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营养饮食哲学

如何让孩子吃得更科学更有营养?一些传统的“饮食哲学”,也许并不完全正确。看一看,下面的10种常见误解,以及关于这10个说法的事实真相!

误解1:孩子不吃蔬菜就得不到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事实是: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却仍然很健康。原因是,他们喜欢吃水果。在孩子慢慢学习接受青菜、菠菜之类的绿色蔬菜过程中,水果是很好的营养替代品。

如果你的孩子不吃胡萝卜,为了补充可能会缺乏的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你不妨给他吃一些杏或哈蜜瓜;草莓或橙子可以代替菠菜用来满足孩子对叶酸的需要。香蕉可以代替马铃薯作为钾的来源;柑桔类水果可以代替甘蓝满足维生素C的需求。

但是,无论如何,蔬菜和水果毕竟无法完全互相替代。蔬菜不仅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还含有多种促进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所以,你一定要不断地为孩子提供蔬菜,让他接受并喜欢蔬菜。这一点非常重要。

误解2:乳制品会加重孩子的感冒。

事实是:乳制品会增加黏液的产生或者使鼻腔分泌的黏液变稠,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孩子感冒时,鼻子和嗓子里黏液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产生。而乳制品只是粘在了嗓子眼里,让人感到有点不舒服。

当孩子感冒时,可以继续给他提供牛奶或其他乳制品。如果他不喝牛奶,可给他别的液体,如白开水、果汁、稀粥或鸡汤,直到他感觉好些。即使孩子没有什么食欲,也要让他喝足够的水,以防止脱水,并能使黏液流出鼻腔。

误解3:孩子需要吃红肉(牛羊肉)来预防贫血。

事实是:孩子的年龄越小,出现铁缺乏的可能性越大。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1~2岁初学走路的孩子中,9%会出现铁缺乏。在3~5岁的孩子中,该比例降至3%,而6~11岁的孩子中,该比例为2%。

初学走路的孩子完全可以从他们的饮食中获得大量的铁,这是个好消息。很多家庭是天生的素食者或者不吃牛羊肉。何况,肉比较硬,小孩也难以咀嚼。

红肉含有易吸收的铁,因此,孩子适当地吃一些是有好处的。但是,初学走路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吃强化谷类食品和面包、干果(如葡萄干)、菠菜、糖蜜、大豆、扁豆、鸡蛋、鱼以及家禽肉来满足身体对各种矿物质的需要。10岁以下的儿童每天至少应摄入10毫克的铁,这个数量很容易达到,一杯奶酪(含铁约8毫克)和两小袋葡萄干(含铁约2毫克)就行。

如果你无法确定孩子是否缺铁,可以咨询专业医生。他们会根据孩子的喂养史等情况,给你提供一些建议。

误解4:为了预防肥胖,应该限制孩子的脂肪摄入量。

事实是:对于婴儿和刚学走路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和身体成长极其迅速,每天所需要热量(卡路里)40%是从脂肪中摄取的。发育中的大脑对脂肪酸及脂肪中的其他成分有着特殊的需求。

因此,大部分专家建议,2岁以下的孩子要喝全脂牛奶,而不是脱脂牛奶。大一些的孩子仍然需要从饮食中摄入足量的必需脂肪酸,以利于皮肤健康正常成长、性激素的分泌以及维生素的吸收。

但在2岁后,每天从脂肪中获取30%左右的热量(卡路里)就足够了。

此外,食物中的脂肪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吃饱了。因此,如果你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脂肪摄入量,他可能会通过吃更多的其他食物来加以补偿。

误解5:吃糖多会让孩子过度活跃。

事实是:吃糖多对孩子没有这方面的影响。事实上,研究发现,吃了高糖饮食的实验室动物变得并不活跃。那么,这种不正确的说法从哪里来的呢?很可能是 当父母往往发现孩子吃了巧克力之类的糖果或喝汽水后变得异常活跃,而这两者都包含咖啡因。其实,咖啡因才是导致孩子活动过度的原因。

误解6:给小婴儿添加新食物时要特别小心,因为许多孩子都对某些食物过敏。

事实是:食物过敏反应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普遍。事实上,真正食物过敏的孩子只有6%~8%。荨麻疹、湿疹、呕吐、腹泻,或者在极端情况下,出现过敏性休克等,都属于食物过敏时出现的反应。

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如腰果和胡桃)、小麦、大豆、鱼和贝类,90%的过敏反应是由于添加这些食物而引起的。因此,添加这些食物时,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异常反应。如果怀疑孩子有过敏反应,可以带孩子到医院,向儿科医生咨询,必要时医生会为孩子进行过敏原的测试。

误解7:牛奶是强壮骨骼唯一的营养食品。

事实是:牛奶的确是最好的钙源之一。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爱喝牛奶,他同样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得足够的钙质供骨生长发育所需。

