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肾脏病日:关注儿童肾脏健康

2016年3月10日是第11个世界肾脏病日,今年的世界肾脏病日的主题是“肾脏健康,从娃娃抓起”。

“儿童每年也应做一次尿常规检查”,包主任说,帮助孩子养成饮食上少盐、少糖、少油,多行走,不熬夜等习惯,有助于远离肾病。

病例——

很少生病的健康儿童

突然查出患了尿毒症

有数据显示,我国儿童肾病每年正以13%的速度递增;因未及时发现和治疗,一些患儿甚至发展为肾功能衰竭,需要依靠透析及肾移植来生存。

22岁的小周就是这么一个不幸的例子。前段时间,她在鄞州二院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

虽然已获新生,但想起过去八年每周两次的血液透析生活,她仍感慨:“如果早点去医院做个尿常规检查,或许能发现问题。”

小周说,8年前她刚满14岁,突然感到四肢水肿严重、而且浑身没有力气,家长就带她到医院检查,被医生确诊为“尿毒症”。

而在此之前,她因为很少生病,从没想过去医院做尿常规检查。

“日常诊疗中发现,不少尿毒症患者年幼时就曾患过慢性肾病。”包主任介绍,目前在鄞州二院就诊的尿毒症患者中,这一比例约为10%。

此外,也有一些孩子因为治疗不规范或不系统,最终小问题耽误成大问题的。

小金今年12岁,但已经是尿毒症小患者了,每天依靠腹膜透析维持生命。

4年前,小金在一次身体检查时,就被查出患有肾炎,家长带着她跑过好几家医院,但因为平常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家长慢慢放松了警惕,治疗断断续续,在饮食上也没有太注意,零食、油炸食品又吃了起来。

大约过了一年,9岁的小金突然出现双腿浮肿,一按就有深深一个坑,不能马上恢复。

家长带着她立即赶到鄞州二院再次检查,医生说,肾炎已发展成尿毒症,如果不做移植手术,只能依靠透析生存。

医生建议——

儿童无法准确表达身体不适

最好每年做一次尿常规检查

包主任介绍,儿童患上肾脏疾病,最多的因为先天性性发育不良或是先天性肾脏疾病引起的,其次就是因为“易发”体质,慢性肾脏疾病发作,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肥胖等原因导致的代谢性肾脏疾病。

因为孩子经常无法准确表达身体不适,而且肾脏疾病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很多家长是在孩子出现乏力、迷糊、尿液减少、身体肿胀等情况时才到医院的,此时孩子可能已患病很长时间,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所以,每年给孩子做一次尿常规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包主任说,特别是尿量、尿色有改变、早上起床“虚胖”、感冒时有血尿感冒好了又消失等症状的孩子,及排尿时哭闹、反复发热的幼童,尤其要重视尿常规检查。

另外,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孩子,如扁桃体炎、猩红热、过敏性紫癜患儿,或家庭成员中有肾脏疾病的儿童,也要定期检查尿液。

一旦查出孩子有慢性肾脏疾病,家长要有耐心,并不是病情好转就是治愈,要遵医嘱坚持治疗,临床发现,因饮食不注意、感冒没有及时治疗等原因导致病情复发的情况比比皆是。

预防——

清淡饮食、少熬夜、多行走

帮助孩子远离肾病

如何帮助孩子预防肾脏疾病?

包主任说,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而高血压则是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的风险因素,近年来由高血压引发肾损害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所以在孩子的饮食中,尽量做到少盐、清淡。

吃得太甜、太油也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引发肥胖并导致糖尿病,大约有近4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肾病。

另 ,经常熬夜也是个伤肾的坏习惯。

在运动方面,包主任建议:“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步行时,人体的60%—70%的肌群参与活动,对增强下肢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保持关节灵活性,促进四肢及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有氧能力,调节精神心理状态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推荐

宝宝患肾结石不能进入幼儿园?

男童被教师罚喝水引发肾积水

宝宝肾结石?多补钙少喝水引起

宝宝奶粉冲太浓当心伤肾

世界儿童日再次关注儿童健康用药

随着第29个世界儿童日的到来,儿童健康用药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从日常生活中来看,往往宝宝生病了,妈妈们总是会又急又心疼,巴望着病痛赶紧过去,不要再折磨宝宝。可是,性急的妈妈很容易就会忽视健康用药,跌入用药误区,对宝宝的身体造成更大是伤害。为此,小编也特意整理了妈妈平常用药的三个误区和正确用药的四大原则。

妈妈警惕:儿童用药存三大误区

为了帮助妈妈准确识别用药误区,所以小编为妈妈们列举出三个平时在不经意间就会进入的用药误区。

一、给宝宝用“缩小版”成人药

宝宝身体各方面的器官和生理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在用药上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能按照妈妈的用药常识,或是将成人药物减半或减量给孩子用药,否则很可能会加重宝宝的病情,甚至是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二、对小疾病重视度不够

