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逾7成儿童爱刷微博 7成孩子每天玩网游

      手机平板电脑成儿童新宠

  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儿童新宠。调查数据显示,在广州市儿童家庭中,普及率最高的是手机(98.30%),其次是电视机(97.90%),然后是电脑(96%)。而且,很多媒介都不是单一出现的。其中,91.5%的家庭拥有至少两部手机,50.3%的家庭拥有两份或以上报纸,49.4%的家庭拥有至少两台电脑。

  现在的媒介产品越来越丰富,调查显示,广州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为课外书(95.40%),其次是电视机(94.40%),然后是电脑(86.20%),第四是手机(76.30%)。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四种媒介的使用率都是较高的,达到七成以上。

  在媒介使用偏好方面,男生更偏爱电子产品,调查中所涉及到的电视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其百分比都比女生高;而女生则更偏爱纸质媒介,包括课外书和报纸。

  七成孩子每天玩网游

  比起家长们熟知的“看小人书”、“过家家”等活动,现在孩子的娱乐方式逐渐趋向“屏幕化”。调查显示,有高达94.8%的孩子接触过网络游戏,其中73.99%的孩子每天玩网络游戏。

  在深度访谈中,有不少家长表示,孩子一坐在电脑面前,只要能上网,他们马上就会登录各种不同的儿童“网游”的页面,输入自己的账号,接着忘我地“闯关”。

  调研还显示,63.70%的孩子将QQ作为第一通讯工具,73.8%的孩子每天使用QQ交流,61.2%的孩子使用QQ空间作为发声主要渠道。

  微信也逐渐成为孩子喜欢的交流通讯方式。广州市儿童微信拥有率为55.1%,其中37.7%的孩子会使用微信联络亲朋好友。另外,有58.1%的儿童拥有微博,并且这一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借助微博、微信这些新兴社交媒体,“00后”从小就是“小记者”、“小主编”,他们不但是媒介的接受者和使用者,还成为积极的传播和沟通者,这对他们未来的社会政治参与方式将产生重大影响。

  调研显示,大部分孩子是通过网络游戏认识网友的。有57.5%的儿童有网友,其中24.2%的儿童拥有1—5个网友,18.8% 的儿童拥有21个或以上的网友。

  逾八成家长不反对孩子上网

  调查显示,只有24.4%的孩子认为爸妈赞同自己上网,58.2%的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上网持中立态度。同时,有29.9%孩子认为自己的家长反对自己玩游戏,理由是担心孩子会成瘾,尤其是男孩子。另外,有25.3%的孩子认为老师反对自己上网,只有18.9%的孩子认为老师赞成他上网。

  对于新媒体知识,有46.2%的孩子认为爸爸妈妈比自己懂得多,36.9%的孩子认为自己比爸爸妈妈懂得多。

  据介绍,通过与去年的研究发现,广州市儿童上网设备由电脑向移动终端转移,广州市儿童网络应用的重点正在从娱乐转向娱乐与社交并重。

(责编:帆帆)

7种爱把孩子惯成“动物”

1.有回报的爱,不让孩子做“白眼狼”

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但母爱所带来的危害也往往正是因为这“无私”。母亲像大地一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其精神固然高尚,但若一不小心,也可能“爱你成了害你”,培养出一些白眼狼来。

“关心他人”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本能,但如果长期处在被关心的环境中,这种本能就会弱化。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白眼狼”,一个不孝顺的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2.有距离的爱,不让孩子做“金丝雀”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不会长久地呆在母亲翅膀的庇护下。他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而不是做笼中的“金丝雀”。

孩子终究要走向社会,做一个独立的人。况且,进入了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学会飞的小鸟,他们渴望尊重,而这尊重大多数时候就是“距离”的代名词。父母恰当地保持距离,既有助于维护亲子间的关系,也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有限度的爱,不让孩子做“寄生虫”

现在因为学业繁重,许多妈妈成了“后勤部长”,家务全包不说,还要帮着孩子择校、打听考试信息、跟老师处好关系……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可是,学习好就能应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了吗》只会学习的人跟寄生虫有何区别?

每年大学新生报到之际,都是父母们最忙的时候,他们帮着孩子忙里忙外的,而孩子们却袖手旁观。孩子要独立生活了,父母们想帮孩子做点事,这是人之常情。但做什么事?是做点实际的劳动,还是教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两者的差别却很大。

4.有担当的爱,不让孩子做“替罪羊”

母爱有时候会成为一种借口,成为母亲犯错时拿来辩解的挡箭牌。“我做这些还不是因为爱你”,这话经常被一些母亲挂在嘴边。但是,真的是因为爱吗?可不要让幼小的孩子当自己的替罪羊。

很多时候,我们嘴上说着“为孩子着想”,其实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私心、一些虚荣……更有甚者,反正孩子也年幼,没有辩解和反抗的能力,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能推到孩子身上的都推到孩子身上。我们应该要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权利,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为了孩子长久的发展着想。