这些食物包括:酸奶、奶酪、豆浆、甘蓝、豆腐、深色蔬菜以及添加钙的百分之百纯果汁(如橙汁)。

营养学会所推荐的儿童每日钙的摄入量:

年龄每日钙的摄入量

1~3岁天需要600~800毫克的钙

4~8岁每天需要800~1000毫克的钙

9岁以上每天需要1000毫克的钙

误解8:当孩子生病时,最好是感冒时多进食,发烧时饿着点。

事实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强迫或限制孩子吃东西。生病时,孩子需要所有能得到营养的食物和液体,这样,才能保证他有力量与病菌作战。但如果他不想吃或没吃完饭,你也不必太担心。

孩子生病时,应当允许他吃想吃的东西,饿了就吃,不饿也没有必要非让他吃。别忘了,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液体,比如稀粥、汤、果汁、牛奶等,以防止脱水。

误解9:果汁是健康的解渴饮料。

事实是:100%的纯果汁肯定比汽水更有营养,但它并不是孩子渴时要喝的最佳的饮料。相反,你必须要限制孩子的果汁摄入量。否则,喝太多果汁会降低孩子对营养更丰富的食物的食欲,并可能取代牛奶而成为唯一一种他想喝的饮料。

此外,由于果汁含糖多,过量饮用可能会损坏孩子的牙齿或者引起胃部不适。

营养学家建议:初学走路的孩子,每天将其饮用的果汁限制在100毫升。更大一些的孩子,每天的果汁消耗量也不应超过200毫升。另外,不要把果汁当作解渴的饮料,当孩子感觉渴时,白开水是最佳的选择。

误解10:白面包没有任何营养。

事实:用全麦面粉制作的面包当然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因为全麦面包中的纤维素含量丰富,可预防便秘、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但这并不意味着白面包就毫无营养。

白面包中常常富含铁和烟酸、叶酸、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吃全麦面包,让他吃白面包也无妨。

