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宝宝的情感需要

经常听到一两岁孩子的妈妈们抱怨:“我这个孩子特别粘人!真烦死了!”综合起来,“粘人”的“症状”不外乎以下几种:

1.只要妈妈在,就不跟别人,缠着妈妈。

2.经常希望妈妈抱。

3.不愿意自己玩儿或者做任何事情,总是要妈妈陪着。

不少妈妈问,孩子这个“坏毛病”该怎样才能改掉?她们特别急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恨不得孩子一下子“学会”自己单独做事情,不要总牵扯大人的精力。

在着手改变宝宝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看,孩子为什么“粘人”。

“粘人”的行为一般出现在1岁之后,其实,这不是什么坏事情,而是孩子心智成熟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在判断力和选择能力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他能够判断——

*自己单独玩儿、吃饭、做事情

*跟妈妈一起玩儿、吃饭、做事情

哪一样给他更大的快乐:当然是跟妈妈在一起!

他也能够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我要那种给我更大快乐的情景——跟妈妈在一起!

一岁左右孩子的妈妈,大多数已经重返职场,每天起码有8个小时不在家。这些妈妈的孩子,比全职妈妈的孩子,表现得更加“粘人”一些。妈妈一回家,就被孩子“独占”了,吃喝拉撒睡,都要妈妈陪。妈妈想休息一下、看会儿书、做点儿自己的事情,非常困难。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妈妈难免会觉得不耐烦,希望保姆或其他看护人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走,或者干脆送全托。

但是,妈妈们要意识到,孩子这样做,不是成心跟你过不去,而是在很清楚地向你发出信号:“妈妈,我需要更多跟你在一起的时间!”他是在利用这个机会,弥补白天不能和妈妈在一起的缺憾。他是在向妈妈表示爱,也是在要求妈妈对自己证实她的母爱。这种对母爱的需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妈妈一定要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的这部分情感需要,否则会给孩子的终身幸福留下不可弥补的缺陷和阴影。

夸夸其谈理论之后,尚需结合实际讲讲自己的体会:

我的儿子Sam母乳喂养到2岁,虽然有人说母乳喂养的弊端在于牵制了母亲,但是在我看来,这是天经地义而又必不可少的。由于他的全部喂养基本由我来承担,在这期间,我充分了解他的秉性脾气、了解怎样才能满足他的一切需要、对他的需求十分敏感,并且根据他给我发出来的信号,尽力满足他的成长需求。他也因此对我建立了至高无上的信任感、依赖感和爱。

因为我一直和Sam在一起,他的分离焦虑阶段度过的十分顺利,从来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分离焦虑。1岁到2岁的有一段时间,他表现的特别需要我的注意力,无论做什么都要我看见。我知道他这是因为什么,所以很愉快地接受他的需求并且注意时刻满足他。他成长中的一切细节,都在我的观察之中。他知道,妈妈陪着他长大。

在他将近2岁时,他自己主动断了奶,主动要求搬出我们的大床,自己睡一间屋子,并且开始能够自己玩儿一段时间,不需要大人的陪伴了。我将这一切归功于他内心安全感的充分建立,他的依赖感被充分满足,因此才能够自然地走向独立。

Sam的首要幸福感已经比较稳定,他一直都很大方,很懂事,关心别人,乐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除了在很困、很累的情况下,他极少因为不能马上得到一样东西而发过脾气。经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孩子真乖、真独立、真好带,不像别人的孩子,被惯坏了,总是闹。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Sam才是真正被“宠”出来的孩子呢。那些“闹”的孩子,恰恰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注意力和 ,才用“闹”来唤醒大人的注意。

前一阵子,因为稿约比较多,我白天陪Sam的时间少了。丈夫因为要组织一个大型会议,半夜才回家。晚上我一个人带Sam睡觉,他无论多困,从要求上床到真正入睡,往往“折腾”一个半小时,搂着我唱歌、说话、咯咯笑。我知道他是在弥补和我在一起的时间,所以耐心地陪他,而不是急着回到电脑前接着写稿子。陪伴他从两方面讲是幸福的:被需要的幸福,以及满足他的需求的幸福。他的身上总是那么温热,那么柔软,那么香。

有时早晨醒来,Sam会搂着我,肉嘟嘟的小脸贴着我的腮帮子,亲热亲热,还喃喃自语:“妈妈爱Sam……”

