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后的儿童是否有心理障碍

  无论是发生自然灾难事件还是人为灾难事件,当受害者身体的伤害愈合之后,他们是否还能像以往那样面对生活?是否还对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充满希望?是否还能感觉到生命的意义?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暴露于突发创伤性事件的概率是:男61%、女51%。突发创伤性事件(无论是自然的灾难,还是人为的灾祸)除了给当事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以外,更重要的是给其心理和精神上带来更大、更严重的伤害,以及由此造成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价值取向以及对生命价值看法等人格上远期的变化。严重的受害者会表现出一些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如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于一些儿童受害者,创伤性事件的经历使他们梦魇连连,惊恐不安,给他们正常的心理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等他们成年后,这些创伤性的经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学习和工作效率,使他们感觉到人际间是不安全的,生命是非常痛苦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的统计数据估计,1990年中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是115/10万,患病率279/10万。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创伤性事件所导致的最严重、致残率较高、目前没有很好治疗办法的一个远期精神障碍。

  然而,对创伤性事件受害者进行不同时期的援助可以减轻他们急性应激反应的程度,对那些比较严重的受害者进行早期的心理干预能够阻止或减轻远期心理伤害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对已经出现远期严重心理障碍的受害者进行心理治疗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水平,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所以,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受害人提供心理援助和干预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目前针对创伤性事件受害者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方法有:家庭治疗、倾听诉谈治疗、游戏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眼动脱敏与再处理等。应激反应严重的受害者可以适当辅助药物治疗。所有这些治疗都必须由专业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大夫施行。

  北大医院幼儿园突发创伤性事件的受害者绝大部分是2~6岁的孩子,他们正处在创伤性事件后的躯体伤害恢复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孩子们除了忍受伤口的疼痛外,还会做噩梦,在睡梦中尖叫或哭醒。当他们醒来的时候,即使不能回忆起噩梦的内容,也会不断地回想起事件当时的情景。他们感觉到害怕、恐惧和不安全,对周围的人不信任。孩子的这种应激反应是一种正常的自我应对处理创伤的反应,这个时期最关键的心理干预是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安慰,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周围的环境和人是安全的,是可信任的,这一时期的心理支持由父母、亲人来做最合适。父母们需要做的是运用足够的身体语言和安全的态度让孩子感觉到并确信:他们仅仅是对过去的事件做了一个不好的梦,事件已经过去了,有爸爸、妈妈,医生、护士和许多可信任的亲人在他们身边,现在是安全的。在孩子醒来的时候,父母不要回避有关创伤事件的话题,要尽量鼓励孩子谈出自己心中对事件的感觉、情绪和看法,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和孩子一起一遍一遍地表达。如果有的孩子不能回忆起所发生的可怕事件,父母可同孩子交流和沟通,并让孩子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上一篇

1/2

下一页

儿童心理障碍的对策

您的孩子有心理上的问题吗?育儿专家黄哲说: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儿童心理障碍问题不容忽视

谁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又健康,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但家长们是否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家长们如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保护,将会导致孩子在学龄期发生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对学校适应不良的现象,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月只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获得满足与舒适感后的愉快情绪;另一种是饥饿、寒冷、尿布潮湿等所引起的不愉快情绪。3个月的新生儿即可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恐、烦闷等6种情绪反应。

婴幼儿时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平衡造成婴幼儿的大脑和心理发育障碍、不良的进食习惯、睡眠习惯和大小便习惯、言语障碍、负性情感(如忌妒、恐惧、分离焦虑)以及某些不良的行为问题(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甲、拔毛发等)。1岁以上的儿童心理障碍主要是三大方面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障碍,情绪性格问题。孩子中有80%属于学习能力障碍,即感觉统合失调。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之所以有这么多孩子有学习能力障碍的问题,与儿童的出生经历及早期教育有关。从目前情况看,造成学龄前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胎教的影响。现在很多母亲给胎儿听胎教磁带,但已发现有些幼儿由于听觉刺激不适当,反而造成失聪。胎儿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生长环境,不应该受到无端的打扰。

二、没有经过爬行训练的影响。现在2/3的城市儿童缺乏爬行训练,过早地使用学步车。婴幼儿在爬行的时候,会努力抬头,四肢、手眼的协调能力得到训练。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长大以后手可能会不听指挥,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过慢。

三、缺少正规教育的影响。进过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而家居幼儿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

四、强制学习的影响。现在有些家长有意识地让几岁的孩子背诗词、字典、地图等,有专家认为,孩子3岁之前,不应该进行这些机械记忆训练。儿童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3岁之前,应该着重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想像力等,而不是机械记忆。

五、教育方法的影响,如父母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矛盾,更会使孩子发生心理问题。

六、家庭气氛的影响,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又称为心理卫生,是指依据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采取各种措施,形成健康的个体心理活动,培养健全的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预防身心疾病。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一种健康状态。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一般有五个方面。

1、智力符合常态。

2、情绪稳定而愉快。

3、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

4、性格与自我意识良好。

5、人际交往和谐。

儿童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

与成人一样,儿童也会出现许多心理障碍,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类。1、多动症这类孩子的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响学习。2、遗尿症如果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己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的话,那么他可能就患有遗尿症。3、抽动症指局限于孩子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或两组肌肉出现的抽动。一般表现眨眼、挤眉、皱额、吸鼻、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4、学校恐怖症某些儿童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对学校过分恐惧,在上学前和上学时,出现心慌、头痛、腹痛、呕吐、尿频等症状,有的甚至拒绝上学。5、学习能力障碍这些孩子的听、读、写、讲、算等方面的能力比同龄的儿童低,他们虽然也用功,但学习成绩不好。6、考试综合症某些孩子在考试前或考试时,极度紧张,表现为全身出汗、心悸胸闷、头晕头胀、注意力涣散,以致思维迟钝,原来熟记的内容一时无法“回忆”,导致考试失败。7、神经性尿频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到2―3次,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时仅几滴。睡着以后尿频消失,睡眠前、吃饭时、上课时尿频加重。8、神经性呕吐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作,但不影响食欲和体重。这种心理常常伴有癔症,患者在性格上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暗示性强。9、梦境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回忆梦里的内容,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在梦境中,孩子被妖魔鬼怪捉弄,或被坏人、野兽追赶等。多半发生在后半夜。1、夜惊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慌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促、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11、夜游指在睡眠中突然睁眼,凝视坐起,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12、儿童癔症患儿童癔症的儿童大多具有自我中心、富于幻

本文Hash:9670e16a40bfacf7562d9b1b9d79bfa636eb614f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