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一个聪明环境

帮助两岁的孩子学到有用的知识,做到这一点的秘密并不在于什么高科技的玩具或是千变万化的学习卡片,而只是一些传统的做法以及想象力。

现在的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儿童智力玩具,父母们简直不知从何挑起。实际上,增进智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并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或是绞尽脑汁的策划,而且它们通常无须花钱就能实现。你

只要和孩子一起寻找乐趣,为他提供一个安全的、充满教育意识的环境,就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

孩子接受挑战、享受疼爱的同时也正是培养记忆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的时候,他的语言能力和计算能力也会相应得到加强。以下是6个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它们对于提高孩子的智力却有着相当不错的功效。

1.唱歌

父母可以把生活中的事情自编一些歌曲教给孩子,并且鼓励他们自己也试着编一些歌。这个方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研究发现,那些接受过键盘乐器或合唱训练的学龄前儿童的时空推理能力较强,这项能力对孩子今后学习几何学、分数、比率等有帮助,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他们解答谜语和搭积木的能力。

2.韵律训练

孩子们听到的押韵的词越多,就越能体会到语言的优美,同时对字音的认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富有韵律的语言能够促进交流,因为孩子能从中知道语言并非一连串词语的简单组合,而是我们如何表达这些词语。让孩子学习句子的韵律及表达过程中的抑扬顿挫能够帮助他理解我们的意思。在做这类游戏的时候,你可以加重儿歌里每句话的最后一个词,并伴随一些有趣的动作。

3.重复阅读

孩子多次重复接触他喜欢的故事、歌曲或是游戏,能够锻炼他的记忆力,并帮助他积累词汇。研究显示,如果孩子把同一本书读三遍,他对其中艰涩词汇的理解程度要好于只读一遍的孩子。此外,父母在给孩子念书的时候可以抽出一些他喜欢的片段,让他填充其中的一些词汇,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求知的欲望。

4.讲故事

父母给孩子念书可以看作是培养他读写能力的启蒙教育,不过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不要忽略图片的内容。在读"字"的同时,给孩子讲讲图片的含义,并尝试着问他一些问题,鼓励他讲述故事的情节和其中的人物,这样一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因此有较快的进步,这比单纯地给他念文字要更有意义。

这种让孩子来寻找一些简单问题的答案的读书方式,可以让孩子的精力更集中,听得更仔细,而且每个问题就像一个小小挑战,来鼓励他思考故事的发展,并寻找合适的词语来解答问题。

5.计算

教孩子进行计算是让他掌握数字的好办法。这一训练可以先从数数开始,例如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楼梯有几级台阶、书架上有几本书。然后可以教他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例如加、减,并且告诉他数量如何发生了变化。比方说,"树上有四只鸟,飞走了一只,还剩三只"。此外,还可以教孩子对事物进行比较,例如,"爸爸的鞋子比你的大"。

6.自由活动

两岁左右正是孩子开始放飞想象力的时候,此时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让他通过自由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女孩喜欢和玩具娃娃过家家,和娃娃说话、唱歌,甚至是给娃娃上课。不论是操场上的嬉戏还是和小朋友一起玩沙堆,这些活动都能够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集中精神,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他们的大脑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发育起来。< /p>

数学游戏

一起数数:点着手指或脚趾从1数到10是一种既简单又有趣的数字游戏,如果同时配上带有韵律的歌谣就更好了,爸爸妈妈小时候学的"12345,上山打老虎"仍然是不错的教材。

分类挑选:帮助你的孩子按他的理解能力将玩具分分类,如将他的玩具小汽车和小飞机分开,然后数一数每样有几个。

布置餐桌:吃饭前让你的宝贝帮你给每个人分配一个碗和一付筷子,可以让他学到重要的数学概念。

指出形状:指出物体的形状是宝贝学到的数学基础知识,在屋里做个游戏,让宝贝指出哪样物体是方形哪个是圆形,还可以用两个三角形来帮他拼成一个正方形等。

空间概念:创造一些游戏帮你的孩子理解近和远或上与下的概念,或者用不同大小的杯子盛水来帮他了解量的意义。

比较大小:在玩具堆里,让宝贝将大的玩具熊和小的玩具兔分别拿给你,或者用身体当教具,看谁的身体可以伸得最长或缩得最短。

图案教学:用积木按不同颜色和形状来搭出不同的效果等。

阅读的最大能量

两岁的孩子已经不仅仅关心书中的图画和色彩了,他们可以指出故事发展中的某个场景,明白不同的人物特征,并且对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如何让他们从故事中学到更多的内容呢?

选择合适的时间:睡前讲故事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如果它不适合你和你的孩子,不要强求。假如你在孩子睡觉前已经感到特别疲倦,就很容易忽略故事的精彩,而流于形式。一天当中的其他时间都可以,只要你们从阅读中体会到放松和愉快。

遵从孩子的意愿:读哪一本书和读多长应该听取孩子的意见,而不要成为你们的"权力之争"。让孩子来选择,哪怕5天来他选的都是同一本,如果他提问题或发表评论,就先停下来听他说,累了就停止,别忘了阅读是一件你们都应感到愉快的事,而且主角是孩子。

生动讲述:在用书中女巫的口气说话时,请暂时放下你的尊严,将角色扮到底。为书中的不同人物设计不同的声音,每一本书都可以找到有趣的阅读方式。

提些小问题:偶尔停下来问孩子一些书中有关的问题,如"你看到梳辫子的小姑娘了吗?""你在动物园里也看到小象了吗?"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可以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派生阅读法:从一本杂志上找到一个可爱的宝宝或把商品标签上读给孩子听,都是和阅读有关的游戏。

