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粘人会导致孤独症吗?

宝宝粘人_宝宝粘人会导致孤独症吗?_01.jpg"src="/attached/image/20150706/1436229173188040405.jpg"/>

很多家长一定以为,宝宝粘人的现象很常见,不用过多理会。但今天,小编可要特别提醒各位家长:心理医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孩子突然变得爱粘人,有可能是孤独症的前兆,这样看来宝宝粘人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其实家长们也不要过于担心,宝宝喜欢粘人,可能反映的是宝宝的某种心理需求。为此,只要父母理解到粘人宝宝的心理需求,听出宝宝的心声,就不会让粘人宝宝朝着“孤独症”方向发展。

孤独症的表现

1.内心孤独却不喜欢和人亲近,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2.喜欢一个人独处,缺乏社会交往技巧,不主动与别人说话。3.态度冷淡,不爱笑,对周围漠不关心,任何事都引不起他的兴趣。4.存在语言障碍突出的问题,不愿意多说话,或者语言单调,有时会突然尖叫。5.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常能较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6.智力发育落后,在记忆方面可能比一般人强。

孤独症的形成原因

医学上解释,孤独症主要是由于脑部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分泌失衡所致。同时,孤独症还与遗传、后天营养和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孤独症会影响宝宝神经的完善功能,语言功能,甚至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不同情况下的粘人行为与孤独症的关系

1.由于正常心理发展而粘人

宝宝在1-3岁期间,由于心理发展的需要,很多宝宝都会出现一段“粘人高峰期”。表现为对母亲过于依赖,过于亲近。此时,如果宝宝只是粘人,别的情绪和行为都没有异常,并能很快适应陌生环境,那这种“粘人”行为就属于正常、健康的表现,并不会导致“孤独症”。

2.受陌生环境的影响而粘人

宝宝爱粘人,可能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化,或突然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受到惊吓,并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从而通过“粘人”来寻求保护。比如,宝宝习惯了一个人的照顾,或是习惯了某个时间点吃饭睡觉,或是习惯了家里的环境,但当这些突然变化后,宝宝就会变得特别没有安全感,并且拒绝重复式地更换生长环境。长此以往,宝宝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可能导致“孤独症”。

3.宝宝受到过度宠爱而粘人

宝宝有时候出现“粘人”行为,是因为受到家里人过多的保护和照顾。这类宝宝被家里人过于娇惯,其生活环境比较单一,父母很少让宝宝单独接触陌生的环境。在与他人交往时变得敏感、胆怯,这种现象发生后,家长要特别注意,谨防宝宝有心理病。宝宝前后心里落差大,可能会变得不爱说话,导致“孤独症”。

4.宝宝缺乏安全感而粘人

宝宝突然缺乏安全感,会让其反弹性地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所以他们通常会采取“粘人”的方式去获得周围人的关注。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可能会对世界丧失信心,行为偏激,会很容易会患上孤独症。

5.宝宝天生性格爱粘人

很多宝宝天生就有某种脾气和性格。所以宝宝“粘人”的程度,也跟宝宝天性有很大关系。天生的“粘人宝宝”,他们更需要来自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爱护。家里有这种“粘人宝宝”,他们的内心更容易感到孤独,也更容易患上“孤独症”。

6.宝宝知道妈妈依赖自己而粘人

“粘人”有时候是相互的,不要以为只有宝宝粘大人,其实,大人有时候也会粘着宝宝。这种过分“粘孩子”的现象,是很容易感染到敏感的孩子的。所以,在与宝宝分离的时候,妈妈只要表现出不舍,宝宝就会相应地采取“粘人”的方式,来阻止妈妈的 开。

小贴士

宝宝爱粘人,是宝宝不同心理需求的暗示。如果宝宝的心理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会让宝宝产生心理障碍,严重时会导致孤独症。所以,妈妈们平时要多留意宝宝内心变化,聆听宝宝心声,走进宝宝的内心世界。

最新鲜的育儿信息,最科学的育儿方法,最时尚的宝典,还有婚姻、怀孕、早教等信息尽在!如果你有关于亲子、早教、育儿方面的信息,也可以随时和我们分享!