至于纤维素,他还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取比如水果、蔬菜等。

妈咪必学宝宝饮食彩色营养学

五彩缤纷的世界,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感受。鲜艳的颜色也是小宝宝的最爱,他们也总是不由地被各种颜色的食物吸引。红红的西红柿,黄黄的土豆,绿绿的各种蔬菜,小宝宝让自己的眼睛充分感受着食物的丰富和趣味。确实,每一种颜色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不同的,它们都各有擅长。如果妈妈可以合理搭配,每餐不少于五个颜色,让宝宝的餐桌像彩虹一样美丽,而且能做到营养全面。宝宝对色彩天生的热爱,也会让他们比平时更加胃口大开。当然,如果可以兼顾造型,那就是完美大餐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各色食物都有什么不一样的营养吧。红色食物:铁元素加油站代表食物:红色食物指外表呈红色的果蔬和“红肉”类。肉类中的猪肉、牛肉等,蔬菜中的西红柿、红辣椒等,水果类中的苹果、草莓、石榴等。营养价值:红色食物富含番茄红素、铁和B族维生素,红色食物最典型的优势在于他们都是富含铁质的食物,而铁是构成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同时红色食物天生具有促进人体健康卫士之一的巨噬细胞活力的能力。营养师建议:两岁以下宝宝很容易患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宝宝出生后成长发育很快,身体内的铁量一般只够四个月的使用,而母乳中含有的铁量非常有限。如果四个月后不及时给宝宝添加一些含铁的辅食,都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瘦肉、肝脏等红色食品,都能给宝宝补充身体所含铁量。除了补铁,红色食物还有防治感冒的功效。红色食物可以增强巨噬细胞活力,巨噬细胞是感冒病毒等微生物的天敌,能够有效杀灭这些微生物,感冒病毒自然无法繁殖。因此在感冒多发季,妈妈可以加重红色食物的比重,可以帮宝宝预防感冒。红色食物中的肉类即“红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但是也不宜多吃,每日每人摄入量应少于80克,尽量不要使用烧烤、烙制、煎炸这些烹饪方法,因为会让红肉表面出现致癌物。红枣不宜与鱼类同食,容易引起宝宝腹部胀痛。绿色食物:身体的清道夫代表食物:绿色食物主要包括有绿色叶子的蔬菜,绿色的水果类。例如芹菜、西兰花、黄瓜,芦笋、猕猴桃等。营养价值:绿色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人体必须的纤维素,尤其是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叶黄素和钙,这对给宝宝补充维生素,保护宝宝视力以及预防宝宝缺钙非常有好处。营养师建议: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在食物中的主要来源就是绿色食物。维生素C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保护牙齿的作用,还能让宝宝皮肤白皙。绿色食物中还含有很多的钙,这是宝宝骨骼和牙齿发育的主要物质,能防止宝宝的佝偻病。绿色食物中的纤维素可以刺激胃液分泌和肠道蠕动,有助于人体消化吸收,促进废物排出,防止宝宝便秘。妈妈在给宝宝吃绿色食物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长时间的焖煮,因为这样会让绿叶蔬菜中的硝酸盐转变成亚硝酸盐,容易让宝宝食物中毒。如果宝宝不喜欢吃绿色食品中的蔬菜,也不能用水果来替代,因为水果中含糖较多,容易引起饱腹感,影响正餐。同时蔬菜生吃量也不宜过多,尽管说烹饪的时候会损失一部分维生素,但是宝宝肠胃较弱,如果生食过多,会影响肠胃功能。黄色食物:天然眼药水代表食物:黄色食物是一系列由橙到黄的食物。所含种类非常丰富,如黄豆、小米、胡萝卜、南瓜、金针菇、芒果、菠萝等。营养价值:黄色食品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更重要的是含有黄色食物的标志性色素——胡萝卜素,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是维护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宝宝一些常见病会有预防和调理作用。营养师建议:如果宝宝缺乏维生素A,就可能出现皮肤干燥,易患干眼病,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胡萝卜、芒果、南瓜等黄色食品中都含有大量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被摄入人体消化器官之后,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能帮助眼角膜的润滑和透明度,促进宝宝眼睛的健康。黄色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很多妈妈都发现,给宝宝补了很多钙,宝宝还是缺钙,那往往是因为缺乏了维生素D。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如果缺乏了维生素D,钙就没有办法有效吸收。因此黄色食物可以帮助宝宝强健身体。黄色食物营养丰富,平时可以适量多吃。但是因为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只有溶解于油脂中的时候,才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如果生食含有胡萝卜素的食物,就会有90%的胡萝卜素被排泄掉,起不到营养作用。而且任何食物都不能吃过量,摄入过量黄色食物也会出现维生素A中毒,还可能会让宝宝皮肤变黄。黑色食物:补肾强身剂代表食物:黑色食品是指含有天然黑色素的动植物产品,色泽呈现乌黑或者深紫。常见的黑色食品有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海带、乌鸡等。营养价值:我们传统中医是非常推崇黑色食品。认为黑色食品可以补肾,强壮身体。现代营养学也认为黑色食品中含有很丰富和均衡的营养,经常食用可以提高人体血色素和血红蛋白含量,很利于宝宝发育、健脑。营养师建议:生活中有很多的黑色食品,最近几年也比较受大家的欢迎。黑色食品确实营养价值很高,最大优势就在于营养成分非常的全,而且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防病固身的本领。尤其从中医上来说,黑色补肾,肾又是先天之本,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不容小视。妈妈如果能着意给宝宝添加一些黑色食物,是非常有利于强健宝宝身体的。如黑米、紫菜、黑木耳都是平时最常见的黑色食品。黑米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矿物质,能经常食用黑米,可以促进睡眠,防止贫血等,妈妈在熬粥时候可以加一些黑米进去。紫菜对于宝宝骨骼、牙齿成长保健非常有用,还有增强记忆的功能。妈妈拿紫菜做汤或者用紫菜来做包饭,都是不错的选择。黑木耳可以清除体内垃圾和致癌物质,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凉拌或者切碎拌进宝宝辅食里都可以。紫色食物:补充脑能量代表食物:表皮或者内里为紫色或者黑紫色的食物称为紫色食物。一般为蔬果、薯类食品,如紫茄子、紫甘薯、桑葚紫皮葡萄等。营养价值:紫色食物最突出的是含有大量的花青素,是目前人们发现的最出色的抗氧化剂,紫色食物可以护肝抗病毒,预防癌症和一些慢性病,还可以调节神经,让宝宝心情愉悦,注意力更加集中。营养师建议:如果宝宝已经厌烦普通的水果、薯类。那不妨在食谱当中添加一些紫色食物。紫色食物能调节神经,可以起到舒缓镇静的作用,让宝宝心情愉快。同时还能降低宝宝脑压,起到补脑,让宝宝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更强的作用。因此妈妈在平时饮食中加入紫薯、紫茄子等紫色食物是很有必要的。据近年来营养学的分析,紫色食品的营养价值要胜于其他色泽较浅的食品。紫色食物中的花青素含量非常高,对于成人来说可以延缓衰老,预防高血压,对于宝宝来说也有护肝护眼的作用。花青素在防癌上功效显著,我们的生活中含有形形色色的致癌物质,儿童白血病多发,因此多补充紫色食物非常有好处的。蓝莓是花青素含量最高的,紫葡萄含量仅次其后。这些水果味道也很好,适合宝宝平时食用。吃紫色食品最好是能够吃到新鲜的,营养价值最大。一 紫色食品,如紫薯、蓝莓等,会被制作成零食或者罐头。在制作过程中会有多种添加成分,并不太适合宝宝多吃。白色食物:生命原动力代表食物:白色食物在生活中最为普遍,我们餐桌上的主食一般都为白色食物,如米饭、牛奶、面粉等,白色食物中也有很多的蔬菜水果和肉类,如莲藕、竹笋、鱼类等。营养价值:白色食物一般都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质,是生命的原动力,维持正常生命运行必不可少。但是从营养结构上来说属于“弱势群体”,会缺少人类必须的氨基酸。营养师建议:无论其他食物有多少的营养,但是在宝宝的餐桌上,永远都不能缺席白色食物。宝宝所需要的蛋白质和钙质,绝大部分都需要从白色食物中取得。这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白色食物,是饮食金字塔的根基,是能量的最重要来源。而豆腐、豆浆等食物还能向人体提供高质量的植物性蛋白质,可以保证人体强壮。现在因为肥胖症的增多,很多减肥人士也高喊“不吃或者少吃主食”,很多妈妈认为作为白色食物的主食容易引起肥胖,同时维生素和氨基酸含量不够高,擅自给宝宝减少主食量,增加肉蛋奶和蔬菜的摄入量。实际出现营养不良的宝宝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因为主食摄入量过少。如果宝宝不太爱吃主食,那么妈妈可以花一些心思,在做米,面的时候加入一些其他颜色的食品做点缀,或者做出宝宝喜爱的造型,宝宝就会更愿意吃主食了。