为孩子创造一个不孤独环境

现在家庭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成员的数量上处于劣势,既无兄弟姐妹,也无同龄伙伴,孤单单地生活在一个一切由成人设计、安排的环境里。

孩子对环境的认识与大人不同,他们感兴趣的,大人却不以为然。在一个家庭里,大人们谙于世故的交谈,孩子一点兴趣也没有,而当孩子津津有味地和父母谈自己的趣事时,大人又往往表示冷漠。唯有孩子之间才最有共同语言,他们在一起嬉笑、打闹,但小朋友们最终还得分开,各自回到孤寂的家。在此,我们应提醒家长采取措施,为独生子女创造一个不孤独的环境。

怎样才能使独生孩子不孤独呢?做家长的对孩子讲述的事情要满腔热情,悉心听取,绝对不要急于当裁判,更不能表现出烦躁情绪。如果父母能专心致志倾听孩子讲述他所感兴趣的事,父母和孩子的心就贴近了,孩子就不会感到孤寂。

独生孩子常常在晚上出现孤独感,因为在这个时间里,小伙伴都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失去伙伴的孩子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他们渴望父母也和他们亲,以此来弥补心灵的孤独。如果父母能理解孩子这种心情,并引导孩子独立玩耍,久而久之,就可使孩子摆脱孤独。

大人外出社交时,情况允许的话,可带孩子一起去,如果对主也有小孩,那么孩子间很快就会亲近起来,家长不要过多干涉他们在玩什么,否则,孩子就会感到不愉快。如果朋友家无小孩,那么父母应带上一些玩具、画册等,使孩子能兴致勃勃地独自玩耍。

当孩子和小朋友在家一起玩时,他们必然会沉浸在欢笑之中,许多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常常为了自己的安宁,将孩子撵出屋外,这时孩子的心情极不好受,当他们不愿意又不得不回到自己冷清的家时,便会故意撒娇、取闹,以干涉父母的工作来排除自己的孤独感。这时,父母不可简单训斥孩子,而应帮助孩子战胜孤独。最好采取有效措施,如允许孩子一周邀请小伙伴来家玩一两次,并规定朋友离开的时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友爱,愉快地接受限制,并自觉地摆脱了孤独。

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的爱的环境

  很多保姆带的孩子,父母在家只跟父母,父母一走只跟保姆,这常给父母一种错觉:保姆对我的孩子不错,因为他不愿意跟其他人。真正的原因是:父母在家时保姆爱孩子并让他为所欲为;父母不在时保姆便训斥和吓唬孩子。孩子整天在爱和不爱两种环境中转换,没有安全感。得到爱的孩子,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在陌生的环境中容易建立安全感。因为他有一个稳定的爱的环境。

  蒙特梭利幼儿院有个口号叫:“爱和自由,美和理想。”这个口号是我们对蒙特梭利教育法实施几年得出来的。为什么要把爱放在第一位呢?

  儿童一切生活的基础和对未来的认识及行为几乎全部归结于早期教育,而早期教育的爱是孩子的人格、心智、道德等各方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因此我认为爱的问题是儿童各方面成长的一个背景。这也是许多心理学家的共识,好比植物有土壤一样,爱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

  许多家长可能这样认为: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对一个内心根本就无爱且不具备爱的能力的成人来说,怎么办?我认为这是一个成人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如果父母心理很成熟,他就能够自然地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反之,父母的心理年龄如还在童年,他所做的一切很可能仅从他自身出发,他更爱他自己,在处理同孩子有关的事情时,他可能更多地从自身着想,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同孩子怄气,对着干,必须他取胜。他不能作为一个成人宽容地对待孩子,容纳和理解孩子。另一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看自己的情绪,情绪好时是猛爱,情绪不好时是猛呵斥。这样,孩子把宝贵的生命都放在了察言观色上,先是惊吓和糊涂,后来是揣摩和应付。在蒙氏教育实施十年来,我们面临的不是如何实施这个教育,而是花大量的精力调节儿童因得不到爱而无安全感带来的情绪和精神上的不安和焦虑。这种焦虑是普遍的,这种普遍性来自于人们的观念。所以,我今天要谈的是学会怎样去爱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弗罗姆(Erich Fromm,1900~1980)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

  “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好比学医,你不可能生下来就是一个医生,你必须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医生,他的看法是:每一位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

  什么才是父母真正对孩子的“爱”呢?我们知道许多动物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比如说:母鸡爱它的小鸡,老虎很爱它的小老虎。我们在电影里经常看到老虎妈妈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的情景,这也是一种爱。很多父母在孩子生下来以后,对孩子确实充满爱意。但是在孩子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后,这种“爱”恐怕就不是人人具有的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说:“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我们在幼儿院观察孩子的结果证明: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都非常出色。比如说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比较小、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就越快乐无比。

  许多父母可能有一个错觉:母亲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她。我的理解是,越爱孩子的父母,孩子也就越不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他,他母亲是爱他的。这个经验也同时告诉他,父母只是暂时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知道,不管父母到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所以在陌生的环境中,这种孩子更容易产生安全感,适应环境更快,更容易得出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别人教给的。原因是他已经建立了安全感,有了这个基础,他也容易对别人建立安全感。而那种没有得到父母爱的孩子,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母亲一离开,孩子就拼命地哭,而且他会把这种爱胡乱地施加于任何地方,也就是到处寻找爱,讨好别人,或是完全封闭自己,拒绝任何一种爱。

上一篇

1/4

下一页

本文Hash:1ef8ad219f40c834e4f7848de618d8e03ad3a74b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