍然情绪饱满地坚持上幼儿园,像以前一样对待她的朋友们,经受着被曾经的朋友拒绝和排斥的痛苦,等到下午放学回家后,她会对自己的被子拳打脚踢,尽情宣泄自己的痛苦。两个月过去了,蒙蒙的坚持有了结果,原来的朋友开始与蒙蒙主动恢复友情,她们不喜欢被真子命令,也不喜欢被真子强迫做她们不喜欢做的事情,她们还是愿意蒙蒙来做她们的头儿,蒙蒙重新获得了群体和朋友。

蒙蒙和真子在发展经营友情的过程中都承受了痛苦,这次痛苦给她们带来了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孩子的心灵力量变得强大。蒙蒙懂得了对朋友真诚就会赢得友情,真子开始调整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模式,

另外几个小朋友也明白了要与真诚的人结为朋友,这些成长对孩子未

来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这样的一次痛苦经历,他们便没有机会获得这样的一次发展。

挫折是大自然为人类生命设定的一个成长心灵力量的程序,人类每一项能力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其间必然经历痛苦和挣扎,这个挣扎就是挫折。

孩子在完成生命发展任务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遭遇挫折:当孩子生命本能中的自主意识发展起来后,会陷入是“独立在自己的房间睡觉”还是“留在父母的床上”的挣扎;当孩子的生命进入到社会性能力发展的阶段后,孩子会陷入“我想要朋友和群体”和“我害怕被拒绝”的挣扎中;当孩子上幼儿园,面对新的环境,孩子会陷入“我想与幼儿园小朋友在一起”和“不知道父母还会不会再来接我回家”的挣 ;当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会陷入“我多么期待成为一个小学生”和“我能够在新环境中结交到朋友吗”的挣扎中;进入青春期早期,孩子会陷入“我很想与异性交往”和“我担心被拒绝和被议论”的挣扎中……

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就像大李和蒙蒙的妈妈一样,孩子就会度过每一次挣扎,心灵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

一些父母因为不懂得经历挫折对孩子成长的意义,看见孩子挣扎的过程父母比孩子还要痛苦,不懂得帮助孩子度过挣扎的阶段,孩子也失去了发展的契机。假如蒙蒙的妈妈放弃了对孩子的帮助,让蒙蒙离开幼儿园,逃离真子的挑衅,那么,蒙蒙就失去了发展的契机。

如果父母让孩子回避挫折,误以为“孩子会长大啊,他们的内心

力量也在增强啊,那个时候他们就能够承受一定的挫折了”。事实是孩子心灵的力量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只有在不断经历挫折的过程中才能够发展起来。

方枪枪和蒙蒙都经历了友情发展的伤痛阶段,方枪枪没有获得帮助,被成人羞辱和孤立,让他感受到了耻辱和自贬,所以,方枪枪的痛苦是被伤害之痛。蒙蒙获得了母亲和老师的帮助,人际能力得以发展,蒙蒙的痛苦是挫折之痛。伤害之痛会损伤人格,挫折之痛是人格强健的必经之路。我们只有搞清楚了什么是孩子生命中可以承受的挫折,什么是孩子生命中不能够承受的伤害,我们才知道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宝贝!

本文Hash:e4640c87cc1b9d672776748f693b0c02abaf28fc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