不少妈妈对宝宝的疾病未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因而导致了更严重的疾病。妈妈们经常会对一些看似不严重的病症不重视,以为通过宝宝自身的抵抗自然会好,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比如宝宝上火,如不及时治疗,将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扁桃体炎等。

三、盲目追求“药到病除”

孩子是父母身上的肉,掌中的宝。所以一旦孩子生病了,妈妈就会立刻带着宝宝上大医院,要求医生快点治好,因而各种“好药”、贵药、西药也就用到了宝宝身上。其实,宝宝疾病的形成和治疗都是有过程的,妈妈们不应该盲目追求快速治病。

专家支招:儿童安全用药四原则

安全用药,才能真正做到药到病除,同时不至于给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但是妈妈们应该如何加强学习,提高科学、安全用药的常识呢?对此,资深儿科专家提出了四个原则,帮助妈妈们安全地给宝宝用药。

首先,第一个原则就是宝宝用药时用法用量要精确。宝宝服用药品的时间、次数、用量等,妈妈们都要严格管控。

第二个原则便是早预防、早治疗了。因此,妈妈们要成为宝宝的第二个医生,多了解宝宝的生理特性,有针对性地对宝宝易患的疾病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第三个原则是不要把药混到宝宝的牛奶中。牛奶和不少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时服用会发生作用,在药物表面和胃粘膜形成一层薄膜,待薄膜被消化吸收后,药物已经错过了最佳吸收期,因而降低了药物的吸收和疗效。因此妈妈们千万不能为了让宝宝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服下药物,而把药物混在宝宝的牛奶中。

妈妈给宝宝安全用药的最后一个原则就是要尽量选择药性温和的药物。宝宝脏器娇嫩,发育不完全,适合服用药性温和、刺激小、副作用小的药物。在日常生活中,宝宝容易上火,这时候妈妈们可以给宝宝服用中成药,如三公仔小儿七星茶。它采用岭南百年验方、药性安全温和,是专门治疗上火的儿童专用药物。而且冲服方便,口感好,宝宝容易接受。

总之,宝宝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与未来,只有精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儿童安全用药这个问题。

春季关注宝宝肾脏健康

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主要工作是从身体的血液中不断清除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期,身体各组织器官都未发育成熟,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而慢性肾脏病病初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不能引起患儿家长的重视,最终演变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专家提醒家长们,为了保护儿童的肾脏,家长要注意宝宝们的生活细节,尤其在感冒的高发换季时节,家长更要提高警惕!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要给予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但过多摄入蛋白、脂肪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对已患有肾脏病的儿童,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盐饮食,忌硬食及油炸食品;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给孩子控制体重。肥胖可导致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但肥胖引起的肾脏病不被人们重视。肥胖可导致蛋白尿,直至肥胖相关性肾病。更值得关注的是已患肾脏疾病儿童,肥胖更会加重肾脏损伤。

谨防感冒不乱吃药

扁桃体链球菌感染可导致急性肾炎。儿童常见的IgA肾病,其肉眼血尿多在感冒(扁桃体炎等)后发生;同时,感冒还是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病复发的最常见诱因。如感冒后出现眼睑水肿、解小便有泡泡,最好到医院做筛查。

许多止痛药、感冒药和中草药都有肾脏毒性,不要不经医生诊治与指导自行服用,否则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损害肾脏。对于已患肾脏病的儿童,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

女宝尤其要讲卫生

婴儿,尤其是女婴,由于尿道短,外阴易受粪便污染,因而尿路感染成为儿童期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与家长为孩子清洗外阴共用盆子、内外衣混洗等不良习惯而引起交叉感染有关。此外,不要憋尿,因为尿液经常长时间滞留在膀胱,易造成细菌繁殖,使细菌通过膀胱、输尿管感染肾脏,造成肾盂肾炎。一旦患尿路感染要及时治疗,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病情迁延不愈,就会造成慢性、反复感染,以致肾脏损害,最终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

勤于观察年年尿检

有的孩子腹痛,家长以为是天冷受凉了,当脱掉衣服时,家长发现患儿腿上长了好多淤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敏性紫癜。部分过敏性紫癜可伴有肾脏受累,发展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面对宝宝出现的种种异常情况,家长要勤于观察。尽管慢性肾脏病缺乏特异性症状,但早期常常出现疲劳、乏力、腰痛,还有眼睑、颜面、踝关节的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异常,夜尿增多等。因此,家长如发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检查尿常规。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可控制性疾病,早期发现和预防是防治慢性肾脏疾病最有效的方法。通常定期检验小儿的尿液就可以显示大部分肾脏病的早期迹象。每年花10元钱进行尿常规检查就可避免将来花10万元进行肾脏移植。因此,我们要提醒天下父母们:请时刻关注您孩子的肾脏!关心下一代的健康远比关注他们的学习更重要。

本文Hash:e8d37e782cd67ba272e2f114470e0d1394e5e719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