营养日话学龄前宝宝饮食指南

学龄前宝宝在经过快速发育的幼儿期之后,生长速度有所减慢,然而为其提供优质的营养仍不容忽视。当前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成为较为严重的营养问题,为孩子提供全面营养,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容忽视。5·20中国学生营养日,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学龄前宝宝的膳食营养。

中国儿童营养现状

根据卫生部于2012年发布的《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改善儿童营养仍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儿童营养状况存在显着的城乡和地区差异,2006年卫生部调差显示,中、西部地区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为东部地区的2-3倍。另一方面,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逐步显现,2005年,城市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5.3%和3.9%;2010年,城市和农村分别升高到8.5%和6.5%.

不论是营养不良,还是肥胖,究其根源都跟孩子的一日三餐有着莫大的关系。

中国儿童三餐营养失衡

人体对一日三餐的摄入量中,早餐的能量占总量的25%至30%,午餐占40%,晚餐占30%.对处于生长期的孩子来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一天的营养需求。

但在生活中,尤其是在城市的孩子,"早餐被省略、午餐在流浪、晚餐太丰盛"已成常态,营养失衡明显。据调查显示:现在中小学生一天的能量摄入中,晚餐为41%,早餐为20%,午餐为30%.

三餐的失衡分配再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孩子营养状况不加的主要原因。

学龄前儿童饮食指南

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状况来说,"一日三餐两点"制是最好的。

学龄前儿童胃容量小,肝脏中糖原储存量少,又活泼好动,容易饥饿。应该通过适当增加餐次来适应学龄前儿童的消化功能特点,所以以"一日三餐两点"制为宜。

通常情况下,早餐提供的能量约占30%(包括上午10点的加餐),午餐提供的能量约为40%(含下午3点的午点),晚餐提供的能量约占一日的30%.妈妈在给小朋友进行膳食安排时,不妨牢记四个学龄前宝宝饮食原则: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3、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4、每天喝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营养重要,习惯更重要

与婴幼儿期相比,学龄前的儿童生长速度减慢,各器官持续发育并逐渐成熟。父母在供给孩子所需的足够营养之时,更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其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学龄前儿童膳食的关键。

挑食、偏食是现在许多学龄前儿童存在的问题,要想避免或改善这种习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好榜样,善于引导,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们不妨看看下面10个学龄前宝宝饮食习惯指南。

1、合理安排饮食,一日三餐1-2次点心,定时、定点、定量用餐。

2、饭前不吃糖果、不喝汽水等零食和饮料。

3、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吃饭前不做剧烈运动。

4、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让孩子自己使用筷子、匙,既可以增进孩子进食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5、吃饭时要专心,不要在吃饭时看电视或玩耍。

6、吃饭应该细嚼慢咽,但也不能拖延时间,最好能在30分钟内吃完。

7、家长不要一次给孩子盛太多的饭菜,先少盛,吃完后再添加,以免养成剩菜剩饭的习惯。

8、不要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或经常吃汤泡饭,这样容易稀释消化液,影响消化和吸收。

9、不挑食、不偏食,在许可范围内允许孩子选择食物。

10、不要用食物作为奖励,避免诱导孩子对某种食物的偏好。

推荐 读:

拉丁舞学龄前儿童慎学

父母如何教导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

学龄前孩子不适合戴太阳镜

本文Hash:fc07ec5f8a8ff4524cdeee875e5038d8476b96b8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