宝宝会患上“电视孤独症”妈妈造吗?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心理出现问题的人们越来越多,而我们传统的认知当中,更多的关注与身体状况,对心理问题不够重视,说起儿童和心理疾病,仿佛二者是完全绝缘的,其实不然。据心理专家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心理病态,都是源于儿童甚至婴儿时期。现在很多孩子会出现“电视孤独症”,家长们很有必要扫一扫这方面的盲区。“电视孤独症”的案例童童是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时常会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半天,两只小眼睛只盯着荧光屏,对其他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不愿活动,不愿和别人说话,连对吃饭也没有多大热情。久而久之,童童变得孤独、怕羞,见了外人也不敢抬头,还不愿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儿,就连摇马都不会坐。当小童童的表现真正引起妈咪的注意时,这种行为已经非常顽固了,根本改不过来,妈咪只好带他去医院的儿科心理门诊。经过检查发现童童患有贫血,生长发育程度也较同龄孩子慢,只相当于2岁大,童童被医生诊断为“儿童电视孤独症”。“电视孤独症”的临床表现1.患儿表现为每天长时间地看电视,让人觉得他们离不开电视,整天与电视为伴。而不关心周围的事物,对玩具不感兴趣,也不喜欢接触小朋友,不让看电视就会焦虑不安。2.患儿在看电视时不让别人干扰,还时常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仿佛自己就是电视剧的人物,并能将电视节目中的故事情节背得滚瓜烂熟,文不对题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有的患儿出现了自言自语等反常行为。3.患儿性格孤独,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学习能力,缺乏责任心,缺乏应付环境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情绪经常波动、不稳。引发原因与危害由于儿童的思维能力较差,所以行为模仿性较强。当他们过多地看电视时,就会造成大量的电视信息深深地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之中。往往是电视看得越多,对患儿的影响亦越大,常对身心健康造成如下危害:1.由于处在孤独之中,常常既忘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他人的存在,完全陷入虚幻的情景之中想入非非,日后心理变态严重。2.缺乏学习能力,积累不了多少生活经验。只会在家中处理日常生活,不会与他人交往,不知应怎样对待周围的事物,也没有适应社会的能力,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心理不健全”的人。“电视孤独症”的治疗1.要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特别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0.5-1小时,并且看电视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6点半至7点半。2.看电视时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内容要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适合儿童看的节目有动画片、木偶片、儿童文艺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或反映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节目。凡不适合儿童看的节目,家长应坚决不要让孩子看。3.时间允许时父母最好陪孩子一起看电视,同时要给孩子解释电视节目中的适合孩子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当孩子看过电视之后可让孩子复述,这样既可使孩子尽快从电视中摆脱出来,又可培养分析、表达、记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4.父母要尽可能地少看电视,以免孩子跟着自己一起看。家长更不应该只顾自己看电视,而把孩子扔在一边不管不顾,随便他们怎么样。5.有空隙时间时父母要常和孩子在一起,给他们讲讲故事,和他们多做游戏,或带到户外进行活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对生活产生多种兴趣,并扩大活动范围,转移孩子对电视的注意和依恋。

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会导致粘人宝宝

宝宝都差几个月就一岁了,怎么这么粘人啊?以后去了幼儿园怎么办啊?希望下文可以解答你的问题。一般来说,宝宝到了六七个月,会从靠坐慢慢变为可以独坐了,这时宝宝不仅可以抓东西,而且可以左右换手,会用两手拿不同的玩具,开始会用玩具对敲。我家有个粘人宝宝这个阶段宝宝进步很大,总是给爸爸妈妈带来很多的惊喜。但是在宝宝乐在其中独立把玩时,不少家长却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孩子,干扰孩子独立的“工作”。殊不知,您的教师角色宝宝并不喜欢,而且会影响他们日后的独立性和专注力。在许多家庭中,总是习惯宝宝身边一定要有人陪,妈妈没空,奶奶或保姆陪,这种身形不离的模式,使孩子习以为常,等孩子大一些了,家长认为孩子应该独立了,而孩子却恰恰不适应独立的环境了。实际上,从宝宝几周大开始,就没必要无时无刻地守着宝宝,除了照顾宝宝吃喝拉撒等日常生活外,家长可以按照常规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到宝宝有需求的时候,去服务他,这样孩子不需刻意培养,就自然具备独立的习惯,他可以与大人一起玩,也可以自己独自玩,收放自如,而且见机行事。还有许多家长没有让孩子独立玩的习惯,每次玩时,总想“教”孩子什么,总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想法来玩,总是忍不住伸手上去“示范”,这是“教育心切”所致。实际上,家长最好做观察者与协助者,孩子能够独立玩的时候,不管他的玩法是否符合您的满意度,您都需要有耐心地欣赏,孩子需要您一起玩的时候,您要积极参与,当他有困难向您提出帮助请求的时候,您可以引导他解决问题。孩子不喜欢您扮演“教师”角色,而是喜欢您当观察者与协助者、鼓励者,这样孩子的独立性会得到培养,专注力来得到充分发展。家长要适时地给孩子提供可以抓握、换手、对敲的安全的、摇晃或对敲时会发出声响的色彩鲆艳的玩具给宝宝玩。“当宝宝自己在专注地玩着的时候,家长要尽量少打扰,做个观察者,不要急于去给孩子讲玩具的玩法等,让宝宝自己去探索、观察、发现,这样有利于宝宝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培养,对培养他专注力的持久性是很有好处的。”(兼职编辑:何嘉琪)

本文Hash:7b43fd98fd86c6664ec80162074fb4a7b7465b5c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