幸福啊!幸福!心里痒酥酥的……

作者简介

小巫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曾在美国两所大学任中高层管理职务,回国后出任澳大利亚大使馆新闻官,现为自由撰稿人。妈妈网(mama.cn)网上主办“母乳宝宝”主页。出版了两本育儿专著。

2岁半宝宝粘人没关系尽量满足他的情感需求

导读:宝宝黏父母,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但许多妈妈或许是有很多事要做;或许急着要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所以对宝宝的黏人着急和担忧,甚至有点烦。

宝宝黏父母,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但许多妈妈或许是有很多事要做;或许急着要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所以对宝宝的黏人着急和担忧,甚至有点烦。

如果父母对宝宝的这种需求置之不理,或是不耐烦、呵斥,会让宝宝郁闷、颓丧、委屈乃至愤怒,严重者有可能让宝宝出现反社会行为。

因此,明智的父母应该尽量满足宝宝的这种感情和心理需求,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宝宝,努力让自己成为宝宝的好朋友、好父亲、好母亲。到那时你就会发现,得到了满足的宝宝,会自然地“放松”父母,渐渐学会自己单独做事和玩耍。愿天下的父母能给宝宝一个快乐、美丽的童年!

早教别忽视宝宝的情感需要

大多数成人眼里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其实这是个错觉,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有烦恼和情绪,有情感需求,比如情感的满足,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宣泄等等。因为这种错觉,做家长的在早教过程中便经常陷入两种误区:一是给孩子保姆式的爱,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做好一切,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另一个误区是,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与特长培养上而忽略其他。早教别忽视宝宝的情感需要案例:用玩具作为一个亲情的替代品小菲的爸爸妈妈很忙,以致长时间没办法陪小菲,于是就买大量的玩具给宝宝让它自己玩。或者是经常性的干脆用玩具作为一个亲情的替代品。其实这是种非常错误的做法。玩具是宝宝和亲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还能够开发宝宝诸如运动,语言,想象,交流等能力。这其实蕴藏着早教的作用和意义。早教表面看起来看似只是一种玩耍,但是如何教宝宝玩,如何跟宝宝对话,如何利用玩培养宝宝的智力,运动神经等,都蕴含玩耍这件事里。也许大家都会认为宝宝情感是比较大以后才会有的,以前的某些医学研究也说宝宝在3岁时才开始有自我意识,也就是3岁才开始有一些情绪需要,之前的都是低等反应,就像个小动物一样。但是近期在专家们的实际研究中却发现很多婴儿期的孩子就已经有了一些高级的情绪发生。比如还在母乳期的孩子,看到妈妈在给别的婴儿喂奶,这个孩子就开始哭闹起来,实际是他产生了嫉妒这种情感。孩子早期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在于,这一部分的缺失会导致孩子长大会后的性格缺陷。其实孩子早期的生活组成主要活动就是四件事:吃,睡,排泄和玩。前三个活动决定宝宝的能力情绪。也就是要培养好宝宝在吃,睡,排泄上的独立性和适应性,别小看了这三件事,孩子早期如果不能够培养好独立性和适应性,长大后是很难再培养的。最后一个“玩”是个重要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是众多家长会忽视的重要元素。除了宝宝自身的能力培养,婴幼儿最重要的是要给宝宝和亲人间充分交流的机会,让他深深的体会爸爸妈妈的爱,所以,请给予孩子你的时间。这是最宝贵的东西。给他一段全心全意的时间,不必兴师动众地去动物园、科学馆之类的,一起念本书、搭搭积木、帮他吹气球、修理他的小汽车,就可以让孩子满足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了。有父母坐在旁边响应自己的需要,看自己做事情,还有比这更能让人觉得被爱包围的吗?跟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周末的时候,陪他一起看碟,为大雄和哆啦A梦的穿越时空的游历喝彩,或者跟他一起游戏,让他们觉得你虽然不得不去工作,但却真心喜欢跟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时光,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一切格外有价值。小编总结:如今,在孩子的早教方面,可能很多家庭还是在尽力给孩子提供好的成长条件,对智力教育(可能说知识教育更贴切)的投入较多,但往往忽视了情感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都不用孩子操心,虚不知这是很极端的作法,对孩子的成长毫无健康可言的,要把孩子塑造成一个全方位都健康发展的人,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从家庭来说,将体现在与家人的感情,从社会来说,将体现在为人处世,从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各个方面。(兼职编辑:邓瑞茵)

本文Hash:ade5cc83533980a10849dbbe0428cb64c3b98106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