5.有原则的爱,不让孩子成“霸王龙”

护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母爱的表现,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我的孩子没有错”。正是有了这份保护和支持,孩子们才能有坚定的心理基础去适应以后更加复杂的人生。但如不论孩子犯什么样的错误都姑息包庇,那孩子就会变得是非不分、无法无天,成为一条难以驯服的“霸王龙”。

爱不代表不惩罚,正因为爱孩子,才要让孩子能明辨是非,敢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如果护着孩子,结果就会“小时偷针,大时偷金”,那时候,做母亲的就悔之晚矣。

6.有表达的爱,不让孩子做“没头苍蝇”

孩子有时候就会猜疑:父母是不是真的疼我?他们也许根本就不爱我!时间久了,他们就像没头苍蝇一样,时而自卑,时而自弃,时而又因为父母的一句话欣喜若狂。

要敢于把心中的爱表达出来,要用语言和行动去支持孩子,做他们永远的精神动力。我们要永远都能让孩子看到我们的信任和支援,让孩子从“没头苍蝇”变成装备齐全的战斗机,勇敢地向前方冲去。

7.有保留的爱,不让孩子做“小蜗牛”

外国人说“上帝不能时时在我们身边,所以他发明了母亲”。但问题是,母亲也不可能时时陪在孩子身边。她在的时候,固然可以帮助孩子挡住外界的风雨,但她不在的时候,她却不 能给孩子装一个壳,让孩子像“小蜗牛”一样保护自己幼嫩的身躯。

对孩子所遇到的困难,我们要反应得“慢半拍”,要鼓励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甚至,偶尔我们还可以“没有困难制造一些困难”,让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难题,也充满了挑战。这样,他才能从弱不禁风的“小蜗牛”成长为处变不惊、应付自如、独当一面的勇士。

儿童玩具成人化 孩子“被”长大

  上世纪70年代的木偶铁圈、80年代的洋画积木、90年代的七巧板……随着时代的变迁,儿童玩具也在不断变化。现今的玩具市场,儿童玩具和成人玩具没有明显的划分,被商家放在一起销售。为儿子采购节日礼物的徐女士说,她在一个卖橡胶人物模型的店铺内看到很多“鲜血淋漓”的玩具,每个要卖上百元人民币。

  记者来到这家店铺,看到很多恐怖电影中的人物模型,鲜血渲染、表情扭曲加上精美的包装十分吸引眼球。“这些都是美国品牌,做得很好的,”店主说。记者发现这些所谓“美国货”的背面,全都标注着“MADE IN CHINA”。

  当被问到这种成人玩具为什么和儿童玩具放在一起销售时,店主坦言,现在的小孩子都喜欢刺激性强的玩具,“玩具上面标有‘18岁以上’,不过小孩子都想购买,我当然也卖了”。类似情况人物模型玩具店内很普遍,部分店家还会销售带有明显性暗示的女性人物模型。

  在棋牌类玩具店,棋类儿童玩具和麻将、骰子、牌九等赌博器具同架摆放,一些店铺内甚至销售“儿童版赌博游戏”。时下流行的桌面游戏“三国杀”同样不能幸免,一家专营店内的“三国杀”游戏牌竟然印上日本AV女优的图片。

  车船飞机模型一直是长盛不衰的热卖玩具,一间车模店的店主指着货架的商品说,“这个是1:8高仿真跑车,拿回去给孩子多好!”各类豪华汽车模型摆满货架,“有的孩子还要指定品牌的车模。”而店主也将经营目光转向玩具的豪华程度。“现在电脑、手机都成了孩子们的玩具,车模也要做得越豪华越好卖。”

  大街上、天河城百货里,随处可见走路也低头玩手机的小孩。一位徘徊在天河城百货电脑专柜前的父亲则说,本想给儿子买部电脑当“六一”礼物,但又担心孩子用电子产品沉迷网络游戏,“那些游戏里的女性人物形象,都是身材性感、衣不遮体,情节设置暧昧,连电视台动画片里的对白都极其成人化。”

  玩具作为儿童成长期的重要辅助品,对孩子的影响深刻而长远。广州薇薇安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张鸿飞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有一种希望赶紧长大的急切感,拥有超越其年龄的玩具对他们来说有种自我满足感。家长应依照孩子的性别、年龄及个性特征选择玩具,“玩具本身是没有度,要依靠家长把握尺度、正确引导。”

  久久健康网小编提示:至于“赌博”出现在儿童玩具中,张鸿飞感到非常震惊:“带有赌博性质的儿童玩具根本不能算是玩具,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会令孩子的价值观扭曲,影响其未来的生活、工作”。

实习编辑:洪雨洁

本文Hash:133910ff226a2d89cd8a99af491a994a5c67e517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