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心理

文章摘要:早在一九四八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在宣言中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志之一。处在幼儿期的孩子身心还比较稚嫩,他们的身心健康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诸多事实证明,心理健康才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所以,幼儿园、家庭、全社会都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抓得越早越好。

我国给心理健康确立的含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其衡量标准包含情感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人际关系和谐等诸多方面。而有资料表明在被称为知识和经济时代的二十一世纪也将是一个精神病时代的到来。心理疾病将是人类又一隐患。近几年大中小学生因心理不健康导致性格和行为上出现偏差,甚至发生自杀、残杀父母老师等恶性事件。由此,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一个人一生很关键的阶段。如果我们在这个时期就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就会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使之形成完善的人格。但值得一提的是对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身体状况、智力开发已被家庭、社会、教育机构非常关注,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忽视,没有得到与前者同等的重视。我认为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有下面几个因素:

一、来自社会的影响。

在当今知识信息时代,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便利快捷,孩子们也深受影响。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娱乐生活的同时,一些言情戏说的影视作品、打打杀杀的动画片逐渐成为他们的钟爱。流氓兔、流氓猪这些不雅之词也成了他们的流行用语。内容低劣粗俗的图书、光盘,也充斥着孩子们的眼睛和心灵。这对于身心稚嫩、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幼儿来说,想一想令人堪忧。

二、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简单,生活空间狭小。现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都是二加一的简单结构。父母是双职工,白天上班,晚上一家三口独居单元房,孩子缺少同伴交流玩耍。和他们相伴的大多是玩具、电视、游戏光盘等。幼儿生活空间的狭小,造成很多孩子不善于与人交往,胆小,独立性差。在加之一些外因,如父母离异,家长心理不够健康,行为表现粗鲁,综合素质差,忽视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等等,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1.期望过高。曾有调查显示,家长期望子女达到大学以上程度的有95.7%。望子成龙,只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的不科学教育理念至今仍被许多家长推崇。在幼儿园也是如此。家长最关心的仍是学了多少知识。在学习之外,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要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甚至互相攀比,却从不考虑孩子意愿和爱好,忽略孩子的看法。

2.过度保护。在众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充裕的物质条件,使孩子们衣食无忧。但家长满足孩子们物质需求的同时,却忽视了精神需求。家长不信任孩子的能力,怕孩子吃亏,怕孩子受苦,怕孩子添乱,怕这怕那,于是,过度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丧失了许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剥夺了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由于父母的过渡保护,使孩子养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胆小,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差等。

3.溺爱。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父母毫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任意要求,要星 星不给月亮,任意地迁就孩子,不注意爱的质量,使孩子被浓厚的“爱”包围而感受不到爱,使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霸道的性格,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善于接纳别人等,如此下去,他们会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吗?

4.教育上的偏差。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也得到关注和逐步提高。但由于教育观念的滞后,很多家长在教育上存在偏差。他们重学业轻品德,重身体轻心理,重物质轻精神,总是认为吃好穿好学习好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孩子在品德心理精神上等方面的教育。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怎能适应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呢?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怎能取信于人,立足于社会呢?

三、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这个“育”字,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更为深刻,即怎样教孩子做人,做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教育方法等,都将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防止孩子的师源性心理健康障碍。

幼儿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繁琐复杂,每日与幼儿接触时间较长。所以,要想让幼儿身心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师首先要保持心理健康。这样,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意志品质、自我意识等方面,才会适度健全。并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才会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反之,则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师源性心理健康障碍。例如,教师与幼儿发生矛盾时,如果教师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幼儿严加斥责,或者做出过激行为;再如教师不注重榜样示范作用,表里不一,等等,都将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发展。因此,防止师源性心理健康障碍,教师是关键。

(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在实践中开展社会性教育。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我亲身体验到很多孩子的社会性行为能力比较薄弱。例如:有的幼儿不敢当众讲话,有的幼儿任性,遇到问题就爱大哭大闹,有的幼儿不会和别人交往,有的幼儿不懂和别人合作,等等。而以上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我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了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

1.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但是自信心在现在的独生子女中表现薄弱。过多的包办代替,使孩子们很少亲自尝试,因此他们遇事胆小,总爱说“我不会”。小雪就是一个胆小不爱说话的孩子,而且,运动能力比较弱。所以她在班里很孤单,没有朋友,我就经常主动和她聊天。偶然一次了解到她很会讲故事,而且家里有爸爸给她录的磁带,于是我请她把磁带带到班里,在午睡前放给全班小朋友听。《卖火柴的小女孩》、《爱丽漫游仙境》等故事,小雪讲得流畅自然,全班的孩子都大吃一惊,有的居然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小雪的眼睛里充满了光彩,她正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从此,小雪在小朋友中找到了位置,也变得活泼了许多。

当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最爱说的一句话是“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就是这样一句话鼓舞着孩子们,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我们班还有一个固定的说话活动“夸夸我自己”。每次我会请三至五名幼儿,走到全班小朋友面前,说说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能大胆地表达。幼儿点滴的进步能帮助他们形成“我能做好”、“我能行”的良好心态,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交幼儿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我认 为,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帮助幼儿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能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而正确地评价他人,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别人的长处,培养幼儿向别人虚心学习的品质。这有助于培养幼儿和他人的友好交往及合作行为。

在我们班有一个电视新闻角,开展了“说说我自己”、“我的朋友”、“我能为大家做点事”等一系列话题讨论。其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写(请家长协助)、说,来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缺点和介绍身边的朋友(为什么会成朋友,朋友有什么本领等等),以引导幼儿从具体方面去评价,不讲空话、套话。例如,在早操活动中,我带操后请幼儿评价:“老师做得好不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指导孩子从节奏、动作准确性、优美等方面去评价,即教给幼儿真正的评价方法。而且,我认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学习,老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教育情景,这样才能吸引幼儿,起到良好的效果。

3.培养幼儿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我们班众多的独生子女中,很多幼儿表现出任性、交往、合作能力弱、爱指责别人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开展了一个主题活动“我和快乐交朋友”。其目的就是帮助幼儿养成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主题中“不要害怕”这个环节为例,我们以故事《莉莉为什么不高兴》为线索展开讨论“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办”?从讨论中让幼儿知道:人都会犯错误,有了错误不要害怕,要大胆地抬起头,敢于承认错误,这样你才会更快乐。再如,“学会幽默”这一环节,老师和孩子一起编相声、说笑话,班里的气氛特别活跃,调动了幼儿的幽默感。从整个主题的幼儿表现可以看出,他们乐于接受这种有益的学习经验,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行为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幼儿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来自于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个教育环境,其中家庭和幼儿园尤为重要。所以我认为:家园要共建科学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第一,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要认识到保持幼儿心理健康的长远意义,所以要树立正确教育目标,并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幼儿教师要掌握一些相关的幼儿心理健康知识,以利于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真正做到尊重幼儿。

第二,作为新时代的家长,要认识到幼儿不仅是家庭的核心,也是祖国的希望。所以每一位家长都有责任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自觉地学习科学育儿观念,发扬教育民主,为幼儿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第三,幼儿园要积极地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可以采用专题讲座,家园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文明和谐的大氛围。

总之,为了祖国的明天,社会,家庭和幼儿园要全方位的给予关注,抓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5大主要家庭因素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然而,不少来自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如有一个小女孩的裙子被别人摆了一下,她冲上去抓别人的脸,老师刚要准备和她谈谈,她就大声哭着说:“我爸爸知道你批评我,会心疼的。”而家长知道这事后,却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谈论幼儿园的开心事或问一些问题,家长嫌烦,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绪上的快乐和满足,长久下去自然会冷淡。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有不少家长在心理咨询中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说谎的原因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像,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像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下次改正就可以,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4、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有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讲是好事或无所谓的事,而有些家长看待这些事的角度却有问题。如看到老师让幼儿在幼儿园捡树叶而自己聊天,家长认为这样的活老师自己不参与,幼儿也不用干。家长从成人的角度认为这是对幼儿不公平,而幼儿自己认为这是集体活动,很有趣。这样家长的观点和孩子的感受完全相反,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长大以后就学会人际交往中斤斤计较,偷懒耍滑。5、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必然会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较父母要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远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孩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 夸大危险、依赖等。对策与建议要不断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并且要及时地表扬。为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表扬,这样坚持做下去才能使孩子渐渐恢复自信心,逐渐做得更好。要注意改变家长自己的形象。如果你不满意孩子的某些特点,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表现,如有,要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改正。要给孩子的进步留有余地。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积极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尽可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与同事交往、对社会的态度都尽可能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这样才能在内心产生宽容的心态,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才能是积极向上的。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参与家务,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让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联系,及与孩子同伴家长的交往,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家长必须掌握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如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有关孩子心理困扰、心理障碍时要及时找专家咨询。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5大主要家庭因素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然而,不少来自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如有一个小女孩的裙子被别人摆了一下,她冲上去抓别人的脸,老师刚要准备和她谈谈,她就大声哭着说:“我爸爸知道你批评我,会心疼的。”而家长知道这事后,却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谈论幼儿园的开心事或问一些问题,家长嫌烦,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绪上的快乐和满足,长久下去自然会冷淡。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有不少家长在心理咨询中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说谎的原因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像,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像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下次改正就可以,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4、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有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讲是好事或无所谓的事,而有些家长看待这些事的角度却有问题。如看到老师让幼儿在幼儿园捡树叶而自己聊天,家长认为这样的活老师自己不参与,幼儿也不用干。家长从成人的角度认为这是对幼儿不公平,而幼儿自己认为这是集体活动,很有趣。这样家长的观点和孩子的感受完全相反,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长大以后就学会人际交往中斤斤计较,偷懒耍滑。5、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必然会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较父母要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远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孩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 夸大危险、依赖等。对策与建议要不断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并且要及时地表扬。为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表扬,这样坚持做下去才能使孩子渐渐恢复自信心,逐渐做得更好。要注意改变家长自己的形象。如果你不满意孩子的某些特点,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表现,如有,要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改正。要给孩子的进步留有余地。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积极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尽可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与同事交往、对社会的态度都尽可能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这样才能在内心产生宽容的心态,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才能是积极向上的。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参与家务,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让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联系,及与孩子同伴家长的交往,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家长必须掌握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如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有关孩子心理困扰、心理障碍时要及时找专家咨询。

本文Hash:1ac2bcb15acd03dfdfe1c392fbc7b43135f09580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